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衡地动仪的原理是怎么样的

张衡地动仪的原理是怎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656 更新时间:2024/2/10 5:25:41

地动仪是什么

地动仪是中国古代汉族科学家创造的一传世杰作,由东汉时期天学家张衡发明,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动仪。

张衡地动仪原理:

据学者们考证,张衡在当时已经利用了力学上的惯性原理,“都柱”实际上起到的正是惯性摆的作用。同时张衡对地震波的传播和方性也一定有所了解,这些成就在当时来说是十分了不起的,而欧洲直到1880年,才制成与此类似的仪器,比起张衡的发明足足晚了一千七百多年。关于地动仪的结构,流行的有两个版本:振铎模型(1951年),即“都柱”是一个类似倒置酒瓶状的圆柱体,控制龙口的机关在“都柱”周围。这一种模型最近已被基本否定。另一种模型由地震局冯锐(2005年)提出,即“都柱”是悬垂摆,摆下方有一个小球,球位于“米”字形滑道交汇处(即《后汉书·张衡传》中所说的“关”),地震时,“都柱”拨动小球,小球击发控制龙口的机关,使龙口张开。

另外,冯锐模型还把蛤蟆由面向樽体改为背向樽体并充当仪器的脚。该模型经模拟测试,结果与历史记载吻合。那么,地动仪的内部结构究竟什么样子呢?有不少学者对此作过探讨。早在南北朝时,北齐信都芳撰《器准》,隋初临孝恭作《地动铜仪经》,都对之有所记述,并传有它的图式和制作方法。可惜的是唐代以后,二书均失传。今人的研究则以王振铎之说影响最大。王振铎根据前人的猜测,讨论了地动仪内部可能有的各种结构,最后推断都柱的工作原理与近代地震仪中倒立式震摆相仿。具体说来,都柱就是倒立于仪体中央的一根铜柱,八道围绕都柱架设。都柱竖直站立,重心高,一有地动,就失去平衡,倒入八道中的一道。

八道中装有杠杆,叫做牙机。杠杆穿过仪体,连接龙头上颌。都柱倾入道中以后,推动杠杆,使龙头上颌抬起,将铜丸吐出,起到报警作用。地动仪用精铜制成,圆经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樽。表面作金黄色,上部铸有八条金龙,分别伏在东、西、南、北及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龙倒伏,龙首向下,龙嘴各衔一颗小铜球,与地上仰蹲张嘴的蟾蜍相对。地动仪空腔中央,立一根铜柱,上粗下细。铜柱周围有八根横杆,称为“八道”,各与一龙头相连。铜柱是震摆装置,八道用来控制和传导铜柱运动的方向。

在地动仪受到地震波冲击时,铜柱就倒向发生地震的方向,推动同一方向的横杆和龙头,使龙嘴张开,铜球下落到蟾蜍嘴中,并发出响声,以提示人们注意发生了地震及地震的时间和方向。一颗珠子放在平台上,如果将哪方稍微往下一按,珠于就向哪方滚动。又如我们点亮一支蜡烛,将它放在一张不平的桌子上,它总会向低的一方倒。地动仪就是根据这些简单的原理设计的。地动可以传到很远的地方,只不过太远了人就感觉不到了,但地动仪能准确地测到。但是中国科学家认定地动仪的工作原理应该是“悬垂摆原理”,即地动仪是利用了一根悬挂柱体的惯性来验震的,而非当今历史教科书所说的在仪器底部简单地竖立一根直立杆。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宋朝如此繁荣是为什么 经济文化超过盛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这三百多年里,后世虽认为宋朝“积贫积弱。其实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咸平三年(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

  • 清朝最成功的贪官是谁 竟不是和珅高士奇?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提起清朝时期的贪官,人们想到的往往会是和珅、高士奇等人。诚然,和珅乃是清朝权势最大、敛财最多的贪官,抄家抄出的8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朝15年的收入,这个数字,实在让其他贪官望尘莫及。而高士奇则因拍马屁的功夫受到康熙喜爱,贪污腐败,结党营私,仍被康熙重用了一辈子。但是,这两人虽是清朝的大贪官,却不是最成功

  • 李卫是何人?李卫真的曾与康熙平起平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卫,这个响当当的名字在近年来的影视剧中多次出现,如《李卫当官》和《雍正王朝》中多有塑造,在这些剧作中把他描述为穷苦小混混出身,大字不识几个,靠着自己的一张嘴攀附上了雍亲王这个贵枝,后来跟随着雍正皇帝飞黄腾达。李卫像其实历史上真正的李卫并不是影视剧上描述的形象,真实的李卫家境富裕,虽然说不上是才学八

  • 闯王李自成宝藏之谜:李自成宝藏数量惊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自成,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崇祯二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进京,崇祯帝吊死自尽,大明王朝灭

  • 李卫作为雍正三大心腹之一有过哪些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各种关于雍正时期的电视剧中,都离不开这么几个人,李卫、年羹尧和田文镜,这是雍正皇帝的三大心腹。在小说之中,李卫原来只是街头的一个小混混。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雍亲王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雍正皇帝对李卫开始了长期的调教,李卫最终成为了雍正的主要心腹。李卫像在雍正在位时期,李卫坐镇江南,为雍正

  • 李自成兵败之后去了哪里?李自成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末曾流传这样一首歌谣:“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没错,歌中的闯王就是当时大顺农民军领袖李自成,从歌谣可见群众对闯王的爱戴可不一般。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李自成称大顺王,改西安为西京

  • 贾谊生平简介,贾谊的代表著作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贾谊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文帝前二年(公元前178年),正年少轻狂的贾谊建议皇帝重农务本,“以农立国”的方针,提出经济建设是国家和政治之根本这一有划时代意义的观点,并讲述了管子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廉耻”的思想。对此,刚刚上任的汉文帝大为赞同,便想提拔他为公卿,专门负责国家的“经济建设”。但遭

  • 曹寅是谁 曹寅与康熙的关系有多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中国四大名著,文学性属性最高的莫过于《红楼梦》,研究《红楼梦》的科目都被称之为红学,可见《红楼梦》的艺术魅力。《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刻画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故事,尤其是贾府的兴衰,其实就是作者曹雪芹的真实写照。《红楼梦》成书于乾隆年间,曹雪芹也是乾隆时期的人,

  • 汉文帝刘恒是个什么样的皇帝?颁布过哪些政策?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贾谊“安民”方针指引下,汉文帝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归纳起来如下:第一,薄赋轻徭。减免田赋:刘邦当年废除了战国时的“十一税”和秦王朝的“秦半之赋”,采用了更低更符合天下老百姓的新税形势——“十五税一”(即按十五比一的比例征收田赋)。汉文帝前二年(公元前178年),汉文帝下诏把“十五税一”改为“

  • 缇萦救父的典故:缇萦救父,成为改革肉刑第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缇萦之前,我们还要从扁鹊说起。有些读者看到这里可能会有疑问了,这个扁鹊乃是春秋战国时的医圣,这里提起他为何?因为这里要讲他的一位传人。姓名:淳于意。曾用名:太仓公、仓公(曾任齐太仓令)。出生地:西汉临菑人。生日:高汉祖二年(公元前205年)。祭日:不详。职业:医生(与张仲景、华佗并称汉代三大医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