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随何说服英布:做一名说客应该掌握哪些技巧?

随何说服英布:做一名说客应该掌握哪些技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866 更新时间:2024/1/4 1:08:48

随何萧何只差一字,两人的地位和身份却相差了十万八千里。然而正是刘邦在选谁说服英布时,他挺身而出,使得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演说家有了一展自我才华的机会。

他说服英布的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后人引为典范。我们就来看随何这次九江之行吧。

随何兴冲冲来到九江后,英布命太宰(古代一般指大臣,在秦汉时指专管膳食和宴会的官员)招待他,自己避而不见。一连三天过去了,随何再也等不住了,他对负责接待他的太宰说话了。他说我来这里已经三天了,大王连见都不肯见我,他心里分明是认为楚强汉弱,心里很矛盾,不能做最后的决断。但我既然来到了这里,好歹也得见上一面吧,谈得拢就谈,谈不拢就拉倒,这样拖着总不是办法吧。

英布剧照

太宰只好向英布去请示,英布想想也有道理,既然如此,那就见面吧,在自己的地盘上,还怕谁不成?

于是,英布接见了汉朝特派使臣随何一行,并在一间古香古色的大厅里进行了面对面的会晤。这次会晤充分展示了随何“演讲师”的风采,堪称经典。

“汉王派我到此,想看看大王近来贵体安康?”随何的语气很柔和,必要的客套还是要的。

“我一直好好的。”英布没料到他已经在下套了,实话实说。

“那为什么我到了大王这里,大王却托故不见呢?”随何单刀直入。

“我最近很忙。”英布一脸难色。

“忙着与楚王亲近吧?顺便问一句,大王只与楚王亲近,却不与汉王亲近,这是为何?”随何咄咄逼人。

“本王曾是楚王部下,这九江王亦是他分封给我的,我怎能不跟他亲近?”英布的脸色有点凝重,却并没有动怒。

“你亲近是假,想找个依托是真吧。”随何说话太不“随何”了。

“呃……”英布张大了嘴。

“但据在下所知,你并不甘心真心实意归于楚王。”随何开始发威了。

随后,他指出了英布对楚王不真心的两点理由:

第一,当初项王亲自带兵去齐地“剿匪”时,按理说你应该亲自带兵去当先锋,但当时你却只拨了四千人马就把这件事打发了。

第二,不久前汉王带领众联军向彭城进发时,项王在齐地远水解不了近渴,你离彭城最近,为什么眼睁睁地看着彭城被破,而不发兵去救援呢?

这两点说得英布无言以对。随何知道自己的话已击中了敌人的最软处,于是继续往下攻,“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的不忠心,项羽自然会心中有数,一旦他迁怒于你,派兵来声讨,到时候你只怕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英布此时已彻底变成了哑巴,随何的话句句说到了他的心坎里,但要彻底说服他,还得使出最猛的药。随何知道最后要消除英布潜意识里的“楚强汉弱”观点,让他放心大胆地归降汉王。于是,接着进行“个人表演”。

他说楚军的强大只是暂时的,而汉军虽然较弱却可以在楚汉相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他的话粗粗一看似乎有点违背逻辑,汉军为什么能在劣势中处于不败之地呢?

随何随后便进行了解释。

英布画像

第一,汉王所占的地理位置很有利,汉中、关中无不是易守难攻的交通要道,现屯兵荥阳占据军事要点,可以很轻松地阻止楚军的西进。而楚军攻汉势必劳师动众,一旦失利又没有险峻的交通要道可守。从这里来看,汉王几乎已立于不败之地了。

第二,退一万步来讲,就算楚军能打下汉军的军事重地荥阳,向西挺进,但其他各路诸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不得不联合起来对付项羽,这样项羽胜利了反而是祸害。

这两点一分析后,他的精彩演说也接近了尾声,最后他进行了总结性的发言:你是把自己托付给必胜的汉王,还是把自己托付给必败的项王呢?

英布心有所动。

就在英布对汉王心动,正要采取实际行动时,事情突然再起波澜,项羽也派使者来了。他的目标很明确,催促九江王英布助楚军去攻汉。

这样一来,在小小的九江,刘邦和项羽展开了激烈的人才争夺战。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同样充满了火药味。只是这场人才争夺战还没有打,项羽这一方就已经处在了下风。

原因有二:

项羽剧照

第一,刘邦派出的使者随何比项羽的使者稍稍快了那么几天,但这几天却决定了整个局势,随何在项羽的使者来之前已把英布的心给俘虏过来了。

第二,刘邦派出的是智勇双全、巧舌如簧的随何出战,而项羽却是随随便便派了几个粗鲁的武士充当使者。

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项羽明显对对手估计不足,他甚至没有考虑到刘邦会介入。单从这两点来看,项羽已注定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埋下失败的种子了。

就在英布和楚国的使者进行单方面的会晤时,随何不请自来,他出现在了会客大厅。他直指楚国使者:九江王已是我大汉的人了,你楚国的人还来这里干什么?

随何语出惊人,包括英布在内的人都惊住了。楚使呆了半晌才回过神来,突然叫了一句:“原来你们早就勾搭上了,那我岂不是身陷虎口啊。”

关键时候,楚使个人素质不过硬暴露无遗,他在没有弄清楚事实真相的前提下(英布并没有正式表态他已是汉臣),就单方面相信了随何所说的话,并且选择了“中途离席”这个极其错误的举动。他起身离座一气呵成,然后拔脚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厅外跑。应该说他跑步的基本功还是很扎实的,但问题是他忘了至关重要的一点,这里的地盘是英布的,他跑得再快也逃不出人家的手掌心。

楚使的所作所为把英布逼上了绝路,他只能将错就错了,把这个楚使给解决了。解决楚使后,英布哪里还有选择的余地?他只得宣布归汉,共同伐楚。这样一来,随何凭着伶牙俐齿和过硬胆识光荣地完成了这项说服任务。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邦与英布的故事:对待人才就该礼贤下士!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英布杀楚使归降汉王的事,项羽很快就知道了。一怒之下,他派出了手下项声和龙且两员猛将带三万大军去兴师问罪。值得一提的是,项声也是项氏家族的人,与项庄、项它一样都是威不可当的猛将。项氏家族里只有项伯勉强称得上谋士,其他包括项羽在内都是“重武派”的。请注意项羽此番调给项声和龙且的兵马,不多不少,又是三万大

  • 清朝党争康熙更重用索额图还是纳兰明珠?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珠和索额图两党之间的斗争是康熙年间十分出名的党争,在很多的影视剧中这段历史也是被搬上了电视的荧幕。他们是康熙的左膀右臂,其实他们的争中是有很多帝王的算计的。其中索额图家里都是为官,还是有不小的势力的。而明珠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奋斗才有了现在的地位的。索额图的父亲是四位顾命大臣之一,首辅大臣索尼。同为顾

  • 纳兰明珠简介:明珠到底是好是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珠,纳兰明珠,出身满洲正黄旗,家族虽然曾经是名门望族叶赫氏,但康熙年间这个家族差不多已经没落了,明珠仅仅从父亲手里继承到了一个侍卫的头衔。这里面还是要提一下明珠的岳父:多尔衮的哥哥阿济格,阿济格居功自傲,多尔衮死后,阿济格还是拎不清也不收敛企图继续摄政,结果自然是被削爵幽闭到死,几个儿子也是没什么

  • 刘邦为什么会赢?刘邦为楚汉之争做了哪些准备?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刘邦和项羽第二阶段战争开打前,我们先来看看刘邦的几个小动作。动作虽小,却对日后整个战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动作一:封太子建根据地。为了向天下人展示其夺天下的决心,刘邦听从萧何(久未露面的萧何该露脸了)的建议,把那个在逃难过程中被他几番推下车的刘盈封为太子,很好地稳住了人心。并且根据形势所需,他

  • 陈余与张耳的故事:冤家宜解不宜结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得饶人处且饶人,冤冤相报何时了?这是我们在武侠小说中经常看到的对个人恩怨的一种解释。张耳和陈余的事前面已说过了。他们两个自从巨鹿之战反目成仇后便水火不相容,从原本最亲密的两兄弟一下子变成了最仇恨的两个死对头。当初陈余以试探的口气“假意”辞去兵权时,没想到张耳没等赵王点头,就自作主张答应了,把陈余的兵

  • 纳兰明珠和纳兰性德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 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

  • 韩信有哪些才能?韩信是如何灭了赵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其实韩信在渡河之前,已经有了破敌之策。首先他算准了陈余一心一意想全歼他们,如果他叫部下全部一起渡河,那么陈余肯定会集中兵力阻止他们的登陆,于是他让全军分批渡河。陈余总想一口吃定韩信和张耳,于是对分批而来的汉军并没有出击,他怕打草惊蛇,他要等的就是韩信这条大鱼上钩。韩信的全军渡河之后,陈余这才倾巢而出

  • 象棋是怎么来的?象棋上的楚河汉界代表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如果你是一个象棋迷的话,肯定知道棋盘上“楚河汉界”那四个大字。据说后人就是因为这场楚汉相争而发明了象棋。这条军事分界线两侧,两支大军壁垒分明地隔水相持,严阵以待,充分地反映了当年这场楚汉争霸是何等激烈和残酷。公元前204年,项羽继彭城大败刘邦后,再一次对刘邦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楚汉之争的第二阶段正式拉

  • 历史上真实的索额图:索额图竟是被活活饿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朝前期还是很鼎盛的,曾经是出现过康乾盛世,今天呢,小编要给大家分析的便是‘康乾盛世’之中的康熙帝生活中的相关人和相关事。康熙乃是中国历史上当皇帝时间最长的一个人,他在位期间做的事情也是让人敬佩不已。他十四岁的时候就可以亲自处理朝政相关事务,除掉鳌拜,平定三藩之乱,收服台湾,雅克萨自卫保击战等等,可

  • 张良与郦食其的故事:心中格局更大才能掌控全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刘邦赶紧叫来他的外交官郦食其,见了面,他就不再转弯抹角了,直接就问他现在该怎么办。通常这种情况是相当信任的人才会这样说的,由此可见当时郦食其因为出色的外交表现,在刘邦心目中的地位还是相当高的。然而事实证明,郦食其是一个相当出色的外交官,但并不是一个出谋划策的好谋士。主子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