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武帝灭佛的原因

太武帝灭佛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82 更新时间:2024/3/16 22:30:07

谁能想到劝人向善的佛教会在温文尔雅的中国遭受劫难?而且参与灭佛的皇帝还不止一个,他们分别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

太武帝拓跋焘本来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初登皇位的时候,经常模仿先辈邀请“高德沙门”进宫讲经。每年4月8日的佛诞日,他还亲自向佛像散花以示敬意。

而太武帝之所以从信佛、尊佛慢慢走向反佛、毁佛,可能与名叫崔浩的司徒和名叫寇谦之的道士密切相关。北魏太武帝始光元年(424),道士寇谦之离开隐居三十多年的嵩山,携带60余卷《录图真经》前往平城,拜见即位不久的太武帝,声称在自己修道时,太上老君的玄孙李谱文降临嵩山,亲授他《录图真经》,以其辅佐北方太平真君。他还大谈修身炼丹之术,试图引起皇帝的兴趣。然而皇帝并没有真正相信他,朝廷大臣们也只是一笑了之。

事情的转折来源于司徒崔浩。他的母亲原来是一个道教徒,他本人也学过占星术和阴阳术,并且凭着这些本领,一步步成为北魏明元帝的近臣。但随着明元帝归西和太武帝登基,崔浩被冷落。这时,道士寇谦之来到了平城。一向工于心计的崔浩看到了东山再起的希望,决定拜这位道士为师,并郑重地向太武帝上疏鼓吹自己的师父。

崔浩抓住太武帝以轩辕黄帝后裔自居,入主中原乃应天之符的心理,极力鼓吹《录图真经》中的符命之说。于是,日理万机的皇帝开始对经书刮目相看。

皇帝命人带上礼物,把寇谦之在嵩山的40余名难兄难弟全部请进了京师。由于皇帝的支持和倡导,寇谦之创立的“天师道新法”很快兴盛起来,他也由一位寒酸卑微的道士摇身一变为“帝王师”,成为太武帝的军事顾问和政治参谋。当然,为师父的发迹和得宠奔走呼号的崔浩也再次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

始光三年(426),雄心勃勃的太武帝想乘大夏国主郝连勃勃死亡之机,出兵进攻大夏。这一想法遭到了部分大臣包括太尉长孙嵩的反对。举棋不定的太武帝召来寇谦之询问出兵的吉凶,没想到道士的答案不仅肯定,而且干脆:“必克,陛下神武应期,天经下治,当以兵定九州,后文先武,以成太平真君。”见北齐魏收《魏书》卷一一四,中华书局1974年版。

太武帝深信不疑,大举出兵,大夏不久就被击溃。然后,太武帝马不停蹄地进攻中原诸国,并在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439)荡平了中原,结束了西晋以来五胡十六国长期分裂的局面,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宏图大业。

太武帝开始自称“太平真君”,并于公元440年将年号改为太平真君元年。从此,皇帝从佛门中一步步退出。

在道士们的怂恿和鼓噪下,太武帝曾在太延四年(438)颁发了第一道禁佛诏书,强迫青壮年僧侣还俗,并责令他们充当劳役或者从军征战。太平真君五年(444),皇帝又连发两道禁佛诏书,规定从王公到百姓,严禁私自供养沙门;严禁僧侣踏出庙门进入一般人家。更为可怕的是,佛门高僧玄高和慧崇被酷刑逼死。

更大的劫难在太平真君七年(446)爆发。当时,驻守在杏城(今陕西黄陵县)的将军盖吴谋反,太武帝亲率大军镇压。大军进入长安休整时,偶然发现一座寺庙里存有大量兵器。经过彻底清查,先是查出了大量酿酒用具,后来发现了官员和富豪们私自藏匿的无数钱财。更令人震惊的是,寺庙内有许多设计精巧、装潢暧昧的密室,而这些密室竟然是和尚“与贵室女私行淫乱”的场所。

被愤怒的火焰烤灼得失去理智的太武帝下诏:“有讲得佛图形象及胡经,皆击破焚除,沙门无少长悉坑之。”见任继愈《中国佛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同时,他命令太子拓跋晃行令天下,在整个北魏范围内推行毁佛措施。

太子不忍杀戮,将灭佛诏书暂时压下,有意放出风去让佛众逃亡。高僧僧周逃奔终年积雪的寒山(今陕西略阳南),法朗逃到国境西部的龟兹,慧芬逃到今南京白马寺隐居起来,但各地的佛像、佛塔、佛经被焚毁,境内的僧侣被全部责令还俗,许多在路上逃亡的教徒被捉住砍了脑袋。据说士兵得到命令:“凡是秃头的格杀勿论。”因此,一些头发不长的平民也受到连累,情景如同冉闵发出杀胡令后那些高鼻梁、黄胡须的人一律被杀一样。

恐怖笼罩了曾经香烟缭绕的寺庙,地狱里不断增加着光头的冤魂。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北魏孝文帝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到第三代皇帝拓跋焘当政时,北魏已经灭掉了夏、北燕、北凉,北方像前秦那样走向了久违的统一。于是,“文明”尾随而至。事实上,文明从来不会在同一地点停留太久,通常它会在地图上蜿蜒曲折地移动。在晋朝长满蒿草的高墙内驻足一段时间后,文明似乎在嘟囔:“唉,我和这些已经变得懒惰

  • 锡伯族为什么要万里长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鲜卑的后人如今仍然叫鲜卑的只有锡伯。因为锡伯的汉语译音有犀毗、鲜卑、矢比,锡伯人也自认是中国古代北方鲜卑人的后裔。另一种说法认为,锡伯乃是地名,清代舆图将海拉尔以南的室韦山一带泛称“锡伯”,居住在此地的人因而得名。早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大量的游牧部落就迁居黄河流域,但仍有一个固

  • “五胡乱华”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隋朝建立后,中原的鲜卑人逐渐与兄弟民族血脉相通,融为一体。据考证,隋唐皇室均有浓厚的鲜卑血统:隋炀帝杨广、唐高祖李渊的母亲皆出自拓跋鲜卑独孤氏;唐太宗李世民的生母出自鲜卑纥豆氏;长孙皇后的父母皆为鲜卑人;唐高宗李治的汉族血统因此只有四分之一。有研究据此认为,隋唐时期的汉族是以汉族为父系、鲜卑为母系的

  • 中国近代的第一所大学:天津大学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始创于中日甲午海战之后。光绪21年8月14日(1895年10月2日),光绪皇帝御笔钦准,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并由盛宣怀任首任督办,校址在天津北运河畔大营门博文书院旧址。从此,诞生了中国近代的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素以“实事求是”的校训和“严谨

  • 柔然国是什么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乌桓和鲜卑相继南下后,一个名叫柔然的帝国在辽阔的蒙古草原上开出了繁花,美丽而灿然。然而笔者参观内蒙古历史博物馆时,竟找不到有关他的任何文字。一个民族在某一时段并没有什么预兆就突然从沉默中崛起,然后又在某一时段同样神秘地突然变得平庸,或从此消失,或若有若无,留下的只是一个名字和一段记忆。柔然就是这样。

  • 柔然人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展开世界地图:印欧各族所处的西部大草原和蒙古人所处的东部大草原,被绵延千里的阿尔泰山脉和天山山脉截然分开。分界线以西雨量充沛,牧草丰美,牛羊成群,而分界线以东则地势较高,气候干燥,只适合放牧马羊驼。我恍然大悟,正是这一地理环境上的不平衡,引起了持久的、影响深远的、由东向西的民族大迁徙。趁突厥南下进攻

  • 最大的石刻佛像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最大的石刻佛像是四川的乐山大佛。乐山大佛通体高达71米,其中头部高14.7米,耳朵长7米,眼睛长3.3米,脚背宽8.5米,堪称中国最大的石刻佛像。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崖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乐山大佛,又

  • 世界最大的玉佛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60年7月22日,在我国“玉石之乡”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哈达碑镇花玉岗山上,一块重达260.76吨的巨型玉石问世,人称“玉石王”。岫岩发现玉石王这一喜讯,经过各级政府,很快报到国务院。周恩来总理十分高兴地批示:玉石王是国宝,不可多得,一定要保护好玉

  • 世界最大的铜铸佛像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上汤赵村佛泉寺内的铜制卢舍那大佛,是全世界最大的佛像。佛像总高168米(大佛身高108米,莲花宝座高20米,金刚座高25米,须弥座高15米),称为“佛山金佛”,于2004年4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圣诞日建成。其中金刚座内分为3层,每层有9个殿,3个拜佛台,每

  • 灵山大佛和灵山梵宫-最大的露天释迦牟尼像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位于江苏省无锡市的灵山景区内,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释迦牟尼像和被誉为“佛教艺术”的罗浮宫”灵山梵宫。下面历史君给大家介绍这两个旅游景点。灵山大佛:最大的露天青铜释迦牟尼佛立像灵山大佛坐落于无锡马山秦履峰南侧的小灵山地区,该处原为唐宋千年名刹祥符寺的旧址,为保存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