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北征乌桓

曹操北征乌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220 更新时间:2024/1/23 19:34:21

军阀袁绍占据四州虎视天下,强盛的威势无人可比。但问题是他有一位被东汉名士许劭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对手--曹操。曹操以申不害商鞅的法家思想治理军务,运用韩非、白起的奇谋良策攻击敌人,考量军功遵从大局不记仇冤,对待部属人尽其才才尽其力,所以他得以迅速成长为袁绍的劲敌。

袁绍最大的失策是自己身为东汉大将军,却坐视行车骑将军曹操把汉献帝从洛阳接往许县,给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机会。在事关中原统一全局的官渡之战中,曹操面对10倍于己的对手,采取声东击西和夺敌辎重的战略,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致使袁绍军团土崩瓦解。东汉建安十年(205),袁绍之子袁尚袁熙胁迫幽、冀州军民10余万投奔乌桓蹋顿单于。

盘踞在东北边境的袁氏残余始终是曹操南下西进的后顾之忧,后患不除,恰如芒刺在背。经过精心准备,曹操于建安十二年(207)初统率大军北征乌桓。由于信息闭塞,面临灭顶之灾的乌桓浑然不知。

曹操先在今河北境内开凿了平虏渠和泉州渠,把滹沱河、沙河、句河、潞河连接起来,保证了粮草运输畅通无阻,然后弃大道,走山涧,经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白檀(今河北承德西南),于8月直插乌桓统治中心柳城(今辽宁朝阳南)。

大军距离柳城还有200里时,蹋顿等人方才察觉,仓促集结数万骑兵抵挡。曹军与乌桓骑兵在白狼山(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大阳山)遭遇。曹操登上白狼山巅,只见乌桓骑兵数量虽多,但阵形松散,于是令大将张辽为先锋,纵兵冲向敌阵,蹋顿兵败被杀,乌桓20万军队尽数被俘,袁氏兄弟逃亡辽东。

白露、红叶、金风、征雁,如诗如画的景色在刚刚取得空前胜利的曹操眼里已经变得微不足道。63岁的他并未在辽宁驻足,而是策马从柳城直奔海滨。面对波涛汹涌、一望无际的大海,他挥笔写下了大气磅礴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壮心不已的曹操并未因乌桓的投降而心存怜悯,随后,他把三郡乌桓万余落投降者及乌桓校尉阎柔所统辖的幽、冀州乌桓万余落迁移到内地。天长日久,这些乌桓人渐渐被汉人同化。

袁氏兄弟并没有苟延残喘多久,就在曹操班师途中,辽东太守公孙康快马送来了袁氏兄弟的头颅。

袁熙被杀后,年方21岁的妻子甄洛被曹操的长子曹丕据为己有。婚后,她为曹丕生下了曹睿(魏国第二代君主)和东卿公主。尽管甄洛每天模仿蛇一样千姿百媚的盘绕形态变化发型(后人因此形容她的发髻“巧夺天工”),但并没有受到曹丕的长期宠爱。在她香消玉殒的日子里,曹丕的弟弟曹植以她为原型“曹植笔下的洛神即甄洛,甄洛和曹植曾发生嫂弟恋”,此属唐代文人李善的杜撰,因曹丕娶甄洛时,曹植年方13岁。曹植到洛阳时,甄洛已自杀一年。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洛神赋》,原名《感甄赋》,因曹睿感到有伤风化而易名。

现在,我们从顾恺之的名画《洛神赋图》中已经一睹了洛神的风采,但这犹嫌不足,因为曹植笔下的洛神更令人心荡神摇:“她轻盈像受惊的飞鸿,柔软似飞舞的游龙,丰满如秋日盛开的菊,庄重若一棵古老的松。仿佛,像薄云偶尔遮蔽的月;飘飘,似大风吹卷下的雪。远远望去,皎洁若初升的朝霞;走近细看,细腻若芙蓉刚出水涯……”依此看来,甄洛的姿容应该在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上。

残留故地的乌桓因地盘不久就为同祖的鲜卑所占,随后也被鲜卑慕容氏、宇文氏、段氏合并。西晋之后,乌桓与其他民族杂处,形成了所谓的“杂胡”。

之后发生的事件清楚地表明,乌桓从来没有从三国时期站错了队造成的震荡中恢复过来。我们只是听说嫩江以北有一伙古乌桓遗人,唐时自称“乌丸国”,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小镇。

以后再也没有人听说过“乌桓”的名字。在没有新发现的情况下,后人或许只能选择想象,以及沉默。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鲜卑族和慕容家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千七百多年前,在中国辽东地区,鲜卑慕容部落首领涉归被西晋朝廷加封为鲜卑单于。后来,他的小儿子若洛廆(wei)因为是嫡出继任单于,庶长子吐谷浑一气之下远走他乡。慕容氏--这个中国4世纪最著名的家族铿锵登场。若洛廆的嫡长子慕容皝,于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三年(337)在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自称&ldqu

  • 鲜卑族南下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奔驰的骏马尽管总是呼啸在前,但抵达目的地的往往是充满耐心和毅力的骆驼。在乌桓这匹占尽先机的骏马力竭身死的日子里,鲜卑这头慢腾腾的骆驼正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赴后继”,最终“后来居上”。鲜卑和乌桓一样,都是伴随着匈奴的衰落而兴起的。乌桓迁移到汉边五郡后,分布

  • 后燕的那些奇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老皇帝死后,新皇帝慕容宝一直被拓跋珪追着屁股东奔西逃,于北魏道武帝天兴元年(398)逃往鲜卑老窝龙城,建立了后燕。不曾想新皇帝竟然被坐镇龙城的舅舅兰汗杀死。慕容宝的儿子慕容盛只身返回龙城吊孝,并在几天后的一次宴席上一刀砍下了岳父兰汗的脑袋。慕容盛昂然走上了王座,并使后燕呈现出一派复兴的迹象。但他执法

  • 慕容超因为音乐而亡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野心勃勃的慕容家族中,最无野心的除了慕容恪,就数慕容德了。身为燕国范阳王的他本无心称帝,但眼看着侄子慕容宝被北魏追得屁滚尿流,极度失望之下,他率领邺城10万军民流浪到东晋境内,并在滑台(今河南滑县)宣布独立。但滑台地处中原腹地,周边都是慕容鲜卑的百年世仇,实在无险可守。为在乱世中保存慕容家族最后的

  • 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早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深色皮肤的达罗毗荼人就在印度河流域创立了与尼罗河、两河及黄河文明并驾齐驱的远古文明。公元前20世纪中叶,居住在今伏尔加河、顿河流域的古印欧人的一个分支,越过兴都库什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的山口,南下来到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建立了名为“印度斯坦&rdqu

  • 太武帝灭佛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谁能想到劝人向善的佛教会在温文尔雅的中国遭受劫难?而且参与灭佛的皇帝还不止一个,他们分别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太武帝拓跋焘本来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初登皇位的时候,经常模仿先辈邀请“高德沙门”进宫讲经。每年4月8日的佛诞日,他还亲自向佛像散花以示敬意。而太

  • 北魏孝文帝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到第三代皇帝拓跋焘当政时,北魏已经灭掉了夏、北燕、北凉,北方像前秦那样走向了久违的统一。于是,“文明”尾随而至。事实上,文明从来不会在同一地点停留太久,通常它会在地图上蜿蜒曲折地移动。在晋朝长满蒿草的高墙内驻足一段时间后,文明似乎在嘟囔:“唉,我和这些已经变得懒惰

  • 锡伯族为什么要万里长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鲜卑的后人如今仍然叫鲜卑的只有锡伯。因为锡伯的汉语译音有犀毗、鲜卑、矢比,锡伯人也自认是中国古代北方鲜卑人的后裔。另一种说法认为,锡伯乃是地名,清代舆图将海拉尔以南的室韦山一带泛称“锡伯”,居住在此地的人因而得名。早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大量的游牧部落就迁居黄河流域,但仍有一个固

  • “五胡乱华”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隋朝建立后,中原的鲜卑人逐渐与兄弟民族血脉相通,融为一体。据考证,隋唐皇室均有浓厚的鲜卑血统:隋炀帝杨广、唐高祖李渊的母亲皆出自拓跋鲜卑独孤氏;唐太宗李世民的生母出自鲜卑纥豆氏;长孙皇后的父母皆为鲜卑人;唐高宗李治的汉族血统因此只有四分之一。有研究据此认为,隋唐时期的汉族是以汉族为父系、鲜卑为母系的

  • 中国近代的第一所大学:天津大学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始创于中日甲午海战之后。光绪21年8月14日(1895年10月2日),光绪皇帝御笔钦准,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并由盛宣怀任首任督办,校址在天津北运河畔大营门博文书院旧址。从此,诞生了中国近代的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素以“实事求是”的校训和“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