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安石变法简介: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影响是什么?

王安石变法简介: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影响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226 更新时间:2024/1/25 11:16:34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针对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而掀起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王安石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原则,从理财入手,颁布了“农田水利法”、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又称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并推行保甲法和将兵法以强兵。变法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但它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王安石的缺陷和变法中的种种弊端是主要原因。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1.三冗危机:北宋立国后,为了防止地方割据,收归行政权、财权、军权,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维护中央集权;政治上实行文人治国,军事上奉行守内虚外。

由于大兴科举、采用恩荫制、奉行“恩逮于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笼络政策,导致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冗员”)。

宋初实行“养兵”之策,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冗兵”)。

军队、官员的激增导致财政开支的增加,统治者大兴土木、修建寺观等,形成了“冗费”。

三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最终形成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2.内忧外患:财政的亏空迫使政府不断增加赋税,除了缴纳名正言顺的“两税”之外,还有各种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给民众造成沉重负担,加之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百姓苦难,各地怨声不断。农民由于没有生路,纷纷揭竿而起。

同时,外敌的侵扰给北宋政权带来巨大的生存压力。北宋建国以后,就与东北边境的契丹族和西北边境的党项族连年发生战争。由于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大批农民丧失土地,兼之富豪隐瞒土地,导致财政收入锐减,出现了立国以来少有的财政赤字,“百年之积,惟存空簿”。

二、王安石变法的过程

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王安石提出当务之急在于改变风俗、确立法度,提议变法,神宗赞同。

为指导变法的实施,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统筹财政。同年四月,遣人察诸路农田、水利、赋役;七月,立淮浙江湖六路均输法;九月,立青苗法;十一月,颁农田水利条约。

熙宁三年(1070年),颁布募役法、保甲法。

熙宁四年(1071年),颁布方田均税法,改革科举制度;

熙宁五年(1072年)三月,颁行市易法。

熙宁六年(1073年)七月,颁行免行法。

三、王安石变法的成效

王安石的变法对于增加国家收入,有着积极的作用,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得以缓解。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在王安石指挥下,宋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王韶率军进攻吐蕃,收复河(甘肃临夏)、岷(今甘肃岷县)等五州的作战。

宋军收复5州,拓地2000余里,受抚羌族30万帐,建立起进攻西夏地区的有利战线。

四、王安石变法的结果

熙宁六年(1073年)大旱,安上门监郑侠画《流民图》,图中流民或身背锁械,或口食草根,告诉皇上说旱灾是王安石造成的,神宗大受刺激,对变法产生重大怀疑。

王安石认为“水旱常数,、汤所不免”,司马光又上《应诏言朝廷阙失状》,随着改革深入,变法最大的支持者宋神宗发生动摇,熙宁七年(1074年)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出知江宁府。

变法运动由韩绛吕惠卿等人继续执行,吕惠卿师心自用,引起朝中大臣的不满。

熙宁八年二月,召王安石回京复职,继续执行新法。

熙宁九年(1076年)爱子王雱病逝,王安石求退金陵,潜心学问,不问世事。

最终,王安石变法失败。

五、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的一次重要改革活动,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变法期间生产有所发展,财政状况好转,基本上达到了富国的目的。

但另一方面,新法在实施过程中给劳动人民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增加了新的负担。

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商业活动的发展有不良影响,也有对商品经济发展起积极影响的一面。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王安石变法为什么最终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被革命导师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的王安石,不贪色、不爱财。要知道,中国传统思想中,一个大贪官,跳不出这两条,可是王安石一条都不粘。最为可贵的是,面对国家的乱局危局,王安石忧国忧民,勇于担当,推行改革,给萎靡因循的北宋中期政坛注入一股强烈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改革精神。王

  • 北宋灭亡的原因竟是王安石变法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靖康之乱后,北宋灭亡。徽钦二帝和宗室大臣嫔妃被金人掳掠而去,创千古未有之大耻。南渡之人纷纷发誓要收复失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便是当时有血性骨气之汉人写照。然而痛定思痛,为了惩前毖后,有必要总结查找一下我炎黄贵胄的大宋江山为何会亡于蛮族之手?当时的龙图阁大学士、著名学者,程门四大弟

  • 金国灭掉北宋为什么没能灭掉南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朝的建立可谓是危机重重,上承五代时期的宋朝因为历史原因,并不想其他大一统的王朝那样强盛,甚至比较周围的少数民族政权还十分的孱弱。北宋建立之初就和契丹不断的打仗,北宋胜少败多,最终签订了檀渊之盟才算是解决契丹的危机。但是一个比契丹更加强大,更加凶狠的民族崛起了,那就是由女真人建立的大金国。女真人还没

  • 汉武帝为什么进行币制改革 币制改革有什么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目的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将财政大权从地方上收回,交由中央控制。在币制改革以前,诸侯国有铸造钱币的权利,民间有的人私铢钱币,还有些不法分子盗铸钱币。经过币制改革,钱币由中央统一铸造。恢复财政也是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目的。文帝和景帝两代皇帝为汉武帝积攒了大量的财富,但是汉武帝发动对匈奴的战争

  • 李元昊是谁 李元昊是如何建立西夏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元昊,别名曩霄、赵元昊,党项族人,西夏开国皇帝。1038年,李元吴在完成一系列立国准备后,正式在兴庆称帝。李元昊在位期间西夏与宋朝的外交关系正式破裂,双方进行的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宋军损失惨重。此外,李元昊还开凿“李王渠”,创蕃学,创建西夏文。李元昊于1048年为子宁林

  • 200多年的西夏为什么有关历史文献那么少?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当我们翻开中国传统的二十四史时会发现没有一部《西夏史》,这是为什么呢?是本身就是无关紧要还是另有隐情值得思索,在我看来——西夏的历史之所以在历史上被抹去,是因为蒙古人曾在西夏手中吃过亏。13世纪初期的蒙古帝国如一颗超新星,引燃了北部草原和戈壁。整合了原来分散的游牧部落的蒙古帝国迅速开始对南方的西夏进

  • 关于西夏国有哪些不得不知道的冷知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夏建国时间有多久?自元昊1032年建都称帝至最后一位皇帝目见1226年投降蒙古,西夏王国屹立了195年,其间共有10位皇帝临朝听政。西夏是以党项羌人为统治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与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相比,我们就会发现——西夏是历时最长的!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政权存在了171年,算得上是长的了。南北朝、

  • 西夏王陵神秘现象到底因何产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夏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王朝,1038年,李元昊以夏为国号,因为该国在南宋的西部,故此,又称呼西夏。西夏处在辽宋的夹缝中,也就是说,谁的势力强,他就跪地称臣,谁的势力弱,他立马落井下石,变成一批草原狼,咬下辽国或者是宋国几口肉。因为西夏惯于见风使舵,故此,并没有亡于宋辽之手,直到1227年,西夏的末代

  • 西夏王陵是如何被发现的 是什么时候重现天日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9世纪,“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西北大漠上,崛起了一个与北宋、辽国鼎立的少数民族——党项族,他们建立了自己的封建王朝——大夏。由于它位于宋、辽两国之西,在历史上被人称为“西夏”。在辽阔的西北大漠上,它尽情伸展,其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雄踞塞上,可谓气势磅礴。公元13世纪

  • 神秘的西夏王陵的布局分布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被称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位于贺兰山中段东麓,距宁夏银川市城区(西夏都城兴庆府)35公里。陵区东西宽4。5公里,南北长10公里,总面积近50平方公里,陵区内共有9座帝陵,约250座陪葬墓。西夏王陵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是从70年代初开始的,宁夏文物考古工作者先后对5、6、7号陵和3号陵,以及一些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