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600岁故宫如何防火,那么简单介绍下故宫防火系统

600岁故宫如何防火,那么简单介绍下故宫防火系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710 更新时间:2024/1/18 23:38:00

巴黎圣母院的一场大火让国人跟着揪心的同时,也把关注的目光投了国内的古建。年近600岁的故宫从明朝建成以来,曾经多次遭受火灾。新中国成立后,故宫有了自己的故宫消防排,2016年中队被命名为故宫特勤消防中队。这个编制45人的中队负责故宫博物院及天安门地区方圆3.74平方公里的防火灭火应急救援任务,实现了故宫数十年无火情。

古代防火

明清时代灭火法仍沿用

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一直注重防火。“冬凿冰、夏注水、春除草、秋清叶”是故宫自明清时代起就有的防火传统。

故宫中共有铁、铜、鎏金铜大缸308口,这些都是明清两代为防火而设置的储水缸。每口缸大约可储水3000多升,时刻保证储水缸满盈。

同时,金水河也是故宫自古的消防水源。目前,这些古代流传下来的防火传统仍然适用。每年冬天官兵们要冒着严寒在金水河内每隔20米凿出一个一米见方的冰窟窿。平时,在故宫的开放区域,故宫各殿门前的水缸不储水,以防止孩童误入,但在非开放区域,殿前的水缸都将储满水。一旦失火,水缸中的水可以成为距离最近的水源,便于及时使用。

到了春秋两季,中队指战员还要对故宫内的植被进行湿化,同时会给几十米高的宫殿房顶清理杂草,防止有可燃物造成失火。

现代防火

消防设备每月检查一次

据故宫消防监督员、天安门消防支队防火监督处监督指导科副科长马冀昆介绍,结合消防安全法和自治自查自改的“三自活动”,要求故宫博物院落实消防主体责任。

作为故宫的消防监督员,马冀昆每个月会对故宫的消防设施和重点区域进行全面检查。在实际中,马冀昆每周一半的工作都会放在安全检查上。

防火首要的是防火源,马冀昆介绍,根据故宫博物院的管理规定,故宫全院禁烟,故宫内也不能使用明火,故宫餐厅包括故宫消防中队都是使用电热锅。

故宫经会有维修殿宇的施工工人,对于他们和故宫博物院的新入职人员,马冀昆和故宫防火处还会对他们进行消防培训。工人施工时,要求不得在殿宇内使用电力设备,同时必须使用金属围挡,避免施工时形成火源引燃易燃物品。

由于故宫无法使用消防喷淋报警系统,目前,大殿内使用的主要是吸入式消防报警器和红外对射消防报警器。故宫在存放藏品的重点部位都加装了电气火灾监控设备,专业人员可以针对报警对电路进行排查。

根据故宫博物院的消防安全要求,故宫在闭馆时必需关闭除保卫处、消防处之外的所有电源,且故宫对电源管理采取三级断电管理制度,一级遗忘了断电,上级系统也会完成断电工作。

此外,据马冀昆介绍,故宫建成后多次遭受火灾的主要原因是来自雷击,目前故宫的避雷设备已经基本能够做到全覆盖。

灭火措施

增加94个高压消防栓

万一故宫发生火灾怎么办?水源从哪儿来?308个大缸肯定是不够的。

马冀昆介绍,以前,故宫博物院的消防供水系统主要来自市政消防栓,需要灭火的时候由市政部门加压,这样的弊端就是需要协调市政部门,加压时间慢。

2015年,“平安故宫”工程升级改造后,故宫增加了高压消防栓,在故宫内增加了一个水泵房,在不加压的情况下也能够保证达到灭火水压。

目前,故宫内共有94个高压消防栓,73个市政消防栓。同时,故宫消防处下设供水科,24小时由专人值班,每天对消防栓进行巡查。

在故宫东北角和西北角的后宫也需要依靠故宫博物院内的4866个灭火器。故宫中队的指战员每天都会对167个消防栓和4866个灭火器进行巡查。是否漏水、是否生锈、是否出水,都要一一记录在案。

此外,在后宫殿宇密集的地方,更需要防火处工作人员和消防指战员重点巡视,增加设置应急岗亭的密度,保证能够第一时间进行消防处理。

物医院内有机械排烟和气体灭火系统,一旦发生火灾,殿内人员会第一时间撤离,人员全部撤离后,会由专门负责人动气体灭火装置,房间内会迅速充满阻燃气体,从而完成灭火工作。

日常训练

沿宫墙跑一圈只需10分钟

故宫消防中队消防员日常的训练科目之一就是携带消防水带,沿着宫墙经神武门、西华门、午门返回东华门,跑一圈将近3公里,只需要10分钟。

故宫消防中队的指战员还苦练体能,人人都能“飞檐走壁”,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上屋顶、爬城墙。

这项训练还是为了熟悉故宫的布局,故宫大小宫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间,一名新兵要在三个月之内将故宫的地形跑熟。熟到什么程度?故宫消防中队蔡瑞中队长介绍,他们会针对故宫的每一个宫殿进行消防演习,制定划分了10大消防区域,单体文物灭火救援预案共55个。“这个宫殿什么地方有消防栓,需要多少米的消防水带,他们都了然于胸。”蔡中队长介绍。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市舶司: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对外贸易部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市舶司简介市舶司是中国在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相当于现在的海关。是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唐玄宗开元间(713~741)﹐广州即设有市舶使﹐一般由宦官担任﹐是为市舶司前身。明清两朝反复“海禁”。明洪武三年(1370年)“罢太仓黄渡市舶司”。洪武七年(1374年)撤销

  • 故宫里的大水缸到底有多少口,这些大水缸的作用又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紫禁城皇宫中设置铜缸、铁缸,最初的意图就是用来防火的,由于紫禁城中的建筑大多为砖木结构,极易失火。这些大缸平时贮满清水,宫中一旦失火,即可就近取水灭火。因此,大缸又被称作“吉祥缸”“太平缸”。据说,这些大缸还有一个俗称叫“门海”,取门前之大海的意思,祈望门前的“大海”以水克火,宫里不再发生火灾。那

  •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医术高超的十大神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代十大神医中国古代十大神医是指扁鹊、华佗、张仲景、皇甫谧、叶桂、孙思邈、薛生白、宋慈、李时珍、葛洪,所属领域是中医和中药。著有作品《扁鹊内经》、《外经》、《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湿热条辨》。古代的神医有哪些扁鹊战国时医学家,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据人考证,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

  • 历史上有哪些叫吴国的地方割据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吴国之一:春秋时期诸侯国吴国(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473年),存在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姬姓诸侯国,也叫勾吴、工吴、攻吾、大吴、天吴、皇吴。吴国国境位于今江苏、安徽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吴国的核心。国都前期位于梅里(今无锡梅村),后期位于吴(今江苏苏州),是春秋中后期最强

  • 康熙皇帝儿子们的结局都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康熙这个老小子,8岁登基,做了61年的皇帝,生了50多个小孩,其中儿子35个,活下来的24个(序齿的),女儿二十来个,活下来的不清楚。但是古代皇家的女儿基本上都是政治的工具,皇帝也不宠爱,因此就不提了。大家估计都知道,康熙的儿子们都很牛,所以他晚年的时候出现了九子夺嫡的局面,令老头儿大为头疼,由此滋

  • 成吉思汗一路往西打仗 征服的国家有半个地球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成吉思汗当年最远打到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地区。成吉思汗。生于漠北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淳熙十一年(1184年)前后,成为蒙古乞颜部可汗,一步步统一蒙古诸部。开禧二年(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尊号“成吉思汗”(Genghis Khan),颁布了《成吉思汗法典》。多次发动

  • 地丁银制度:乾隆时国家人口骤增的因素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地丁银制度的朝代雍正初,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徵解,统谓之“地丁”。先是康熙季年,四川、广东诸省已有行之者。至是准直隶巡抚李维钧请,将丁银随地起徵,每地赋一两,摊入丁银二钱二釐,嗣后直省一体仿行。地丁银制度的内容“地丁银”制度,是指清朝时实行的赋税制度。康熙时,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公元1

  • 73岁高龄的丘处机为何千里迢迢赴西域见成吉思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成吉思汗是蒙古的大汗,曾亲率蒙古铁骑,攻伐厮杀横扫蒙古草原,所向披靡,满身刻满了杀戮和征服的印记。丘处机是中原道教全真教的掌门人。两个人的职业相差十万八千里,根本就没有交集可言。不过,成吉思汗向来有自己的主张,既然他要召见丘处机,也必然有着非常充分的理由,到底是什么理由呢?在崂山太清宫三皇殿东西壁,

  • 掌教潜心修学 一个好打抱不平 丘处机跟马钰谁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丘处机和马钰的武功分析马钰是王重阳首座大弟子,王重阳死后他便是掌教。马钰更喜欢研读道藏经书,对于武功则是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他武功不如丘处机,但胜过郝大通等人。当初孙婆婆被杀,小龙女去寻仇,逼的郝大通险些自杀,就是被马钰救下。马钰当时年过半百,与小龙女占了个平手,可见其武功强弱,彼时小龙女不过二八年

  • 黄金家族:纵横草原400年的统治家族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黄金家族的介绍“黄金家族”,广义上指成吉思汗的后人是黄金家族。元朝建立后狭义上黄金家族指,托雷甚至忽必烈一系后裔,成吉思汗的其他后代都不能算。元末留在中原部分的黄金家族融入汉族。逃至漠北部分的黄金家族至瓦剌也先时“凡故元头目苗裔无不见杀。”达延汗改制后黄金家族仅限于达延汗子孙,蒙古察哈尔部大汗王廷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