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孙无忌为何斗不过武则天

长孙无忌为何斗不过武则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710 更新时间:2024/2/8 10:56:12

武则天本是唐太宗后宫里的才人,太宗赐号“媚娘”。太宗去世后,高宗将其召入宫中封为昭仪。武则天以其非凡的本领和高超的政治手腕,一步步在大唐皇宫中站稳脚跟。为了寻求更大的权力空间,武则天必须取得皇后的地位。但皇后并非想要就能要的。即使高宗想要封她为皇后,也必须征得一干大臣的同意。

第一个反对的当然是长孙无忌。其次就是褚遂良

武则天为了当上皇后,使出各种办法。她和高宗李治甚至用金银珠宝“贿赂”长孙无忌。据记载,“帝乃密遣使赐无忌金银宝器各一车、绫锦十车,以悦其意。昭仪母杨氏复自诣无忌宅,屡加祈请。”长孙无忌态度很坚决,坚持不许。

虽然长孙无忌极力反对立武则天为后,但是很多人为了向皇帝靠拢,纷纷支持。其中一个叫许敬宗,时任吏部尚书,他是“废王立武”的积极倡导者。

许敬宗曾私下拜访长孙无忌,劝他答应立武昭仪为后。但是许敬宗碰了一鼻子灰,他被长孙无忌一顿臭骂。许敬宗从此怀恨在心。

私下无法说服长孙无忌,唐高宗便摆明了跟长孙无忌谈。

一天,唐高宗召集长孙无忌、于志宁、褚遂良、李绩等人到皇宫谈话。谈话的内容就是要不要废王皇后立武昭仪。

首先是长孙无忌谈。他的态度很明确,坚决反对。表明自己态度后,他还对唐高宗李治说:“太宗皇帝临走时曾托孤我和褚遂良。陛下可以问问褚遂良的意见。”

高宗宣褚遂良。褚遂良觐见后,高宗对他说:“罪莫大于绝嗣,皇后无子,我想立武昭仪为皇后,你的意见是什么?”

褚遂良说:“皇后出身名家,侍奉先帝。先帝去世时,曾拉着我的手嘱托说:‘我儿子和儿媳就交给你了’,先帝的话至今还回响在我耳边,我怎能忘记?皇后没有什么过错,不可废。“

高宗听了,很不高兴。

在反对立武这件事上,褚遂良和长孙无忌长孙无忌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他的做法比长孙无忌更加过激。

第二天,褚遂良再一次进谏高宗,劝他打消“废王立武”念头。他说:“如果陛下一定要废王皇后,那也请立他姓。武昭仪是先帝的才人,侍奉先帝起居,立她为后,势必丢尽皇家面子,他日如何面对天下人?”

褚遂良这话虽然是事实,但是他戳中了高宗的痛处。高宗当下就红了脸。他非常生气。褚遂良也是个硬骨头。他把手中朝笏放在金殿台阶上,磕头磕到流血,他说:“还陛下此笏,乞归田里。”

高宗勃然大怒,命人将褚遂良拖出大殿。在暗中窥听的武昭仪更是怒火中烧,在帷帐中高喊:“何不扑杀此獠?”

长孙无忌连忙劝谏,他说褚遂良是顾命大臣,罪不该杀。褚遂良因此得免一死。

两位顾命大臣均坚决反对立武昭仪为后,按理唐高宗和武昭仪都应该三思才是。可是两人态度也很坚决。唐高宗又问李勣。此时李勣的态度就非常关键,如果他站在长孙无忌一边,唐高宗就必须再加思索了。可是李勣此时偏向了武昭仪一边。他对高宗说:“废后立后都是皇帝自己家的事情,外人哪有权力干涉?”

李勣这话看似非常巧妙,实则是他不负责任的表现。皇后的废立从都不是皇帝一家人的事情,是关乎国运民生的事情。李勣只是在用这句话推卸责任而已。

有了元勋李勣的这句话,高宗的废后的底气就更足了。加之许敬宗等人扇风添柴,唐高宗完全撇开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于永徽六年(公元655年)立武昭仪为皇后。

武昭仪当了皇后,第一个遭殃的自然是褚遂良。显庆二年,褚遂良被贬为潭州都督,之后又被贬为爱州刺史。显庆三年他在爱州去世。紧接着,曾反对立武昭仪为后的韩瑗来济等一干大臣也相继被罢黜。朝廷大臣中,反对武后的人大部分已经被清洗,接下来遭殃的就是长孙无忌了。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唐皇室到底是鲜卑人还是汉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有些人说李唐是鲜卑血脉后裔,从学术上来讲,是不错的,李唐皇室确实有着一部分的鲜卑血脉,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但若是特意夸大这一点,就显得有点怪异了。首先,李唐皇室有鲜卑血脉,这一点不可否认,毕竟李唐王朝是建立在魏晋南北朝的废墟之上的,五胡乱华以后,北方游牧民族大量南下,北方汉地的汉人也开始大规模的南迁

  • 唐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朝皇帝列表及简介唐朝(618—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历二十一代,前后共二百八十九年,其与汉朝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两大强盛王朝之一。1、唐高祖李渊简介:唐朝开国皇帝,大唐帝国的奠基人,唐高祖李渊简介(566-635年6月25日),唐朝开国皇帝。唐朝的开国皇帝唐高

  • 白居易官场主要成就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翰林学士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贞元十六年(800年)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

  • 白居易的晚年生活:于洛阳安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晚年生活827年,白居易至长安任秘书监,配紫金鱼袋,换穿紫色朝服(三品以上官员所用的服色)。828年,转任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829年春,因病改授与太子宾客分司,回洛阳履道里。830年12月,任河南尹。831年七月元稹去世。832年,为元稹撰写墓志铭,元家给白居易润笔的六七十万钱,白居易将全数布施

  • 白居易任职苏杭:山塘街由他而来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任职苏杭:820年冬,转任主客郎中、知制诰。821年,加朝散大夫,始正式著五品绯色朝服,(绯色即朱色,为五品以上官员所用的服色)。转上柱国,又转中书舍人。822年,白居易上书论当时河北的军事,不被采用,于是请求到外地任职,7月被任命为杭州刺史,10月到任。任内有修筑西湖堤防、疏浚六井等政绩。824年

  • 白居易的仕官生活:贬谪江州成转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仕官生活806年,白居易罢校书郎。同年四月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盩庢县(今西安周至县)尉。807年,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808年任左拾遗,迎取杨虞卿从妹为妻。810年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811年母亲陈氏去世,离职丁忧,归下邽。814年回长安,授太子左赞善大夫。任左拾遗时,白居易

  • 玄武门之变杜如晦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人。唐朝初年名相。出身京兆杜氏,初仕隋朝,授滏阳县尉。晋阳起兵后,成为秦王李世民幕府谋臣,跟随李世民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叛乱,积极运筹帷幄,为时人所敬服。文学馆建立后,以为从事中郎,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首。玄武门之变时,

  • 玄武门之变的关键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为了争夺皇位,避免不了的就是手足相残,公元626年的唐朝就发生了一场为了争夺权力的流血政变。唐朝建立之后,以李建成为首的太子党和以李世民为首的秦王党开始明着暗斗,矛盾一触即发,最后李世民在玄武门杀了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唐朝江山开始掌握在李世民手中。李世民登基后,就开始论功行赏,其中有五个人功劳

  • 玄武门之变时禁军为何按兵不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关于唐朝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确实会有很多人疑惑,为什么李世民能顺利发动政变,而李渊作为一个开国皇帝竟然没有掌握足够的禁军来预防政变,这是不是不合常理的?其实唐高祖李渊在登基的时候,就从当初太原起义的军队中选拔了几万人作为“禁军”,专门守卫皇宫的安全。而玄武门之变时,李渊的禁卫军也的确在李渊身

  • 李世民发起玄武门之变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是因为在与兄长李建成角逐帝位的过程中,李建成占上风,为了挽回局面,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逼迫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历史记载义宁二年(618年)五月,李渊篡隋称帝,建立唐朝,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在《唐书》里说李唐王朝建立后,李世民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