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军过草地有三怕 个个都能要人命!

红军过草地有三怕 个个都能要人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917 更新时间:2024/1/19 18:46:17

红军过草地有什么危险

一、行难

红军过草地之艰难,是后人难以感受到的。

首先是行难。茫茫草地,一望无涯,遍地是水草沼泽泥潭,根本没有路。人和马必须踏着草甸走,从一个草甸跨到另一个草甸跳跃前进。或者拄着棍子探深浅,几个人搀扶着走。这样,一天下来,精疲力竭。过草地有三怕:

一怕没踩着草甸陷进泥沼。泥沼一般很深,如果拼命往上挣扎,会越陷越深,来不及抢救就会被污泥吞噬。当年的红军,往往是一个人陷进去后,另一个人伸手去拉,用力过猛也会被带着陷进去。后来有了经验才知道,要慢慢移动身子才能上得来,或者将绑腿带缠在被陷进同志的腰间才能拉得上来。

二怕下雨。草甸本来就难走,天下着雨,脚底下更软、更滑,稍不慎就摔倒,掉进泥沼里去。

三怕过河。草地上有不少河,有的水浅好过一点,有的河宽流急很难过,如果遇着下雨更难了。身体虚弱,挨冻受饿,禁不住冰的河水刺激。几乎每过一条河,即使是一米深的小河,都有战士倒下。

黄克诚在他的回忆录中说:有一次,部队正在淌水过河,突降暴雨,河水猛涨,激流滚滚,尚在河中的人不少被大水冲走吞没。就这样,数不清的红军战士陈尸草地。

二、食难

其次是食难。准备的青稞麦炒面,需要用水煮着吃,没有水,干吃很难受,且口渴难熬。一下雨,青稞麦被淋湿了,就成疙瘩,再用开水和就成了稀面糊糊,吃着不经饿。如果直接吃黏疙瘩,又难以下咽。

还有不少同志在进草地之前来不及磨面,带的就是青稞麦。这样的青稞麦只能一颗颗咬着吃,带的少,就一颗颗数着麦粒吃,尽量节省多吃一两天。咬青稞麦既吃不饱,还难于消化。

一般战士准备的干粮,两三天就吃完了。这时候,草地才过一半,有的甚至不到一半。肉全部分给各连队了。所以饥饿和疾病威胁着每一个人的生命。许多同志在战场上没有倒下去,却在草地里默默的死去。

在极度缺乏食物的情况下,红军就靠吃野菜、草根、树皮充饥。有的野菜、野草有毒,吃了轻则呕吐泻肚,重则中毒死亡。没有能吃的野菜,就将身上的皮带、皮鞋,甚至皮坎肩脱下来,还有马鞍子,煮着吃。

有的战士饿得实在没吃的,就找别人屙的屎里没有消化的青稞麦,或者自己屙出来的,一粒一粒挑出来,洗了再用茶缸煮着吃。吃是这样,喝也是这样。有的战士,人尿、马尿都喝过。

实在是没粮食了,一望无际的草地,没有人烟,战士们吃起了所有能吃的东西。

野菜,草,还有身上的皮带,甚至是草鞋上的皮襻襻,锣鼓的鼓皮。除了皮带、草鞋,还有野菜。冬苋菜、马齿菜、苦菜、灰灰菜、大黄叶、野芹菜……吃到嘴里都是菜。

野菜吃完了,吃草根。当发现草根可以充饥后,战士们第一时间传口信给后面的部队——是甜的!

也曾有过苦作甜。那次战士偶然在一处洼地里找到一副牛骨架,上面居然还黏着几片肉,老红军田仁乾几人大喜过望,将它搬回营地集体分配:那几片肉给妇女娃娃们,那骨架大部分给了兄弟部队,只留下一小部分归他们几人,作为存粮慢慢吃。

最绝的是贺龙。当时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萧克的夫人要分娩了,贺龙不声不响用麻绳和针做了一个鱼钩,就这么往水草里一扔,居然还真钓上了鱼。他的堂弟贺玳回忆:“也许是被红军精神感动了吧,鱼也来贡献。贺龙吩咐炊事员熬了鱼汤送去。后来,萧克夫人顺利产下一男娃,因在红军土制的一碉堡所生,贺龙就给娃子取名为碉堡……”

疟疾复发,红军战士戴天福临终前委托卫生员带给毛泽东一个纸包,里面是发给重病号的一小块马肉。卫生员流着泪说:“戴天福同志临死的时候,让我把这块马肉一定要交给毛主席!他说,他没有什么牵挂的,只盼望革命成功。请您多多保重身体。还让我转告警卫班的其他同志好好照顾您!”周围一个个七尺男儿,失声痛哭……

三、御寒难

再次是御寒难。草地天气,一日三变,温差极大。早上,太阳出得晚,很冷;中午晴空万里,烈日炎炎;下午往往突然黑云密布,雷电交加,暴雨冰雹铺天盖地而来,或者雾雨朦胧;夜间气温降至零摄氏度左右,冻得人们瑟瑟发抖。

红军战士过草地前,大多衣单体弱,准备的棉衣、皮衣哪能够几万人穿!为了御寒,各人穿戴五花八门:穿着厚衣的有之,穿着单衣或夹衣的更多;裹着毯子的有之,更多的是披着各种兽皮;头戴草帽斗笠者有之,顶着油布、打着雨伞者不少;脚穿皮鞋或兽皮靴子的有之,仍然穿着草鞋甚至赤脚的也不少。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红军过草地:茫茫草地,跋涉奇迹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行前准备1935年8月,中共中央和红四方面军指挥部率领的右路军进入草地。行军队列分左右两路,平行着前进。左翼为林彪的红1军团,先行;继后是中央领导机关、红军大学等。右翼为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的红30军和红4军。彭德怀率红3军团殿后,走右翼行军路线。进入草地前,红军想尽一切办法筹粮。将青稞脱壳搓成麦粒,

  • 西北野战军的由来:西北野战军各纵队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北野战军简介西北野战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简称第一野战军)的前身,是中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之一。由抗日战争末期晋绥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的八路军和地方武装发展起来的。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习仲勋任副政治委员。西北野战军的前身西北野战军的成立,是为了迎击国民党军对陕甘宁

  • 揭秘:西北野战军与“马家军”的血腥较量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开始接触1947年5月28日,西野左路军前锋教导旅与青马警戒部队接触后,驻扎合水的重兵器营急电通知整骑八旅和整82师师部。整骑八旅旅长马步銮复电:“密切注视共军动向,人数多少,及时电告,不得稍有疏忽。”在西峰的整82师师部接到整骑八旅的电报后,也迅速通知各部队作好战斗准备。当日晚,马生智自合水城

  • 李叔同:从风华才子到水云高僧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叔同简介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

  • 李叔同:初学佛的人要了解这三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弘一大师,俗名李叔同,在家时是民国时期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从日本留学归国后,先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大师。弘一大师对佛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律宗的研究与弘扬上。大师出家后为振兴律学,不畏艰

  • 李叔同为何突然出家:并非厌世欺世,只是人生境界太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叔同为什么出家,还要从他的好友和同事夏丏尊和虎跑断食的经历说起。李叔同比夏丏尊长六岁。他俩气味相投、情同手足。李叔同比之于夏丏尊多少显得豁然,而夏丏尊比之于李叔同又多少显得老成,所以,他俩几乎没有什么年龄上的隔阂。夏丏尊虽是一位忧国忧民且具有一副古道热肠的人,但也正如他自己所以为的那样,在那个时候

  • 李叔同的故事:风流公子抛弃妻子落发出家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回顾李叔同或者说弘一法师的落发为僧,真正影响到的是他妻子的命运。李叔同当年在日本留学,天天,他穿着和服正在画画,突然发觉窗外有什么东西飘然而过,他本能地抬眼朝外张望,看见一个姑娘的美丽倩影。他情不自禁地搁下画笔,冲出画室,和她打招呼。她微笑地站了下来。他用日语夹着手势和她沟通,激动地邀请让她做裸体模

  • 长子西征:令欧洲颤抖的拔都蒙古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长子西征的介绍长子西征(1235年~1242年)是大蒙古国的第二次西征。以成吉思汗之孙拔都任统帅,诸王子贵由、蒙哥等从征,因为各支宗室均以长子统率军队,万户以下各级那颜也派长子率军从征,所以被称为“长子西征”或“诸子西征”。蒙古大军实际指挥掌握在前军主将速不台手中,蒙古大军兵锋主要指向钦察和斡罗思等

  • 隋炀帝杨广真害死了自己的父亲杨坚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对于隋文帝杨坚的死因,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是儿子杨广害死的,而然历史上并没有证据能够充分证明此事,所有的说法都是猜测罢了。其实,杨坚之死,最大的可能性就是病死的,也就是说是正常死亡的。隋炀帝性情残暴,骄奢淫逸,像秦二世一样,没有几年就把强大的隋朝弄得四分五裂,最终落得个亡国被杀的下场,不得不说这是一个

  • 隋炀帝杨广,一生当中,真如世人所说的那样的昏庸无能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杨广(公元569年-618年),即隋炀帝(公元604年—618年在位),别名:杨英,阿麽。华阴人(今陕西华阴)。杨广真如世人所说的那样的昏庸无能吗?隋开皇八年(公元588年12月前后)到隋开皇(公元589年2月前后)隋朝起兵50余万消灭江南陈朝,杨广在此次南北统一的战役当中功不可没!开皇二十年(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