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开国六公爵:明朝为开国立下大功的六大功臣

明朝开国六公爵:明朝为开国立下大功的六大功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697 更新时间:2024/2/12 10:15:17

明朝开国六公爵

指明朝为开国立下大功,建国后被明太祖朱元璋封为公爵的六名功臣。

他们分别是(排名分先后): 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郑国公常茂(常遇春之子)。


明朝开国六公爵之一:韩国公李善长

李善长(1314年—1390年),字百室,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

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后封宣国公,奉命监修《元史》,编写《太祖训录》、《大明集礼》等书。

洪武三年(1370年),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晋升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可谓位极人臣。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以胡惟庸党追问,朱元璋将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处死,年七十六岁。南明弘光政权追谥襄愍。

明朝开国六公爵之二:魏国公徐达

徐达(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

徐达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为淮西二十四将之一。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鄱阳湖之战中大败陈友谅。次年,被任命为左相国。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麾师攻取淮东,并于两年后攻克平江,灭张士诚。旋即出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推翻元朝的统治。

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灭亡元朝。此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达去世。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

明朝开国六公爵之三:曹国公李文忠

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小名保儿,江苏盱眙人(今安徽省明光市),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明朝开国的著名将领、谋臣。

李文忠十二岁时,母亲曹国长公主就去世了,父亲李贞带着他辗转乱军之中,多次濒临死亡。二年之后才在滁州见到舅舅朱元璋。朱元璋见到李文忠,十分喜爱,便将他收为养子,跟随自己姓朱。

十九岁时,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击败天完军,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朱元璋对李文忠十分宠信,常派他监军随将领出征。文忠转战沙场,官至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复姓李。

明朝建立后,李文忠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战功显赫,获封曹国公。1379年(洪武十二年),明太祖又诏命李文忠主持大都督府(最高军事机构),兼主管国子监。

1384年(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庙里,位次第三。赐葬钟山。

李文忠之子李景隆继承曹国公爵位。

明朝开国六公爵之四:宋国公冯胜

冯胜(?—1395),明朝开国名将,初名国胜,又名宗异,冯国用的弟弟,安徽定远人,喜欢读书,通晓兵法,元末结寨自保。后协助朱元璋征讨四方,建立明朝。

洪武五年(1372年),征讨王保保,徐达、李文忠皆战不利,唯独冯胜斩获甚众。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冯胜为大将军,与傅友德、蓝玉等率兵二十万远征辽东,降伏纳哈出,肃清元朝在辽东的势力。

因累积军功而受封宋国公,“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胜居第三”。其女婿朱橚曾因秘密会见冯胜而被朱元璋严惩。后来因“胜功最多”,遭太祖猜忌,被赐死。因未能善终,死后没有进入功臣庙。

崇祯十七年(1644年),追封宁陵王,谥号“武壮”。

明朝开国六公爵之五:卫国公邓愈

邓愈(1337~1377年),原名邓友德,字伯颜,泗州虹县(今安徽省泗县)人。明朝开国名将。

天生魁梧,勇武过人。16岁领兵抗元。1355年(至正十五年),率所部万余人从盱眙投奔朱元璋,任管军总管,朱元璋赐其名为邓愈。跟随朱元璋渡过长江,攻克太平(今安徽当涂)、集庆(今江苏南京),直取镇江,屡立战功,升为广兴翼元帅。

后转战浙西,屡败元军。累积军功屡次升官,历任佥行枢密院事、江西行省参知政事、江西行省右丞、湖广行省平章、右御史大夫、太子右谕德。为人简重慎密,智勇兼备,严于治军,善抚降者,功著一时。

1370年(洪武三年),邓愈跟随徐达远征甘肃,击败北元军队,招降吐蕃、乌斯藏诸部。晋封为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卫国公。

1377年(洪武十年)十一月初九日,邓愈病逝于寿春(今安徽寿县),追封为宁河王,谥号武顺

明朝开国六公爵之六:郑国公常茂

常茂(1356-1391)常遇春长子,明朝开国名将常遇春的儿子,其荫父功,继承郑国公爵位。据《明宋文宪公濂奉敕撰开平王神道碑并序》中说道:妻定远蓝氏,封开平王夫人。子男三人,曰茂、曰升、曰森,皆朱元璋所赐名。

因为常茂与冯胜为子婿关系,在军营常茂多不受约束。当时纳哈出投降,在酒宴时,因得知纳哈出欲逃跑,常茂上前捉捕,砍伤纳哈出,导致纳哈出部溃散。冯胜因此上奏常茂激变,两人在南京城互相推委。朱元璋收冯胜兵权,并安置常茂到龙州,洪武二十四年去世。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永乐通宝:随着郑和下西洋的明朝钱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永乐通宝的介绍永乐通宝是大明王朝于永乐年间铸造的年号钱。明初推行纸钞为主的货币流通制度,使用大明通行宝钞,铜钱铸禁无常。朱棣即位后,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外交等方面都有重大的改革举措。外交政策上,朱棣一反明初闭关政策,实行“怀柔远人”的对外开放政策。出于外交和对外贸易的需要,永乐六年(1408年

  • 蒙古四獒:成吉思汗账下四大蒙古军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蒙古四獒的介绍蒙古四獒是四个人物,蒙古四獒分别为蒙古军大将:速不台、者勒蔑、哲别、忽必来四人。四人因为勇猛忠心被称为“蒙古四獒”,意思为蒙古军中像凶猛而忠诚的猎犬的四位先锋。蒙古四獒之一速不台速不台:(1176~1248)蒙古军大将。兀良哈部人。早年辅佐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誉称“四獒”之一。121

  • 韩侂胄:追封岳飞力主北伐的南宋权相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韩侂胄的介绍韩侂胄(tuōzhòu)(1152年11月6日-1207年11月24日),字节夫,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南宋权相。魏郡王韩琦曾孙,宝宁军承宣使韩诚之子,宪圣皇后吴氏之甥,恭淑皇后韩氏叔祖,宋神宗第三女唐国长公主之孙。韩侂胄以恩荫入仕,淳熙末年以汝州防御使知閤门事。绍熙五年(1194年

  • 宋末三杰: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宋末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末三杰的介绍南宋虽然覆没,但输得是这样的悲壮,这样有节烈之气,勇士们面对外族入侵和压迫,拼死抵抗,为争取民族生存、自尊、自卫而英勇献身,义无反顾。于是,他们中的领袖:张世杰、陆秀夫与文天祥,被称为“宋末三杰”。宋末三杰之一:张世杰张世杰(?—公元1279年),涿州范阳(今属河北范阳)人。宋末抗元名

  • 采石之战:由文臣指挥胜利的江河防御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采石之战的介绍采石之战为公元1161年(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正隆六年),南宋文臣虞允文率领军民于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阻遏金军渡江南进的江河防御战。采石之战是南宋宋军抗金斗争的重要战役。此战由文臣虞允文指挥宋军打败金军,使金军未能如愿从采石矶渡江南侵。采石之战的爆发绍兴和议后,金统治者灭亡宋朝的

  • 嘉佑二年进士榜:千年科举第一名榜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嘉佑二年进士榜这一年进士榜里的能人实在是太多,经后人总结《 宋史 》 有传的共有 24 人。这一届中有九人曾担任宰执分别是王韶、郑雍、梁焘、吕惠卿、苏辙、林希、曾布、张璪、章惇等。有三人名列唐宋八大家,分别是“苏轼、苏辙、曾巩”。这一年的北宋堪称人才辈出,而这一届的进士榜更是群星璀璨,无论政治、文学

  • 西汉四大游侠:第四位间接害死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汉四大游侠之一朱家朱家(人名),秦汉之际的游侠。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以任侠得名。大量藏匿豪士及亡命之人。季布被刘邦追捕,他通过夏侯婴向刘邦进言,得赦免。以助人之急而闻名于关东。鲁国的朱家与高祖是同一时代的人。鲁国人都喜欢搞儒家思想的教育,而朱家却因为是侠士而闻名。他所藏匿和救活的豪杰有几百个,其

  • 年轻的汉宣帝刘病已即位之初,是怎么稳住权倾天下的霍光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身为汉武帝的皇曾孙,因为巫蛊之祸,尚在襁褓就被下诏入狱,早年的刘询命运如此坎坷,所以又名刘病已,农村人称贱名可养活,成为史上第一位即位前进过牢房的皇帝。也正是这段经历让刘询深知民间之事,百姓之苦,方有宣帝中兴之举。那么汉宣帝刘询是如何稳住权倾天下的霍光呢?原因有三:隐忍不发,积蓄实力汉宣帝即位之时,

  • 秦始皇为什么称祖龙?秦始皇自命祖龙有何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秦帝国“尚黑崇六”,命河曰“德水”,皆缘于秦始皇自命“祖龙”。中国历代皇帝自命“真龙天子”,应该源自那位始皇帝赢政。秦始皇当年自命“祖龙”却是大有玄机所在,其意图则是为继承大统戴上一顶“君权神授”的帽子。《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有载:战国时期齐人邹衍曾宣扬“五德终始说”,其核心思想即“五德转移,治各

  • 南汉后主刘鋹在位时期文武百官为何都是太监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史上皇帝那么多,但论起最奇葩的皇帝,南汉后主刘鋹绝对算是佼佼者。刘鋹原名叫刘继兴,他是南汉中宗刘晟的长子,十七岁时,刘鋹继位为帝,改年号为大宝,史称刘鋹为南汉后主。刘鋹从小就受到刘晟的重视,但是他得治国能力实在是平庸至极,根本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刘鋹继位以后,一门心思玩乐,不理朝政。宦官龚澄枢、陈延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