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人最爱的活动揭秘

唐朝人最爱的活动揭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474 更新时间:2024/2/8 10:53:48

斗鸡作为一种娱乐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至唐朝尤其兴盛,上至皇帝亲,下至平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无不以斗鸡为一种时尚,乐此不疲的人们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陈鸿的《东城父老传》借一位开元天宝年间的斗鸡专家贾昌的事例,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开元、天宝期间斗鸡活动的盛况。

在唐代,曾经有一首名为“斗鸡童谣”的儿歌,于老百姓中间广泛流传。它是这样唱的:“生儿不用识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能令金距期胜负,白罗绣衫随软舆。父死长安千里外,差夫持道挽丧车。”“金距”指的是用金属片裹在鸡的脚爪上,以增加斗鸡时攻击力的一种手段。这首童谣讲的是贾家年仅13岁的孩子,依靠斗鸡的本领,过上了比读书人考中科举做了大官还要显赫富贵的故事。

童谣中的“贾家小儿”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指的是贾昌,因为善于培养“木鸡”而被唐玄宗发现,并被召入宫中,专门为皇室成员训练“木鸡”。有人说“木鸡”是木头做的鸡的模型,因为穷人养不起鸡,但又爱好斗鸡,所以只能使用木鸡。这种理解可能有误。因为“木鸡”一词出自《庄子·达生》,意思是在斗鸡时,能够精神集中的鸡。由于用心专一,木鸡在斗鸡时比较容易获胜。

为了充分发挥贾昌的作用,玄宗在两宫之间专门设置鸡坊,并从长安搜集一千多只品种优良、色艳丽的大公鸡,又从六军中选取五百人为“小儿”,以保证贾昌训练斗鸡。贾昌也的确很有本事,相传他精通鸟类鸡的语言,而鸡也能听懂他所说的话。他一进入鸡群便如鱼得水,就好像和一群小孩子玩耍嬉戏一样自由自在。

因此,贾昌很快就了解了每只鸡的习性,对于它们的优点和弱点,都了如指掌。过了一段时间,玄宗亲自去鸡坊视察,那些鸡已经能够听从贾昌的指挥,排列出整齐的队形了。玄宗看见贾昌果然能干,非常高兴,提拔他为五百小儿长,并且对他恩宠有加,几乎每天都派人送金银绸缎到他家里去。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代的文人墨客为什么喜欢逛青楼?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代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才子佳人无数。其中很多文人墨客都有一大共同嗜好那就是狂青楼,这是怎么回事呢?到了晚唐以后,诗文里的青楼更多了一些生活气息,艳浮之作不少。被诗化的不仅是妓女的精神,连妓女的身体也包括了。如有一首诗写的是在妓女大腿上题词之事:慈恩塔下亲泥壁,滑腻光滑玉不如。何

  • 李世民智退突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世民年轻的时候,就聪慧过人,足智多谋。他十六岁那年,隋炀帝在雁门关被突厥围困,把诏书绑在木头上放进汾河水中,募兵救援,李世民马上应募,在将军云定兴的部下服役。李世民对云定兴说:“突厥人敢围困我们的皇帝,就因为外边没兵马救援,现在应该派人在几十里外虚张旗帜,让突厥人白天看到漫山遍野都是旗帜,夜里听到

  • 瓦岗军为什么没有灭掉隋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翟让是瓦岗军的领导者,他原来是东郡的一个小吏,因为得罪了上司,被抓入狱,还被判了死罪。有个狱吏同情他,跟他说:“我看你是条好汉,怎么能在牢里等死呢?赶紧想个办法逃出去吧!”于是在一天夜里,狱吏偷偷地砸了镣铐,打开牢门,把翟让放走了。由此翟让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翟让逃出了监狱后,逃到东郡附近的瓦岗寨,

  • 唐朝女人喜欢野餐游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探春宴与裙幄宴是唐代开元至天宝年间仕女们经常举办的两种野宴活动。“探春宴”的参加者多是官宦及富豪之家的年轻妇女。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该宴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后的“立春”与“雨水”二节气之间举行。此时万物复苏,达官贵人家的女子们相约做伴,由家人用马车载帐幕、餐具、酒器及食品等,到郊外游宴。首先踏青散

  • 隋朝都有哪些状元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隋朝是一个短命的朝代,所以出的状元比较少,只有三位:【杨纂】杨纂,陕西人。《旧唐书》有传记“杨纂,大业中,进士举,授朔方郡司法书佐。”《新唐书》中也有“杨纂,大业时,第进士”之记载。【房玄龄】房玄龄,山东人。《旧唐书》中有房玄龄“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他当时已看清隋将亡,“今虽清平,其亡可

  • 唐朝为什么允许外族人入朝为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如果要大家选择一个最想要回到的朝代,唐朝肯定成为了不少人的首选之地,常常说强汉盛唐,中国历史上的各个王朝可谓各有特色,比如明朝,对外强硬,天子守国门,君臣死社稷,然而最终亡于内乱,而11世纪的宋朝,以半个中国的土地,就占据了全世界将近30%gdp,但是对外却屡屡受挫折,唯独唐朝,似乎是富饶和强大并存

  • 李世民为什么要推倒魏征墓碑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魏征,是唐朝有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多次向唐太宗李世民直言进谏,与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也正是因为他的直言进谏,历史上有很多人都效仿他向君主进谏,这种传统美德一直被保留到了现代,对别人说实话,给出真诚的建议。对于一个君王来说,做人其实是很累的。身边没

  • 李世民怎么整治官场贪污腐败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朝官场,中前期相对来说比较干净。李世民(唐太宗)当皇帝时所创造的“贞观盛世”,是中国封建时代贪官最少的一个时期。李世民当时的治贪、反腐手段也意思,发现贪官不是惩罚,而是实行“羞辱疗法”。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开国功臣,又是李世民夺取皇位而发动的“玄武门兵变”中的得力干将长孙顺德,收受了下人的丝

  • 宿卫制度:唐朝对质子制度的完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汉朝处理民族关系中大放异彩的质子制度,到了唐代有了空前的发展。唐代遣送质子入唐的国家和质子的人数都大大超过了汉朝。虽然唐代对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实行羁縻制度,但是质子制度仍是对外交往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唐朝与汉朝相比,民族政策比较开明,能够比较平等的对待少数民族政权,这是唐代民族政策的发展,也是质子地

  • 杨广弑父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根据一些野史的记载:在仁寿四年七月,文帝病危时,太子杨广写信向杨素询问文帝的病情,杨素回信给太子时,宫人却误送到文帝手中,文帝大怒。同时,文帝的宠妾宣华夫人告诉他,太子杨广欲行非礼。文帝这才下决心将太子杨广废掉。于是令柳述、元岩紧急召前太子杨勇前来,准备让他继承皇位。杨素得知这一消息,马上报告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