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的长孙无忌

历史上的长孙无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035 更新时间:2024/2/8 10:56:40

长孙无忌这名字是有点怪,他是唐朝功臣位列第一的人,不过他的知名度却不是很高,从文或从武的角度看,比他厉害的人比比皆是,那到底为什么他是唐朝第一功臣?还被封了国公。要从玄武门事件开始看。玄武门事件,想必大家都知道,就是唐朝时期德高望李世民在玄武门发生事变。当时的长孙无忌和李世民是布衣之交,很受李世民的重用,所以他当然也是策划玄武门兵变的人之一。那次事件,李世民成功埋伏杀死了自己的太子哥哥还有齐王弟弟,如愿以偿了作为了皇太子。而后成功登基为唐太宗,长孙无忌当之无愧作了开国元勋,曾经作为左武大将军,征战沙场,后又改任吏部尚书,被定位第一功臣,封齐国公,无限的财宝。

长孙无忌有能力,会办事,而且他是真的忠心耿耿为李世民办事,连自己的妹妹都嫁给了李世民,为长孙皇后。欧阳修写的《新唐书》上记载:李世民评价臣子,认为长孙无忌“应对机敏,善避嫌,求于古人,未有其比”。长孙无忌位极人臣,十分得到李世民的重用,又有亲戚关系,可以自由进出皇帝的卧房。不过他却很聪明,有城府,知道自己站得这么高肯定会被众人推倒,而且自己是亲戚关系,自古外戚干政是一个禁忌,所以他上书恳求李世民降自己的职。历史上多少人因为职位太高备受宠爱而被人陷害落得惨死的下场,长孙无忌深知这个道理,所以无论皇帝还有自己的皇后妹妹怎么挽留,还是执意要自己贬职。这么一看,长孙无忌真的是大忠臣,分君之忧,却不求功名。

此后二十年,长孙无忌忠心办事,作为太子太师教导太子,又随皇太宗东征高丽,战绩显赫。不过忠臣的奸诈狡猾之处却凸显在选立太子的事上面。李世民有八个儿子,其中太子,魏王还有晋王都是皇后生的,然而太子李承乾是荒淫无度之人,不好学,只爱玩乐。魏王是李泰,野心过大,奸诈狡猾。晋王李治没有主见,性格内向。感觉都不是做皇帝的料啊,后来太子和魏王争夺王位,而太子被贬为了庶人。皇帝想拥立魏王作为皇帝,这时候长孙无忌出来发话了,他认为应该立晋王为太子,联合了一群大臣向皇帝说明立魏王的诸多不好。李世民重用长孙无忌,尊重并同意了他的想法,不过背后也有一定的想法,因为当时候的长孙无忌位极人臣,在朝廷中势力已经很大了,他害怕自己过世后,不立与长孙无忌有血缘关系的人做皇帝,长孙无忌会有意见而做出谋反之类的勾当。

再后来,皇帝三儿子吴王李恪能文能武,又备受百姓爱戴,对比与那位昏弱内向的李治,他才应该成为太子。这时候长孙无忌充分发挥出自己奸臣的本质,可能是因为私心过重坚决反对。根据《旧唐书》上说,“长孙无忌既辅立高宗,深所忌嫉”,又有“恪又有文武才,既名望素高”等赞扬李恪的语句。看以看出长孙无忌一生忠直,却因为私心过大,而备受嫉恶。长孙无忌还抓住了一次机会,说李恪有谋反之心,其一家也受株连。如此一来,大家可以说是绝望了,皇位非李治莫属。李恪死前曾大骂:“长孙无忌窃弄威权,陷害良善,祖宗有灵,必让其宗族覆灭。”的确,长孙无忌已经横行无忌,摆弄权利,这一步走得确实让人心寒。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去世了,死前还有遗愿要长孙无忌辅政,李世民还是很信任他的。长孙无忌先不发丧文,立刻叫自己的好外甥李治回来宫中,准备继位。可以说他是选择自己要忠心的人,却不忠于天下吧。如此恩宠有加地对待新任皇帝李治,想必他肯定会很受皇帝重用与尊重吧。事实,却完全相反。唐高宗继位以后,想要立著名的武则天为皇后,长孙无忌联合一众大臣却极力阻挠。唐高宗也很无奈,带着武则天上门拜访他也无动于衷。而后,他问当时手握军事大权的将军李绩对此事有什么看法。李绩本来是长孙无忌那边的人,此时却跳出了是非圈,说是皇帝家事他不宜过问。唐高宗这才大着胆子立了武则天为皇后。一成功做了皇后,母仪天下,对着长孙无忌当然是怨恨有加。

根据《旧唐书·长孙无忌传》:四年,中书令许敬宗遣人上封事,称监察御史李巢与无忌交通谋反,帝令敬宗与侍中辛茂将鞠之。长孙无忌竟然意欲谋反?当然不可能,自己一手拥立起来的皇帝,哪有可能谋反,不过自古皇帝对谋反这两个字眼是特别敏感。许敬宗是武则天特意派去陷害长孙无忌谋反之罪的,又以汉文帝杀舅父薄昭的事例劝导皇上,皇帝虽不忍心,不过也同意了,也不去与长孙无忌当面对质。直接将他流放到黔州,儿子等人也流放岭南,家里的亲属都被流放作为奴婢。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啊。后来许敬宗奉命再次去查长孙无忌的谋反案,长孙无忌着实害怕,便被迫自杀了。

明明是自己一手拥立起来的皇帝,却这般对待自己,肯定对于自己当初选择李治做皇帝有一定的后悔之心,就算不位极人臣也不至于被逼死吧,我是你的舅舅至少让我享下清福吧?不过皇帝对于谋反一事就算是自己的舅舅也要痛下毒手了。想必长孙无忌死后也不得安息吧。在上元元年(674年),唐高宗才重新为舅舅平反,追复长孙无忌官爵,命其孙长孙元翼承袭赵国公爵位。成者忠,败者奸。长孙无忌全部包揽,一直忠心耿耿辅助李世民,是唐朝的开国大功臣,却因为私心过盛,拥立昏君,最后竟然落得惨死的下场。评价他是一位忠臣可以,评价他为奸臣也不为过,这样的一个聪明能干有城府的人,我虽然认为他开国的功抵不上拥立昏君的过,不过他为了唐朝的典章制度,对于历史的推进,也是起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的。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长孙无忌与李世民:布衣之交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布衣之交大唐贞观年间,唐太宗依靠身边的一班文臣武将,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为表彰这些大唐功臣,让他们得以流芳百世,并为后世官员树立榜样,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特令在凌烟阁画上了他们的肖像,共有24人。其中位列榜首的便是大唐名相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府洛阳人。他的先人是北魏皇室。

  • 长孙无忌对唐朝的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长孙无忌深知江山来之不易,身居相位,自然要尽心尽力辅佐唐太宗。贞观初年,有些大臣看到突厥已经衰落,就建议唐太宗趁机兴兵攻取。唐太宗征询朝臣意见时,长孙无忌极力反对,说:“突厥已经衰落,不会骚扰边塞。如果我们深入他们境内,既违背了和盟,又不一定就能取胜。”唐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从而避免了一场不必要的战

  • 长孙无忌为何斗不过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武则天本是唐太宗后宫里的才人,太宗赐号“媚娘”。太宗去世后,高宗将其召入宫中封为昭仪。武则天以其非凡的本领和高超的政治手腕,一步步在大唐皇宫中站稳脚跟。为了寻求更大的权力空间,武则天必须取得皇后的地位。但皇后并非想要就能要的。即使高宗想要封她为皇后,也必须征得一干大臣的同意。第一个反对的当然是长孙无

  • 李唐皇室到底是鲜卑人还是汉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有些人说李唐是鲜卑血脉后裔,从学术上来讲,是不错的,李唐皇室确实有着一部分的鲜卑血脉,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但若是特意夸大这一点,就显得有点怪异了。首先,李唐皇室有鲜卑血脉,这一点不可否认,毕竟李唐王朝是建立在魏晋南北朝的废墟之上的,五胡乱华以后,北方游牧民族大量南下,北方汉地的汉人也开始大规模的南迁

  • 唐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朝皇帝列表及简介唐朝(618—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历二十一代,前后共二百八十九年,其与汉朝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两大强盛王朝之一。1、唐高祖李渊简介:唐朝开国皇帝,大唐帝国的奠基人,唐高祖李渊简介(566-635年6月25日),唐朝开国皇帝。唐朝的开国皇帝唐高

  • 白居易官场主要成就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翰林学士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贞元十六年(800年)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

  • 白居易的晚年生活:于洛阳安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晚年生活827年,白居易至长安任秘书监,配紫金鱼袋,换穿紫色朝服(三品以上官员所用的服色)。828年,转任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829年春,因病改授与太子宾客分司,回洛阳履道里。830年12月,任河南尹。831年七月元稹去世。832年,为元稹撰写墓志铭,元家给白居易润笔的六七十万钱,白居易将全数布施

  • 白居易任职苏杭:山塘街由他而来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任职苏杭:820年冬,转任主客郎中、知制诰。821年,加朝散大夫,始正式著五品绯色朝服,(绯色即朱色,为五品以上官员所用的服色)。转上柱国,又转中书舍人。822年,白居易上书论当时河北的军事,不被采用,于是请求到外地任职,7月被任命为杭州刺史,10月到任。任内有修筑西湖堤防、疏浚六井等政绩。824年

  • 白居易的仕官生活:贬谪江州成转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仕官生活806年,白居易罢校书郎。同年四月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盩庢县(今西安周至县)尉。807年,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808年任左拾遗,迎取杨虞卿从妹为妻。810年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811年母亲陈氏去世,离职丁忧,归下邽。814年回长安,授太子左赞善大夫。任左拾遗时,白居易

  • 玄武门之变杜如晦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人。唐朝初年名相。出身京兆杜氏,初仕隋朝,授滏阳县尉。晋阳起兵后,成为秦王李世民幕府谋臣,跟随李世民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叛乱,积极运筹帷幄,为时人所敬服。文学馆建立后,以为从事中郎,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首。玄武门之变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