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关中唐帝十八陵:十八唐帝陵简介

关中唐帝十八陵:十八唐帝陵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582 更新时间:2024/1/19 22:00:29

关中十八唐帝陵,也称“关中十八陵”、“关中唐帝十八陵”、“唐十八陵”“大唐十八陵”,是指埋葬在陕西省关中地区唐京师长安(今西安)周边的唐朝十八位皇帝(若计女皇武则天在内则共十九位皇帝)的陵墓,均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十八唐帝陵简介

唐代帝陵分布于陕西省富平县、蒲城县、三原县、泾阳县、礼泉县、乾县六县,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献、昭、乾、定、桥、泰、建、元、崇、丰、景、光、庄、章、端、贞、简、靖等十八座唐代帝王陵墓,即关中十八唐帝陵。

唐代帝陵依山为陵,气势雄伟,呈扇形环绕在京都长安周围,和长安城以及宫殿群一起构成全国等级最高、密度最大的唐代文物、文化遗址景区。2014年,陕西省将开始建设汉唐帝陵群旅游专线。并计划将汉唐帝陵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唐代从公元618年建国,至公元907年灭亡,历时289年。共21帝20陵(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合葬乾陵),除昭宗李晔( yè)的和陵和哀帝李柷(zhù )的温陵分别在河南偃师和山东菏泽外,其余18座陵墓集中分布在陕西省乾县、礼泉、泾阳、三原、蒲城、富平6县,东西绵延100余公里。几乎与渭水汉九陵成平行一线。据宋敏求《长安志》记载,昭陵和贞陵周围一百二十里;乾陵周围八十里;泰陵周围七十六里;定、桥、建、元、崇、丰、景、光、庄、章、端、简、靖等13陵周围四十里;献陵周围二十里。清代陕西巡抚毕沅曾对18陵进行整修,树立题碑。

唐十八陵分布于渭北六县:依次为乾县的高宗和武则天乾陵、僖宗靖陵;礼泉的太宗昭陵、肃宗建陵;泾阳的宣宗贞陵、德宗崇陵;三原的高祖献陵、敬宗庄陵、武宗端陵;富平的中宗定陵、懿宗简陵、代宗元陵、文宗章陵、顺宗丰陵;蒲城的睿宗桥陵、玄宗泰陵、宪宗景陵和穆宗光陵。

唐的大陵制度沿袭汉代,是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动乱岁月,将堆土为陵转变为依山为陵的产物。唐代290年的历史中先后出现了20位帝王,除去末代两帝不在陕西安葬外,其余都葬在长安以北的塬上,地跨号称“唐十八陵”。陵区一般可以分为3个部分:陵山、陵园(内外城)、下宫和陪葬墓群。

陵山的选择必须要巍然独特、气势俊秀,站在山陵之巅向南近可以俯视整个陵园,向远可以眺望泾、渭大川。当初,唐德宗的葬礼有日本使者参加,他跟随到了嵯峨山,看到其气势壮观,深为震撼,回国后广为传颂,后来把京都近郊一座山命名为“嵯峨山”,太子的宫邸亦称“嵯峨院”,及至太子即位便是历史上的“嵯峨天皇”。

2、十八唐帝陵凿筑

唐代帝陵从唐太宗李世民葬九嵕山开始,除唐武宗端陵和唐僖宗靖陵外,都构筑在山上。“依山为陵”一方面是为了显示气势雄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盗。陵园的平面布局自乾陵开始形成定制,墓室凿在山南的半腰处,高踞陵园北部,为全陵主体建筑,四周筑围墙,分内外两道,内城墙四面设门,南门内修筑献殿。外墙南面有3道门,石刻群(石狮、王宾像、碑石、石人、石马、鸵乌和华表)置于由南而北的第二、三道门之间。第一道门外分布着皇族和文武大臣的陪葬墓。此外昭陵因山南地形险阻,在陵北玄武门内修筑1座祭坛,是举行大典的场所,为唐十八陵中所仅有。

3、帝陵石刻

唐帝陵石雕是一部艺术版本的《资治通鉴》。唐帝陵留下的大量石刻造像,包括石虎、石狮、犀牛、蕃像、石碑、石人、仗马、鸵鸟、翼马、天鹿(独角兽)、獬豸、华表、石羊等十余种。原有石刻(不包括陪葬墓)共一千余件,如今包括残件在内仅存不足五百件。

4、唐定陵石狮

帝陵石刻的艺术变化,是唐代政治、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反映了大唐帝国的兴衰。

十八唐帝陵石刻大致可分为4期:

①、初唐时期,献、昭陵石刻群组合尚无定制,献陵使用石虎守陵,石刻风格雄健有力,继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风格。

②、盛唐时期,包括乾、定、桥3陵,石刻群组合制度化,石刻群气魄雄伟。

③、中唐以后,包括泰、建、元、崇、丰、景、光、庄等8陵,石人中出现相对而立的文臣和拄剑武将,石马矮小,石刻制作粗疏、体态无力、线条松散,说明安史乱后,唐王朝政治、经济由盛转衰。

④、晚唐时期的章、端、贞、简、靖5陵,石刻体态瘦小,神情萎靡不振,反映了唐王朝政治、经济窘困,已濒临灭亡。

唐陵石刻通常分为三期:第一期(初唐献陵、昭陵),形制特大,风格雄健,组合尚未形成定制,但对其后影响甚巨。如献陵四神门外置石虎,到乾陵之后易为石狮;昭陵六骏,嬗演为北神门外仗马三对。第二期(盛唐桥陵、乾陵、定陵),承袭前期形制大的特点,且种类和数量俱增,雕刻精湛,造型生动,组合基本形成定制。如神道上,一般自南而北依次排列华表、翼兽、驼鸟、仗马、翁仲及蕃酋像等。第三期(中、晚唐诸陵),形制趋于卑小,雕刻走向粗简,显露了唐王朝江河日下之势。

标签: 隋唐历史

更多文章

  • 唐昭陵六骏的前世今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隋唐历史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是我国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也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 人们或许只知道他在临死之前曾摒却众人,单独把太子李治留下,让李治把自己珍爱的王羲之的兰亭真迹带入自己的墓中,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曾遗命雕刻6匹骏马来装饰自己的陵墓。我们来看下昭陵六骏指的

  • 唐朝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隋唐历史

    唐朝的科技成就主要有:天文学家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测量了子午线的长度;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是不可多得的医书;公元868年,中国《金刚经》的印制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雕版印刷。中国的造纸、纺织等技术通过阿拉伯地区远传到西亚、欧洲。1、天文学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一行(683年~727年)和尚,本姓张,名遂

  • 唐朝的三次中兴:唐宣宗的宣宗之治、唐武宗的会昌中兴、唐宪宗的元和中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隋唐历史

    唐朝中兴三次的说法中的三次指的是哪三次中兴?唐朝的前朝由于没有内忧外患,其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自贞观至开元年间,唐朝的人口、土地和粮食产量都大大超过了前朝。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也为之后大力发展手工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1、唐宣宗:宣宗之治 历史上评价说,宣宗在位期间曾经烧过三把火,一把火使“

  • 晋阳起兵:隋朝灭亡之时也是大唐的开端 唐朝开国功臣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隋唐历史

    晋阳起兵,又名太原起兵、太原起事,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遍及全国各地,公元615年(大业十一年)隋炀帝杨广以李渊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不久又拜太原留守,以北备突厥,并镇压今山西省境内的农民起义。当时,隋政权已呈土崩瓦解之势,统治阶级一再发生大分裂,地主武装和义军星罗棋布于各地。1、晋阳起兵及大唐的建立

  • 唐朝的四大政变:玄武门之变、唐隆政变、神龙政变、甘露政变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隋唐历史

    唐朝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作为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那唐朝都有哪些政变呢?1、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大内皇宫的

  • 唐朝历史上的的天子九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隋唐历史

    唐朝国力强盛,巅峰时期万国来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百姓安居乐业,但时过境迁,中后期的唐朝日渐衰落,国都难保,因此出现了天子九迁的情况。 1、天宝十五年(750年)七月,安禄山攻陷长安,玄宗李隆基自长安逃亡蜀中。安史之乱发生后,756年,唐玄宗在不明前线军情的情况下,一再催促胡将歌书舒翰向叛军进攻,

  • 唐朝的货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隋唐历史

    唐王朝建立后,迅速出台了自己的铸币政策。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确立了国家铸币的法币地位。同时,又继承魏晋南北朝时期以绢帛为货币的传统,实行了“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钱即铜钱,帛则是丝织物的总称,包括锦、绣、绫、罗、

  • 《唐律疏议》:中国法系代表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隋唐历史

    中国有令人骄傲的历史,令人自豪的发明,令人陶醉的音乐,令人震撼的建筑,同时也有令人惊叹的法律,如东亚最早的成文法之一:《唐律疏议》。 《唐律疏议》又称《永徽律疏》,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一部极为重要的法典。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长孙无忌、李绩等在《贞观律》基础上修订,如将原《贞观律》名例篇

  • 羁縻统治:唐朝的羁縻府州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隋唐历史

    对于大多数民族来说,统治者有自己统治的方式,对于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措施。唐朝时期,主要运用羁縻府州来进行少数民族统治。 羁縻府州是唐代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一种带有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机构。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并允许世袭其职。还有财政上的自主权,但必须接受唐代在地方设置的最高行政

  • 唐朝行政区划:“道州县”三级制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隋唐历史

    在较长时期内,唐朝采用了“道州县”三级制,但是“道”的实际权限相互间差异很大,变革繁多,而且其基础往往是节度使的实际权力膨胀,所以这一体系常被称为“虚三级”。而且唐朝疆域经历了显著的扩张到鼎盛到缩减的过程,后期逐渐趋向五代十国的分裂状态,行政区划的记载已经非常不完整。但是唐初始设的“道”的概念,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