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谋士张良为保刘邦,火烧栈道,领兵流浪!

谋士张良为保刘邦,火烧栈道,领兵流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711 更新时间:2024/2/10 4:53:09

刘邦虽然被赶到巴、蜀一带,但项羽心里还是不踏实。他把目光停留在刘邦的第一谋臣张良身上。刘邦之所以能先他一个月到达关中,就是因为张良为他提出了“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高级战略。

从而以不战屈人之兵迅速攻城拔寨,势如破竹般拿下秦朝老巢咸阳。再加上项羽已听闻张良是当年用兵用计如神的姜太公的《太公兵法》传人,心里更是惶惶不已。“这样一个人才,要是能归我所用就好了。”很快,项羽就想到了个好办法。他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韩

张良是韩国人,只有利用韩王来对他进行施压了。因此,当其他诸侯纷纷上任就职去了,唯有韩王是个例外。项羽把韩王留在自己的身边,表意上好酒好菜招待,实际上是把他当人质“绑架”起来了。

张良剧照

项羽“绑架”韩王除了因为张良,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巨鹿之战后转西行向关中进军时,韩王并没有像其他诸侯一样追随他入关。说白了就是当时韩王头脑不开窍,表面功夫不到位,没有像其他诸侯一样讨得项羽的欢心。

虽然事后韩王苦苦解释说他手下兵力有限,即使追随也起不了什么大作用。项羽可不管,他要的就是那种气势,就是那种气派,就是天下诸侯唯我是尊的风光场面。可韩王没有给他面子。当然,项羽“绑架”韩王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张良。

绑架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了解一些,被绑的人只要还能说话,肯定会对绑架者百般求饶。韩王当时也不例外:“只要你能放过我,我什么条件都答应你。”项羽要的就是这句话,他对韩王说,他不想要银子,也不想收回已经封给他的王位。“你必须召回张良。”项羽说出了他的条件。

项羽石像

韩王已经没得选择了,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了。他二话不说,马上给张良写了一封信,当然,信中他不敢明说自己被项王“绑架”了,而是很深情很委婉地说他想把自己的韩国建设得更繁荣强大,要他马上回到自己的祖国来,尽一个臣民应尽的责任。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张良本来就一直希望自己的故国韩国能兴旺发达起来,此时见韩王召唤自己,哪里能不答应?更重要的是他还有心中的想法,那就是眼下刘邦被赶往交通闭塞的巴蜀地带,以目前的形势,只能委身于那里韬光养晦,伺机东山再起。而他留在韩国,正好可以知晓外面的消息,这样既可以帮韩王做点儿事,又可以暗中帮助刘邦,可谓一举两得。

身在韩营心在汉。张良当时想,他以后的生活可能就要这样过了。

张良画像

听说张良要走,刘邦很舍不得。张良不断劝慰,说今日的分别只是为了来日更好的相聚。两人都依依不舍,就这样,张良送了刘邦一程又一程,直到褒中还没有停下来之意。这让刘邦很感动。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当然,张良这么执著送刘邦,除了难舍心里的依恋之情外,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火烧栈道。

当张良告诉刘邦他的这个计划时,刘邦原本阴沉的脸上这才稍稍舒展开来。随后,他又送了一个锦囊给刘邦,叮嘱他只有等到东归那一天才能打开。目送刘邦走远后,张良叫人放火烧了刘邦身后的栈道。

火烧栈道的目的是给项羽看,表示自绝回路,并无东归之心。这与项羽当年北渡黄河的破釜沉舟如出一辙,只是前者是为了鼓舞士气,英勇杀敌;后者是为了麻痹敌人,造出一种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架势。

事后看来,张良就是张良,他的计谋果然高明,很好地麻痹了项羽,使他的注意力从刘邦身上转移到其他人身上去了。火烧栈道,这给刘邦在蜀中磨刀霍霍操练兵马准备东山再起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刘邦之所以能夺得天下,张良功不可没。

等张良烧光所有的栈道后,才到阳翟去等韩王的归来。哪知他左等右等,等来的却是韩王的噩讯。原来项羽在得知张良将汉王送到褒中去了,以为他不打算回来了。按照“绑票”的国际惯例,到了期限还没达到绑匪的条件就会撕票了。项王一脸怨怒地看着可怜巴巴的韩王,对不住了,韩王同志,撕票的时候到了。

从此,张良只好领着一些韩国的散兵游勇自力更生,过起了漂浮不定的流浪生活。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邦后宫简介:刘邦最看重的三位夫人是哪三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这里主要讲三个女人,刘邦后宫的三个女人。后宫第一夫人:吕雉。吕后是刘邦的元配夫人,当年身为富婆的她委身下嫁刘邦,后又在楚汉之争中被项羽擒至楚营中达三年之久,但好在最终在“求和阴谋”中成功逃出了魔爪。都说人是会变的,刘邦当了皇帝后,吕雉也完成了蜕变,由一个村妇变成了一个皇后,言谈举止竟很有风度,不愧是

  • 韩信忍胯下之辱:欲戴王冠,必受其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应该说韩信的童年是快乐的,他父亲是一个熟懂兵法、军法、剑法的“三法大师”。三岁那年,韩信显出了与众不同的一面来,开始喜读兵法和剑术。到了六七岁时兵法和剑法都有模有样了。九岁那年,对于韩信来说,他的天倒塌了一半。他的父亲突患疾病丢下他孤儿寡母撒手而去。韩父见义勇为慷慨大方,把家里原本殷厚的家底几乎都救

  • 彭越真的谋反了吗 彭越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前面已经说过,当初刘邦在彭城兵败逃到下邑后,召开了一次总结大会。会议上张良根据形势的需要提出了三步走的计划。他建议刘邦把三个很重要的人才都搞定,才能与强大的项羽抗衡。这三个人分别是:韩信、彭越、英布。果然,刘邦搞定这三个人后,最终打败了项羽,夺得天下。然而,随着形势的转变,当初他最得力的三虎将,现在

  • 韩信:兵法造诣高超,求职之路却万分坎坷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如果按照现代人的学历来看,韩信的学历是相当高的。他应该可以达到大家里的“兵法专业系”的博士后了。因此,在就业问题上,像韩信这样的准博士后,找个工作肯定没问题。找个工作是没问题,但问题是要想找个好一点儿的工作就有点难度。因为乱世,韩信的就业之路只有两条可选:要么去参加反秦的革命运动;要么守在自己的一亩

  • 韩信的“汉中对”军事著作堪比诸葛亮的“隆中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国时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的“隆中对”流传千古。殊不知在诸葛亮的“隆中对”之前的楚汉时期,韩信的“汉中对”同样精彩,只是鲜有人知道罢了。刘邦重用韩信,首先举行了隆重的拜将仪式。一授将印,二授将符,三授斧钺!韩信跪着一一从刘邦手中接过。随后刘邦宣布:从今以后军中大小事物,皆由大将军韩信裁决,如有不服从

  • 项羽“群英会”埋下祸根:楚汉争霸悄然而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前面提到,项羽的“英雄大会”虽然圆满结束了,但不满的人有很多。刘邦不满、义帝不满、陈余不满、臧荼不满,还有齐国三王也不满。公元前206年5月,大秦王朝被推翻后,好不容易才安静下来的天下,又被齐国人田荣打破了。田荣也是最早参加革命的人物,当初,章邯大军围魏时,田荣的兄长齐王田儋派兵救魏时“出师未捷身先

  • 刘邦之死:刘邦临死前做了哪些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邦知道自己来日不多了,然而,此时他已对吕后以及吕氏家族的强大感到了很大的压力。他此时担心的不仅仅是他最心爱的女人的问题了,还担心一个问题就是:他死后,他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能不能保得住?吕后自从诛杀韩信、诱杀彭越后,刘邦对这个多年来的结发妻子终于有了清醒的认识。心狠手辣,这是刘邦对吕后的最终评价。

  • 刘邦触底反弹: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陈余和张耳当年从生死之交的好朋友沦为横眉冷对的仇人之后,两人各自占地为王互不相干。“英雄大会”上项羽封张耳为常山王,统管赵地。而陈余却没有得到封号,只是在后人的“提醒”下,项羽才让他来管辖包括南皮在内的三个小小县城。分封上的差距,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不平衡。正在这时,田荣“联盟”的号召犹如一道春风吹

  • 刘邦死后是谁继的位 新任皇帝的称号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前195年3月17日,刘邦同志安葬在长陵。葬礼过程中,哀声、哭声、叫喊声,响成一片,场面极为壮观。这里还想说一个小插曲,在刘邦下葬的一瞬间,原本晴空万里的天空突然阴风突起,随后在乌云笼罩下,倾盆大雨瞬间就落下来了。据说,当时曾有识天相的老人说了这样一番话:“这雨不是一般的,名叫‘发后雨’。”有人

  • 论张良的“攻心术”有多强大——置之死地而后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代的通讯不发达,没有现代化高科技电子设备,信件成了主要的传播信息的工具。在那时,无论男女老少,与身在外地的亲人联系时都靠这种方式来维持。当年刘邦在沛县起义时,仅凭萧何一封“家书”就搞定了沛县的老百姓。后来在巨鹿战场上,项羽又是利用陈余一封“和平书”把不可一世的秦朝悍将章邯成功收编。由此可见,在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