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朝第三次迁都耿

商朝第三次迁都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231 更新时间:2024/2/8 10:25:24

关于古耿国的建立,最早的记载见于《尚书·商书·祖乙》中:“祖乙圯穴(音yi)雪于耿,作《祖乙》。”可惜《祖乙》的正文没有流传下来,只有上述作为祖乙》序言的一句话,但尚书中的这一句话,

首次将耿作为一个国都记载下来,其时代当在祖乙时期,即公元前14世纪。那么祖乙何许人也?原来黄帝的曾孙喾穴(音ku雪),将他的儿子契穴(音xie)雪封于商,契当是商人的祖先,自契始经过14代传至成汤,成汤推翻夏朝建立了商朝,商朝从汤到纣经历了17代30个君王,祖乙是商朝的第7代第13个君王。关于商君祖乙的定都,《史记·殷本纪》中记载:“帝中丁迁于嗷穴音ao雪。河穴音dan雪甲居相。祖乙迁于邢穴(音geng雪)。”

古代邢与耿同音,是否指一个地方,史学界仍有争议。但据耿氏家族流传下来的说法,邢与耿不是一个地方。相传祖乙迁至邢以后,就将国都定在那里,而将他的弟弟祖丙封于耿地,建立耿国并立祖丙为国君。后来的耿氏族人,尊祖丙为耿氏之祖,每年的腊月初五祖丙诞辰,供祭祖丙时摆设柿饼,当地方言柿饼近似于“思丙”,有追思祖丙的意思。柿饼中的上品又叫做耿饼,源于此。

那么耿地在哪里呢?据《括地志》中记载:“绛州龙门县东南十二里耿城,故耿国也”。另据《国家地名词典、河津词目专辑》中记,距河津城关镇东南10公里的山王村,即是耿国国都所在地,古代俗名称帝王村,村北洞门楼所书“古耿名都”四字,数代不易。清初时因村中几近王姓,遂易名三王村,嘉庆年间为昭彰古迹,正名王村,民国年间称帝王村,解放后因此名有封建色彩,改名山王村。

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为以后我国的文明奠定了基础。从汤王兴商灭夏,到武王伐纣商朝的灭亡,长达五个多世纪(前1562—1066)先后更替了三十多个帝王。其中商王祖乙当政时,由巫贤子任职协助祖乙治理天下,多次出兵平服了兰夷、班方等小侯国的侵扰,解除了东南方的异族对商大朝的威胁。国运逐渐中兴。

所以在甲骨文中称他为中宗祖乙,历史上曾把祖乙、大乙、太甲合称为“三示”即三位功勋卓著的祖先,与汤王、武丁而齐名,为天下之盛君。在位十九年。祖乙继父河亶(DAN)甲,起初都城设在相地,即今河南省的内黄县境。因内黄县地处黄河下游,河水时有暴涨,河水一涨洪水泛滥,不仅大量庄园被冲毁,黎民百姓难得定居,生命财产时有淹没的危险,就连帝王都城也朝不保夕。

商王祖乙为此整日锁眉不展,食寝不安,他身边的贤臣巫贤子早已估摸到祖乙王的心事,于是便直言不讳地向他奏说:“君主之虑卑职早就洞察,无非是为都城之变迁而已!”

祖乙王听了甚是欢心地说:“贤相既然了解,就该为朕出谋定夺。”巫贤大臣坦然应曰:“闻说西有耿地,位汾阴,那儿一则物阜民顺,二则非诸侯兵家瓜分之地,何不迁耿建都城。”

祖乙闻听后思谋良久,不久便下了一道通令,把都城一举从相地迁到耿地(今山西河津市东南二十里的王村),这大概是公元前三千五百多年前的事了。祖乙王把都城由相迁到耿地后,首先是广集奴隶,大兴土木,造殿建宫,不到两年工夫,把城池建造得庄严肃穆,富丽堂皇。城分前城后城,在前城内建有帝王的金銮宝殿和皇宫。后城建有金库和禁地,城周围盖有卫戌营,从此耿地(今河津市东南一带)一跃成了国都,繁华热闹自不必说,每日向帝王朝拜纳贡者不计其数。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商朝繁荣的商业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商朝在最后的二百七十多年间,定都于殷,即今河南安阳,故此商朝又名殷朝。我们称这二百七十多年为商朝的后期,我们所以确知商朝已有文字记录乃因为公元一八九九年以来殷都遗址——即所谓殷墟——的发展和发掘。殷墟出土的遗物,除了大批的铜器、陶器、骨器、石器外,最引史家注意的是无数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至少有十万

  • 商朝第二次迁都相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商都,指的是夏代商国以及商朝的都城。商族频繁迁都,多因于河患和战乱。东汉张衡在《西京赋》中说:“殷人屡迁,前八后五”。所谓“前”指的是从商的始祖契到成汤迁都于亳准备灭夏的这一时期,又称“先商”时期,共有四百多年,商国在这一时期共进行了八次迁都。所谓“后”就是从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到周人灭商这一时期,共有

  • 商人后裔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周兴商亡之后,商人后裔去向了何方,就充满了悬疑。从史书上可以考证的是,一部分商人后裔被分封到了宋国。当时的习俗,不能让贵族宗祀灭绝,因此武王分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后另封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丘,国号宋,以奉商朝的宗祀。另一部分则是箕子朝鲜。箕子是纣王的叔叔,被周朝释放后自己去了朝鲜,后来周天子便将朝

  • 商代第一都城是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商的先世商族是兴起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传说它的始祖契与禹

  • 商朝时宗教信仰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巫术是人类最原始的宗教形式。从古史数据和人类学理论来看,三代以上,三皇五帝时代的巫觋已比较接近于沟通天地人神的萨满。而夏商周三代的古巫虽带有上古巫觋的余迹,但已转变为祭祀文化体系中的祭司阶层,其职能也主要为祝祷祠祭神灵,而非巫术。三代古巫的记载出现在文字产生之后,这时中国文化已经历了原始发育的很长一

  • 商朝第五次迁都庇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商朝五六百年间曾多次迁都,大部分都城都在河南境内。在河南的安阳市发现了殷墟,其他地方也发现商朝文化遗存。关于商朝的信息多来自于其后面的周朝,汉朝司马迁的《史记》,以及商朝金文和安阳甲骨文的记载。其中,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商都,指的是夏代商国以及商朝的都城。商族频

  • 商朝灿烂的青铜文明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包括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的繁荣便被称作为“青铜文明”。我国夏朝、商朝、西周时期正处于青铜时代,此时创造的物质文化成就突出,丰富多彩。因此,我们把这一时

  • 商王朝灭亡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商纣王谥帝辛,纣王是周武王灭帝辛后对他一种蔑视性的称呼。由于殷商原先只有传说、记录,没有考古实据,国际史学界一度怀疑中国是否存在殷这个朝代,但随着近代越来越多的殷考古遗迹的发现,才开始逐步承认殷商。武丁死后,他开创的太平盛世,没能长久延续下去。祖庚、祖甲以后诸王,特别是帝乙帝辛时期,国内矛盾十分尖锐

  • 商朝第一次迁都嚣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郑州商城遗址,为商朝第十位君主仲丁所建的嚣都。位于郑州市区,东起凤凰台、西到西沙口、北至花园路、南达二里岗,面积2500公顷。1950年被发现,1955年在遗址中部又发现一座周长近7公里的城垣。之后经过多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的宫殿房基、小型房基、窖穴、水井、壕沟、墓葬、祭祀坑等遗迹,铸铜作坊、制陶

  • 武丁盛世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武丁盛世又称武丁中兴,盘庚侄子武丁执政时,殷商朝势达到鼎盛。武丁在位共五十余年,他日夕思复兴殷,苦于未得忠良之佐,后来傅说等辅佐下,国势强盛,政治清明,百姓富庶。商王武丁惟才是举,衣食朴素,推进了商朝最鼎盛的时期。武丁在位时期,灭躬方,亡土方,平西羌,定荆襄,扩疆数千里。故史书将武丁统治的59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