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良的传奇故事:张良为什么那么厉害?

张良的传奇故事:张良为什么那么厉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522 更新时间:2023/12/8 18:28:19

张良,字子房,刘邦手下形形色色的涉及各行各业的将领谋士相比,他是个例外。

张良祖父张开地作为宰相为三代韩王效力。张良的父亲张平最先是侍奉韩末之王惠王的名臣,韩惠王去世后,公子韩安继位做了国君。张平依然尽力辅助国君。但韩安却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张平最终为抗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终劳累过度而死)。

张平死后,公元前230年,韩也随之灭亡。

国破家亡,从此,张良这个只有十几岁的少年开始隐姓埋名,他白天读书,晚上练剑,期待能报仇雪恨。后来经过他不懈的努力,终于找到了一个杀手组织——仓海帮。

张良画像

单以时间来看,这个仓海帮可能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出现的恐怖组织了。至于后来的什么丐帮、华山派之类的帮派,估计都是从这里演变而来的。

张良直接找到仓海帮的帮主仓海先生。送上不菲的礼金,要求很简单,帮他杀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嬴政,秦朝的开国皇帝——秦始皇

仓海帮本来就都是由反秦人士组成的。他们大多和张良一样,都跟秦朝或多或少有着国恨家仇,有着个人恩怨。因此,仓海连考虑都没考虑,就直接对张良说道:“这笔生意我接了!”

就在这时,机会来了。前面我们已经说过,秦始皇自从当上皇帝后,空闲多了,便喜欢上了出巡(说白了就是游山玩水)。公元前223年春天,秦始皇开始了第二次大规模的东巡。收人钱财,替人办事。仓海开始策划暗杀秦始皇的行动。

具体策划如下:

1.踩点

仓海详细研究了秦始皇此次东巡可能经过的路线,设计好了暗杀的地点。

阳武县内有一路段是行事的最佳境地。此处是一条原始通道,两岸夹山,树茂林盛,藏身和逃跑都很容易,是一个绝佳的行刺地点。仓海把行刺地点选在这里,充分说明他具有职业杀手的敏锐眼光。

2.人选

仓海从帮内选择了一个大力士作为此次任务的执行者,此人姓郑,名敢,是燕国的一个壮士,也是个不折不扣的职业杀手。据说此人力大如牛,几百斤重的东西在他提起来毫不费劲。

仓海料事如神,秦始皇的巡游队伍果然要经过他精心挑选的地段。郑敢潜伏在那路段的树丛中,三天三夜后秦始皇的车队如期而至。

郑敢知道成败在此一举,他不由屏住呼吸,手持那根重达一百多斤的铁锤。瞅准秦始皇的座辇,等到距离最近,角度最好,方向最佳时出手了。

郑敢果然不愧为职业杀手,出手毫无声响,却又是那么的漂亮,说时迟那时快,铁锤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直奔目标。然而,就在这时,秦始皇所乘坐的辇车突然碰到一块石头,车轮歪了一下,这稍稍一偏,郑敢的大铁锤便和车中的秦始皇擦身而过。

这次刺杀行动就这样极富戏剧性地失败了。有的机会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不可能再重来。面对秦始皇下令重赏捉拿凶手,张良只有一条路可走了,隐姓埋名躲起来。

大隐隐于世,小隐隐于野。当时的张良隐身到了下坯。在这里一隐便是十年。

在这里他遇到一位奇能异世之辈。

张良剧照

这也算是一个小插曲,但对张良来说极为重要。这里简单说一下。

一天,张良满怀心事地走到一座桥上,正在他摇头摆尾地长叹欷歔时,一个童颜鹤发的老头儿走到他身前,他故意将自己脚下的一双鞋子丢到桥下,然后用命令的口气对张良喊道:“给我捡回来。”

“我和你素不相识,凭什么给你捡鞋。”张良心里嘀咕归嘀咕,但见老头儿满头白发,顿生恻隐之心,便去帮他捡鞋子。

好不容易捡来鞋子,老人非但没有感谢,接下来的话更是得寸进尺:“给我穿上!”又几乎是命令的口气。

“俺爹我还没这么温顺地伺候过呢。”张良一想到爹,眼睛又变得红红的。是啊,我无依无靠固然可怜,可一个老人家无依无靠岂不是更可怜?于是他蹲下身子,真的又为老人穿上了。

这时,老人给张良说了一句很含蓄的话:“五天后天亮时分来这里,我送一件神秘礼物给你。”张良当时压根儿就没想过要什么回报。但好奇心让他五天后真来赴约了。不过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个约会竟然赴了三次才成功。

当时的情景就是这样,张良到桥上时,那老人早已守候在那里了。

老人抛了一句话来:“五天之后再来会我。”说着便拂袖而去了。张良的第一次约会就这样以失败告终。

当第二个五天到来时,这次,张良吸取了教训,天才刚刚亮,就急匆匆地赶到桥头来了。但当他睁着蒙眬睡眼看见老人又早已在桥上等他时,不由面红耳赤。这次老人依旧抛下一句话:“再过五天来见我。”说罢又拂袖而去了。张良的第二次约会也同样以失败告终。

张良的第三次约会终于成功了,这一次,张良干脆直接卷起铺盖地毯睡到桥上去了。这下,老人没辙了,交给他一个包袱就走了。据说这个包袱里藏着姜太公当年留下来的《太公兵法》。有了这本书,张良等于得到了姜太公兵法战略真传,多年潜心学习后,已具备了运筹帷幄的万千韬略。

此时张良与刘邦一见面,双方大有相见恨晚之意。直到现在我仍然没搞明白,刘邦是怎样一见面就把张良整得服服帖帖的。但我知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仕。张良当时遇到刘邦这一幕就好比姜子牙遇到周文王一样,良臣和明君一见倾心。

张良不需要借别人的慧眼,以自己的肉眼看清眼前这位一脸龙相之人确有不凡之气。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项羽简介:一代枭雄项羽开始踏上历史舞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项羽同志终于登场了。先介绍一下他的家族。项姓在中国是一个特别的姓。项家人世世代代都是楚国的贵族,为楚国的复兴和繁荣立下汗马功劳,因功勋卓越被楚王赐姓项。项家也不负君王厚爱,几乎每代都有名将出来。到项梁的父亲项燕时,因为当时秦强楚弱,项燕成了保卫楚国的守护神。但项燕一己之力不可能阻挡得了强大的秦军前进

  • 陈廷敬是怎样斗垮权臣明珠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陈廷敬生于1639年,20岁时,陈廷敬连中举人、进士,进入翰林院。1661年,8岁的康熙即位。陈廷敬担任了康熙的经筵讲官,有机会为康熙讲书。康熙深爱陈廷敬的见识才学,赏识他低调奉公的作风。后来,陈廷敬一路高升,一生为官53年,升迁28次,被康熙称为“全人”。陈廷敬任礼部尚书之后,有人想跑官买官。有一

  • 刘邦项羽的故事:结拜成兄弟,共同去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就在项氏集团日新月异时,刘邦以其敏锐的眼光,认定这是一支潜力股,决定前去考察一番。刘邦考察的方法很简单,首先看看项梁是不是个慷慨大气的好老板。道理很简单,如果一个老板很小气,舍不得给投股的人一点好处,这样的公司再好,发展潜力再大,也不能入股。于是,刘邦一个人昂首阔步地来到了项军营帐。对招待的人理都不

  • 清朝后宫妃子临幸过程处处都是规矩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后宫嫔妃进御侍寝之事,是内廷的一件要务,如在外廷皇帝上朝一样重要。对于皇帝来说,后者可以免去,而前者一日不可或缺。有清一朝,后宫有专人负责办理、记录寝妃进御之事,皇帝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妃子侍寝。清宫有词云:“盈盈十五不知春,偏惹君王注视频。愁煞宫中诸女伴,一方红绵束腰身。”一方红绵束腰身,

  • 一代名相陈廷敬:精通书法才华横溢的清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陈廷敬原名陈敬,以弱冠之年得科举进士,获朝廷重视。因与同年科考士子顺天通州陈敬同名,顺治赐名廷敬,并授以庶吉士一职委以重用。庶吉士负责替皇帝起草诏书,除此以外更是对天子有授业解惑之责,将来有极大的几率入选内阁辅臣,前途无可限量。可以说在陈廷敬出任庶吉士一职的同时,就注定了他日后位极人臣的非凡人生。康

  • 项羽起义:项氏集团正式挂牌成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楚虽三千,亡秦必楚。陈胜是楚国人,项梁、项羽也是楚国人。后来正是楚国人的前仆后继,才把腐朽的秦王朝彻底推翻。正在项梁开始筹备起义这个节骨眼上,会稽太守殷通主动把他请上府去了,把他的起义日期又大大向前推进了。如果殷通后来知道自己这一请是引狼入室的话,他一定会为自己粗率的行动而感到后悔。当时殷通以敏锐的

  • 陈廷敬是怎样对抗康熙朝四位权臣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陈廷敬就是一位宅心仁厚的德官,印象里他是一位勤勤恳恳修撰字典的老实人,似乎跟这个“懦”字也离得不远,但这么认为就彻底错了,德行高却不见得没有铁腕。陈廷敬微笑着站在康熙朝堂上近半个世纪,没有点做官的诀窍哪里办得到?此人政治嗅觉极其灵敏,而且出手也相当老辣。他能从康熙的一句话里,听出自己的行动指南,然后

  • 项羽起义:项羽实力有多强,刘邦有多弱?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项氏集团的实力进一步壮大后,众人拥护道:“大王您英名果断,德高望重,应自立为王才对。”是啊,当大王多威风。就在项梁将要点头答应的时候,人群中出现了一位老者。这老者年逾七旬,头发花白,站出来,给项梁上了一节生动的政治课。他详细地分析了陈胜起义失败的原因,这里简单地把他的话归纳为:陈王出身低微,不立楚王

  • 楚怀王的故事:项羽请来的挂名君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项梁的死,对于项氏集团来说损失惨重。而年轻的项羽自然继承了项梁的衣钵,只是他毕竟还年轻,还没有项梁那种地位和权力。楚怀王乘机把军事的领导权给夺了回来。前面已说过,楚怀王即位时只是一个12岁的牧童娃。不过,别看他年纪小,自从当了大王后,举手投足之间悠然自得,神色自若,仿佛天生就是做君主的料。为了防止章

  • 宋义之死:项羽先斩后奏,手段高明令人景仰!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九月,楚军北线作战部队在宋义的率领下来到了安阳(今河南安阳市)。到了这里后,宋义突然停下来不走了,又是安营又是扎寨,大有在这里安家乐业以享天年之意。这下可急坏了项羽和范增二人,现在秦军正在围攻巨鹿,如果此时迅速渡河去支援,楚军攻其后,赵军应其内,内外接应,便可以一举击败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