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明朝汉王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明朝汉王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913 更新时间:2024/2/8 11:07:48

朱高煦被明宣宗朱瞻基用大缸活活烹死的说法,在《明史》和《明实录》中均不见原文记载。《明史》中对于朱高煦的结局,只用了一句话来说明:“高煦及诸子相继皆死”。倒是《明史纪事本末》(卷27)中记载了这么一件闹剧。

话说洪熙皇帝朱高炽在位仅十个月,便追随自己的父亲朱棣西游。按理,大明王朝皇帝的宝座当由太子朱瞻基来坐(实际上朱棣在位时期便已经有意指定朱瞻基为大明未来天子,甚至有说法认为朱棣之所以立残疾肥胖的朱高炽为太子,是因为朱瞻基的缘故)。然而,这个时候,有人不服了。

这位自命不凡的王爷,便是朱高炽的同父同母亲弟弟,朱棣的另一个儿子,汉王朱高煦。朱高煦此人,在军事方面,的确很有能力,靖难之役中,朱高煦多次率兵击败南军,为朱棣打江山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此人的缺点也非常明显,他一不善于治国理政,二是野心太重。朱棣知道此子不是当皇帝的料,所以并没有将皇储的位置交给他,朱高煦为此一直耿耿于怀。

仁宗朱高炽在位仅十月便身死,对于朱高煦而言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在他眼中,朱瞻基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子,何德何能坐上皇帝宝座?另一方面,他过于自负,认为自己身经百战,斗争经验丰富,收拾朱瞻基这个菜鸟那是易如反掌。于是乎,在明仁宗驾崩后,汉王朱高煦立即骑兵,准备复制自己父亲朱棣的"靖难之役"。然而,朱瞻基毕竟是朱棣钦点的皇帝,肯定有两下子,果不其然,朱高煦刚刚宣布起兵,朱瞻基已经亲率中央军抵达了朱高煦的家门口。朱高煦大惊,当即做出决定,投降。投降之后王爷自然是当不了了,朱瞻基废其为庶人,史称汉庶人,囚禁于天牢中。

要说这朱高煦毕竟是朱瞻基的亲叔叔,血浓于水,朱瞻基时不时会去探望一下。结果,这一眼望,便闹出了大事。据记载:“汉庶人高煦锁絷之内逍遥城,一日,帝往,熟视久之。庶人出不意,伸一足勾上踣地。上大怒,亟命力士舁铜缸覆之。缸重三百斤,庶人有力,顶负缸起。积炭缸上如山,燃炭,逾时火炽铜镕,庶人死。诸子皆死。”

皇帝去探望他,他趁皇帝出神,一脚将皇帝勾倒在地。皇帝自然是又疑惑又愤怒,于是乎命人用一个三百斤的大铜缸把朱高煦扣住,谁料到朱高煦力大无穷,居然顶着巨缸起来了。朱瞻基见状,叫人在缸顶堆积大量木炭,点火烧缸。由于铜导热性良好,且熔点低,不一会儿朱高煦便归了西,不进如此,他的子嗣也因此被处死。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白莲教起义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乾隆三十九年(1774),白莲教支派清水教首领王伦起事,清廷平定后,对秘密宗教进行了更为严厉的镇压。乾隆四十年(1775),河南巡抚徐绩破获混元教(白莲教一支),处死十四人,发边充军者三十一人。在被发配的教徒中,有一个名叫刘松的人,他在发配地甘肃与前来探望的徒弟刘之协“商复旧教”

  • 白莲教起义对清朝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白莲教起义后,清廷号召地方官吏组织团练、乡勇配合清军作战,又在追剿义军的过程中实行“坚壁清野”的策略。自嘉庆六年(1801)下半年,各处义军被局限在川、楚、陕交界处转战。在这种极为艰难的流动作战中,一支支义军相继陷入失败:嘉庆六年初,王廷诏在川陕边界的鞍子沟被俘,解送京师;该年四月义军首领马学礼、高

  • 怯薛军:蒙古帝国成吉思汗亲自组建的禁卫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怯薛军名称由来《元史·兵志二》:“怯薛者,犹言番直宿卫也。”怯薛(Keshig)并非单纯的战士,他们是成吉思汗钦点的禁卫军,最早是由百人的贴身护卫发展为一万人的勇猛军队,包括1千名宿卫,1千名弓箭手,8千名散班。这一万怯薛军由纳牙阿统领,没有可汗的命令任何人不得调动包括纳牙阿将军。战时,怯薛直接受可

  • 宋高宗那么长寿,为什么54岁就不干了?真相太令人震惊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历史上的长寿皇帝,刨去传说而没有史料证实的和不算正式朝代的(比如南北朝五代十国),前三甲自然是八十九岁的清高宗乾隆、八十二岁的武周开国皇帝兼末代皇帝武则天,八十一岁的宋高宗赵构。宋高宗赵构一生颠沛流离,父兄被擒、母妻被辱、子女死于非命,可以说国破家亡,自己也被金兵吓得失去了生育能力,惨得不能再惨

  • 蒙古人统治下的元朝算不算是中国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为什么元朝在历史上存在感那么低呢?这主要是明朝和清朝对元朝历史总是轻描淡写。明朝人为什么对元朝轻描淡写呢?因为明朝是汉族人建立的朝代。而元朝是打败了汉族人建立的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和南方汉民族一直是一对尖锐的矛盾,而且在明朝的时候,蒙古人和汉人还是对立的矛盾,明英宗的时候,蒙古人

  • 元朝为什么定都北京?因为两位汉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元朝是蒙古人马上得到的天下,元世祖忽必烈下令让北京城成为了首都。北京城也第一次的成为了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的首都。可是对于蒙古人来说,为什么会把首都放在北京呢?虽然很多人都对忽必烈的这种做法不解,但是每一个朝代的每一个都城都是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都城对于全国都有着重大的作用。其实元朝的蒙古统治者把都城定

  • 折御卿:带病出战病逝军中的北宋开国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折御卿的介绍折御卿(958年-995年),府州(今陕西府谷)人。北宋开国名将,静难军节度使折从阮之孙,永安军节度使折德扆次子,泰宁军节度使折御勋之弟。折御卿出身云中大族,事宋太祖,随太祖征河东,大破苛岚军,擒军使,杀刺史,活捉大将,四次徙官为府州观察使、永安军节度使,多次击败契丹军。淳化五年(994

  • 中兴四大家:代表了宋代诗歌第二个最繁荣的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兴四大家的介绍中兴四大家,中国南宋前期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4位诗人的合称,又称南宋四大家。他们能摆脱江西诗派的牢笼,写出思想、艺术各有特色的作品,影响很大代表了宋代诗歌第二个最繁荣的时期。当时杨、陆的声名尤著。尤袤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杨、范虽比不上陆游,但各有特色。杨万里一反江西诗派的生硬槎

  • 历史上元朝元上都是怎么被毁灭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元上都在元代政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元朝实行两都制度以大都(今北京)为首都,上都为夏都。从忽必烈时期开始,一般每年夏历二、三月从大都出发,“北巡”上都,八、九月返回大都。元惠宗(顺帝)暑期每年夏历四月从大都出发,九月回到大都,皇帝每年在上都居留的时间近半年之久。皇帝巡幸上都时,扈从人员有后妃、太子和蒙

  • 瓦子:在宋代兴盛的古代娱乐场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瓦子的简介瓦子又称“瓦市”、“瓦肆”、“瓦舍”,为表演场所,以极其丰富的曲艺说唱杂技等表演为内容,一种更为大众性的享乐消费异军突起。在北宋汴京城里,有桑家瓦子、中瓦、里瓦以及大小勾栏50余座。瓦子在宋代大兴,它的出现标志着一场城市生活、城市景观变革的完成。在宋代以前,城内街道上一律不准开设店铺。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