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代宗虽非皇位第一继承人但仍为公推所得,明英宗复辟也无可厚非

明代宗虽非皇位第一继承人但仍为公推所得,明英宗复辟也无可厚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219 更新时间:2024/3/11 1:43:24

明英宗朱祁镇就是一个典型反面教材!明英宗朱祁镇的“名气”全仰仗于著名的“土木堡之变”。正统十四年(1449年),眼看着蒙古瓦剌部落在太师也先的带领下逐步崛起,并不断在大明周边进行骚扰侵略索求利益。年轻气盛的朱祁镇在宠臣宦官王振的蛊惑下御驾亲征,最终兵败被俘,沦为阶下囚。

堂堂大明皇帝成为了俘虏,对于刚刚经历了洪武、永乐盛世的大明王朝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耻辱,也是一个抹不去的污点。面对如此形势,不禁让人想起了北宋末年发生的“靖康之耻”。在这种危机时刻,朱祁镇的弟弟郕王朱祁钰被推举成为新的皇帝,成为了大明第七任皇帝,而作为俘虏的朱祁镇则被遥尊为“太上皇”。

朱祁钰在以于谦为首的一众文臣武将的鼎力支持下,很快便稳住了局势,更是打赢了著名的“北京保卫战”,岌岌可危的大明王朝转危为安,重新步入正轨。也先眼看着手里的朱祁镇价值越来越小,加上与明军连战连败,最终不得不寻求议和,并放回了朱祁镇。

朱祁镇回到了大明,但此时他已然不是皇帝,而是名义上的“太上皇”。他被软禁了起来,这一软禁就是整整七年。直到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钰突然重病卧床不起。朱祁镇在武清侯石亨、左副都御史徐有贞以及原王振门下太监曹吉祥等人的密谋帮助下,重新夺回了皇位,成为了大明第八任皇帝,这就是“夺门之变”。

朱祁镇

明英宗朱祁镇两次登基都可谓“风平浪静”。第一次乃是明宣宗朱瞻基亲传帝位,得位之正毋庸置疑。第二次登临皇位乃是“夺”了弟弟朱祁钰的皇位,这也是引发其得位不正的重要原因。

明代宗朱祁钰的皇位得位正不正?

在讨论明英宗二次为帝是否正统之前,先要说一下明代宗朱祁钰。明宣宗朱瞻基只有两个儿子,长子朱祁镇以及次子朱祁钰,其中朱祁钰还是庶出。“土木堡之变”发生后,按照皇位继承制度,理应由朱祁镇的嫡长子、太子朱见深继承皇位。然而此时的朱见深年仅两岁,他继位不仅主少国疑,更是在整个大明王朝面临崩塌的危急时期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基于这种特殊局势之下,在孙太后的默许以及于谦等重臣的支持下,原本与皇位无缘的朱祁钰才有机会登基为帝。

朱祁钰这个皇帝从他庙号“代宗”就可以看出他实际上就是特殊时期的一个代理人。实际上,朱祁钰干的也是一个力挽狂澜的活。在大明王朝濒临覆灭危机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稳住局势。

所以说,朱祁钰的皇位可以说得位既正又不正。说朱祁钰得位正,那是因为他的皇位是由孙太后及文武百官共同推举产生的,并非朱祁钰利用其他手段窃取,可谓光明正大。说朱祁钰得位不正,那是因为他并非是皇位的第一继承人,他继位并不符合大明皇位继承制度。

依靠“夺门之变”复辟的朱祁镇得位真的不正吗?

在明英宗朱祁镇被放回大明之后,朱祁钰的所作所为让人们再次看到了皇权的巨大诱惑。此时的朱祁钰已经在位一年时间,皇权带来的巅峰权力已然让朱祁钰“迷失”。朱祁钰不仅软禁了朱祁镇,更是废除了朱见深的太子名位,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新太子。显然,此时的朱祁钰想要彻底将大明皇位由朱祁镇一脉改传至自己这一脉。

朱祁钰

如果仅仅只是朱祁钰自己当皇帝,不想将皇位归还于哥哥朱祁镇,那么还情有可原,毕竟朱祁镇这个皇帝当得真不咋样。平心而论,同样是当皇帝,朱祁钰显然比朱祁镇更加称职。只要朱祁钰在百年之后,将皇位传给侄儿朱见深,让大明皇位重回朱祁镇一脉,想必朱祁钰在历史上也会留下一个美名。

然而朱祁钰却动了歪心思,原本就不合“法”,但至少还合理。但他想要将皇位从大宗强行转移到自己这一脉,这种做法是既不合法又不合理。这也是“夺门之变”可以轻易成功最根本的关键原因。满朝文武为何没有人出来反对英宗复辟,就连朱祁钰最亲近的于谦也没有反对就足以说明问题。

朱见济在被册立为新太子后不久的第二年便夭折了,而朱祁钰自己也在后来突患得重病。与其说朱祁镇夺回了皇位,还不如说朱祁钰自己“作”,不但把自己唯一儿子的小命作没了,最后更是搭上了自己。

而反观朱祁镇,他是大明王朝正统的皇位继承人。虽然中途发生了变故,但按照大明皇位传承制度,大明皇位理应由他这一脉继承。在朱祁钰废除朱见深太子之位的那一刻起,大明皇位回归朱祁镇一脉已然成为定局。毕竟大明祖训宗法制度之下,朱祁钰想要凭借一己之力颠覆可谓以卵击石,并且也不会得到任何的支持。“夺门之变”只不过是大明皇位回归朱祁镇一脉的一种形式罢了,表面上不好听,实质却是一种必然结果。

综上所述,明英宗朱祁镇通过“夺门之变”夺回皇位无可厚非,皇位本应属于他。若说大明皇帝谁得位最不正,非明成祖朱棣莫属,想必“靖难之役”大家都熟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赵匡胤死于斧声烛影,赵光义究竟是不是凶手?司马光一语道出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赵光义杀赵匡胤真实故事,赵匡胤传奇赵光义扮演者,赵光义和赵匡胤是什么关系啊知乎

    而历史中比较扑朔迷离的一件事就是赵匡胤正值盛年时突然暴毙,那他的弟弟赵光义究竟是不是凶手?斧声烛影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后世在司马光的记载中道出玄机。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开北宋盛世 宋太祖赵匡胤,字元朗,是经历五代十国到北宋的军事家、政治家,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年轻时正值乱世,他毅然去到北方打拼

  • 朱元璋为何不喜欢朱棣?原来在朱棣出生时,朱元璋做了这样的梦!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在朱棣登基之后,他的功绩足够为他洗白了,永乐年间的经济、军事力量,已经百姓的生活水平,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最高纪录,在明朝之前的任何朝代都没有过,包括汉朝和唐朝,在明朝之后的清朝更是不值一提。朱棣和朱元璋的功绩比起来很难分个高下。但是很多人只知道朱元璋没有立朱棣为太子,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不仅如此,

  • 朱棣没能找到朱允炆的踪迹,太监却凭一个特征认定老和尚是朱允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那是中国皇帝中最杰出的皇帝之一,后人对他的评价十分高,他创造的制度甚至已经影响到了清朝。他恢复了民族平等,进行地方改革,到了晚年期间,甚至废掉了特别残酷的刑罚。他甚至还为那些有志向的人才创造机会。因为古代遵循的是嫡长子继承制,所以按理说朱元璋应该把皇位传给长子朱标,但是因为朱标英年早逝,而且他对朱标

  • 美国版“王振”与金融界“土木堡”:耶伦戏精上身 银行业连环炸雷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振 土木堡,08年美国银行股市值,十大经典金融风暴

    王振与耶伦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瓦剌南侵明朝,明边军不敌,千里加急求救。明英宗和其宠信宦官王振,想要复刻其祖父朱棣北逐蒙古的伟业,不顾群臣反对,短短两天就集结了二十万大军御驾亲征。明军势大,八月一日到达大同之时瓦剌退兵回避,准备吸引明军进入埋伏。王振原以为胜券在握,结果收到大同宦官郭敬的

  • 明朝最神秘的特务机关,可以监视东西两厂,锦衣卫见了都绕着走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是一个多疑的皇帝,因为他自己的出身,常常忌惮贤才,但又不得不依靠贤才加强统治。他大搞文字狱,使天下读书人无路可走;废除丞相制度,将权力全都掌握在自己手中,都是他不安的表现。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也很勤政,在位31年,从未给自己放过假,曾创造过八天处理1600个奏折的记录。同时他在全国提倡节俭,从

  • 明朝贪官为啥杀之不尽?看看他们都贪了什么,你就理解他们的心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明朝皇帝朱元璋出身布衣,自幼卑寒。因此他在称帝后,极为讨厌那些富户和贪官,在他眼中,富户那么富,都是压榨劳动人民得来的,而官员,则更应该清廉。因此他大力打压富户,甚至还绊倒了当时的全国首富沈万三,过了一把惩处富人的瘾。而他在对待官员方面。为了让官员不腐化,两袖清风,因此朱元璋为各个品级

  • 明朝藩王生活有多奢华?棺椁中金碧辉煌,王妃每天将金房子戴头上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开创大明王朝,纪年洪武。全面平定天下后,他一方面大封功臣稳定人心,另一方面又大封朱姓子侄出藩为王巩固统治。这时的明朝藩王还是有一定的兵权和作为的。例如:燕王朱棣率军十万镇守北平,多次领命参于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军北征。宁王朱权率军八万,战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均

  • 明朝反间谍战,知县一招识破张献忠间谍,保全南京郊县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起初,这些农民军只是在北方流动作战,而随之时间的推移,他们也渐渐地开始涉足南方各地,如颍川、凤阳、巢县、舒城、庐江、无为州、和州等地。由于缺乏纪律,农民军所到之处,将这些地方全都抢掠一空,导致死伤不计其数。得以保全的只有寿州和庐州,庐州城池坚固,实力较强,防守起来很容易,所以庐州能够幸免很好理解。

  • 明朝功臣中,为何刘伯温能善终?马皇后的这2个水果,帮了他大忙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自古有言:“飞鸟尽,良弓藏”。他的功劳如此之大,在朝中自然也是高危人物。再加上明帝朱元璋本就是农民出身,一步步走上这等高位,虽然在对待百姓时非常仁慈,但在处理手下时却是极尽狠辣。15万贪官都死在了他的手中,开国功臣大多也没能善终。 但是在朱元璋的清洗中,刘伯温却展现出了他的大智慧。当别功臣居

  • 明朝为何服务业兴盛?朱棣上位这一政策,让服务员供不应求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棣杀了几个兄弟,明朝的制度体系,朱棣女儿

    明朝最挣钱的职业是什么?应该是服务员,而且是为皇亲贵族服务的服务员。为什么这样说?这和明初一项制度有关。 朱元璋为防止宗室篡夺权力,早早地将各位皇子分封在地方。朱棣成为燕王时才10岁,嘉靖进宫当皇帝时才11岁,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偌大的皇宫只有皇帝一个朱姓男人,除非生下子嗣。没有信得过的亲人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