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项羽是什么时候死的?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

项羽是什么时候死的?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344 更新时间:2024/2/10 5:26:33

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四十里长江北岸的乌江浦)边。

一位童颜鹤发的老者屹然站立在江边,寒风吹在他饱经风霜的脸上,仿佛遗世独立了一般,连眼皮也没有眨一下,一动也不动。他身后停着一只很小很小的只能容纳一个人的小船,汹涌而泛黄的河水拍打在船舷边,小船随波荡漾,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漫天的灰尘飘散在半空中,那马蹄声由远而近,似乎一下子就到了跟前。

直到几匹马齐刷刷地停在老者的跟前,那老者这才似回过神来,他连忙上前行礼。

项羽认识这个老者,他就是乌江的亭长。

前面已经说过,一个老农给项羽误指了一条路,以至于他陷入了绝境中;而此时又有一个老者出现在他面前,却是想救他一命。看来老天真是公平,至少对项羽来说,已经没有任何偏袒。

这时亭长就是要接项羽上船渡江的。出人意料的是,项羽却拒绝了他。

亭长一听急了,说道:“江东虽小,但土地也有千里,民众也有好几十万。这已经足够你称王称霸了。”

项羽闻言突然哈哈大笑起来了,这笑声令人毛骨悚然,“当年我带江东八千子弟参加革命,现在只有我一个人孤零零地逃回去,我有什么面目去见他们呢?”

此时的项羽居然没有顾及自己的性命,却是顾及面子,当真令人又悲又怜。

“请大王火速渡江。现在只有我有船只,汉军追不到我们的。”亭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项羽摇了摇头,用手指着身边的马,说道:“你是我们江东的长者,这匹宝马已跟随我五年了,是天下最好的千里马,我不忍心看着它与我同亡,就送给你吧。江东的父老看见它就如看见我一般,这已经足够了。”

“大王……”亭长泪如雨下。

正在这时,汉兵又追上来了,项王见亭长始终不肯离开,用力一把推开了船只。亭长的泪水流个不停,对项羽最后抱了抱拳:“珍重。”说着掉转泪脸划着船向前驶去了。

珍重这两个字,对项羽来说就足够了。如果姬不死,他或许会和虞姬上船逃生,哪怕从此不能东山再起,哪怕从此只能隐姓埋名地过日子,但只要能和虞姬在一起就已经足够了。然而,虞姬已经死了,他独生又有何意义?

乌骓宝马被亭长运走后,项羽再无牵挂了,他开始了最后的拼命。他冲入敌丛中,不多时,一百多名汉兵成了他的刀下之魂。但他就算再勇猛,终究是人,不是铁打的,逃了这么久了,又打了这么多恶战,体力已是到了极限。在混战中,他身上也受了十几处重伤。血一点一滴从他身上流下来,生命也正一点一滴地走向尽头。

项羽知道自己就要坚持不住了。这时他看见背楚归汉的熟人吕马童,就对他说:“这不是我的故人吗?我听说汉王以千金的重赏、万户的封邑来买我的人头,我就给你这个立功的机会吧。”说着学着虞姬自刎的样子,挥剑朝自己的脖子上抹去。

乌江边成了一代英雄的终点。

后来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就曾写下这样的缅怀项羽的诗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而北宋改革家王安石曾在《乌江亭》中对这段历史是这样描写的: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项羽自刎身亡后,追击的汉军们进行了抢功比赛。可怜的项羽马上就被他们分尸了。他们你争我夺,你推我搡,最后刀剑也出手了。《雪山飞狐》中为夺宝而不顾亲情友情的丑陋一幕真真切切地提前上演了。

据说在这内耗中死了百来人,伤了无数人,最后才分出了胜负。

获胜的不是一人,而是五个人,他们每个人都得到了项羽身体的一部分,这五个人是杨喜、吕马童、吕胜、杨武、王翳

刘邦随后给他们进行了重赏:

王翳,砍下了项羽的人头,封为杜衍侯;

杨武,得到了项羽的右脚,封为吴防侯;

吕胜,砍下了项羽的左臂,封为涅阳侯;

杨喜,得到了项羽的左腿,封为赤泉侯。

吕马童,因为手脚慢了点,最终得到了项羽的一些零碎残骨,被封为中水侯。

这一年是公元前202年12月,项羽走了,这一年他31岁,离他和刘邦拜把子结为异姓兄弟,只过了短短的六年时间。

而他们信誓旦旦的“同年同月同日死”成了奇谈和笑柄。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康熙为什么恩宠贪官高士奇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贪污受贿无论放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不得善终的。然而在清朝康熙年间,当左都御史郭琇将高士奇的罪证一一摆在康熙面前以后,康熙居然没有重重处罚高士奇,仅仅令高士奇回老家去。 高士奇像作为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励精图治的封建皇帝之一,康熙怎会如此昏庸?这还要从高士奇这个人开始说起。 年轻时的高士奇也像如今的打工仔

  • 刘邦与项羽的区别在哪儿?项羽的尸体去哪儿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根据《项羽本纪》的记载,在被围困后,一天晚上,项羽听到外面到处都在唱楚歌,大吃一惊,就问,“汉军已经把楚地都攻占了么,为什么汉军中有这么多楚人呢?。当时,项羽脑子里已经充满了绝望,身心疲惫,听见楚歌,就认为刘邦尽占楚地,有点惊魂失魄的意思。大概是因为受到楚歌的影响,他的心情极为苦闷,夜里起来,就让虞

  • 项羽的叔叔项伯在项羽死后去了哪儿?项伯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童叟皆知。大概意思就是马谡大意丢失街亭后,诸葛亮身边的兵力少,而且想安全撤退已经来不及了,不得已只好玩起了空城计。他打开城门,自己坐在城上自弹自乐,而司马懿恐有埋伏,慌忙撤兵,使得诸葛亮的处境转危为安。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大凡在《三国演义》中可以看到的故事,在楚汉相争中也可

  • 高士奇和纳兰明珠、索额图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据野史记载,高士奇最为得宠的时候,几乎买通了康熙身边所有的太监和侍卫,康熙的一举一动都被他监控。他根据康熙的言行举止分析康熙接下来的所作所为,提前做好功课应对,几乎无有不中。因此,每当高士奇晚上回家的时候,他家附近的巷子里停满了高官大臣的轿子,他们或想从高士奇处打探消息,或想拉拢关系。高士奇像这些高

  • 一代名相陈廷敬怎么在高士奇上吃的亏?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陈廷敬知道高士奇故意陷害弟弟陈廷统,是让自己在对待朱明启宅子被侵占一案能够知难而退不再查下去。陈廷敬决定不能服软,否则就违背了自己的为官初心,更不能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此案要查先得把弟弟解救出来,虽是廷统糊涂上了当,但也是因为自己办案,才受奸人设计所害。先礼后兵,先去拜访了高士奇。陈廷敬(左)与康熙

  • 小秀才高士奇是如何一步步掌握大权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据史料记载,高士奇原本是一个穷困潦倒的秀才,他和现在大多数的打工仔一样背着行李,去了京城。他找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当朝大学士明珠府里当了一名门卫家里教书的活,话说当时明珠有几封要紧急发出去无奈没有找到写作高手,门卫听说后就把高士奇举荐上去了,急需用人的明珠也来不及答应了,明珠只简单吩咐了几句,高士奇大

  • 张衡地动仪怎么预测地震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张衡发明地动仪公元132年(阳嘉元年),张衡在太史令任上发明了最早的地动仪,称为候风地动仪。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地动仪用精铜铸成,圆径八尺,顶盖突起,形如酒樽,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象装饰。中有大柱,傍行八道,安关闭发动之机。它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一条口含铜珠的龙,在每条龙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

  • 张衡的地动仪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关于地动仪的结构,流行的有两个版本:王振铎模型,即“都柱”是一个类似倒置酒瓶状的圆柱体,控制龙口的机关在“都柱”周围。这一种模型已被基本否定。 另一种模型由地震局冯锐提出,即“都柱”是悬垂摆(见袁宏《后汉纪》),摆下方有一个小球,球位于“米”字形滑道交汇处(即《后汉书·张衡传》中所说的“关”),地震

  •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有几条龙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132年(阳嘉元年),张衡在太史令任上发明了最早的地动仪,称为候风地动仪。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地动仪用精铜铸成,圆径八尺,顶盖突起,形如酒樽,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象装饰。中有大柱,傍行八道,安关闭发动之机。它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一条口含铜珠的龙,在每条龙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

  •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真的有用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究竟有没有用,我们可以从力学的角度上来分析这个事情。我们知道,张衡时代的仪器是机械仪器,那时候还没有电子设备,什么传感器,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都是没有的,唯一有的就是青铜器。那么张衡在公元134年前做的地动仪的核心部件就是一个青铜的圆柱子——根据《后汉书》的语焉不详的记载,我们大致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