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只有定都北京才能守住江山的内幕

明朝只有定都北京才能守住江山的内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429 更新时间:2024/2/5 20:03:35

明朝的大神阳明曾经对明朝的国防提出了自己的战略构想,他的观点是“大明虽大,最为紧要之地四处(宣大蓟辽)而已。若此四地失守,大明必亡”。他所说的这些地方位于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和辽东地区,换句话说,也就类似于宋朝人口中的燕云十六州。那么为什么说明朝必须迁都北京才能守住,北部的半壁江山呢?

1、明朝的经济中心完全在南方,北部已经远远落后

从南宋以来,中国的经济中心彻底转移到了南方。而北方地区遭到了金和蒙元等政权的反复蹂躏,经济水平一落千丈,人口也大大地降低。直到明朝的前期,天下初步稳定以后,北方才开始慢慢的恢复自己的元气。但是由于破坏时间太长,具体的水平仍然和南方地区差的远。

如果没有合适的理由,面对北方草原的猛烈进攻,明军很可能选择后退。所以说只有迁都这个最光明正大的理由,才能使本在南京的群臣闭嘴。在朱棣刚刚宣布迁都之时,遭到了群臣的强烈反对,最后君权大于一切,才稳定了局面。

蒙元南下南下以后,对原金国统治的北方地区进行了大屠杀,北方的人口下降了70%以上,经济建设更是无从谈起。元朝统一全国以后,许多蒙古贵族将农田改成了牧场,在元朝统治的90年里,北方的经济一直没有恢复。

元朝末期的农民起义席卷全国,在元军与农民军的反复较量中,北方刚刚有了一些起色的经济再次崩溃。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初期,河北、河南、山东地区的经济和人口数量都已经到了冰点,所以才出现了山西大移民。

经管如此,北方的经济想完全恢复仍然十分困难,因为已经没有了政治中心的优势,以前王朝的首都都在长安、洛阳、开封之间来回运动,这些城市都在北方,完美的带动了北方的经济。而明朝的都城在南京,北方地区缺少带动经济发展的动力。经过慎重的考虑,永乐皇帝朱棣决定迁都北京,从源头带动北方的经济发展。

2、从国防战略的角度考虑,迁都北京也是必走的一步

燕山山脉长城一线历来就是中原王朝抗击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是中原王朝必保的地区。历代的中原王朝都依靠这一条国防线守护者中原大地的安全和安宁。但是自从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辽国以后,所有的一切都变了。

汉人失去了国防的命脉,随后建立的宋朝就必须靠着数量优势的步兵去抵抗彪悍的草原骑兵。这些骑兵没有了燕山山脉的阻隔,可以在中原大地上纵马驰骋,宋朝一点办法也没有。北方的游牧骑兵日夜兼程四天就可以到达黄河岸边,直接威胁中原王朝的心脏。

这个道理明朝也不会不懂,辽宣大一线明朝必须保住。但是这样一来就必须在边境布置重兵,而京城也需要重兵拱卫,这就大大增高了明朝的国防投入。更重要的是明朝延续了宋朝的病,对武将并不信任,担心他们取而代之,贵武贱的现象仍然十分的普遍。

由于北方距离南京遥远,指挥起来十分耽误战机,因此北方需要一位大员镇守统筹全局。但是明朝是不会轻易设立这一个职位的,明朝皇帝也担心安史之乱的第二版。因此,也只有唯一的办法,皇帝将首都设立在北京,既解决了兵力重复建设的问题,有从根源上杜绝了武将谋反的可能,最重要的是可以指挥北部军队抗击草原上随时可能南下游牧骑兵。

标签: 明清历史

更多文章

  • 李莲英是如何一步步被慈溪恩宠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清历史

    1966年的时候,人们曾打开过李莲英的坟墓,除了在他的坟墓中发现了大量的数不尽的奇珍异宝,还有一个惊人的发现:他的棺材里除一颗头颅和一条长辫子外,没有尸身…… 李莲英原名李英泰,字灵杰。祖籍浙江绍兴,明末清初其先人流落山东,后来移居直隶河间府大城县。道光二十八年(1

  • 坐视北洋水师覆没:清朝另外三支水师拍手叫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清历史

    中日虽然宣战,清廷拥有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水师,但在历时一年的战争里,除了广东水师派出三艘军舰北上参战外(时任两广总督李瀚章是李鸿章的哥哥,支援多出于私人关系),其余水师都坐视北洋舰队覆没。 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官兵不乏奋勇杀敌、以死报国的英雄人物、英雄事迹;颇有痛歼日军、克敌制胜的战局

  • 解密:义和团“刀枪不入”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清历史

    提到义和团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气功,当时的义和团似乎是“刀枪不入”,凭借气功吸引了一些群众。那么义和团的“刀枪不入”到底是怎么回事?分析起来,其实至少有四种情况。第一种是硬气功的表演效应中国武术中的确有号称“铁布衫”的功夫

  • 清顺治皇帝英年早逝背后的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清历史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六,夜里子时,深宫传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在养心殿驾崩。就在顺治驾崩后的第三天,不满八岁的康熙登上了紫禁城金銮殿的宝座。皇宫中很快恢复了平静,但是让人们迷惑的是,24岁的顺治皇帝,一向身体强健,从未听说有什么疾病缠身,为什么会突然不治而亡?对于顺治皇帝的死亡,

  • 大明朝朱元璋与马皇后的感情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清历史

    历史上的马皇后不仅琴棋书画一窍不通,还是个大脚,“马大脚”已经是马皇后的代表,在我国旧社会历史讲究裹脚的年代,朱元璋为何喜欢马皇后?本文翻出了朱元璋与马皇后的故事,绝对让你觉得马皇后值得朱元璋真心对待! 明朝的第一个皇后,就是朱元璋的妻子马皇后。马皇后死后陪葬在朱元

  • 揭秘清朝剃发留辫历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清历史

    明清鼎革以后,满汉民族之间在文化上经历了一个从剧烈冲突到长期磨合,进而逐渐融合的过程。最显而易见的表现,就是头发和服饰的改变。 清朝自建立之日起,一道剃发令改变了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的全体男性的传统发式。将原来明朝时的蓄全发束于头顶并挽髻的发式,一夜间改为剃发梳辫下垂的发式。由此展开了清代特有

  • 明史趣闻:帝师为何会成为高危职业?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清历史

    帝师一般是指教育太子,辅佐太子登基的名臣,他们从小担任太子的师傅教学,对太子有着重要影响的人。另一方面,帝师也有皇帝的肱骨之臣的含义,特指那些皇帝十分信任的心腹谋臣。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这无疑是一个极度高危的职业。1、大明帝师是怎样产生的?明朝帝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政治群体。这乃是明朝的政治制

  • 清朝十大附属国的兴衰历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清历史

    清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一直是不稳定的局面,这种宗藩关系表面看上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因为周边国家每年要向清朝”称藩纳贡“。但实际上这种宗藩关系是维系中国和周边各国友好关系的纽带。我们一起看看昔日的附属国有着怎样的命运。1、清朝与朝鲜的关系在清兴起以前,朝鲜与明朝保持着传统

  • 太平天国运动导致清朝1.6亿人死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清历史

    一百多年以来,洪秀全在中国始终如神话一般,直到2000年6月,潘旭澜先生的《太平杂说》出版之后这个神话才开始破灭。我们来看下,太平天国运动为何会导致清朝1 6亿人口灭亡?太平军掀起的狂飙席卷所及,庐舍为墟,遍地瓦砾。狂飙过去许多年后,依然是满目疮痍,残破萧条,一片凄凉。人烟稠密的长江中下游流域

  • 清朝为何流放罪犯到宁古塔?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清历史

    许多清朝历史剧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不同时期、不同皇帝动怒时的一句经典台词:将某某发往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那么,何为宁古塔?宁古塔又在何处?其实,宁古塔不是“塔”,而是一个城名,是一个清朝时期的关外流放罪犯场所。旧城在今黑龙江省安宁县西海林河南岸旧街镇。宁古塔属边远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