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匡胤死于斧声烛影,赵光义究竟是不是凶手?司马光一语道出玄机

赵匡胤死于斧声烛影,赵光义究竟是不是凶手?司马光一语道出玄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749 更新时间:2024/2/8 9:45:08

而历史中比较扑朔迷离的一件事就是赵匡胤正值盛年时突然暴毙,那他的弟弟赵光义究竟是不是凶手?斧声烛影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后世在司马光的记载中道出玄机。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开北宋盛世

宋太祖赵匡胤,字元朗,是经历五代十国到北宋的军事家、政治家,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年轻时正值乱世,他毅然去到北方打拼,投奔到后汉枢密使郭威的军队中讨伐李守贞,屡次立下战功。

三年之后,郭威称帝,建立起后周,赵匡胤也跟着飞黄腾达,当上了大官。而后郭威驾崩,其养子柴荣继位登基,赵匡胤更是直接执掌了禁军,地位和实力变得更高。

当时天下仍不太平,北汉出军来犯边境,柴荣率领军队应对敌军。就在即将开战之时,指挥的樊爱能逃跑,敌人趁机进攻,后周军岌岌可危的时候,赵匡胤指挥军队向着敌人冲锋,大败北汉军而归。而后几年,赵匡胤又带领后周军多次击败南唐军队,不断升官加爵。

柴荣在登基第六年卧病后不治驾崩,其年仅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赵匡胤的亲信赵晋和弟弟赵光义见小皇帝年幼不能亲政,就商议着让赵匡胤来当皇帝。

于是在赵匡胤北伐途中在陈桥驿夜宿时,手下将士们直接将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然后下拜称呼皇帝万岁,赵匡胤就顺势被拥护回都登基,史称“陈桥兵变”。

赵匡胤登基后实行了一系列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他首先回收了核心将领的兵权,再改革军制和发展生产,不断积累实力。随后出兵占领荆州和湖南,并先后灭亡后蜀、吴越、南汉和南唐,彻底统一了江南,实现了大一统。

就是这样一位开国明君,死时却死得不明不白。登基第九年,五十岁的赵匡胤突然在宫中半夜暴毙,死得不明不白。赵匡胤死前当晚曾召见其弟赵光义一同饮酒,当时屋外的仆从曾见到门上有两人的烛影和斧劈之声,其中一人不断躲闪。

于是后世野史中关于赵匡胤的死有“烛影斧声”的说法,认为是赵光义为了皇位谋害了赵匡胤。

赵光义到底是不是凶手,后世史学家司马光曾在记载中一语道出玄机。

金匮之盟,兄终弟及,后人道玄机

赵光义当上皇帝后,坊间多传闻其是弑兄夺位,行不义之举。而后赵光义为了这皇位坐得名正言顺,让宰相赵晋献上并公开了“金匮之盟”这一史料,记载在《宋史》中。

金匮之盟的缘由是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得了重病,赵匡胤片刻不离地服侍母亲。而太后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于是召见宰相赵晋入宫作见证人,然后当两人面点明赵匡胤是如何夺得江山的。

当年,正是因为柴荣死后,新君年幼不能亲政,才让赵匡胤有机可乘。所以为了避免国无长君皇位被篡夺再次发生。让他传位给弟弟赵光义。

后来杜太后还让赵匡胤立下誓言,并让赵晋写成誓书,放入金匮中流传。

然而奇怪的是,赵匡胤驾崩时,他最大的儿子早已过二十而立之年,已经能明事理和具有从政的能力了。所以金匮之盟像极了赵光义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正统编纂出来的一段官方承认的历史,因为他死后抛开盟约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因此,后世很多人都怀疑当年赵光义是为了皇位谋害了兄长。

据史料记载,赵光义杀人时习惯用毒药,多次毒害反抗他的人。加上毒药往往杀人于不经意间,也极少留下证据,所以后世多认为赵匡胤是死于赵光义的毒杀。

后世宋仁宗在位时期善于纳谏、宽厚仁德,当时的史料也较为真实,在赞美皇家时也会揭露一些皇室的黑暗面,所以关于赵匡胤死亡真相一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揭露一些端倪和玄机。

原来,在赵匡胤死后还发生了诡异的事情。赵匡胤在半夜暴毙,首先发现的宋皇后忙命王继恩去唤三子赵德芳入宫继位,但是王继恩领命之后却跑去了找赵光义,将赵匡胤驾崩的消息先告知了赵光义。

赵光义很快反应过来,赶入宫中准备夺位,宋皇后见到来的是赵光义,也只能同意其继位以求自保。赵光义登基后将知晓此事的人都派往外地做官,企图隐瞒这件事。

之后赵匡胤的两个儿子一个自杀,一个同样半夜暴毙。联系到赵光义继位时的顺利,和登基后的种种反常行为,包括赵匡胤的儿子离奇被害,后世史学家认为是赵光义毒害了赵匡胤,又买通王继恩,得以及时赶往宫中夺位。

总结来说,重点是赵匡胤是在见了赵光义后暴毙,而不是在死之前见了赵光义,加上赵光义登基之后的种种怪行,很难让人相信他没有阴谋设局。

争权夺位,最是无情帝王家

赵光义之后,北宋一直是他的后代继位当皇帝,一直到北宋灭亡,南宋定都汴京,而赵光义后代一直多留在北方,皇位就又回到了赵匡胤的直系后代手上。不知道赵匡胤在天有灵看到这样会作何感想。

赵光义虽然皇位取得不明不白,背上弑兄的恶名,但是从当时天下不太平的角度来看,跟随赵匡胤摸爬滚打多年的赵光义确实比其侄子更有政治经验,更能震慑住文武百官和各路军阀。从历史成就来说,他也确实守住了大宋江山,完成了大一统,对后来元明清的一统朝代打下了坚实基础。

无奈最是无情帝王家,权力之间没有亲情,正是这样的勾心斗角让历史精彩无比。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为何不喜欢朱棣?原来在朱棣出生时,朱元璋做了这样的梦!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在朱棣登基之后,他的功绩足够为他洗白了,永乐年间的经济、军事力量,已经百姓的生活水平,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最高纪录,在明朝之前的任何朝代都没有过,包括汉朝和唐朝,在明朝之后的清朝更是不值一提。朱棣和朱元璋的功绩比起来很难分个高下。但是很多人只知道朱元璋没有立朱棣为太子,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不仅如此,

  • 朱棣没能找到朱允炆的踪迹,太监却凭一个特征认定老和尚是朱允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那是中国皇帝中最杰出的皇帝之一,后人对他的评价十分高,他创造的制度甚至已经影响到了清朝。他恢复了民族平等,进行地方改革,到了晚年期间,甚至废掉了特别残酷的刑罚。他甚至还为那些有志向的人才创造机会。因为古代遵循的是嫡长子继承制,所以按理说朱元璋应该把皇位传给长子朱标,但是因为朱标英年早逝,而且他对朱标

  • 美国版“王振”与金融界“土木堡”:耶伦戏精上身 银行业连环炸雷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振 土木堡,08年美国银行股市值,十大经典金融风暴

    王振与耶伦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瓦剌南侵明朝,明边军不敌,千里加急求救。明英宗和其宠信宦官王振,想要复刻其祖父朱棣北逐蒙古的伟业,不顾群臣反对,短短两天就集结了二十万大军御驾亲征。明军势大,八月一日到达大同之时瓦剌退兵回避,准备吸引明军进入埋伏。王振原以为胜券在握,结果收到大同宦官郭敬的

  • 明朝最神秘的特务机关,可以监视东西两厂,锦衣卫见了都绕着走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是一个多疑的皇帝,因为他自己的出身,常常忌惮贤才,但又不得不依靠贤才加强统治。他大搞文字狱,使天下读书人无路可走;废除丞相制度,将权力全都掌握在自己手中,都是他不安的表现。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也很勤政,在位31年,从未给自己放过假,曾创造过八天处理1600个奏折的记录。同时他在全国提倡节俭,从

  • 明朝贪官为啥杀之不尽?看看他们都贪了什么,你就理解他们的心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明朝皇帝朱元璋出身布衣,自幼卑寒。因此他在称帝后,极为讨厌那些富户和贪官,在他眼中,富户那么富,都是压榨劳动人民得来的,而官员,则更应该清廉。因此他大力打压富户,甚至还绊倒了当时的全国首富沈万三,过了一把惩处富人的瘾。而他在对待官员方面。为了让官员不腐化,两袖清风,因此朱元璋为各个品级

  • 明朝藩王生活有多奢华?棺椁中金碧辉煌,王妃每天将金房子戴头上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开创大明王朝,纪年洪武。全面平定天下后,他一方面大封功臣稳定人心,另一方面又大封朱姓子侄出藩为王巩固统治。这时的明朝藩王还是有一定的兵权和作为的。例如:燕王朱棣率军十万镇守北平,多次领命参于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军北征。宁王朱权率军八万,战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均

  • 明朝反间谍战,知县一招识破张献忠间谍,保全南京郊县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起初,这些农民军只是在北方流动作战,而随之时间的推移,他们也渐渐地开始涉足南方各地,如颍川、凤阳、巢县、舒城、庐江、无为州、和州等地。由于缺乏纪律,农民军所到之处,将这些地方全都抢掠一空,导致死伤不计其数。得以保全的只有寿州和庐州,庐州城池坚固,实力较强,防守起来很容易,所以庐州能够幸免很好理解。

  • 明朝功臣中,为何刘伯温能善终?马皇后的这2个水果,帮了他大忙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自古有言:“飞鸟尽,良弓藏”。他的功劳如此之大,在朝中自然也是高危人物。再加上明帝朱元璋本就是农民出身,一步步走上这等高位,虽然在对待百姓时非常仁慈,但在处理手下时却是极尽狠辣。15万贪官都死在了他的手中,开国功臣大多也没能善终。 但是在朱元璋的清洗中,刘伯温却展现出了他的大智慧。当别功臣居

  • 明朝为何服务业兴盛?朱棣上位这一政策,让服务员供不应求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棣杀了几个兄弟,明朝的制度体系,朱棣女儿

    明朝最挣钱的职业是什么?应该是服务员,而且是为皇亲贵族服务的服务员。为什么这样说?这和明初一项制度有关。 朱元璋为防止宗室篡夺权力,早早地将各位皇子分封在地方。朱棣成为燕王时才10岁,嘉靖进宫当皇帝时才11岁,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偌大的皇宫只有皇帝一个朱姓男人,除非生下子嗣。没有信得过的亲人在身边

  • 明朝一位大臣祖坟发光,家中井水变美酒,朱元璋下旨: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元璋让谁给他守墓,明朝朱元璋灵异之谜,明朝皇帝朱元璋断案

    虽然有陆游身为前人表达爱国之心,可后世却有人站在了和他对立的一面,这个人便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丞相——胡惟庸”。 在史料中,胡惟庸的前半生走的是和陆游同样的道路,同样的忠君爱国,可这样的情怀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在胡惟庸后续的为官中,他便开始慢慢的走向不归之路,最后成为了朱元璋手下的亡魂。疑心病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