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绿营和八旗军为何会被乡勇取代

绿营和八旗军为何会被乡勇取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695 更新时间:2024/1/19 7:09:22

太平天国运动前期,太平军势如破竹,直接击败了阻截的各路清军。当时的八旗军和绿营兵,这些清廷的正规军,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汗马功劳,尤其八旗军,但在平定叛乱、天下太平后,就被朝廷圈养起来,给予优厚待遇,养尊处优,军队纪律日渐松弛,士气低落,甚至受到官场腐蚀,军队内贪污腐化横行,正规军早已失去原有战斗力。朝廷内外眼看着太平天国的部队已攻陷半壁江山,人们开始恐慌了。于是,长江流城便补练了许多乡勇来镇压叛乱。

最早运用勇营的是乾隆帝(1736-1796),当时勇营被用来镇压台湾叛乱和贵州苗族叛乱。18、19世纪之交,白莲教叛乱时,也會经起用大量的乡勇部队来协助维持秩序。尽管乡勇有所贡献,但是在战斗结束后仍被遣散。政府如果无法遣散兵勇,就把他们安插在绿营之中。

可见,乡勇最初的地位是不高的,待遇较八旗军和绿营相去甚远。然而,随着社会动荡不安,盗匪横生,各地实力集团为了自身安全和稳定地方秩序,往往自行照顾训练乡勇,成为私人部队,其中最出名的乡勇是曾国藩所练的湘军。这些私人部队在清代后期镇压叛乱和维护秩序上,战斗力明显较之正规军八旗和绿营更高。个人认为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乡勇属于私人部队,其产生适应了时代环境的需要,属于新生力量。清末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整个中国在内外交困的情境下,本就动荡不安,清朝廷在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时,已表现出明显的战斗力不足,无法有效抵抗外来入侵势力,加上政府软弱无能,被迫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各地拥有实力的财团,就会设法筹建和培养能替代清政府武装来维护自身安全的势力。在这个过程中,士绅们由于把他们的部队和改革国内腐败制度的运动相结合,从而增加了自己的力量。为了解决太1850年平军叛乱所造成的严重威胁,朝廷任命了一些主要的官或学者来募练乡勇。乡勇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乡勇应运而生适应了时代发展需要,较之清朝传统部队更具战斗力,属于新生的力量,是历史的必然。

第二,新的军事力量更容易接受新式武器和装备。湘军的基层军事组织是营。按照正规建制,营有军官五人,士卒五百人。包括行政人员和伙夫在内,每营实力688人。营由四哨和一队亲兵组成。名义上,一营配备抬炮二尊,二人抬的火绳枪(俗称抬枪)四十八支,还有相当数目的火绳枪和刀、矛。

实际上,土兵们使用了一切可以使用的武器。1864年,每营中若千啃队配备了西洋来复枪。可见,乡勇构成的私人部队,对新式武器的接受程度,较之正规军更高,这直接推动了乡勇战斗力的提升。

第三,乡勇部队的纪律比较严明。选择军官的办法是鼓励他们发展对个人而不是对国家忠诚。“军”的大帅从他的亲戚朋友中挑选统领,统领选择营官也是如此。招募士卒是由营官监视进行的。而且,营是一种父系组织,营官可能被称为“父老”,哨官被称为“小弟兄”,士卒被称为“子弟”。每营都在附近的村庄招募自愿者入伍。

曾国藩只招募农民,尤其是山乡农夫。每营都有清册登记士卒的家庭背景。每一士卒必须是本村的良民。禁止吸食鸦片、聚賭,侵犯妇女则处死刑。看过电影《投名状》的人应该记得,著名影星连杰饰演的大哥,与影星刘德华、金城武所饰演的二弟、三弟,带领自家发展起来的部队,攻城略地,在一次占领城池后,属下两个士兵,而且是自家亲戚的士兵,因无视军纪强奸了良家妇女,结果被直接判了死刑。这个电影情节,确实如实反映了历史上乡勇构成的私人部队,纪律是很严明的。

综合以上论述,我们不难发现,作为私人部队开始逐步兴起的乡勇,成为清代末期一支不可忽略的重要军事力量,其发展顺应了历史潮流,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发展必将超过传统的八旗军和绿营兵。同时,随着历史洪流的不断前推进,乡勇的发展受其时代局限性和自身弱点,也定会被新的力量所取代,这就是历史演变的循序渐进。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大原因揭示清朝为何没有出现宦官专权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太监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角色,有很多个王朝,最终都是经历过宦官专权,然后加速灭亡的情况的,比如东汉末年的十常侍,唐朝不断涌现出来的太监,还有明朝末期的魏忠贤,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个朝代的覆灭。然而为什么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并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清朝的太监为什么从来都没有专权的呢?封建时期

  • 清朝皇帝眼中的世界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840年,林则徐完成“虎门销烟”的壮举,而后义律率英军攻占浙江定海,直抵天津大沽口。本来主战的道光皇帝这才感到害怕,并且略带惊讶地问了周围人一句话:“英国在哪?有多大?和俄罗斯是否接壤?中国新疆是否有旱路可通?”堂堂一国之主,地理知识的匮乏竟然到达了如此程度,可想而知普通老百姓对世界地理的认知水平

  • 清朝灭亡后汉人为什么不愿意剪头发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兵入关后,为了加强统治,强迫普通百姓剃发留辫子,甚至流传出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说法。汉族人因为老祖宗传下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传统,因为头发的问题与清廷做了许多斗争,但这一标志性的屈辱发型,还是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清朝最具有辨识度的特征。我们看古装剧,唐朝汉朝尚不容易区分,但清朝戏却是

  • 清朝入关后为什么没有推广满语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1636年,皇太极称帝,建立清朝。之后,清军入关,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统治。清朝一共延续了276年,在此期间,百姓的一些生活习俗被强行扭转过来,比如著名的“剃发易服”,将长发束冠改为“金钱鼠尾”等等。那为何皇帝不全国推广满语呢?如今,满语已经仅限于研究领域使用,可见清朝皇帝并没有让满语产生足够大的

  • 雍正:清朝最富有争议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雍正是清朝入关之后第三位皇帝,不过他也是清朝最有争议的皇帝,首先他的皇位来得有点"不正当",毕竟当初他的竞争者很多,雍正就"九子夺嫡"中杀出来,登基之后又跟生母关系恶劣,再加上他还有"害死亲生儿子"的传说,一切的一切都让人觉得雍正浑身上下都是污点。雍正最大的污点,莫过于他皇位的正统性,有人说康熙并没

  • 真想揭示雍正没有杀自己的儿子弘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弘时是雍正的第三个儿子,也是乾隆帝(弘历)的哥哥,母亲是齐妃李氏。当时他上面的两个哥哥早就死了,因此弘时也算雍正实际意义上的长子。按照传统来说应该立长子,也就是弘时为太子。可是雍正帝对弘历十分喜爱,甚至刚坐上皇位不久就宣布立弘历为太子,引起朝臣议论。弘历极其聪慧,五岁就能背诗歌,其他方面也很出色。十

  • 玄烨得了天花为什么顺治皇帝还要传位给康熙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51岁的皇太极突然驾崩,身后之事还未做任何安排,皇室陷入混乱与恐慌中,各方势力剑拔弩张,他们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谁登基为帝?”孝庄太后及时拉拢了权臣多尔衮,最终硝烟在六岁的福临(顺治帝)登基中结束,不过顺治帝虽为皇帝,但对许多事情却无可奈何,即使多尔衮在顺治帝12岁时死

  • 清朝官员官服身上的一串珠子是干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朝官员为何挂一串珠链,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本文就来探讨下这个问题。可能很多看电视剧的朋友都发现了,在清朝的时候,很多官员他们的脖子上都有一串“项链”。甚至连皇帝和后宫嫔妃他们都也会带着一个“项链”。其实他们这个不是“项链”,而叫朝珠。朝珠,清代朝服上佩带的珠串,是清朝礼服的一种佩挂

  • 清朝官员如何区分品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对于我国的朝代更迭中,想必大家对于明清两朝是最为了解的。但是两者相比较之下,我们对于清朝的了解要显得更多一些。因为毕竟清朝是我国历史当中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他的结束也正预示着新政体的来临。经常看清剧的小伙伴都会知道,清朝的官吏都是分几品官员什么什么的,上到朝廷中央,下到地方官吏。都得看品级。所谓官大一

  • 皇太极为何把后金改为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女真族是中国古老的一个民族,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肃慎,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隋至唐时期称黑水靺鞨,辽朝时期称“女真”。到了明朝时候,女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三大部。努尔哈赤属于建州女真。建州女真原来居住于牡丹江与松花江汇流地方,到了明朝时期,主要分布在牡丹江、绥芬河及长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