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民国非常大总统来历-为什么叫非常大总统?

民国非常大总统来历-为什么叫非常大总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019 更新时间:2024/2/12 20:31:53

民国非常大总统简介

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是孙中山在广州于1921年5月5日与1922年6月16日第二次护法运动时的职任名称。

另有表现孙中山先生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国电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其主要剧情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朝,成立了中华民国。

但十年过去了,然而国家仍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内有大大小小的军阀专权,外有帝国主义虎视眈眈。瓜分之祸,亡国之灾无时不在威胁着中国人民。

中山先生痛感救国救民的夙愿未遂,乃于1921年春,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决心以武力赶走北洋军阀,重新统一中国。

民国非常大总统来历

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是1912年10月产生的,在这一届国会中最强大的力量是国民党。法定这届国会的任期是六年。

1913年因宋教仁遇刺,引发二次革命,之后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并剥夺国民党议员的议员资格。袁死后,国会恢复,但当时的政治大权全部集中在各省的督军和国务总理段祺瑞手中。

1917年大多数督军希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对德国宣战,国会意见不一,但比较倾向于保持中立。段祺瑞和其他督军组织督军团要挟和逼迫国会。中华民国总统黎元洪借此机会免去段职。

为了稳定北京的局势,黎决定叫张勋入京。张勋复辟失败和段祺瑞重返北京后,国会已经陷入停止工作的状态。孙中山此时在广州打起护法运动的旗号,呼吁原国会议员南下广州组成新政府。

他认为北京政府此时已经明显违背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成为一个非法政府。孙中山的呼吁受到许多国会会员的响应,纷纷来到广州。

与此同时,段祺瑞在北京组织了第二届国会,其成员主要是段的党人。孙中山不承认这个国会的合法性,因为许多省份没有参加国会选举,而且在选举过程中明显有作弊现象。

当时无法进行全国性的国会选举,因此他认为第一届国会依然在任。其成员在1917年8月广州召开国会,被称为“非常国会”(护法国会),孙并被当选为“陆海军大元帅”。

为什么叫非常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上午10时,孙中山乘沪宁铁路专用花车起行离沪,同行者有南京各省代表会临时议长汤尔和、副议长王宠惠和孙中山的军事顾问荷马李等数十人。

上海各界万余人在车站送行,礼炮齐鸣,欢声震天。 下午5时,车抵南京下关。礼炮雷鸣,军乐齐奏,停泊在长江江面的军舰发炮21响。各省代表和驻南京的各国领事均至迎接。

临时大总统府设在南京城内旧两江总督衙门内。下午6时15分, 孙换乘马车去总统府,由黄兴和海陆军代表等迎入内府。当晚11时,举行孙中山大总统受任典礼。孙中山宣誓词说:

“中华民国缔造之始,而文以不德膺临时大总统之任,夙夜戒惧,虑无以副国民之望。国民以为于内无统一之机关,于外无对待之主体,建设之事,刻不容缓,于是以组织临时政府之责相属。

自推功让能之观念以言,文所不敢任也;自服务尽职之观念又言,文所不敢辞也。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

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及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持平和主义,与我友邦益增亲睦,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其界渐趋于大同。即使后此之艰难,远逾于前日,而吾人惟保此革命之精神,一往无阻,必使中华民国基础确立于大地,此后临时政府之职务始尽,而吾人始可告无罪于国民也。

今以与我国民初相见之日,披布腹心,惟我之四万万同胞鉴之。颠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同时发布《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和《告全国同胞书》。宣言毕,即接受大总统印,并由秘书长将其盖于宣言等文件上。

之后,孙中山下令定国号为“中华民国”,同时改用阳历。 2日,孙中山通电各省改历,并以1912年1月1日作为中华民国建元的开始。

看了以上的介绍是否对非常大总统更加了解了呢,更多民国历史请关注中国历史栏目。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黄埔军校历史黄埔军校评价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黄埔军校简介黄埔军校狭义上讲,应是1924年~1930年国民党在广东广州黄埔区长洲岛兴办的一所军校,校址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校舍。当时校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广义上讲,即是1924年以后,中国国民党及中华民国政府兴办的各个军事学校,即各地分校也包括在内。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最著

  • 黄埔军校在哪里-黄埔军校现在还有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黄埔军校简介黄埔军校旧址位于中国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内,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堂和海军学校校舍。民国13年6月16日,孙中山在苏联顾问帮助下,创办了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为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而后更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迄今。因校址设于黄埔长洲岛,通称黄埔军校。军校在此办到第七期,1930年9月迁往南京

  • 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名单-黄埔军校著名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黄埔军校简介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了黄埔军校,培养革命军事干部。校内建立了党代表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叶剑英任教授部副主任,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共产党人担任教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军校分步兵、炮兵、工兵、

  • 淞沪停战协定主要内容-淞沪停战协定表明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淞沪停战协定简介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驻上海一带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等在全国人民抗日运动高潮的推动下,奋起抗战。但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假意应付事态,不仅不给十九路军以任何援助,还拒绝调江北部队去支援抗战。派代表和日本谈判,于五月五日签订停战协定,划上海为非武装区,中国

  • 井冈山会师经过-井冈山会师的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井冈山会师简介井冈山会师,是指1928年4月28日(三月初九)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原宁冈县龙市镇)的胜利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井冈山会师后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壮大了井冈山的革命武装

  • 井冈山精神是什么-井冈山精神的时代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井冈山精神是什么?井冈山精神诞生于土地革命时期的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可以用五句话来概括:1、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2、坚持党的绝对领导。3、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4、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5、艰苦奋斗的作风。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种革命精神。诞生于土地革命时期的井冈山根据地

  • 戚继光抗倭台州之战-台州之战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戚继光抗倭台州之战台州之战指的是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月至五月发生的战争,在明抗倭的战争中,参将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今浙江临海)附近的新河、花街、上峰岭、长沙等地连续九次挫败倭寇的著名战役。史称“台州大捷”,亦称“台州九战九捷”。台州之战背景台州辖宁海、临海、黄岩、天台、仙居、太平6县,三

  • 浑河血战发生在哪里-如何评价浑河血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浑河血战简介浑河血战指天启元年(1621年)发生在浑河边的一场战斗,其中后金兵约数万人,明军(主要为四川白杆兵4000及戚家军3000)共7000余人。主要军事统帅:努尔哈赤、陈策、童仲揆、秦民屏、秦邦屏、戚金、周敦吉等,以后金惨胜结束战斗。浑河血战发生在哪里?公元1621年,明天启元年。自起兵攻明

  • 宁远之战详解-宁远之战中明朝的主要将领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宁远之战简介宁远之战是1626年(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正月,后金与明朝在宁远(今辽宁兴城)进行的作战。明朝方面称之为“宁远大捷”。此战明军取得胜利,后金军战败,这也是首次明军打败后金军。宁远之战详解一、明军准备努尔哈赤乘辽东明军易帅和匆忙撤军之机,亲统八旗军约六万人(号称十三万)于1626年

  • 盘点中国历史上的那些中国历史之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那么历史上有哪些中国历史之最呢?我们来盘点下中国历史之最。1、中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因发现地点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定名为“元谋直立人”,俗称“元谋人”。“元谋”一词,出自傣语,意为“骏马”。元谋人牙齿化石是1965年“五一”节在云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