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两晋时期的成语典故

两晋时期的成语典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586 更新时间:2024/1/20 17:58:09

晋朝(266年-42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国,下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晋朝虽为汉末以来中国文化中衰时期,但在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等方面也有新的发展。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很多成语典故。

1.东山再起

意思是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谢安是古时候一个有才能的人,一路做官至高位,但是后来,他因为一些事情辞官了,退隐山林。直到国家遇到被秦朝的人欺负的危险,他才东山再起,重新为国争锋。

2.风声鹤唳

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出自于《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组织90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王朝派谢安为大将,谢玄为先锋,带领8万精兵迎战。为了以少胜多,谢玄施出计谋使秦军后退,谢玄见敌军溃退,指挥部下快速渡河杀敌。秦军在溃退途中,丢弃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乱,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那些侥幸逃脱晋军追击的士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就这样,晋军取得了“淝水之战”的重大胜利。这就是“风声鹤唳”的典故。

3.草木皆兵

意思是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东晋时,前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这场战争就是淝水之战。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接着,在淝水(今中国安徽瓦埠湖一带)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风吹树木的声音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

4.闻鸡起舞

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

出自《晋书·祖逖传》。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5.穷途之哭

意思是本指他因车无路可行而痛哭,也形容因身处困境而悲哀。

出自《晋书·阮籍传》。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阮籍不拘礼俗,行不由径。“穷途之哭”本指他因车无路可行而痛哭,也形容因身处困境而悲哀。亦简称“穷途哭”、“途穷”。

6.青眼有加

表示对人喜欢或尊敬。作宾语、定语。

出自唐·房玄龄《晋书·阮籍传》:“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择而退。喜弟康闻之,乃筴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魏晋时期,阮籍性格狂放不羁,做事总是由着性子,他的母亲病故,嵇康的兄长嵇喜前去吊丧。阮籍不喜欢他就以白眼相待。嵇喜回去对嵇康倾诉受到冷遇。嵇康带上酒与琴前去吊丧,阮籍见了大喜,马上变作青眼热情招待。

7.狗尾续貂

貂尾不够用了拿狗尾巴来顶替,指封官太滥。本为讽刺封爵太滥。“狗尾续貂”这条成语,除了本来的意思,后来用来比喻以用不好的东西续在好东西的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也用来比喻文章或办事能力拙。

语出《晋书·赵王伦传》:“奴卒厮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司马炎封司马伦为赵王,掌管临漳。赵王司马伦篡位后,滥封官爵,貂尾不足,就用狗尾代替。因此,人们讥诮说:“貂不足,狗尾续。”

8.渐入佳境

意思是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风景、情趣等逐渐深入而达到美妙的境地。

出自《晋书·顾恺之传》。东晋晋陵无锡人学问渊博,很有才气,曾经给桓温、殷仲堪等人做过参军之类的官。他尤其擅长绘画,当时的名家如谢安等人都非常器重他。顾恺之性格怪异,与常人不同,人们都称他有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表现了浪漫才子的豪放不羁。传说他喜欢吃甘蔗,但是与常人不一样,嚼食甘蔗时,与一般人先吃主干后吃末稍不一样,总是自末稍吃到主干再往下直至根部。有人对他的这种吃甘蔗法感到很好奇,他则回答说:“渐入佳境。”

9.入木三分

意思是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

出自张怀瓘的《书断·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7岁时开始练习书法,他练字十分刻苦,经常在水池边练字,池水都染黑了。晋帝时,在北郊祭祀,更换祝版,祝辞由羲之书写。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匠雕刻。工匠发现王羲之笔力强劲,字迹已透入木板三分深。这便是“入木三分”的由来。后用“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遒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确切。

10.身无长物

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指除自身外在没有多余的东西。王恭使东晋外戚大臣,有一天王恭从会稽回来,王大去看他。王大看王恭坐着一张六尺长的竹席,就对他说:“你从东边回来,一定有很多这种东西,能不能给我一条。”王恭没有回答。王大离开之后,王恭就把坐着的这张席子给王大送去了。自己没有竹席了,就坐在草垫上。后来王大听说此事,十分吃惊,就对王恭说:“我本来以为你那里很多呢,所以才要的。”王恭回答:“您不了解我,我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宣帝刘询的皇后们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宣帝刘询的皇后有三个,第一个皇后是结发妻子许平君,第二个是霍光的女儿霍成君,第三个是邛成太后王氏。那么刘询最爱的是哪一个呢?结发妻子许平君:许平君原本与欧侯氏儿子定亲,可是正当出嫁时欧侯氏的儿子去世了。许平君的母亲带她去问卜,卜者说是大贵人之兆,其母内心高兴。张贺听说许广汉有女,就设宴相邀,酒兴浓

  • 赤壁之战的故事概括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

  • 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至次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之赤壁长江南岸(今湖北蒲圻西北)地区,大败曹水军的著名战略性决战。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天下大乱。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参见曹操统一北方战争),欲吞并江南、统一天下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春,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南)修建玄武池,训练水军,作向南

  • 官渡之战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官渡之战简介: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官渡,位于许昌(今河南

  • 李陵事件的具体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陵出征匈奴,战败被俘,司马迁仗义执言却惹祸上身,这就是李陵事件。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武帝想让李陵为出酒泉击匈奴右贤王的贰师将军李广利护送辎重。李陵谢绝,并自请步兵五千涉单于庭以寡击众,武帝赞赏李陵的勇气并答应了他。然而,李陵行至浚稽山时却遭遇匈奴单于之兵,路博德援兵不到,匈奴之兵却越聚越多

  • 司马迁的家世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司马迁自称其先祖是颛顼时期的天官,《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昔在颛顼,命南正重司天,火正黎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周宣王时期,司马迁的祖上来到秦国。他的直系八世祖先是战国中后期秦国著名的武将司马错。秦惠文王时期,司马错曾经在朝堂上与张仪辩论,辩论内

  • 关于司马迁出生时间的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出生时间关于司马迁的生年,他本人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没有记述,班固《汉书·司马迁传》亦缺乏记载。后世研究者一说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45年(景帝中元五年),一说生于公元前135年(武帝建元六年),相差十岁。公元前145年取自《太史公自序》的《正义》,唐代张守节注。《正义》注称:“太初元年,迁年四十二

  • 司马迁与西南夷的联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司马迁与西南夷:蜀地以南的西南夷地区包括今天的四川西部、贵州、云南等地区,这里在秦朝时设立郡县,司马错攻占的黔中郡就是今天的贵州地区。汉朝建立后,西南夷地区自立,其中黔中是夜郎国,在云南西部有滇国,滇国北部是邛都国,东部是昆明等地。汉朝建立近七十年,与西南夷没有建立联系,《史记》的太史公自序记载派司

  • 司马迁死因与后代的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太史公自序》云:“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此龙门在何处,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说在今陕西韩城市,一说在今山西河津县。最早持“陕西韩城说”者是唐代的张守节,他在《史记》“正义”中说:龙门山在夏阳县(今韩城)。同时,韩城市嵬东乡徐村住有冯、同二姓,均自认为是太史公后裔。他们自称,原本为司马姓氏,因

  • 司马迁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介绍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前86年),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也是一位思想家。他撰写的《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因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