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朝繁荣的商业发展

商朝繁荣的商业发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257 更新时间:2024/2/8 10:23:12

商朝在最后的二百七十多年间,定都于殷,即今河南安阳,故此商朝又名殷朝。我们称这二百七十多年为商朝的后期,我们所以确知商朝已有字记录乃因为公元一八九九年以来殷都遗址——即所谓殷墟——的发展发掘。

殷墟出土的遗物,除了大批的铜器、陶器、骨器、石器外,最引史家注意的是无数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至少有十万片以上)。这些甲骨差不多全是占卜所用的,乃室卜人所保存的档案。原来商人要预测未来的吉凶,或探问鬼神的意旨,便拿一块龟腹甲(间有用背甲的)或牛肩胛骨(间有用肋骨的),在一面加以钻凿,却不令穿透,然后在钻凿处灼火,另一面便现出裂纹,这叫做“兆”。

卜人看兆而断定鬼神或一种神妙的势力对于所问的反应。所问的事情,有时连日后的“应验”,就刻在兆的旁边,这可称为卜辞。卜辞的内容以关于祖先的祭祀的为最多,如卜祭祀的日期、用牲的种类、用牲的数目等;在关于气象的,如卜雨、晴、风、雪等;有关于岁收的丰歉的;有关于征伐、渔猎和出行涉川之利否的;有关于疾病、胎孕和梦征的;有所谓卜旬和卜夕的,即于一旬之末卜下一旬有无灾害,和于日间卜是夕有无灾害的。还有别的事项这里不能尽举。

卜辞以外,甲骨文书中也有少数短短的记事,例如记颁发矛若干,某人取贝若干,某日某人入觐之类;又有田猎获兽的记录,刻在兽头骨上的。甲骨文书全是商朝后期的遗物。根据甲骨文书、甲骨文字的分析、其他商代的遗物遗迹和后人关于商朝的记载,我们可作一商代的文化的速写如下。

商人是以农业为主要的生产方法。农作物有黍、稷、稻、麦、蚕桑。卜辞中“卜黍年”、“贞(卜问)我受黍年”、“贞其登黍”的记录很多,而此等处的黍字从未见有用别的植物名来替代的,可知黍为商人主要的农作物。帛、巾、幕等字和若干从糸的字的存在,证明丝织工艺的发达。有酒,以黍酿造。

商人已有铸造青铜(铜锡合金)器的工艺,铸造工场的遗物曾在殷墟找得,有可容铜液十二三公斤和陶制炼锅,有铜制的型范,有铜矿石,有炼渣。商人的兵器及工具大部分已用铜制,但也有一部分仍用石或骨角制。殷墟遗物中有铜制的戈头、矛头、瞿、箭镞、锛、小刀、针;石制的矛头、枪头、箭镞、刀、斧、粟凿;牛角或鹿角制的矛头、箭镞和骨锥。骨角制的兵器也许是仅作明器用的。

商人铸铜技术之最高的造就,乃在王宫和宗庙里所陈列的供饮食和盛载用的种种器皿,如尊、卣(盛酒用)、爵(酌酒用)、觚(饮器)、罍、(食器)、方彝、巨鼎(盛食物用)等等,都是具有很缛丽的花纹的。兹根据他人参观(民二十六年夏教育部第二次全国美术展会所陈列者)的报告,略记二器,以见一斑。一为提梁卣:器分三层,上层为一盖,以练系于梁间,下层为卣的本体,中层搁上是一盖,取下来却是一觚,提梁的两端,各有一生动的兔形的兽头,全器周围是细致的花纹。一为盂形的器:当中有一柱,柱顶成莲花形,其旁四龙拱绕,两龙锐角,两龙钝角,四龙相连,可以环柱为轴而旋转,孟身和柱周围也是细致的花纹。此外殷墟铜器之可注意的有盘、壶、铲、勺、漏勺、筷子等,还有战士的盔。

分页符

殷墟的陶器包括种类繁多的饮器、食器、盛器和烹饪器,其质地有灰色、红色的粗陶,黑色、白色的细陶和一种经高度烧加釉的陶;其纹饰多数是刻划的。细陶的纹饰极复杂,其母题有动物形,几图案和图案化的动物形。

商人牙、骨、玉、石雕刻工艺在殷墟的遗迹也很丰富,举其特别可注意的:有镶嵌绿松石的象牙鸱尊;有一种雕纹的(也有绘纹的)骨制玩器,仿佛后世“如意”一类的东西,长形略曲,其花纹为龙、凤或蝉形,偶或嵌着绿松石;有各种式的佩玉,或作圆圈,或作半圆,或作长筒,或双龙相对成一圆形,或两鱼相对成一半圆,或状人物、人面、兽头、虎、兔、象、鸮、燕、鸽、鱼、蛙、蝉、长尾鸟、蝙蝠等;又有巨大的大理石的立体雕刻品,状人物、虎、龟、鸮、蟾、双兽等,以供陈设之用的。

从状人物的雕刻品和其他遗物,我们知道商人是席地而坐的;知道当时一部分人的服装是交领、右衽、短衣、短裙、束带、其鞋翘尖;知道当时女人脸上涂朱;头饰极复杂,左右两鬓或额间的头巾上缀骊绿松石砌成的圆形物;准确性中间束一骨圈;发上戴雕纹嵌绿松石的象牙梳;又簪骨制或玉制的笄,小的一两枝,多的几十枝;笄头雕各式各样的(现已发现四五十种)兽头和花纹;她的头饰比头还高。

关於商人的居室,我们也有一些推想的根据。有殷墟曾发现版筑的遗迹,那是房屋的基址。有一处基址作长方形,四围有许多大石卵,其相互间的距离,大略相等。这些石卵大约就是柱础,原来上面是安柱的。有一基址长三十公尺,宽九公尺,石柱础之外,并有铜柱础十个。殷墟绝无砖瓦,房顶想必是用茅草编成的。古人所谓“茅茨土阶”,大约就是商朝宫殿的写照。又发现一座纯黄土筑成的大台基,面正南,与罗盘所指的完全相合。又从墓中的遗迹推之,可知原来墙壁的内面是嵌镶着许多纹饰和涂着红色的。

商人的交通用具,有牛、马、牛马或象驾的车。除普通的车外,又有兵车,其形式大略是舆作半圆形,由后升降,一辕驾四马,两服两骖,与后来周朝的兵车无多差异;这是从殷墟发现的铜质车饰推知的。据卜辞的记载,商人出征有时远行至三四十日。

商朝文化的发展可谓是到了鼎盛时期,而商朝的青铜器也成为了考证商朝商业发展的重要文物,也算是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商朝第二次迁都相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商都,指的是夏代商国以及商朝的都城。商族频繁迁都,多因于河患和战乱。东汉张衡在《西京赋》中说:“殷人屡迁,前八后五”。所谓“前”指的是从商的始祖契到成汤迁都于亳准备灭夏的这一时期,又称“先商”时期,共有四百多年,商国在这一时期共进行了八次迁都。所谓“后”就是从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到周人灭商这一时期,共有

  • 商人后裔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周兴商亡之后,商人后裔去向了何方,就充满了悬疑。从史书上可以考证的是,一部分商人后裔被分封到了宋国。当时的习俗,不能让贵族宗祀灭绝,因此武王分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后另封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丘,国号宋,以奉商朝的宗祀。另一部分则是箕子朝鲜。箕子是纣王的叔叔,被周朝释放后自己去了朝鲜,后来周天子便将朝

  • 商代第一都城是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商的先世商族是兴起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传说它的始祖契与禹

  • 商朝时宗教信仰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巫术是人类最原始的宗教形式。从古史数据和人类学理论来看,三代以上,三皇五帝时代的巫觋已比较接近于沟通天地人神的萨满。而夏商周三代的古巫虽带有上古巫觋的余迹,但已转变为祭祀文化体系中的祭司阶层,其职能也主要为祝祷祠祭神灵,而非巫术。三代古巫的记载出现在文字产生之后,这时中国文化已经历了原始发育的很长一

  • 商朝第五次迁都庇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商朝五六百年间曾多次迁都,大部分都城都在河南境内。在河南的安阳市发现了殷墟,其他地方也发现商朝文化遗存。关于商朝的信息多来自于其后面的周朝,汉朝司马迁的《史记》,以及商朝金文和安阳甲骨文的记载。其中,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商都,指的是夏代商国以及商朝的都城。商族频

  • 商朝灿烂的青铜文明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包括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的繁荣便被称作为“青铜文明”。我国夏朝、商朝、西周时期正处于青铜时代,此时创造的物质文化成就突出,丰富多彩。因此,我们把这一时

  • 商王朝灭亡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商纣王谥帝辛,纣王是周武王灭帝辛后对他一种蔑视性的称呼。由于殷商原先只有传说、记录,没有考古实据,国际史学界一度怀疑中国是否存在殷这个朝代,但随着近代越来越多的殷考古遗迹的发现,才开始逐步承认殷商。武丁死后,他开创的太平盛世,没能长久延续下去。祖庚、祖甲以后诸王,特别是帝乙帝辛时期,国内矛盾十分尖锐

  • 商朝第一次迁都嚣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郑州商城遗址,为商朝第十位君主仲丁所建的嚣都。位于郑州市区,东起凤凰台、西到西沙口、北至花园路、南达二里岗,面积2500公顷。1950年被发现,1955年在遗址中部又发现一座周长近7公里的城垣。之后经过多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的宫殿房基、小型房基、窖穴、水井、壕沟、墓葬、祭祀坑等遗迹,铸铜作坊、制陶

  • 武丁盛世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武丁盛世又称武丁中兴,盘庚侄子武丁执政时,殷商朝势达到鼎盛。武丁在位共五十余年,他日夕思复兴殷,苦于未得忠良之佐,后来傅说等辅佐下,国势强盛,政治清明,百姓富庶。商王武丁惟才是举,衣食朴素,推进了商朝最鼎盛的时期。武丁在位时期,灭躬方,亡土方,平西羌,定荆襄,扩疆数千里。故史书将武丁统治的59年间(

  • 历史上真正的商纣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帝辛,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商纣王,也有殷纣王一称。在传统史学叙述中,帝辛沉湎酒色、穷兵黩武、重刑厚敛、拒谏饰非,是与夏桀并称“桀纣”的典型暴君。说他在位期间,在内营建朝歌、加重赋敛、严格周祭制度、改变用人政策、推行严刑峻法,对外屡次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其种种举措既在统治集团内部引发矛盾,也动摇了商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