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节用”、“节葬”、“尚贤”、“尚同”等都是墨子学说的新的组成部分,但作为墨子学说的中心是“兼爱”,就是提倡无差别的爱。墨子所处的时代,是强欺弱、大压小的列国纷争的时代,王公贵族为了扩大疆土、居民,掠本更多的财物,进行连绵不断的侵略战争。这一来,受苦遭殃的是老百姓,青壮年征兵打仗,田园荒芜,老弱者生活无依靠,伤于荒野。这一幅悲惨的生活画卷,展现在墨子的眼前,他深为同情百姓的痛苦。
[var1]
因此他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口号,墨子一方面积极宣传“非攻”的思想,另方面还和学生苦心研究防御的战术,并亲自制做守城的器械,准备帮助受侵略威胁的地方。有一次,墨子听说楚国用名工巧匠公输般制造了攻城云梯,准备去攻打宋国。墨子对楚攻宋非常不满,便决定立刻动身去劝说楚王,设法阻止这场不义的战争。
[var1]
他也深知侵略好战的楚王,决不是用几句话就可以打消他发动战争的企图的。所以他动身之前,派学生禽滑釐等三百人,带着他们亲自制造的防守器械,浩浩荡荡地从鲁国奔赴宋国。墨子本人带着干粮,匆匆地从鲁国出发去游说楚王。他爬山涉水,披星戴月,日夜兼程地赶路,脚上起了血泡,磨破了,从衣襟上撕下一片布,裹在脚上再走。他走了十天十夜,终于赶到了楚国的都城-郢(今湖北江陵北面)。
[var1]
墨子对楚王说:“大王放弃攻打来国的战争罢,我的学生禽滑釐等三百人,早就拿了我的守城器械到了宋国,他们现在正在宋国的城头上守卫,准备给进犯的楚军以迎头痛击!"楚王看到公输般斗不过墨子,又听了墨子这番忠告,只好放弃攻打宋国的计划。这就是流传了二千多年的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墨子在楚国时,还将自己的著作给楚王看过,但是,楚王并没有打算采纳墨子的主张,于是墨子便离开了楚国。
[var1]
楚王听说墨子走了,怕人家会说他不重视人材,便派臣子鲁阳文君驾着车子去追赶。鲁阳文君赶上墨子之后,说明楚王要封一块地方给他,希望他留在楚国。墨子拒绝说:"我有一套蔽体的衣服,有一口可以充饥的饭食就很满足了,要一块土地干什么?请你替我辞谢楚王,如果楚王今后对外能放弃侵略,对内能节俭爱民,那比给我什么赏赐都好。”墨子拜辞鲁阳文君之后路过宋国,由于墨子“止楚攻宋”有功,宋王要给他一个大夫的官职。
[var1]
最后但墨子看出宋王不会采纳他的政治主张的,就在宋国住了一段时间后带领学生回鲁国了。墨子在他的晚年,还不倦地到处宣传反对侵略的“非攻”思想。他曾经再次去楚国,劝阻鲁阳文君进攻郑国。但是,在互相断杀兼并的战国时代,墨子的“兼爱”、“非攻”,当然是行不通的。尽管如此,墨子的主张却得到下层百姓的赞赏,他的好义勇为的精神,却值得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