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纪律严密的墨家最高领袖钜子都有谁

纪律严密的墨家最高领袖钜子都有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616 更新时间:2024/2/8 10:27:48

墨家钜子的介绍

钜子又称巨子,墨学,在先秦时代和儒学同称显学,可惜在秦以后逐渐寝寂了,一直有很少的人在做墨子的研究,但是直到清朝中期墨学的中兴才开始。

墨家有着严密的组织,其领袖也就是巨子(钜子),墨子有没有当过巨子,这个无法考证,但方授楚《墨学源流》认为墨子是墨家第一任巨子,禽滑釐(qín gǔlí)是第二任巨子,这也只是一家之言,从先秦典籍中可考证的墨家巨子只有三人:孟胜,田襄子,腹䵍,见于《吕氏春秋》。

墨家钜子:墨子

墨子(生卒年不详),名翟(dí),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

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

墨家钜子:禽滑釐

禽滑釐(qín gǔlí,生卒年不详),宋国(今河南商丘)人,传说是墨子的首席弟子,字慎子。他的后代以他的字作为姓氏,形成慎姓。

据《史记·儒林列传》记载,禽滑釐曾是儒门弟子,学于子夏。从儒墨两家的渊源来看,这并非没有可能。自转投墨子后,禽滑釐便一直潜心墨学。墨子危急之中阻止楚国攻打宋国的壮举,就是由墨子导演、由禽滑釐与墨子联袂主演的。可惜由于史料太少,我们不太了解这个墨子高足的详情。

墨家钜子:孟胜

孟胜是中国东周末年的墨家巨子。其著名事迹是为了守义,与约180名弟子死于楚国阳城君(一说鲁阳君)的封地。

孟胜与楚国的阳城君是上下属兼好友关系,阳城君外出时令孟胜守护其领地,并将一个叫璜的玉器分成两半当做符,将一半交给孟胜并吩咐他“符合听之”。

楚悼去世,楚国太子继任,为楚肃王,楚肃王要收回阳城君的封地,当然并没有阳城君的“符令”。

孟胜认为受阳城君所托,现在无法守护其属地,必须一死。其弟子徐弱劝告孟胜,认为事已如此,死亦对阳城君无任何益处,且此举将令墨家损失惨重,更有可能“绝墨者于世”。孟胜却认为他与阳城君的关系非浅,若不死,将来恐怕没人会信任墨者;并认为他会将巨子之位传给宋国的田襄子,不怕墨者绝世。徐弱听了孟胜的话,先去赴死。

孟胜令三个人传巨子之位于田襄子,然后赴死,跟随孟胜赴死者约有180人。三人转告田襄子继任巨子后,又要折返楚国与孟胜共同赴死,田襄子以刚接任的巨子地位命令三人留下,但失败。

墨家钜子:田襄子

田襄子:姓田,世传名让,是东周末年的墨家钜子。他是继孟胜之后的钜子,古籍对田襄子的记载只有两则,一在《吕氏春秋上德》,一在《说苑尊贤》,但《说苑》中称为田让,记载了田让与卫王关于招览士人的对话。孙诒让先生认为田让就是田襄子。

墨家钜子:腹䵍

腹䵍(tūn)(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墨家巨子(钜子),墨家学派领袖。有“腹䵍大义灭亲”的典故传世。

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勿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䵍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儒学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儒家四圣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儒家四圣的介绍儒家四圣指的是孔子、颜回、曾子和孟子四人。儒家学说产生于春秋时期,后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有很多思想家为儒学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其中有四位被后人尊称为“圣”。他们是:至圣孔子、复圣颜回、宗圣曾子和亚圣孟子。至圣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春秋鲁国曲阜人,名丘,

  • 春秋战国时期被活活饿死的三位君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君虽然还不是天下之主,但是也有着不小的封地,在其封地内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国君的,那也是绝对的一方之主。按理说应该是锦衣玉食,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日子,肯定不会为了一口吃食发愁的,就更不知道饥饿是何滋味了。但历史就是这么的无厘头,总会出现那么几次意外,作为一国之君,最后的结局居

  • 把秦武王砸死的龙文赤鼎是什么?到哪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龙文赤鼎的介绍龙文赤鼎乃是夏禹王铸九鼎之一,秦武王于洛邑求鼎举此鼎受伤而死。相传,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龙纹赤鼎就是其中之一。九鼎象征天下社稷,夏朝、商朝、周朝

  • 千年来只有四个人获得此封号 结局都还很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封号,千年来,此4人有幸获得,但结局都很惨,它叫做武安君。想必很多人听到这里就有一些印象了吧,秦国的大将白起曾经就有过这样的爵位,但至此以后,他就因为长平一战,死了四十多万人,引得众人大怒,也因此被秦王治罪了。因为当初秦王授予白起这个爵位的时候,为的就是让天下变得太平,让百姓们都过

  • 春秋战国时期四川属于哪个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战国有七雄,秦楚齐燕赵魏韩,战国时期的四川盆地,也有蜀国和巴国。上古时期的蜀国,从出土文物来看,至少有五千年历史,与中原文明同样源远流长。与中原文明每隔一定时间进行王朝更替一样,古蜀国也是如此,类似中原历经夏、商、周、秦、汉等朝代,古蜀国也有四个大的王朝:蚕丛王朝、鱼凫王朝、杜宇王朝、开明王朝。春秋

  • 李悝变法: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全国性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悝变法的介绍李悝(kuī)变法是指战国时期魏国的魏文侯当政时,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改革。李悝在政治上主张废止世袭贵族特权,选贤任能,赏罚严明。经济上主要实行尽地力、平籴法。极大地促进了魏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使魏国因此而富强。为了进一步实行变法,巩固变法成果,汇集各国刑典,著成《法经》一书,以法律的

  • 强调君主的统治之术的申不害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申不害变法的介绍申不害变法是战国时期法家人物申不害在韩国境内的进行的一次改革。申不害除了与其他法家人物一样讲法治外,主要强调君主的统治之“术”,即任用、监督、考核臣下的方法。他认为君主委任官吏,要考察他们是否名副其实,工作是否称职,言行是否一致,对君主是否忠诚,再根据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提拔和清除。“术

  • 影响了吴起和商鞅的李悝变法有哪些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悝变法的主要内容第一是废除奴隶制时代的世袭制度,根据能力来选拔官吏,取消旧贵族原本享受的世袭俸禄,用来招募贤才,发展生产。第二是正式废除了中国传统的井田制,采取“尽地利之教”的政策,鼓励老百姓垦荒,废除原本井田制制度下的土地界限,允许土地私有买卖。同时对国家境内的所有土地进行测评,估算国家的土地产

  • 申不害变法和商鞅变法的对比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申不害在韩国实行以“术”为主的法制,经过15年改革,加强了君主集权,使韩国“国治兵强”,政治局面比较稳定,国力也有所增强。但实行这种政策也产生了另一个后果,即“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术”取决于君主本人的才能,君主本人比较正确,有能力,国家就会比较兴旺;相反,国家就会陷入混乱,老百姓就会

  • 夏朝真的存在吗?为何找不到考古学上的直接证据?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世袭制封建王朝,按照史书记载,其存在的时间段是从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在五千年文明史中占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没有了夏朝,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将缺少了重要的一环!然而,由于考古学证据的缺失,对其是否真的存在,在中西历史学界一直存在激烈的争论,那么夏朝真的存在吗?在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