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九一八之夜张学良究竟去了哪里

九一八之夜张学良究竟去了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793 更新时间:2024/1/18 22:35:29

九一八事变当晚张学良在干什么?

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最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那管东师入沈阳。

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阿娇舞几回。

这就是马君武的《哀沈阳》,借古讽今,说张学良不重江山重美人,在九一八事变之夜犹与胡蝶翩翩起舞,结果把东北三省给断送了。马君武的诗作发表后,各报广泛为转载,并传诵一时。从此,张学良被国人骂为“风流将军”、“不抵抗将军”;胡蝶则被视为“红颜祸水”,承受很大的精神压力。那真相到底如呢?

九一八事变后,诗人马君武抨击张学良与影星胡蝶共舞,断送沈阳“九一八”一个多月后,天津《庸报》刊发《张学良的“九一八”之夜》一披露说:“民国二十年九月十八日夜,日本关东军发动大规模进攻,一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东北三省之同胞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而东北军之最高统帅张学良将军彼时却正与红粉佳人胡蝶共舞于北平六国饭店……”

11月20日,马君武根据此文在上海《时事新报》发表两首诗《哀沈阳》:“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正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人沈阳。”“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佳人舞几回。”

诗一见报后被传诵四方,立即引起国人哗然。马君武的诗讽刺张学良不爱江山爱美人,把沈阳给断送了。此诗写得活灵活现,绘声绘色,似乎坐实了张学良与影星胡蝶共舞的传闻。

但张学良的秘书却觉得马君武写这两首诗或出于对张学良的怨恨

马君武为何写这两首诗?或许是对蒋介石、张学良推行“不抵抗政策”的强烈不满。不过,根据张学良当年的秘书惠德安的回忆,马君武写这两首诗,还有他和张学良个人之间的恩怨因素,并非完全出自爱国的公心。

惠德安说:马君武听传说张学良曾给天津张伯苓办的南开大学,捐助不少办学金。马几次求见张,请他拿出一笔款助学,由于东北情况紧张,又加张的身体不好,没能邀见他,他很不满意。……据当时财政部冀晋察绥特派员荆有岩同志说,张见马以后,张曾询问荆能否设法给“民大”弄点钱?

荆说他那特派员公署,每月支付班禅北平办事处、蒙藏委员会驻平机构、外交部办事处以及其他一些额外开支,数目就很可观。现在东北出了问题,以后的军饷能否发出去,都成疑问。马校长在这时候,要那么多钱,岂不是给我们出难题?

张听了以后,久久未作表示。几个月后,马君武从上海寄给张一封信,作最后的要求。张回信的大意是,现今的军事费用,已穷于筹措,风起云涌的东北义勇军,且无力接济,对于“民大”,实已爱莫能助。

惠德安以当事人的身份说的这个事情或许偏帮张学良一方,但是不能排除马君武借机发泄对张学良的怨气的可能。如果是这样,马君武的《哀沈阳》诗就包含有公私兼顾的含义。

现在来看看当事人胡蝶是怎么说的:从未没见过张学良,“九一八”当夜根本没在北平,还能和张跳舞?

胡蝶是30年代影坛上红极一时的电影名星,在马君武诗发表第二天,即在上海《申报》上刊登声明:“蝶于上月为摄演影剧曾赴北平,抵平之日,适逢国难,明星同人乃开会集议公决,抵制日货,并规定罚规,禁止男女演员私自出外游戏及酬酢,所有私人宴会一概予以谢绝。留平五十日,未尝一涉舞场。”她愤然强调:“蝶亦国民一份子也,虽尚未能以颈血溅仇人,岂能于国难当前之时,与负守土责者相与跳舞耶!”

30多年后,胡蝶在台湾说:“我已蒙了三十多年的冤枉了,因为从来我就没见过张学良。在九一八前,我跟着到北平拍外景,但火车到了天津,就遇沈阳退兵,客车就不通了。我根本没到北平,还能和张跳舞吗?”她苦笑着说:“当时马君武那首诗,对我的事业是很有帮助的,使我因而红了起来。现在我已老了,我要澄清事实,以免将来的历史,永远错误下去。”

胡蝶晚年在夏威夷写回忆录又说:“我是在事变之后到达北平的,在北平期间因为三部影片同时开拍,生活极其紧张。同时,张石川为防大家散漫,影响拍摄进度,订下了严格的生活纪律,所以空闲时间不多,即或有些大的应酬,都是集体行动的。”

由此看来,至少胡蝶是清白,马君武的《哀沈阳》诗确实包含有公私兼顾的含义。


九一八那一晚,张学良在干什么?

1931年的九一八事件,是中国近代史上屈辱的一页,一枪没放就丢了东北三省,发生事件的晚上,这个东北军的统帅张学良,他在哪里?他干了些什么?

1931年的“九一八”之夜促生了一个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人:张学良,而这个人在那一夜究竟在哪里,却是众说纷纭。这里有两种说法:

1、在六国饭店跳舞。国民党元老马君武的同年的上海《时事新报》11月20日发表了两首诗《哀沈阳》:“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正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佳人舞几回。”指名道姓,言之凿凿。

其实这时,胡蝶跟明星公司摄影队一起逗留在天津,她那时还没有踏入北平一步……后来为拍《自由之花》到北平时,已是‘九一八’事变约一周。马诗发表后,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引起众怒,胡蝶的名誉受到很大影响,为此,胡蝶以个人的名义在《申报》发表申明辟谣:“蝶亦国民之一分子也,虽尚未能以颈血溅仇人,岂能在国难当前之事,与负守土之责者,相与跳舞耶!”

很多人以此为据,证明张学良并没在那一晚跳舞。但是,这里有一个很大的漏洞,胡的申明,只能证明胡不在现场,而不能就此说明张学良不在六国饭店呀!为什么张学良和赵四小姐不出来辟谣呢?这样一件影响如此恶劣的事,甚至可以通过法院起诉,如果张无时间顾及的话,他的部下也可以站出来说话啊,这一切都没做,而且在张的回忆录中也没提,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疑点。

2、张在看戏,少帅副官何世礼说,那天陪着何的老爸何东爵士看戏,看到一半,突然来了电报,张匆匆而去。但是何的说法又和盛成先生的说法不同,盛的回忆是张并未在中途离去。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只有天知道。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太平轮事件:被称为中国泰坦尼克号的惨剧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太平轮事件“太平轮事件”发生于1949年1月,由大陆上海驶往台湾基隆的中联轮船公司客轮“太平轮”因超载、夜间航行未开航行灯而被撞沉,导致船上近千名绅士、名流罹难。与其相撞的是荣毅仁哥哥荣鸿元的货船建元轮。这一事件曾被称为“中国的泰坦尼克号”。太平轮的介绍太平轮是中联轮船公司的豪华货轮,排水量2,48

  • 三大战役哪个战役最难打:林彪口中的“神仙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国共内战三大战役顺序三大战役先后顺序是:先是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然后是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最后是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 月31日)。1948年,解放军攻克具有10万重兵、工事巩固的山东省会城市济南。毙伤国民党军22

  • 安源工人运动:中共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斗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介绍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组织的一场大型的罢工运动。1922年9月14日,安源路矿工人为要求当局承认俱乐部有工人代表的权利和增加工资举行罢工。路矿当局勾结军阀派兵企图镇压。在共产党人刘少奇、李立三等的领导下,一万七千多工人英勇斗争,迫使路矿当局承认工人提出的大部分条件

  • 国共谈判为什么会失败 蒋介石输在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国民党发动内战不得民心。任何一场战争都必须赢得民众足够的同情与支持或者最少得获得一定程度的默认,这场战争才能取胜。八年的抗日战争使中国经济受到极大破坏,人民的生活极度贫困,迫切需要尽快恢复生产、改善生活,享受抗战胜利的成果。但是蒋介石没有看到这一点,或者他虽然看到了,却无视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蒋

  • 闻一多先生创作的《七子之歌》,是哪七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1842年8月,清朝官员卑躬屈膝地登上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华丽号。在荷枪实弹的英国士兵环视下签署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国的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从此拉开。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以“三国干涉还辽”为契机

  • 醒醒,现在上海已经没有法租界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法租界是上海的两个租界之一(另一个是上海公共租界),主要位于上海市的卢湾区(已并入黄浦)和徐汇区两区内,东部狭长地带则伸入今黄浦区。上海法租界是近代中国四个法租界中开辟最早、面积最大、也最繁荣的一个。鼎盛时期的法租界,东至黄浦江,北部以福煦路(今延安中路)及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一线与英美公共租界相

  • 东三省原为东四省,哪个省莫名消失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东北地区有三个省份,自北向南依次为黑龙江、吉林和辽宁,我们一般称之为“东三省”。东三省并不是新中国建立之后才有的,清朝时期这里就有这样的划分,只不过当时东三省划分范围和现在有所区别,清政府腐败,导致东北很多领土丢失,形成现在的东北地区格局。东北第四省—热河省民国时期,东三省依旧沿用,当时除

  • 朱自清晚年有多穷?妻子卖血养家,自己被饿到胃穿孔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朱自清是近代中国文学史上最具有成就的散文家之一,他最著名的两篇文章《背影》和《荷塘月色》被收录于中学教科书,前者行文简练,通体干净,拥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后者意境优美,全文充满诗意。朱自清除了是一位影响力很大的文学家外,还是一位有着卓越品格的爱国志士,晚年的朱自清一身重病,饿死不吃美国的救济粮,成了不

  • 真实的侵华日军,虽然身材矮小却异常强壮!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抗战剧中,日军在我军的攻击下往往是不堪一击的。实际上,因为特定的历史环境,我军无论是武器还是体力都不能与侵华日军同日而语。日军擅长施展大迂回战略战术,而大迂回战术则需要士兵充沛的体能作为基础。因此,日军十分注意士兵的饮食。下图为正在接受体检的日本士兵。精良的后勤伙食补给制度日军的后勤制度于明治维新时

  • 历史上的西安事变 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6年10月22日,蒋介石由南京飞抵西安,严令进剿红军。张学良当面表示反对,并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遭蒋拒绝,两人大吵。1936年12月11日晚间,张学良和杨虎城分别召见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高级将领,宣布12月12日清晨进行兵谏。1936年12月12日5时,东北军奉命到华清池捉拿蒋介石,蒋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