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朝---曾经的大帝国何故一夜倒下

元朝---曾经的大帝国何故一夜倒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924 更新时间:2024/3/14 8:13:56

曾经横扫世界的元朝,不断向外扩张,掠夺财富,满足征服欲望,像是一个土匪,导致元朝整个社会道德沦丧,贪腐成风,淫乐成灾,盲目迷信僧侣,一发不可收拾,到后来朱元璋率众揭竿起义,元朝帝国大厦也就难逃灭亡的命运了。

十三世纪,蒙古人曾经发挥出令整个世界都感到震惊的军事才能,缔造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元朝帝国。但是,文化的落后导致了政治的落后。

蒙古人建立的元朝虽然向外扩张,却并没有任何政治理想,也没有任何高尚情操的动力。元朝向外扩张的目的只是掠夺财富和满足征服欲望,并且,元朝整个社会道德沦丧,贪腐成风,淫乐成灾,盲目迷信僧侣,这直接导致了原本庞大的元朝帝国大厦的轰然倒塌。

元朝官员的贪污腐败跟他们的初期武功一样,在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1303年,元成宗曾大力整顿官吏,一次竟然就有18473个贪官撤职。

然而,惩治贪官的做法却没有能够坚持下去,以致每一个蒙古官员都是一个百万富翁。蒙古帝国的官员特别多,一块玉石的发掘或一张弓的制造,都会有若干官员管理,官员靠贪污、勒索维持高消费和超级豪华享受。

元朝官员的贪污腐败,从他们还没有入主中原时就已经开始了,其中最着名的贪官就是阿合马。元太宗窝阔台时期,中央政府的财政主要靠色目人来主持。

阿合马就是其中之一。他为元世祖设计了种种搜刮民财的方案,例如清理户口、垄断专利、滥发钞票等。在为朝廷残酷搜刮的同时,也大肆为自己搜刮财富。

元世祖中统三年,阿合马开始主管元朝中央政府财政金融工作。上任不久,阿合马就上奏说,太原的百姓熬煮私盐,越境到处贩卖。

各地百姓贪图他们的盐价钱便宜,争相购买食用,解州的官盐因此而卖不出去,每年上缴的盐税银子只有七千五百两。

请朝廷从今年开始增加太原的盐税银子五千两,不论和尚、道士、军士、匠人等各户、都要分摊缴纳盐税。当时,忽必烈急于使国家富起来,一看阿合马办事很有成绩,就授予阿合马更大的权利,对他的话言听计从。

阿合马在位时间很久,越发肆意贪婪骄横,他提拔奸党,阴谋勾结,强占良田,暗地里接受贿赂,表面上做得执法严明,朝野上下议论纷纷。

有一个值宿禁卫的秦长卿激昂慷慨地上书揭发他的种种邪恶,竟然被阿合马所害。阿合马恶贯满盈,最终被一个叫王着的下级军官杀死。

元朝的赋税非常繁重,这更是促成贪污腐败的要素之一。元朝最初是采取包商制,和现在的承包制相似,文化并不发达的蒙古人早已使用了承包的办法。

元王朝第二任大汗窝阔台时,曾打算把中央政府的赋税,以140万两银币包给中原籍巨商刘廷玉,大臣耶律楚材极力反对,才算作罢。

可是,不久维吾尔籍巨商奥都喇合蛮出价220万两时,窝阔台终于同意包给了他。他们不知道鼓励生产,只知道盲目而凶恶地剥削。与腐败的南宋政府相比,元朝的赋税几乎增加一百倍,早已不堪重负的中国人,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程度。

然而,更大的迫害是元朝的赐田制度,当时,蒙古大汗可以随时把汉族人视如生命的农田,连同农田上的汉族人,都赏赐给皇亲国戚。

汉族人忽然间失去了农田,自己也忽然间从自由农民沦为农奴,没有地方可以申诉。除了蒙古大汗的威力无法抗拒外,任何一个蒙古人都可以随意侵占汉族人的土地,他们经常突然间把汉族人从肥沃的农田上逐走,任凭农田荒芜,生出野草,以便畜牧。

元朝严重的腐败使得各地农民起义迭起,势如破竹,仅山东、河北地区,就有三百余起农民暴动,比六世纪北魏统治下的农民起义,超过十倍,蒙古统治者比鲜卑统治者的残暴程度更加严重。

遍地战乱必然引起灾荒,旱灾大规模发生,赤地千里,最惨重的是黄河下游,饥馑逼人发狂,互相袭击烹食。

1344年,黄河又在河南兰考东北的白茅堤决口,向东倾泻,六百公里的村庄和人民全被淹没。河水泛滥,数十万无处投奔的饥民成为武装群众无尽的兵源。最后,饥饿的农民终于组织起来,向元朝的统治者发起进攻。

元朝统治者的荒淫在整个蒙古贵族阶层已经完全社会化。社会化的荒淫注定加速这个王朝的灭亡。元顺帝没有办法,也不想办法来制止这种荒淫毁掉江山。

这是腐败到最后的结果,不独是元顺帝,任何一个末代帝王,面对腐败透顶的王朝,都无力挽回。蒙古大汗忽必烈在中国建立的元朝帝国,终于在1368年被农民起义推翻。

元顺帝被农民起义军赶出北京后,在哀痛这一巨大的灾难中,于1370年5月23日,在西拉木伦河畔的应昌(有人说是开鲁)去世。明朝大军在把成吉思汗的子孙驱逐出中原之后,立即追赶蒙古人进入了蒙古草原。

1388年,一支由10万人组成的中原军队进入蒙古地区,打败了元顺帝的孙子。至此,大多数蒙古部落宣布自治,蒙古草原又回归到历史上四分五裂的状态。

一个以旋风般快速崛起的元朝帝国,一座巍然耸立的、庞大的帝国大厦,转眼之间就这样以同样旋风般的速度轰然倒塌,土崩瓦解,成为废墟。

标签: 宋朝元朝

更多文章

  • 真实的郭靖与蒙古大军西征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朝,元朝

    金庸武侠小说,大家都耳熟能详。金庸小说的特色就是可以把虚拟情节与历史的真实相结合。我们不妨走出小说,探索小说背后的历史真相。《射雕英雄传》中成吉思汗率大军西征花剌子模的故事,郭靖随蒙古军队西征,这是真实的历史还是金庸大师虚构呢,本文将会为大家一一揭开谜底。金庸的武侠名着《射雕英雄传》中描写了成

  • 成吉思汗一生中十大经典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朝,元朝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是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名句。其中既肯定了成吉思汗的丰功伟绩,但是又包含着一丝遗憾。成吉思汗一生中打过无数场战役,差点将领土拓展到欧洲。只不过成吉思汗只是遗传了蒙古族好战的习性,对于领土的扩张并无太大兴趣。1、野狐

  • 血战报国:揭杨家将英勇无敌的真实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朝,元朝

    每当提到宋朝的历史时,杨家将的历史是不得不说的,在历史上有关杨家将的传说远不如小说和民间传说的那么神奇。当然杨家将三代抗敌的忠勇,保家卫国确实少有人及。杨业本名叫杨重贵,其父杨信是麟州的土豪,趁五代混乱的时候,占据麟州,自称刺史,由于时局的动荡,先后归附过后汉、后周。大约是在杨信归附后汉的时候

  • 宋朝怪事:士兵们为何饿死也不吃小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朝,元朝

    有史料记载:“遗弃粟米山积”,而宋军“多福建、江、浙人,不能食粟,因此日有死者”,粟,就是今天的小米。为什么南宋时期士兵们宁愿饿死也不吃小米?这则记载显然比较极端,但也并非没有根据。先来说说两个疑问,一是绍兴末年为何宋军只剩下了南方人,北方南迁之

  • 梁山好汉的绰号究竟是怎样得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朝,元朝

    水浒传中那些梁山好汉的经历让人记忆深刻,其中最具特色的要属他们每个人的称号了。我们发现这些绰号精准的概括了这些人的性格特征。可是这些绰号究竟是怎样来的?是有人故意给他们起的吗?梁山好汉的绰号十分驳杂,各有特色,天文气象、飞禽走兽、古人神怪等应有尽有。倒有点类似我们现在的网名。但网名多是自己所起

  • 宋明两朝何以被同一部落女真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朝,元朝

    纵览中国历史,无论何时,总有天敌与中原王朝并存。此天敌或为接壤部落,或为相邻夷国,尤其两宋以降,天敌此起彼伏,“蛇吞象”之“华夷之变”不断发生。古代对中国威胁最大的天敌主要有四个,他们分别是匈奴、突厥、蒙古、女真。前两个与中原汉族王朝对抗大体呈互

  • 解南宋高宗赵构:“泥马渡康王”的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朝,元朝

    大凡开国帝王,都会有不同于常人的传奇,人们由此对他们“真命天子”的身份确信不疑,赵构也不例外。南宋高宗赵构“泥马渡康王”的传说,这个传说明显有为神化南宋政权,制造赵构自立为帝的合法性的作用。相传北宋靖康三年,金军攻破东京汴梁后,掳徽、钦二帝北撤,

  • 八思巴大师与金轮法王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元朝

    蒙古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一直以来笼罩一层神秘的面纱,特别是在蒙古族建立元朝时期,我国引进了许多外来的宗教文化,为中国的宗教发展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众所周知,提起藏传佛教,几乎人们脑海之中浮现的第一个人物形象便是八思巴大师。那么八思巴大师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八思巴大师一生的经历又是如何,八思巴大师何

  • 北宋宰相丁谓的人物生平及历史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朝,元朝

    丁谓(966-1037),字谓之,后更字公言,两浙路苏州府长洲县人。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至九年(1012--1016)任参知政事(次相),天禧三年至乾兴元年(1019-1022)再任参知政事、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相),前后共在相位七年。生大中祥符九年(1016)九月,丁谓以参知政事身份任平江军

  • 北宋初年名相李昉的逸闻趣事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元朝

    李昉(925年-996年2月22日),字明远,(《直斋书录解题》作明叔),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