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为什么会赢?刘邦为楚汉之争做了哪些准备?

刘邦为什么会赢?刘邦为楚汉之争做了哪些准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127 更新时间:2024/2/10 5:27:57

在刘邦和项羽第二阶段战争开打前,我们先来看看刘邦的几个小动作。动作虽小,却对日后整个战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动作一:封太子建根据地。

为了向天下人展示其夺天下的决心,刘邦听从萧何(久未露面的萧何该露脸了)的建议,把那个在逃难过程中被他几番推下车的刘盈封为太子,很好地稳住了人心。并且根据形势所需,他还把对抗楚军的军事根据地建在了荥阳,他亲自坐镇荥阳指挥军马调动。

而萧何依然留在栎阳,服侍年幼的太子,处理朝廷的事务,负责军马粮草的征集,进行兵器衣食的运输,为刘邦在前线的部队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刘邦剧照

单从这一点来看,刘邦用人的确是一流的。萧何没有行军打仗冲锋陷阵的军事才能,却有很好的组织策划才能。让他管理国家内政和后勤,正是知人善用。而善于出谋划策的张良和善于带兵征战的韩信在前线出谋的出谋,带兵征战的征战,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各自的才华和潜能,难怪后人公认刘邦是中国历史上最会用人的皇帝。

正如刘邦自己所说:

在帷帐中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粮,畅通粮道,我不如萧何;运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人中俊杰,我能任用他们,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个范增都用不好,这是他所以被我擒杀的原因。

扯远了,还是先来看看刘邦在荥阳的第二个小动作吧。

小动作二:平定魏王。

如果说第一个小动作是对内,那么第二个小动作就是对外了。前面已经说过,彭城一败后,原先归降刘邦的殷王司马卬、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又重新回到了项羽的怀抱。这里面还漏了一个人:魏王魏豹。

韩信剧照

魏王魏豹被刘邦黏在身边,一直找不到离开的理由,所以心里也有点着急。楚国现在太强大了,哪一天攻过来,自己也会受牵连,于是便向刘邦打了个“老母有病,须得探望”的报告。

母子情深,无可厚非,这样的事总不能拒绝吧?刘邦想也没想就批准了。哪知魏豹前脚刚走出刘营,后脚就转投了项营。

刘邦这下急了,眼下正是用人之际,自己少了个魏王就少了一份力量,而项羽那边多了个魏王就多一份力量,此消彼长,这让原本就处于劣势中的他感到了危机感。不能眼睁睁看着他离自己而去,得劝他回心转意!

这个时候“外交官”郦其食出马了。只是他这一次外交却以失败告终,魏豹心意已决,根本就不想再“回心转意”了。郦其食打破其外交失利零纪录后,刘邦不干了,决定立即起兵去摆平这个魏豹再说。

行军打仗的事该韩信出马了。韩信领命后,二话不说,带着曹参灌婴就出发了,他们很快就抵达了晋津。到了这里就没有再走了,因为前面有一条黄河挡住了去路,而黄河那边就是魏王魏豹的地盘。魏豹早已在黄河对岸步步为营严加防守。因此,如何渡河成了摆在韩信面前的一个大难题。

接下来就看韩信的表演了。到了晋津后,韩信并没有急着率兵渡河(那样伤亡肯定惨重,而且还不一定能渡过去),而是在黄河边上四处转悠起来,别看他转悠得很清闲,却是有目的的,他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到这样一个情况:河对岸的魏军防守很是严密,只有上游的夏阳守兵甚少,是个空当。

读者看到这里也许会问,为什么魏王在关键的夏阳却疏于防守呢?原因是这样的,夏阳一带因地理位置特殊,根本就没什么树木,船只很少很少,想渡河几乎是插翅也难飞过来。魏王认为这夏阳是安全的地方,所以只派了少量的兵马来守。但这对韩信来说已经足够了。

韩信马上开始做准备工作了。手下两员猛将曹参被派去带人到山里采木材,当砍柴的樵夫去了;灌婴被派到附近集市上去收购瓦罂,当了一回采购员。两大将军不明所以,晕乎乎地办好各自的事后,韩信依然在玩深沉,他二话不说递给他们两个一人一个锦囊。锦囊里叮嘱他们用木材和瓦罂造木罂。

木罂的造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木桩夹住罂底,四周捆成方格,然后往里放上罂,最后再把木罂连合起来,在水中便风吹不散雨打不落了。但渡河的船都已准备好了,现在还来造木罂,是不是白天点灯多此一举呢?纳闷归纳闷,两大将军还是按时完成了任务。

韩信对木罂验收合格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指挥渡河行动了。他首先令灌婴带一些老弱病残的士兵们摇旗呐喊,做出要抢渡黄河的样子,吸引河对岸魏军的注意力。然后带领大部队抬着木罂乘夜向夏阳进发。到了夏阳后他令众人放下木罂,让士兵们坐进木罂里,在夜色的掩护下,向黄河对岸划去。

张良剧照

此时魏军的注意力都被灌婴在晋津佯装渡河的精彩表演给吸引过去了。可等了半天,只听见河对岸呐喊声却没见实际动作,正当他们纳闷时,韩信的大部队早已坐上木罂在夏阳一带悄然登陆了。登陆后,韩信便打了魏军一个措手不及,夏阳几乎没有用吹灰之力就夺下来了。安邑也是磨磨刀工夫夺了下来。

连下两城,汉军士气大振,接下来马不停蹄地向魏王的都城平阳进军。直到这个时候,魏豹才知道韩信已打到自己的眼皮底下来了,他想与其被攻不如主动出击,在没有等到晋津的得力部将柏直回都支援的情况下,就出城去郊外的曲阳迎敌。

问题是他的那点三脚猫的功夫怎么能与刘邦的悍将曹参来比呢?两人只打了几个回合他就开始逃命了。曹参不是吃素的,你逃到哪里,我就追到哪里,然后把他团团围在一座叫东垣的小城里。

曹参正要对困在笼子里的魏豹进行强攻,这时候韩信说话了:狗逼急了会跳墙,不如让他自己乖乖来投降吧。果然,魏豹眼见自己已无路可走,在部将强烈要求活命的抗议下,只得向韩信投降。

后来他的部将个个都得到了嘉奖,而唯有“二进宫”的魏豹及家人被进行了游行示众,最后落得个“废官为奴”。没砍他的脑袋,这样的惩罚算是很轻的了。这个小动作看似很小,其实却很大,魏王对于刘邦和项羽来说是“此消彼长”的分水岭。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陈余与张耳的故事:冤家宜解不宜结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得饶人处且饶人,冤冤相报何时了?这是我们在武侠小说中经常看到的对个人恩怨的一种解释。张耳和陈余的事前面已说过了。他们两个自从巨鹿之战反目成仇后便水火不相容,从原本最亲密的两兄弟一下子变成了最仇恨的两个死对头。当初陈余以试探的口气“假意”辞去兵权时,没想到张耳没等赵王点头,就自作主张答应了,把陈余的兵

  • 纳兰明珠和纳兰性德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 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

  • 韩信有哪些才能?韩信是如何灭了赵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其实韩信在渡河之前,已经有了破敌之策。首先他算准了陈余一心一意想全歼他们,如果他叫部下全部一起渡河,那么陈余肯定会集中兵力阻止他们的登陆,于是他让全军分批渡河。陈余总想一口吃定韩信和张耳,于是对分批而来的汉军并没有出击,他怕打草惊蛇,他要等的就是韩信这条大鱼上钩。韩信的全军渡河之后,陈余这才倾巢而出

  • 象棋是怎么来的?象棋上的楚河汉界代表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如果你是一个象棋迷的话,肯定知道棋盘上“楚河汉界”那四个大字。据说后人就是因为这场楚汉相争而发明了象棋。这条军事分界线两侧,两支大军壁垒分明地隔水相持,严阵以待,充分地反映了当年这场楚汉争霸是何等激烈和残酷。公元前204年,项羽继彭城大败刘邦后,再一次对刘邦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楚汉之争的第二阶段正式拉

  • 历史上真实的索额图:索额图竟是被活活饿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朝前期还是很鼎盛的,曾经是出现过康乾盛世,今天呢,小编要给大家分析的便是‘康乾盛世’之中的康熙帝生活中的相关人和相关事。康熙乃是中国历史上当皇帝时间最长的一个人,他在位期间做的事情也是让人敬佩不已。他十四岁的时候就可以亲自处理朝政相关事务,除掉鳌拜,平定三藩之乱,收服台湾,雅克萨自卫保击战等等,可

  • 张良与郦食其的故事:心中格局更大才能掌控全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刘邦赶紧叫来他的外交官郦食其,见了面,他就不再转弯抹角了,直接就问他现在该怎么办。通常这种情况是相当信任的人才会这样说的,由此可见当时郦食其因为出色的外交表现,在刘邦心目中的地位还是相当高的。然而事实证明,郦食其是一个相当出色的外交官,但并不是一个出谋划策的好谋士。主子既然

  • 采花大盗陈平:运用反间计削弱项羽的实力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这时荥阳城外的楚军就像涨水一般越来越多。刘邦已把外城的兵马调到了内城,进行了最艰苦、最顽强的保卫战。然而,荥阳保卫战最大的难题就是:军中已快没有粮食了。要行军打仗总得吃饭啊,没有粮食意味着什么,谁都明白。眼看这样坚守下去不是办法,是谋士们出彩的时候了。郦食其想的是“坏主意”,张良暂时还没有想出“好主

  • 索额图与明珠都是盛极一时,为什么结局却完全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康熙皇帝,我们都知道他在位期间是办了很多事情的,比如少年的时候将鳌拜铲除,后来又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总之康熙的功绩在历代帝王中是比较多的。康熙能有这么多的功绩,和他身边的两个大臣是有很大关系的,这两个大臣就是索额图和明珠。根据影视剧康熙王朝的描述,这两个大臣斗争了一生,最后全部获罪,被康熙囚禁了

  • 范增之死:事必躬亲,死而后已,项羽大势已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接下来的事就很简单了,项羽听了楚使的话,对范增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这一转就转出大事非来。这个时候的范增还蒙在鼓里,他不顾年老力衰,不停地劳碌着,不断地出谋划策,希望早日攻下荥阳来。而项羽此时心思并不在攻城上,原因是:范增的事还没有调查清楚。攻城攻得好好的,怎么就停下来了呢?范增坐不住了,

  • 楚汉之争刘邦投降:投降的背后又隐藏了什么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很早的时候曾经看过一个笑话,一小孩问爸爸,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文盲爸爸的回答令人忍俊不禁:年少的弟弟不努力读书,年长的哥哥就会很伤悲。这虽然是一个笑话,但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不管做什么事都得“努力”做好,免得将来“徒伤悲”。范增死后,项羽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伤悲”。人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