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兵马俑的统帅为什么仅仅是个都尉?

秦始皇兵马俑的统帅为什么仅仅是个都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533 更新时间:2023/12/13 10:39:06

关于秦军的内部编制,秦始皇兵马俑揭开的谜团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细节至今仍然无从知晓。在世界军事史上,秦军很可能最早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军衔体系。它的组织和管理已经很接近今天的军队了。这种等级森严、井然有序的体制使秦军的作战效率要远高于其它诸侯国的军队。

这是一个完整的地下军团,士兵和军官各就各位、整装待发。按照道理,这儿应该有一个最高指挥官,可考古人员发现:俑坑中级别最高的军官只是一个都尉,都尉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团长。象征着秦国军队的这个军团怎么会没有统帅呢?

公元前238年,22岁的秦王嬴政开始接掌秦国的大权。嬴政在13岁的时候继承了王位,但由于年龄太小,国家大事一直控制在太后手里。在庄严的咸阳宫中,为他加冕的典礼正在进行。这是一种权力交接的仪式,从此,秦国的命运就掌握在这个年轻人手里。而在皇宫外面,一场蓄谋已久的叛乱却乘机开始了。一个叫嫪毐的人带着自己的人马,冲进咸阳宫。他想铤而走险,夺取权力。

阴谋并没有得逞,叛乱以失败而告终,嫪毐被处以极刑。司马迁记载:这次武装反叛仅仅斩首了几百人。图谋造反的嫪毐没有取得军队的支持,参加叛乱的只是几千个亲信而已,他们很快就被一网打尽。嫪毐的权势仅次于国君,位居二十级爵位的顶峰。司马迁的描述让我们知道,秦国大大小小的事都由嫪毐决定。但是,他始终也没有办法成功地调动军队,他甚至企图用国王和太后的印章去策反军队,但印章根本不管用。在秦国,军队的调动大权归谁呢?

这个东西叫虎符。秦国法律规定:除了战争时期,调动50人以上的军队,必须持有虎符。虎符被分成两半,左边的归统兵之将,右边的由国君掌管,两半合拢才能征调一支军队。虎符是军队指挥权的标志,它使所有的秦军都控制在国君一人手里。可以想象,秦国国君必定有无数个虎符。得知叛乱的消息,秦始皇迅速调集了大批的御林军,干净利落地镇压了反叛。由于无法窃取虎符,谋反的嫪毐就根本得不到军队的支持,失败的结果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作为秦国军队的象征,兵马俑只能有一个最高统帅,那个人就是秦始皇。离兵马俑坑一公里左右,伟大的秦始皇就安葬在这个巨大的土堆下。

强大的秦军仅听命于一个人的调遣,这是秦军的幸运,秦军奋六世之余烈,统一了中国。或许,这又是秦军的不幸。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在了出巡的路上,在他死后不到三年的时间,这支伟大的军队就走到了历史的尽头。秦统一中国,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但也是秦灭亡的起点。秦帝国仅仅维持了15年。那支曾经战无不胜的军队就随着帝国大厦的倒塌而灰飞烟灭。在大厦将倾的时候,秦军战斗过,但它的战斗力与15年前相比,已是天壤之别。

秦军最后的日子起于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熟知的那段历史。那是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900名征集去戍边的壮丁,因为大雨耽误了行期,按照秦法,误期当斩,于是,他们揭竿而起,各地民众立即响应,起义如干柴烈火蔓延到帝国的各个角落。在起义者即将踏进咸阳的时候,奋起抵挡的并不是帝国的正规军,而是一支由囚犯拼凑而成的部队。在秦始皇下葬以后,规模浩大的地下陵墓仍然没有完工,几十万囚犯一直在忙碌善后。刻在这些陶片上的人名,就是他们曾经劳作的见证。

当起义军离秦始皇陵不到10里的时候,即位的秦二世赦免了这些囚犯,命令他们拿起武器,镇压反叛。问题在于,秦军的主力部队在哪儿呢?秦统一以后,军队有过两次最大的集结。这是广西桂林附近一个叫严关的要塞,50万秦军曾从这里南下,与土著人作战。当起义突然爆发的时候,这部分秦军正在戍守刚刚平定的南部疆土。在帝国存亡的关头,他们选择了沉默。司马迁记载,当地的最高长官下令,堵塞南北之间所有的通道,军队严禁北上作战。南部秦军就这样彻底抛弃了自己亲手创建的大帝国。

秦军的另一支主力在帝国的北疆。打败了匈奴骑兵以后,30万精锐并没有南撤,而是镇守在长城沿线。当都城告急的时候,这支秦军开始南下。但是,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它的行动为什么异常缓慢。保卫都城的任务只能托付给那支由囚犯临时组成的秦军。出人意料的是,这支军队体现出了异乎寻常的战斗力,他们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击溃了几十万农民起义军,满目创痍的帝国似乎看到了希望。然而,一个来自于楚地的贵族改变了一切,这个人叫项羽

在今天河北省一个叫巨鹿的地方,最后的两支秦军终于会合了。谁也没有想到,这次会合就是他们的结局。秦军与项羽的军队在巨鹿决战,在楚人难以置信的勇气面前,几十万秦军在战场上倒下,剩下的全部投降,秦军至此彻底覆灭。有历史学家推测,焚烧和毁坏这些兵马俑的人很有可能也是项羽。一支伟大军队的结局竟然如此令人沮丧,历经500年没有衰竭过的战斗意志转瞬间土崩瓦解,这样的事实仍旧令人难以置信。秦帝国的横空出世和顷刻间灰飞烟灭的命运,似乎是被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所主宰,这个深藏不露的力量同样决定了这支军队的沉浮。

在中国历史上,秦文化是独一无二的。秦人功利实用、满怀开拓和进取精神。他们崇拜规则和秩序,相信武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或许,这种文化传统在秦人发迹之前就决定了日后的崛起,同时也埋下了覆灭的种子。是秦始皇将这支军队带到了辉煌的顶峰。但是,这个帝王超越了时代的野心耗尽了帝国的国力。无论如何,一支军队的命运是紧紧依附在它的国家之上的。在秦军最后的日子里,帝国的秩序已经崩溃。当士兵们在前方拼杀时,他们的家已经无人来养活,覆灭的命运不可逆转。

让我们再一次凝视这些两千多年前的军人,他们曾经造就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帝国,也造就了我们的历史。今天,我们使用着的文字来自于秦人,我们广袤的国土是秦帝国的延续,我们统一的中华民族在秦帝国时期开始形成。2000多年前的那个大帝国,仍然和我们血脉相连。

标签: 秦汉历史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匈奴人的起源及来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汉历史

    中国的匈奴是古代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漠,最初在蒙古高原建立国家,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时期,被逐出黄河河套地区;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从漠北西迁,中间经历了约三百年。 根据现有的历史记载和考古资料证实,匈奴早在公元前78世纪就已经生息繁衍在中国北方的广大

  • 吕后为刘邦建立大汉起到的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汉历史

    吕后(公元前241~公元前180)名雉,字娥姁,秦代单父(今山东省单县终兴镇)人,汉高祖刘邦结发之妻,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封吕雉为皇后,为刘邦剪除异姓诸王侯中起了很大作用。她是刘邦定天下的得力助手。刘邦去世后,惠帝立,吕后掌权,惠帝死后,她先后选立刘恭,刘弘为帝。她死于公元前180年,时年62

  • 汉文帝---汉朝历史上最杰出的守成之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汉历史

    我们知道在西汉王朝除了汉高祖刘邦是开国皇帝,继刘邦以后,比较出名的皇帝有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以及昭帝刘弗陵,汉宣帝刘病已(后改名刘询),而笔者认为除了西汉开国的汉高祖刘邦这个公认厉害的创业之君之外,当首推(汉)孝文帝刘恒。那我们究竟如何评价一个皇帝呢?我归纳为以下六个标准:第一,心系天下,爱民

  • 下跪这种礼仪开始于汉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汉历史

    大家看宫廷剧的时候可以看到,在剧中见到皇上通常是要下跪,这是一种表示忠诚的方式吗?纵观封建历史,想必这也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一种无形体现。那么这种礼仪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叔孙通在历史上最大的名气大概是因为他给刘邦制定了朝仪。朝仪这东西是用来规范礼仪的,对于西汉那些建国功臣们来说,要制定这,比上战

  • 汉武帝抗击匈奴的十五场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汉历史

    汉匈战争,是汉武帝一生中最辉煌壮烈的史篇,自元光二年的马邑之战始发,至征和三年发起最后一次燕然山远征,四十余年之间,武帝倾全国之力,发动了对匈奴的十五次远征。其规模之大,气魄之雄伟,在世界军事史上是罕见的,其中尤以元狩四年汉匈漠北大战最为惨烈,此战后迫使大单于向西方远遁,匈奴内部发生分裂,由此开

  • 西楚霸王项羽的五大忠臣良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汉历史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这是西楚霸王项羽自己写下的一首诗,哀鸣自己在楚汉相争中的失败。项羽把更多的责任归咎于“天灭我楚,非战之罪。”项羽之勇是毋庸置疑,在《资治通鉴》里也有记载,如楚汉两军在广武对峙时,汉军坚

  • 盘点古代各朝的阅兵式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汉历史

    中国有5000年悠久历史,军事史贯穿了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阅兵作为传统军事仪式,以田猎为最初方式发展演变至今。据史籍推测,传说时代的战神蚩尤就是华夏先民的狩猎首领,后代利用田猎进行军事训练时,都要祭祀蚩尤,这种习俗一直流行到宋代。1、孟津观兵伐纣王夏商时出现以田猎教战阵和巡行各诸侯国的巡狩等军

  • 中国人为何两千年来一直自称汉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汉历史

    中国人中绝大多数的族群都认同自己是汉人,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因此汉朝对中国的意义便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将各种不同来源、背景的中国人融铸成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为什么别的朝代不能做到这一点?而两千多年来中国人还一直称自己为汉人? 这个缘故在于,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

  • 刘邦杀了哪些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汉历史

    刘邦登基称帝时封了七个异姓王,但到头来都被刘邦接二连三的给杀掉了。对于这些与他同生共死同闯天下的“好兄弟”,一代帝王为何会下如此杀手?刘邦杀了哪些功臣?刘邦为什么要杀这些功臣?刘邦杀功臣有什么内幕?1、刘邦杀了哪些功臣?高帝五年,汉初刘邦称帝,有封王封侯者百余人,这些汉初功臣

  • “御前带刀侍卫”源于汉武帝刘彻的发明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汉历史

    看多了清宫戏,同学们肯定都对威风凛凛的“御前带刀侍卫”印象深刻。这一称呼,源自于清代,负责保护皇帝安全的官职称为“御前侍卫”,“带刀”是他的标志和特权。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带武器的贴身保镖。日本叫近卫兵,美国叫特勤处,中国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