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真实的郭靖与蒙古大军西征之谜

真实的郭靖与蒙古大军西征之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767 更新时间:2024/3/14 8:13:51

金庸武侠小说,大家都耳熟能详。金庸小说的特色就是可以把虚拟情节与历史的真实相结合。我们不妨走出小说,探索小说背后的历史真相。《射雕英雄传》中成吉思汗率大军西征花剌子模的故事,郭靖随蒙古军队西征,这是真实的历史还是金庸大师虚构呢,本文将会为大家一一揭开谜底。

金庸的武侠名着《射雕英雄传》中描写了成吉思汗率大军西征花剌子模,郭靖随蒙古军队出征,黄蓉暗中协助他用《武穆遗书》屡次化险为夷,最终帮蒙古大军攻破花剌子模都城撒麻尔干(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郭靖用所得赏赐做交换,救了城中百姓性命。小说刻画出了一个光辉的大侠形象,也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蒙古大军西征图。成吉思汗率蒙古大军西征的真实情况又如何呢?其实,金庸在小说中所铺陈的大背景在历史中是确实存在的,只不过在这个大背景中又加入武侠这一鲜活的元素,使得整个故事情节跌岩起伏,人物惟妙惟肖、有血有肉。

1、杀害蒙古商队,处死蒙古使节,花剌子模激怒成吉思汗

13世纪初,在成吉思汗的统治下,蒙古部族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先后攻灭了草原上的多个部落。1218年,成吉思汗灭掉西辽,蒙古帝国开始与中亚国家花剌子模接壤。花剌子模人以经商着称于世。蒙古帝国兴起后,大批花剌子模商人来到蒙古,通过与蒙古人的贸易,获得了丰厚的利润。由于花剌子模商人贩卖来的珍稀商品引起了蒙古贵族们的强烈兴趣,成吉思汗曾专门降旨,命令在商路沿途设立驿站,保护花剌子模商人的活动,双方逐渐建立起了密切的贸易关系。此后,成吉思汗又命令蒙古诸王、贵族、高级将领、后妃们各自挑选两三名亲信,组成一支庞大的蒙古商队,前往花剌子模进行贸易。这支蒙古商队的规模很大,有四百多人和500头骆驼,携带有黄金、白银、丝绸、驼毛织品、海狸毛皮和黑豹皮等贵重商品。

当蒙古商队行至花剌子模边境的讹答剌城(今哈萨克斯坦境内)时,该城守将对蒙古商队的金银财物起了贪心,他先是诬蔑蒙古商队是间谍,随后又杀害了商队的全部成员,洗劫了他们携带的财物。商队遇害的消息传来后,成吉思汗立即派专使前往花剌子模交涉,要求交出凶手。花剌子模王摩诃末不但拒绝了成吉思汗的要求,还下令杀害了成吉思汗派来交涉的使者。成吉思汗闻讯后十分愤怒,决心用战争来惩罚花剌子模,为商队报仇。

2、成吉思汗率军亲征,杀人元凶终被惩处

1219年秋,成吉思汗率20万蒙古大军出征花剌子模。花剌子模虽然拥有40万军队,又有精良的武器、充足的物资储备和坚固的城池,但军心涣散,战斗力不强。蒙古军队首先围攻讹答剌城,不断向城里发射石块、火箭、毒箭。但讹答剌城墙高大坚固,守军据险坚守,蒙古军队一时难以攻破。于是,成吉思汗留下儿子察合台窝阔台继续攻城,自己则亲率主力进攻花剌子模军事重镇不花剌。

1220年2月,成吉思汗到达不花剌,蒙古大军从三面包围了城市。随着成吉思汗一声令下,蒙古大军阵中炮石纷飞,成排的火箭射入城中。围攻三天之后,守城的将领看到蒙古军队骁勇善战,攻城很是凶猛,担心城被攻破,趁着夜色率2万士兵突围。成吉思汗立刻派骑兵追击敌军,彻底歼灭了这支溃逃的军队。次日,不花剌城宣告投降。为了报复抵抗过蒙古大军的不花剌军民和为战死的将士复仇,蒙古军队在掠取了不花剌的所有财物后,将这座美丽的城市付之一炬。不久,察合台、窝阔台也攻下讹答剌,他们抓到了下令杀害蒙古商队的花剌子模将领,用酷刑处死了他,又在城里大肆杀戮,替被杀的商队报了仇。

3、追击花剌子模国王,蒙古大军横扫俄罗斯、乌克兰

随后,成吉思汗开始进攻花剌子模的新都撒麻尔干。为了抵抗成吉思汗,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增修了工程浩大的壁垒,调集了十几万波斯和突厥士兵协助守城,还找来20只战象助威。面对围城的蒙古军队,花剌子模军曾发动过几次反击,并出动了战象,但是战象却被蒙古军队的火器所惊,掉头冲入花剌子模军中,结果花剌子模在首战中惨败。初战失利后,花剌子模的士气开始瓦解,城中士兵纷纷携眷属及辎重出降,贵族和僧侣也潜入成吉思汗军营中商洽投降条件,并在得到蒙古人的承诺后开城投降。蒙古大军进入撤麻尔干后才发现,摩诃末早已逃走,成吉思汗于是派大将哲别速不台率军队前去追击。摩诃末不停地逃跑,最后逃到里海的一个小岛上躲了起来,侥幸逃过了蒙古人的追捕,但受到极度惊吓的摩诃末也走到了自己生命的尽头,不久后就病死在这座孤岛上。具有戏剧意味的是,追击摩诃末的蒙古军队并没有得知他的死讯,为了捉拿摩诃末,这支蒙古军队从里海南边攻入波斯和南高加索地区,此后又越过高加索山,横扫钦察草原、俄罗斯平原南部及乌克兰地区。

摩诃末死后,他的儿子扎兰丁纠集了一些残兵败将,企图继续抗击蒙古大军。1221年,蒙古军队在印度河畔与扎兰丁的部队展开了决战。灵活机动的蒙古铁骑再次显示出强大的威力,花剌子模的军队被彻底击溃,扎兰丁逃入印度。1223年,成吉思汗率主力部队东返。由哲别、速不台统领的部队也在击败了斡罗思(俄罗斯)诸国王公与钦察人的联军后退兵,大军渡过伏尔加河,经由里海、咸海以北与成吉思汗会师,一同回到蒙古,第一次西征取得胜利。

4、历史上的郭靖与成吉思汗无关,因不肯降金投江自尽

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中所描写的成吉思汗西征的宏大场面,有相当部分符合史实。但小说中关于郭靖和黄蓉的内容,则大部分出于虚构。据考察,历史上的确有郭靖这个人。据《宋史·忠义传四·郭靖》记载:郭靖是四川嘉陵江地区一个地方土豪的护卫队首领。1207年,当地宋朝官员吴曦投降了金国,郭靖和当地百姓却不愿降金,于是舍弃田地房屋,带着老人和孩子,顺着嘉陵江迁徙。吴曦派出军队阻拦,想把这些百姓赶回家。郭靖对此悲愤异常,他对弟弟郭端说:“我们家世代都是大宋的子民。自从金人入侵我边界,我兄弟二人不能以死报国,反而避难入关。现在又被吴曦驱赶回去,我不想舍弃汉人的衣冠。我宁愿死在这里,做赵氏王朝的鬼。”于是投江自杀。

郭大侠郭靖的大义凌然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倒是如出一辙,可惜倒是郭大侠这一人物死的太早,在他死后的十几年,成吉思汗才率蒙古大军西征的。因此,真正的郭靖并非像金庸笔下的那样风光八面,在西征中立下汗马功劳更是子虚乌有。当然,黄蓉这个角色完全是虚构的,是金庸为了演绎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所塑造的人物而已。

标签: 宋朝元朝

更多文章

  • 成吉思汗一生中十大经典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朝,元朝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是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名句。其中既肯定了成吉思汗的丰功伟绩,但是又包含着一丝遗憾。成吉思汗一生中打过无数场战役,差点将领土拓展到欧洲。只不过成吉思汗只是遗传了蒙古族好战的习性,对于领土的扩张并无太大兴趣。1、野狐

  • 血战报国:揭杨家将英勇无敌的真实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朝,元朝

    每当提到宋朝的历史时,杨家将的历史是不得不说的,在历史上有关杨家将的传说远不如小说和民间传说的那么神奇。当然杨家将三代抗敌的忠勇,保家卫国确实少有人及。杨业本名叫杨重贵,其父杨信是麟州的土豪,趁五代混乱的时候,占据麟州,自称刺史,由于时局的动荡,先后归附过后汉、后周。大约是在杨信归附后汉的时候

  • 宋朝怪事:士兵们为何饿死也不吃小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朝,元朝

    有史料记载:“遗弃粟米山积”,而宋军“多福建、江、浙人,不能食粟,因此日有死者”,粟,就是今天的小米。为什么南宋时期士兵们宁愿饿死也不吃小米?这则记载显然比较极端,但也并非没有根据。先来说说两个疑问,一是绍兴末年为何宋军只剩下了南方人,北方南迁之

  • 梁山好汉的绰号究竟是怎样得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朝,元朝

    水浒传中那些梁山好汉的经历让人记忆深刻,其中最具特色的要属他们每个人的称号了。我们发现这些绰号精准的概括了这些人的性格特征。可是这些绰号究竟是怎样来的?是有人故意给他们起的吗?梁山好汉的绰号十分驳杂,各有特色,天文气象、飞禽走兽、古人神怪等应有尽有。倒有点类似我们现在的网名。但网名多是自己所起

  • 宋明两朝何以被同一部落女真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朝,元朝

    纵览中国历史,无论何时,总有天敌与中原王朝并存。此天敌或为接壤部落,或为相邻夷国,尤其两宋以降,天敌此起彼伏,“蛇吞象”之“华夷之变”不断发生。古代对中国威胁最大的天敌主要有四个,他们分别是匈奴、突厥、蒙古、女真。前两个与中原汉族王朝对抗大体呈互

  • 解南宋高宗赵构:“泥马渡康王”的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朝,元朝

    大凡开国帝王,都会有不同于常人的传奇,人们由此对他们“真命天子”的身份确信不疑,赵构也不例外。南宋高宗赵构“泥马渡康王”的传说,这个传说明显有为神化南宋政权,制造赵构自立为帝的合法性的作用。相传北宋靖康三年,金军攻破东京汴梁后,掳徽、钦二帝北撤,

  • 八思巴大师与金轮法王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元朝

    蒙古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一直以来笼罩一层神秘的面纱,特别是在蒙古族建立元朝时期,我国引进了许多外来的宗教文化,为中国的宗教发展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众所周知,提起藏传佛教,几乎人们脑海之中浮现的第一个人物形象便是八思巴大师。那么八思巴大师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八思巴大师一生的经历又是如何,八思巴大师何

  • 北宋宰相丁谓的人物生平及历史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朝,元朝

    丁谓(966-1037),字谓之,后更字公言,两浙路苏州府长洲县人。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至九年(1012--1016)任参知政事(次相),天禧三年至乾兴元年(1019-1022)再任参知政事、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相),前后共在相位七年。生大中祥符九年(1016)九月,丁谓以参知政事身份任平江军

  • 北宋初年名相李昉的逸闻趣事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元朝

    李昉(925年-996年2月22日),字明远,(《直斋书录解题》作明叔),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

  • 成吉思汗铁木真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元朝

    成吉思汗的功绩之一在于统一了蒙古部落。1171年,铁木真只有九岁,他的父亲被札邻毒死,父亲去世后,泰赤兀部的塔里忽台乘机联合其它蒙古部落,大家一致将铁木真母子赶走,这件事情成为了成吉思汗人生重要转折点,他家从首领沦为了部落抛弃的对象,这种遭遇让铁木真快速的成长起来。1180年,18岁的铁木真向蔑儿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