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强调君主的统治之术的申不害变法

强调君主的统治之术的申不害变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789 更新时间:2024/2/8 10:27:24

申不害变法的介绍

申不害变法是战国时期法家人物申不害在韩国境内的进行的一次改革。申不害除了与其他法家人物一样讲法治外,主要强调君主的统治之“术”,即任用、监督、考核臣下的方法。

他认为君主委任官吏,要考察他们是否名副其实,工作是否称职,言行是否一致,对君主是否忠诚,再根据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提拔和清除。“术”的提出,对于当时建立官吏的任免考课制度,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变法使韩国国内政局得到稳定,贵族特权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渐趋富裕。

申不害变法的背景

申不害,原为郑国京(今河南荥阳东南)人,战国中期法家著名代表人物。

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灭亡,郑地纳入韩国版图,韩国的版图扩展到中原一带,与楚国接壤。但是韩国与其他大国相比,无论从国土面积,还是从国力上讲,都不能算是强国(地理位置使韩无扩张空间)。

此时,各国的变法运动风起云涌,不变法就有落后和被别人吃掉的危险。在已经进行的变法中,魏国的李悝变法是比较成功的一个榜样。李悝是法家人物,所以,韩昭侯也想用一个法家人物主持变法。他选中了法家重要的代表人物——申不害。公元前351年,韩昭侯任用申不害为相,在韩国实行变法。

申不害除了与其他法家人物一样讲法治外,主要强调君主的统治之“术”,即任用、监督、考核臣下的方法。他认为君主委任官吏,要考察他们是否名副其实,工作是否称职,言行是否一致,对君主是否忠诚,再根据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提拔和清除。“术”的提出,对于当时建立官吏的任免考课制度,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申不害特别指出君主要暗中用“术”,不让臣子知道,这实际上成了一种权术。这种权术保证了君主的权威,不至于旁落。但是,过分强调“术”,没有相应法治制约,那么臣下也可以运用权术来应付君主,所以,申不害教韩昭侯用术的结果,使相当一部分大臣也变得老奸巨猾起来。

但总体上来说,申不害的改革是很有成绩的。《史记》上说:申不害在韩国变法十几年,国家太平,兵力强盛。

而且,韩国还在扩张上取得不小成绩。公元前353年攻东周,取陵观、刑丘(今河南温县东北)、高都(今河南洛阳南)、利(不详),公元前346年韩国又与魏国联合出兵,攻取了楚国的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看来,申不害的学说尽管被韩非指出有许多不足,但他主持的韩国变法,确实是收到了富国强兵的效果。

所以,在韩国历史上,申不害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政治改革家。

申不害变法的主要内容

申不害主张以法治国,实行进一步改革,并汲取道家“君人南面之术”加以改造,提出了一整套“修术行道”,“内修政教”的“术”治方略。

申不害在韩国变法改革,第一步就是整顿吏治,加强君主集权统治。在韩昭侯的支持下,首先向挟封地自重的侠氏、公厘和段氏三大强族开刀。果断收回其特权,推毁其城堡,清理其府库财富充盈国库,这不但稳固了韩国的政治局面,而且使韩国实力大增。

与此同时,大行“术”治,整顿官吏队伍,对官吏加强考核和监督,“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效提高了国家政权的行政效率,使韩国显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局面。

随后,他又向韩昭侯建议整肃军兵,并主动请命,自任韩国上将军,将贵族私家亲兵收编为国家军队,与原有国兵混编,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使韩国的战斗力大为提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申不害为富国强兵,还十分重视土地问题。

他说:“四海之内,六合之间,曰‘奚贵,土,食之本也。(《太平御览》引)又说:“昔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号令不同,而俱王天下,何也?必当国富而粟多也。”(《申子"大体编》)因而他极力主张百姓多开荒地,多种粮食。

同时,他还重视和鼓励发展手工业,特别是兵器制造。所以战国时代,韩国冶铸业是比较发达的。当时就有“天下之宝剑韩为众”、“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战国策"韩策一》)的说法。

申不害相韩15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帮助韩昭侯推行“法”治、“术”治,使韩国君主专制得到加强,国内政局得到稳定,贵族特权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渐趋富裕,史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

韩国虽然处于强国的包围之中,却能相安无事,成为与齐、楚、燕、赵、魏、秦并列的战国七雄之一。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影响了吴起和商鞅的李悝变法有哪些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悝变法的主要内容第一是废除奴隶制时代的世袭制度,根据能力来选拔官吏,取消旧贵族原本享受的世袭俸禄,用来招募贤才,发展生产。第二是正式废除了中国传统的井田制,采取“尽地利之教”的政策,鼓励老百姓垦荒,废除原本井田制制度下的土地界限,允许土地私有买卖。同时对国家境内的所有土地进行测评,估算国家的土地产

  • 申不害变法和商鞅变法的对比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申不害在韩国实行以“术”为主的法制,经过15年改革,加强了君主集权,使韩国“国治兵强”,政治局面比较稳定,国力也有所增强。但实行这种政策也产生了另一个后果,即“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术”取决于君主本人的才能,君主本人比较正确,有能力,国家就会比较兴旺;相反,国家就会陷入混乱,老百姓就会

  • 夏朝真的存在吗?为何找不到考古学上的直接证据?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世袭制封建王朝,按照史书记载,其存在的时间段是从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在五千年文明史中占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没有了夏朝,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将缺少了重要的一环!然而,由于考古学证据的缺失,对其是否真的存在,在中西历史学界一直存在激烈的争论,那么夏朝真的存在吗?在回

  • 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都去了哪些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孔子周游列国是哪几国孔子周游列国是从鲁国出发,大致走了卫国、曹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地。现如今大致路线曲阜——菏泽——长垣——商丘——夏邑——淮阳——周口——上蔡——罗山,然后原路返回。从55岁到68岁,孔子带着他的若干亲近弟子,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在鲁国周边游历。从《孔子历史

  • 为什么东周享国五百年 却无一位“中兴之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遥远又遥远的时代,中原大地上诞生了第一个王朝,夏朝,夏桀残暴不仁,商汤伐夏,商代夏成为统治中原地区的王朝。六百年未过,商纣王残暴不仁,商朝步了夏朝的老路,周文王,周武王两代伐纣,终将商朝掐灭。东周历史的前半部分,越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一段,史称春秋时期,春秋三百载,大大小小的国家并立于广

  • 夏朝为什么找不到相应的考古学的证据,有这三点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既然夏朝是真实存在过的,可为什么找不到相应的考古学证据呢?笔者推测,可能是以下三个因素造成的:第一,夏朝的国土面积太小了。三皇五帝是传说,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华夏先民们刀耕火种结绳记事的原始时代,而历史的发展是延续性的,第一个王朝的出现并不能立刻马上提高生产力,必然延续之前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此,在没

  • 武王伐纣背后的历史真相:周灭商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自古有道伐无道,无德让有德,岂过分乎!”这一句话成为后世之人在反抗暴政的时候常常说到的一句话。自夏桀王因为宠爱妺喜被商部落推翻之后,商的末代君王纣王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而自己的掘墓人最开始的时候也只是一个小部落,这与自己祖先当初的情形极为相似。在《史记·周本纪》中记载道,周武王“闻纣昏乱暴虐滋甚,

  • 中国夏朝以前的历史究竟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我们的印象中,中国古代的历史,从夏朝开始,似乎都比较清楚。夏朝之前,则感觉茫然一片。知道之前有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这样一些部落首领,但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他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们都不清楚。而且,按照《史记》上讲的,夏朝之前是禅让制,夏朝之后是世袭制。政治制度怎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转变

  • 商朝五大猛将盘点,商朝五大猛将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5、邬文化《封神演义》中人物,于演义第九十一回出现,是一个身高数丈的大汉,使用的一根排扒木作为兵器,曾在孟津夜袭周营,大破诸侯联军,杀死龙须虎,后卒命于蟠龙岭,入封神榜。死后被封为力士星。在《封神演义》中第九十一回出现,是一个身高数丈的大汉,使用的一根排扒木作为兵器,曾在孟津夜袭周营,大破诸侯联军,

  • 历史上的周文王:一代明君,演化周易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周文王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姬姓,名昌,岐周(今陕西岐山县)人。周朝奠基者,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周文王五十年(前1056年),驾崩,享寿九十七岁,葬于毕原(西周王陵位于今陕西岐山县凤凰山南麓)。公元前1046年,嫡次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建,追谥姬昌为文王。天授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