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膑的师弟庞涓并非死于围魏救赵之计,庞涓死亡真相:亡于“增兵减灶”之计

孙膑的师弟庞涓并非死于围魏救赵之计,庞涓死亡真相:亡于“增兵减灶”之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528 更新时间:2024/3/31 0:22:12

围魏救赵后第十三年(前341),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这时候,魏国的国王仍然是魏惠王,大将还是庞涓,而齐国的齐威王已经死了,由他的儿子齐宣王为国君。这是发生在宣王二年的事情。

齐宣王召集大臣商议,问:“早去救援好还是晚去救援好?”相国邹忌不同意救援。田忌说:“如果不救,韩国就要失败并入魏国,不如早去救援他。”孙膑说:“如果韩魏的军队尚未疲惫就去救援,那就是我们在替韩国打仗,我们反倒是听从韩国的指挥了。况且魏国已经有攻破韩国的打算,韩国就要亡国,必定要到东边来向齐国告求救兵。我们趁机与韩国结下亲密的关系,晚一些去又可最大限度地利用魏军的疲惫,这样就能有最大的利益并得到受人尊敬的名声。”齐宣王觉得这个计策好,就在暗中告诉韩国使者齐国一定出兵,然后把他送走。韩国由于依仗齐国救援,拼力抵抗魏国军队,结果一连五次战事都失败了,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好向东把国家托付给齐国。齐国趁势出兵,派出田忌为统帅,孙膑为军师,率领十万大军前去救援。

庞涓是魏惠王时期的大将,名冠当时,勇猛无比,率领着当时天下最强大的军队,可谓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令天下诸侯所胆寒。就是这样一个人,遇到了受过膑刑的孙膑却两次败北,并最终死于战场上。庞涓第一次是败在桂陵之战,也就是孙膑用围攻魏国都城大梁的计策,逼迫庞涓从赵国的邯郸撤兵,在回来的路上,于桂陵和孙膑率领的齐国军队交战,结果大败,损失了两万多人。此战被列入三十六计之一,称之为围魏救赵。不过,这次庞涓虽然失败,却并没有丢命。真正让庞涓毙命的,是那个用“增兵减灶”之计的马陵之战。

田忌率领的齐军,选择的进军路线是直接进攻魏国的都城大梁,这和围魏救赵之计有些相仿,让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等到魏国统兵将领庞涓得到这个消息,齐军已经进入到魏国境内了。当然,这时候的庞涓是没有桂陵之战的顾虑的,因为桂陵是围赵军队回到魏国的必经之地,庞涓失败是因为中了孙膑的埋伏。这次不一样,韩国在大梁城以西,齐国军队是在大梁城以东,孙膑没有机会和条件设伏。于是,庞涓撤离韩国从容回到魏国。

田忌是一员战将,又有着桂陵之战的辉煌战绩,说来庞涓算是他的手下败将,按照他的战法,是要摆开阵势直接和魏军一决雌雄的。孙膑对他说,魏国军队向来凶悍勇猛,看不起齐兵,齐兵被称作是胆小怯懦,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是要顺应这样的趋势加以引导。兵法上说:“用急行军走百里和敌人争利的,有可能折损上将军;用急行军走五十里和敌人争利的,可能有一半士兵掉队。”庞涓懂得兵法,我们要利用这种情况。命令军队进入魏国境内,先砌十万人做饭的灶,第二天砌五万人做饭的灶,第三天砌三万人做饭的灶。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策,率军进入魏国境内,遇到魏军,掉头撤退。

庞涓尾追齐军三天,看到齐军埋锅做饭的灶锐减,特别高兴地对部将们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胆小怯懦,进入我国境才三天,开小差的士兵就超过了半数。于是放弃了他的步兵,只率领了轻装精锐的部队,日夜兼程追赶齐军。孙膑估计行程,庞涓当晚可以赶到马陵。马陵道路狭窄,两旁多是峻隘险阻,适合埋伏军队。孙膑叫人砍去树皮,在树干露白处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同时命令一万名善于射箭的士兵埋伏在马陵道两旁,吩咐道:“晚上见到树下火光亮起,就万箭齐发。”庞涓当晚果然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看见露白的树干上写着字,就让点火照看,上边的字还没有看完,齐军就万箭齐发。魏国军队大乱,相互难以接应。庞涓进退无路,自知无计可施,败局已定,就拔剑自刎,临死前说:“我的死,倒成全了这个小子的名声!”齐军乘胜追击,彻底击溃了魏国军队,并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孙膑也的确因此而名扬天下,继他的先祖孙武之后,又一部《孙子兵法》闻名于世,今天的人们为了加以区别,将其称之为《孙膑兵法》。

为什么有的人会认为庞涓死于围魏救赵之计的桂陵之战呢?这大致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围魏救赵之计实在是太有名了。古代打仗攻城拔寨,列阵厮杀,靠的是将士的勇猛,胜利者多表现为“勇冠三军”,“余勇可贾”,军事智慧更多表现为临阵的随机应变,像这种事前设定战法,并最终按照这种战法完成战役进程的情况不是很多。围魏救赵之计的顺利实施,当时人赞叹,后世人效法,它的光芒已经盖过了当时所有战役,人们记着了这个计策,记住了这次战役,记住了魏国军队的失败,也误认为失败的魏国军队统帅庞涓死了。再就是古代虽然战事频仍,但能够让史学家们记载的战例却较少,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虽然相隔十二年,但齐国和魏国中间并没有战事发生,能让我们看到的这两次战役,只是连在一起的两段文字,总有一种让人感觉两场战役是一次战役两个阶段的感觉。

不管怎么说,由于庞涓狂妄自大,目空一切,中了他嫉妒、忌恨、陷害的同学孙膑之计而死,它符合人们“自作自受、恶有恶报”的理念,不过这个计策是“增兵减灶”。

标签: 齐国孙膑

更多文章

  • 孙膑报仇雪恨的战役马陵之战介绍,孙膑的军事智慧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齐国,孙膑

    马陵之战本是庞涓自桂陵之战后一雪前耻的战役,马陵之战也是孙膑报仇雪恨的一场重要战役,还将他的同窗好友庞涓杀掉,解了自己心头之恨。也通过这场战争,孙膑将自己的军事智慧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作为孙膑的同窗好友,庞涓也因为没有足够的重视和轻敌的缘故,被自己的师哥孙膑杀害,不得不说这是屌丝逆袭的最终结果,这也是

  • 令“围魏救赵”中庞涓自刎的战役“马陵之战”介绍,然后孙膑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孙膑,齐国

    导读:令”围魏救赵“中庞涓自刎的战役”马陵之战“介绍,然后孙膑结局怎么样?小编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孙膑的先祖是陈国公子陈完,陈完的曾孙陈无宇有子陈书,因讨伐莒国有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改名孙书,封于乐安作为食邑,是妫姓孙氏的始祖。孙书之子孙凭生孙武,孙武因躲避齐国国内发生的陈、鲍、高、国四族之乱而出奔

  • 庞涓真实死因并非死于围魏救赵,庞涓死在了哪场战役中?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齐国,孙膑

    庞涓是魏惠王时期的大将,名冠当时,勇猛无比,率领着当时天下最强大的军队,可谓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令天下诸侯所胆寒。就是这样一个人,遇到了受过膑刑的孙膑却两次败北,并最终死于战场上。庞涓第一次是败在桂陵之战,也就是孙膑用围攻魏国都城大梁的计策,逼迫庞涓从赵国的邯郸撤兵,在回来的路上,于桂陵和孙膑率领的

  • 令天下诸侯所胆寒的庞涓是如何败给孙膑的?庞涓最后死于哪场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齐国,孙膑

    庞涓是魏惠王时期的大将,名冠当时,勇猛无比,率领着当时天下最强大的军队,可谓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令天下诸侯所胆寒。就是这样一个人,遇到了受过膑刑的孙膑却两次败北,并最终死于战场上。庞涓第一次是败在桂陵之战,也就是孙膑用围攻魏国都城大梁的计策,逼迫庞涓从赵国的邯郸撤兵,在回来的路上,于桂陵和孙膑率领的

  • 孙膑和庞涓什么关系?孙膑与庞涓故事详细介绍,庞涓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孙膑,齐国

    中国古代的军事家是非常众多的,其中孙膑在他们当中作为一颗耀眼的明星,非常的出众。孙膑出生的时候,自己家里的家庭情况还是非常不错的,很早便把他送去接受名师的教育,在那里他遇到了自己的同窗庞涓,两个人都有要做一番事业的决心,于是两个人谈话非常投机,经常在一起切磋学问,是真真正正的好朋友。不久之后,庞涓离

  • 马陵之战改变中国历史战役的转折性战役,此后六国开始防秦入侵路线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齐国,孙膑

    魏国虽然在桂陵之战被齐国打败,国势受到重创,但毕竟实力雄厚,蓄精养锐十几年之后,元气又大致恢复。同时期的韩国是韩召王在位,韩召王在名相申不害内修政教,外应诸侯的辅左下国力鼎盛,因此使得南方的魏国备感威胁。周显王28年(公元前341年),魏国大将庞涓率领魏、赵联军,直攻韩都(今河南新郑县)。韩国告急,

  • 马陵之战后庞涓身亡,孙膑和田忌去了哪里?孙膑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孙膑,齐国

    孙膑是谁?孙膑是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出生年份大约在公元前378年。他18岁时离家拜鬼谷子为师,21岁下山到魏国,23岁到齐国,34岁“马陵之战”后分开齐国。大约死于公元前302年,终年约72岁,功成身退。隐居后病死或无疾而终。能够说孙膑终身中最为辉煌的阶段是在齐国渡过的十余年时间。他和田忌一同为齐

  • 马陵之战: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之后孙膑的后半生怎么过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孙膑,齐国

    周显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魏国发兵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应允救援,以促韩国竭力抗魏国。齐威王以田忌为主将,田婴,田盼为副将,孙膑为军师,运用“围魏救赵”战法(见桂陵之战),率军直趋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国之困。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使战

  • 马陵之战后田忌失势,孙膑为何无战可打?孙膑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孙膑,兵法

    导读:马陵之战后田忌失势,孙膑为何无战可打?孙膑去了哪里?孙膑的成就离不开田忌的信任和引荐,马陵之战后的孙膑为何再无战役可打?田忌失势,孙膑已无用武之地,可以说孙膑的成名是和田忌无法分割的,当田忌不被重用后,孙膑自然失去了“依赖”,当然无仗可打亦在情理之中。你或许会说,田忌只是一个指挥军队的将军,齐

  • 围魏救赵的典故是谁指挥的?讲述了什么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都城,大梁

    导读:围魏救赵典故出自哪场战役?是谁指挥的,谁的策略?故事发生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魏国很强大,想吞并一江之隔的赵国。公元前354年,魏国大将庞涓率领八万精兵出征赵国,所向披靡,直抵赵国都城邯郸,把邯郸城围得严严实实。赵国危在旦夕。这时候,赵国国君赵成侯一面竭力组织防卫,一面派人去盟友齐国求救。齐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