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辽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辽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899 更新时间:2024/1/16 13:14:58

辽国是中国历史上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的朝,都城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其创建者为耶律阿保机

契丹族是中国古代北方地区的一个民族。历史文献上有关契丹族的确实记载,始于北魏登国四年(389)。其主要活动地区是在潢河(今西拉木伦河)一带,生活方式是逐水草迁徙的游牧、狩猎。该族不断地发展壮大,唐朝初年,契丹八个部落组成部落联盟,有兵四万,接受唐朝统辖。唐朝衰落后,契丹族不断向外扩张,俘掠外族人口,实力大增。

后梁贞明二年(916),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在龙化州(今内蒙古通辽八仙筒附近)称天皇帝,建元神册,国号契丹。神册三年(918),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潢河以北正式建都城,称为皇都(后改称上京)。随后,降服甘州回鹘,攻灭渤海国。会同元年(947),辽太宗灭亡后晋,改国号大辽。统和元年(983),辽圣宗耶律隆绪曾改国号契丹。辽道宗咸雍二年(1066),又恢复大辽国号。

辽国共历九帝,前后凡210年。其疆域东临北海、东海、黄海、渤海,西至金山(今阿尔泰山)、流沙(今新疆白龙堆沙漠),北至克鲁伦河、鄂尔昆河、色楞格河流域,东北迄外兴安岭南麓,南接山西北部、河北白沟河及今甘肃北界。

辽国采用“因俗而治”的统治制度,其特点是根据不同地域,各民族不同的发展水平,而制定独特的统治制度。其内容包括有部族制、奴隶制、渤海制和汉族封建制,采用南、北两套官制进行管理。“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辽史·百官志》)。

“国制”是指契丹官制,统称北面官,汉制官职统称南面官。南、北面官的称谓,与契丹习俗有密切关系。“辽俗东向而尚左”,因此,辽朝皇帝的宫帐都坐西朝东,文武百官的牙帐(官署)分列宫帐两旁。

辽朝尚左,皇帝的左面即北面官署。因此,北面官地位优于南面官。北、南两面官的区别还在于管理的范围不同。“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州县、租赋、军马之事”(《辽史·百官志》)。北面官主要管理北面的契丹人和其他游牧民族,南面官主管南面从事农业经济的汉族等。北面官制是在契丹氏族部落制基础上发展来的一套官制。因此,北面官职多保留部落联盟制的痕迹。如大于越府、北南大王院、北南宣徽院、大内惕隐司、大国舅司、大林牙院、敌烈麻都司等机构。

辽南面官制实际上是从中原王朝移植过来的制度。最初,辽太祖仿唐制在中央设立三省,但是当时还未完全具备后来南面官三省的职能。朝中另设汉儿司,主管汉人事务,官员为总知汉儿司事,由汉族大臣担任。辽朝得燕云十六州后,对中原制度进一步吸收,汉制逐渐完备。

辽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经过几个不同的阶段,前期由于国力主要用于向外扩张,采取奴隶制的掠夺式经济,使辽初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甚至对某些地区经济造成破坏。直到辽圣宗时期,辽朝的经济才有一个较大的发展,这无疑是封建化改革的结果。

辽朝统治者管理经济的办法与政治制度相同,也采取“因俗而治”的方针。由于这一方针适应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北方社会经济在这一时期处于上升阶段。从生产性质划分,辽代经济大体可划分为三大区域:渔猎区、牧区和农区。

以渔猎为基本生产方式的是居住在潢河、土河之间的契丹族以及东北部女真等族;以畜牧业为基本生产方式的是北方草原各民族;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是南部地区的汉族以及东部渤海人。三个地区的社会组织形态被纳入一个统一的政体之内,加速了相互之间的交流,推动了辽代经济向高层次的发展。早已进入封建门坎的南部汉族地区经济,在辽代起主导作用,带动着北边地区,使牧区、渔猎区在不同的基础上,以不同的步伐向封建经济过渡。

辽国的文化发展及其成就,主要体现在天文历法、医学和建筑方面。辽国历法不仅吸收了中原汉族历法的优点,而且在许多方面体现了契丹民族特色。辽国的医学成就也很显著,其针灸、切脉诊法、妇产医科、尸体防腐等技术都具有较高水平。辽国名医直鲁古所著《针灸脉诀书》,在当时很有影响。辽代的建筑受唐代建筑的影响,并糅合契丹尚东之俗而形成自己的风格。辽代主要通行的文字是契丹文和汉文。

保大五年(1125),辽天祚帝被金军俘虏,辽亡。金天会九年(1131),原辽国大臣耶律大石在楚河流域重建国家,仍沿用辽国号,史称西辽。

标签: 辽国金朝西夏

更多文章

  • 辽国是怎样攻灭室韦、平定渤海逐步统一北方?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辽国,金朝,西夏

    唐时,在契丹的西北边居住着室韦。该族最西一部即呼伦湖西南的乌素固部,与回鹘接界。由此向东,依次为移塞没部、塞曷支部、黑车子室韦部、乌罗护部,再往东即是“那礼部”。“那礼”即阿保机的祖先泥礼。契丹人同室韦人在语言、风俗等方面十分相近。回鹘强大时,黑车子室韦与达靼一同受其役属,是其左厢。唐末,回鹘散亡,

  • 河曲之战:西夏的立国之战 小国西夏居然击败大国辽帝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辽国,金朝,西夏

    1、河曲之战的起因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春,由于连年征战,西夏国国力已臻衰竭,元昊就乘机派出使臣上书宋国商谈和议。宋仁宗密诏庞籍与元昊谈判,“元昊闻之大喜”。关键问题仍然是元昊称帝的问题,宋国坚持要元昊自削“僭号”。元昊恼怒,大言:“(我)如日方中,止可顺天西行,安可逆天东下。”经过拉锯谈判,元

  • 铁鹞子:西夏李元昊所创立的重装骑兵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辽国,金朝,西夏

    1、铁鹞子的介绍铁鹞子,西夏景宗李元昊所创立的重装骑兵部队。除了用它作为西夏最高统治者的护卫、仪仗外,后来发展成为西夏的主力军,作为冲锋陷阵、突击敌阵的“前军”。西夏以武立国,军队以骑兵和山地重步兵最为著名,骑兵中尤以重装铁骑平夏铁鹞子战斗力最强。铁鹞子乘善马、重甲、刺斫不入,用钩索绞联,虽死马上不

  • 西夏灭国后,党项人后裔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辽国,金朝,西夏

    1、西夏后裔的历史记载公元1038年,党项族在中国西部建立大夏国,史称西夏,西夏立国190年,传10代帝王,先后与宋、辽、金鼎足而立。1227年西夏国被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所灭,其典籍、文书付之一炬,文物、古迹毁坏殆尽。在中国二十四史里,辽有《辽史》,宋有《宋史》,唯独没有西夏史,为后人留下了不尽的难

  • 夏仁宗:通过一些列改革使西夏进入了全盛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辽国,金朝,西夏

    夏大德五年(1139年)六月,崇宗李乾顺卒,终年56岁,在位54年,谥号“圣文皇帝”,庙号“崇宗”,陵名“显陵”。他的儿子李仁孝继位,当时16岁,就是西夏仁宗。仁宗与前三代君主有所不同,西夏毅宗谅祚、惠宗秉常、崇宗乾顺都是幼年继位,朝政都曾被后党把持,而仁宗从继位之初就执掌政权,开始彰显自己的政治才

  • 党项族发展过程 李继迁是如何奠定党项政权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辽国,金朝,西夏

    崛起的党项拓跋部一方面逐渐成为分散于各地的党项羌诸部的核心,另一方面又高居于党项诸部之上,成为统治阶层,并迅速地汉化,开始与其他党项诸部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夏州割据政权一方面对唐朝基本上做到了“有征必至,无役不从”,唯朝廷马首是瞻,与唐朝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夏州政权的统治者还趁各藩镇在河南

  • 西夏的建立:李元昊是如何称帝的 李元昊称帝过程中有哪些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辽国,金朝,西夏

    李元昊经过6年的经营和准备,夏州割据政权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此时他便积极谋求脱离宋朝。西夏大庆三年(1038年)十月十一日,李元昊与野利仁荣、杨守素等大臣共同谋划,在都城兴庆府南郊的戒坛寺筑坛受封,正式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定国号为“大夏”,也称

  • 李元昊有8个妻子的结局如何 李元昊结局怎样?文韬武略能称帝,却因酒色早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辽国,金朝,西夏

    “文韬武略能称帝,却因酒色早身亡。”李元昊戎马一生,建国立业,但却因贪图女色引发了一场儿子弑父的历史悲剧。李元昊一生取妻八个1、第一妻为卫慕氏是他的生母惠慈敦爱皇后的娘家侄女,也就是李元昊舅舅的女儿。广运元年(1034年),因皇太后卫慕氏的弟弟山喜密谋杀害李元昊的事泄露,李元昊便将卫慕氏全族斩草除根

  • 宋夏之间的战争:三川口之役、好水川之役、定川寨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辽国,金朝,西夏

    西夏国建立后,元昊没有像中国历史上的开国之君那样,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生息。为了能够掠夺到更多的邻国财富,转移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并迫使宋朝承认他所建立的大夏国,他发动了一连串的对宋战争。其中大战三次,使夏宋两国人民都遭受了深重的灾难。1、三川口之役天授礼法延祚三年(1040)正月,元昊集中了10万优

  • 西夏王朝:西夏是如何建国、灭亡的 西夏文化核心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辽国,金朝,西夏

    西夏是中国历史上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王朝,建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其创建者为夏景宗李元昊。党项族原属于羌族的一支,居地在今青海东南部黄河曲一带。从唐末经五代到北宋,党项拓跋氏均以中原王朝节度使的身份统辖以夏州(今陕西横山)为中心的五州之地。经过李继迁(元昊之祖父)、李德明(元昊之父)两代人的艰苦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