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项羽的故事:结拜成兄弟,共同去起义!

刘邦项羽的故事:结拜成兄弟,共同去起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673 更新时间:2024/1/4 8:39:59

就在项氏集团日新月异时,刘邦以其敏锐的眼光,认定这是一支潜力股,决定前去考察一番。

刘邦考察的方法很简单,首先看看项梁是不是个慷慨大气的好老板。道理很简单,如果一个老板很小气,舍不得给投股的人一点好处,这样的公司再好,发展潜力再大,也不能入股。

于是,刘邦一个人昂首阔步地来到了项军营帐。对招待的人理都不理,直接找到项梁,然后把早就写好的借条交给项梁。项梁有点惊讶地看着眼前这个相貌非凡的人,素未谋面,开口就向自己借东西,这样的人的确少见啊。

感叹归感叹,当时项梁不知怎的,拿起笔就龙飞凤舞地签下了“同意”两个字。

就这样,刘邦空手而来,满载而归,他带走了五千精兵。

刘邦、项羽结拜剧照

刘邦成功了。当然,他的成功是建立在一个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上。这个条件很简单,因为他们当时都处于一个阶段层上(都在闹革命)。

其实这借兵的主意是张良出的,他见刘邦志在夺取丰邑,但苦于势单力薄,就建议他前往项氏集团借兵。从后面的进程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借”便借出一段“奇缘”来。

按常理,大凡你借了别人什么东西,一渡过难关或者到了期限,肯定要“还”的。刘邦也不例外,借了项梁的五千精兵顺利拿下丰邑,打败雍齿后,他自然得来还兵了。

常言道,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看来这话一点也不假。也就是还兵时,刘邦和项羽邂逅了。

当时的刘邦39岁,而项羽只有25岁,两人相差了整整14岁。在我们现在来看,年龄相差这么大可能在沟通和交流上有隔阂。但当时的刘邦和项羽却不是这样的,两人一见面后,侃侃而谈,国事、家事无所不谈。两人越谈心越近,就拜把子结成了兄弟。

拜把子结成异姓兄弟这一套,对刘邦来说已是司空见惯的拉人伎俩了。从小和卢绾结为把子兄弟后,他马上就领略到了结为兄弟的好处,因为在以后十余年的寒窗苦读生涯中,他爹没有交过一分钱学费,都是卢老地主给付的。

辍学后,刘邦与那些一起混的酒肉朋友都称兄道弟的,虽然再也没有领略到卢老地主那样的好处来,但平常打架斗殴,刘邦高呼一声,兄弟们便提着家伙浩浩荡荡地涌到他身边来。

可以说,刘邦就是靠拜把子拉帮结派最终走向了革命的道路。此时,面对如此大好良机,刘邦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他也不顾满地都是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再说。

项羽画像

项羽毕竟年轻,哪里知道刘邦有这么多“拜把史”,眼见比自己大14岁的刘邦可怜兮兮地跪在地上,他如果不跟着跪下去,良心和道义都说不过去。于是,两人设案焚香,拜天拜地,然后对天起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令人讥刺的是,两人成了拜把兄弟后,项羽只活了6年,到了31岁时就在乌江被拜把兄长刘邦逼得自杀身亡。而比项羽大14岁的刘邦那可是又活了好几十年才老去。

由此可见,当时刘邦和项羽结拜兄弟,纯粹是战略上的需要。他那时势单力薄,而项梁项羽兵强马壮,先借项羽这棵大树乘下凉,伺机再一展抱负。就这样,刘邦拉拢了项羽,这个项氏集团是个值得期待的潜力股。

结拜的好处有这么多,难怪后来很多人都学刘邦动不动就搞个什么结拜主义,看来这一招是至上法宝,古今通用啊。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后宫妃子临幸过程处处都是规矩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后宫嫔妃进御侍寝之事,是内廷的一件要务,如在外廷皇帝上朝一样重要。对于皇帝来说,后者可以免去,而前者一日不可或缺。有清一朝,后宫有专人负责办理、记录寝妃进御之事,皇帝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妃子侍寝。清宫有词云:“盈盈十五不知春,偏惹君王注视频。愁煞宫中诸女伴,一方红绵束腰身。”一方红绵束腰身,

  • 一代名相陈廷敬:精通书法才华横溢的清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陈廷敬原名陈敬,以弱冠之年得科举进士,获朝廷重视。因与同年科考士子顺天通州陈敬同名,顺治赐名廷敬,并授以庶吉士一职委以重用。庶吉士负责替皇帝起草诏书,除此以外更是对天子有授业解惑之责,将来有极大的几率入选内阁辅臣,前途无可限量。可以说在陈廷敬出任庶吉士一职的同时,就注定了他日后位极人臣的非凡人生。康

  • 项羽起义:项氏集团正式挂牌成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楚虽三千,亡秦必楚。陈胜是楚国人,项梁、项羽也是楚国人。后来正是楚国人的前仆后继,才把腐朽的秦王朝彻底推翻。正在项梁开始筹备起义这个节骨眼上,会稽太守殷通主动把他请上府去了,把他的起义日期又大大向前推进了。如果殷通后来知道自己这一请是引狼入室的话,他一定会为自己粗率的行动而感到后悔。当时殷通以敏锐的

  • 陈廷敬是怎样对抗康熙朝四位权臣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陈廷敬就是一位宅心仁厚的德官,印象里他是一位勤勤恳恳修撰字典的老实人,似乎跟这个“懦”字也离得不远,但这么认为就彻底错了,德行高却不见得没有铁腕。陈廷敬微笑着站在康熙朝堂上近半个世纪,没有点做官的诀窍哪里办得到?此人政治嗅觉极其灵敏,而且出手也相当老辣。他能从康熙的一句话里,听出自己的行动指南,然后

  • 项羽起义:项羽实力有多强,刘邦有多弱?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项氏集团的实力进一步壮大后,众人拥护道:“大王您英名果断,德高望重,应自立为王才对。”是啊,当大王多威风。就在项梁将要点头答应的时候,人群中出现了一位老者。这老者年逾七旬,头发花白,站出来,给项梁上了一节生动的政治课。他详细地分析了陈胜起义失败的原因,这里简单地把他的话归纳为:陈王出身低微,不立楚王

  • 楚怀王的故事:项羽请来的挂名君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项梁的死,对于项氏集团来说损失惨重。而年轻的项羽自然继承了项梁的衣钵,只是他毕竟还年轻,还没有项梁那种地位和权力。楚怀王乘机把军事的领导权给夺了回来。前面已说过,楚怀王即位时只是一个12岁的牧童娃。不过,别看他年纪小,自从当了大王后,举手投足之间悠然自得,神色自若,仿佛天生就是做君主的料。为了防止章

  • 宋义之死:项羽先斩后奏,手段高明令人景仰!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九月,楚军北线作战部队在宋义的率领下来到了安阳(今河南安阳市)。到了这里后,宋义突然停下来不走了,又是安营又是扎寨,大有在这里安家乐业以享天年之意。这下可急坏了项羽和范增二人,现在秦军正在围攻巨鹿,如果此时迅速渡河去支援,楚军攻其后,赵军应其内,内外接应,便可以一举击败秦

  • 康熙擒鳌拜:康熙怎样智擒鳌拜?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金庸小说《鹿鼎记》中,阴差阳错地进入皇宫、又在机缘巧合之下与康熙成为挚友的韦小宝,协助康熙训练了一批善于摔跤的少年,最终智擒了鳌拜。但这毕竟是小说,那么,在真实的历史记载中,康熙真的为了铲除权臣鳌拜而专门训练摔跤手吗?故事得先从鳌拜说起,历史上确实有鳌拜这个人,此人来头不小,是清朝的三代元勋,他追

  • 巨鹿之战:环境那么恶劣,项羽是怎么赢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巨鹿之战,其实真正的硬战才三天,但也就是这三天彻底改变了革命军和秦军的命运。项羽夺回军队的领导权后,首先派英布和蒲将军率兵两万为先锋,渡黄河去支援巨鹿。当听说英布等人和秦将王离在巨鹿城外打得难解难分之后,项羽不再迟疑。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一月,项羽率领全军横渡黄河开赴前线。出发时只带三日干

  • 曾国藩为什么不愿意反清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毛泽东曾经潜心研读曾国藩的文集,他不禁感叹:“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国藩作为近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给后人留下了无法估量的宝贵精神资源。“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这句话虽然有些许夸张,却也道出了曾国藩在晚清纷乱的政局中顽强的生存发展能力和惊人的实力。咸丰二年,当曾国藩正在家里丁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