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三杨内阁:同姓杨的三位内阁学士

明朝三杨内阁:同姓杨的三位内阁学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671 更新时间:2024/2/12 10:14:45

明朝三杨内阁的介绍

明朝三杨内阁,指杨士奇杨荣杨溥,为明代“台阁体”诗文的代表人物。三人均历仕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先后位至台阁重臣,正统时加大学士衔辅政,人称“三杨内阁”。

他们在任辅臣期间,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明朝的国力继续沿着鼎盛的轨道发展,并使明代阁臣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由原来的皇帝办事员转变为具有丞相性质的辅臣,他们因此被史家视为名臣。

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诗文,内容上歌功颂德,粉饰现实;艺术上追求雅正,流于平实。永乐至成化年间,明代文坛几乎为台阁体垄断。时人咸称杨士奇有学行,杨荣有才识,杨溥有雅操。又以居所,称士奇为“西杨”、荣为“东杨”、溥为“南杨”。评价西杨有相才,东杨有相业,南杨有相度。


明朝三杨内阁“西杨”

杨士奇(1366年2月3日-1444年4月2日),名寓,字士奇,号东里,以字行。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今江西吉安市泰和县澄江镇)人。明朝初年重臣、学者。

杨士奇少时丧父,游学四方。建文帝时入仕,累官礼部侍郎,拜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先后历经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任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一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并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祖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后因其子横暴杀人事而致仕归乡,遂忧虑不起。

正统九年(1444年),杨士奇去世,年八十。获赠左柱国、太师,谥号“文贞”。

明朝三杨内阁“东杨”

杨荣(1372年1月4日-1440年7月30日),原名道应、子荣,字勉仁,福建建宁府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内阁首辅,与杨士奇、杨溥并称“三杨”,因居地所处,时人称为“东杨”。

建文二年(1400年),杨荣进士及第,授翰林编修。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杨荣受其赏识,得以入阁,累迁至文渊阁大学士、翰林侍读,任首辅。在朱棣去世后,帮助明仁宗朱高炽顺利即位,拜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此后随从明宣宗朱瞻基平朱高煦叛乱。

宣德十年(1435年),进升少傅。明英宗即位后,与杨士奇等同心辅佐。正统三年(1438年),杨荣升任少师。正统五年(1440年),杨荣病逝,年七十,赠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号文敏。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从祀历代帝王庙。

杨荣性警敏通达,善于察言观色,尤其是在明成祖时最为突出。在文渊阁治事三十八年,谋而能断,老成持重,尤其擅长谋划边防事务。史称其“挥斤游刃,遇事立断”,被比作唐代的姚崇。杨荣既以武略见重,又好诗文,他和杨士奇、杨溥等多有唱和,为“台阁体”文学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后北征记》、《杨文敏集》等。

明朝三杨内阁“南杨”

杨溥(1372年-1446年8月6日,字弘济,号澹庵。湖广石首(今湖北石首人)。明朝初年政治家、诗人、内阁首辅,与杨士奇、杨荣并称“三杨”,因居地所处,时人称为“南杨”。

建文二年(1400年),杨溥登进士第,授翰林编修。永乐初年,任太子洗马,侍奉太子朱高炽(明仁宗)。后因汉王朱高煦诬陷,被关进诏狱,在狱中仍勤奋读书,从不间断。十年之间,将经书史籍通读数遍。

仁宗即位,杨溥获释出狱,授官翰林学士。仁宗建弘文阁,命杨溥掌阁事,旋即升任太常寺卿。明宣宗即位后,入内阁,与杨士奇、杨荣等人共典机务。宣德九年(1434年),升礼部尚书。明英宗即位后,与杨士奇、杨荣等同心辅佐。

正统三年(1438年),升太子少保、武英殿大学士。杨溥在内阁供职十六年,于杨士奇去世后接任首辅(1444年-1446年)。他有“相度”,为人谨慎,有时就连上朝时也总是低头循墙而行。晚年时眼见王振权势益振,却无能为力。

正统十一年(1446年),杨溥去世,年七十五。获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号“文定”。有《杨文定公诗集》、《杨文定公奏疏》等传世。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开国六公爵:明朝为开国立下大功的六大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朝开国六公爵指明朝为开国立下大功,建国后被明太祖朱元璋封为公爵的六名功臣。他们分别是(排名分先后): 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郑国公常茂(常遇春之子)。明朝开国六公爵之一: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1314年—1390年),字百室,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明朝

  • 永乐通宝:随着郑和下西洋的明朝钱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永乐通宝的介绍永乐通宝是大明王朝于永乐年间铸造的年号钱。明初推行纸钞为主的货币流通制度,使用大明通行宝钞,铜钱铸禁无常。朱棣即位后,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外交等方面都有重大的改革举措。外交政策上,朱棣一反明初闭关政策,实行“怀柔远人”的对外开放政策。出于外交和对外贸易的需要,永乐六年(1408年

  • 蒙古四獒:成吉思汗账下四大蒙古军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蒙古四獒的介绍蒙古四獒是四个人物,蒙古四獒分别为蒙古军大将:速不台、者勒蔑、哲别、忽必来四人。四人因为勇猛忠心被称为“蒙古四獒”,意思为蒙古军中像凶猛而忠诚的猎犬的四位先锋。蒙古四獒之一速不台速不台:(1176~1248)蒙古军大将。兀良哈部人。早年辅佐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誉称“四獒”之一。121

  • 韩侂胄:追封岳飞力主北伐的南宋权相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韩侂胄的介绍韩侂胄(tuōzhòu)(1152年11月6日-1207年11月24日),字节夫,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南宋权相。魏郡王韩琦曾孙,宝宁军承宣使韩诚之子,宪圣皇后吴氏之甥,恭淑皇后韩氏叔祖,宋神宗第三女唐国长公主之孙。韩侂胄以恩荫入仕,淳熙末年以汝州防御使知閤门事。绍熙五年(1194年

  • 宋末三杰: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宋末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末三杰的介绍南宋虽然覆没,但输得是这样的悲壮,这样有节烈之气,勇士们面对外族入侵和压迫,拼死抵抗,为争取民族生存、自尊、自卫而英勇献身,义无反顾。于是,他们中的领袖:张世杰、陆秀夫与文天祥,被称为“宋末三杰”。宋末三杰之一:张世杰张世杰(?—公元1279年),涿州范阳(今属河北范阳)人。宋末抗元名

  • 采石之战:由文臣指挥胜利的江河防御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采石之战的介绍采石之战为公元1161年(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正隆六年),南宋文臣虞允文率领军民于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阻遏金军渡江南进的江河防御战。采石之战是南宋宋军抗金斗争的重要战役。此战由文臣虞允文指挥宋军打败金军,使金军未能如愿从采石矶渡江南侵。采石之战的爆发绍兴和议后,金统治者灭亡宋朝的

  • 嘉佑二年进士榜:千年科举第一名榜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嘉佑二年进士榜这一年进士榜里的能人实在是太多,经后人总结《 宋史 》 有传的共有 24 人。这一届中有九人曾担任宰执分别是王韶、郑雍、梁焘、吕惠卿、苏辙、林希、曾布、张璪、章惇等。有三人名列唐宋八大家,分别是“苏轼、苏辙、曾巩”。这一年的北宋堪称人才辈出,而这一届的进士榜更是群星璀璨,无论政治、文学

  • 西汉四大游侠:第四位间接害死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汉四大游侠之一朱家朱家(人名),秦汉之际的游侠。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以任侠得名。大量藏匿豪士及亡命之人。季布被刘邦追捕,他通过夏侯婴向刘邦进言,得赦免。以助人之急而闻名于关东。鲁国的朱家与高祖是同一时代的人。鲁国人都喜欢搞儒家思想的教育,而朱家却因为是侠士而闻名。他所藏匿和救活的豪杰有几百个,其

  • 年轻的汉宣帝刘病已即位之初,是怎么稳住权倾天下的霍光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身为汉武帝的皇曾孙,因为巫蛊之祸,尚在襁褓就被下诏入狱,早年的刘询命运如此坎坷,所以又名刘病已,农村人称贱名可养活,成为史上第一位即位前进过牢房的皇帝。也正是这段经历让刘询深知民间之事,百姓之苦,方有宣帝中兴之举。那么汉宣帝刘询是如何稳住权倾天下的霍光呢?原因有三:隐忍不发,积蓄实力汉宣帝即位之时,

  • 秦始皇为什么称祖龙?秦始皇自命祖龙有何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秦帝国“尚黑崇六”,命河曰“德水”,皆缘于秦始皇自命“祖龙”。中国历代皇帝自命“真龙天子”,应该源自那位始皇帝赢政。秦始皇当年自命“祖龙”却是大有玄机所在,其意图则是为继承大统戴上一顶“君权神授”的帽子。《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有载:战国时期齐人邹衍曾宣扬“五德终始说”,其核心思想即“五德转移,治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