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时期总督和巡抚究竟有多大的兵权?

清朝时期总督和巡抚究竟有多大的兵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824 更新时间:2024/3/14 8:54:11

清朝时的总督巡抚究竟有多厉害呢?总督是掌管军队的,而巡抚的军队则成为扶标,那么,总督和巡抚又有多大的兵权呢?

总督直接掌管的部队称为督标,相应的巡抚的部队称为抚标,这部分部队由总督或巡抚直接调配,但调动部队应通知中央的兵部或军机处,否则可能遭到弹劾。其将领由兵部任命,但总督巡抚也可直接任命,并报兵部备案。

各省的其他部队还包括有将军管理的驻防八旗,这部分军队督抚调动不了。部分专业部队,比如漕运、巡盐、河道等等部队,有各自领导管理,各省督抚通也动不了。其他绿营兵有本省提督管辖,除直属提标以外,以下还有总兵、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把总等等各级军官,层层管理。提督受兵部和总督双重领导,在地方军队的指挥系统中属于总督的下属,但其任命通常由军机处直接任命,总督对提督只有参劾权,没有任免权。清政府把提督作为对总督的地方兵权的一种牵制。提督以下各级将领,高级将领如总兵、副将由中央任命,中低级将领由总督提名,中央批准。

到了清末,绿营形同虚设,地方上基本靠湘、淮等私兵系统维持。督标抚标自然是督抚的亲兵,其调动、人事任免等权利基本由督抚掌握,中央基本失去对其控制的能力。提督多与总督巡抚有密切联系,否则就会被督抚欺凌弹劾,难以任职,而中央不敢得罪督抚,因此督抚对提督以下军官的控制权大大增强,各级军官与督抚逐步形成依附关系,其调动任免虽然形式上依然由中央控制,但中央基本上要遵循督抚的意图,双方虽有摩擦,但总的形势是兵权逐步下移。

总的来说,总督的兵权在清中前期较大,但受到的制约也很多。虽然中央给了总督很大的临时决定权,但同时也设置了将军、巡抚、提督等等对总督的军权加以制约,而且军官的任免权被牢牢地控制在中央手中,因此总督调兵遣将并不能随心所欲,而是要受控于中央。到了清朝末期,总督对军队的控制权逐步增强,各省部队逐步变为督抚的私兵,督抚也逐步成为各地的军阀前身。

要注意的是,清末时期,总督和巡抚之间的关系有所调整,在清朝中前期,总督偏重军政,巡抚偏重民政,巡抚并非提督的上司,总督对所辖各省军队均有控制权,而巡抚在此方面则远远不如总督。但清末时期,总督在驻在省的军权迅速增强的同时,逐步失去了其所辖其他省的军队调度权,比如湖广总督,其对湖北军队有直接管辖调度权,但对湖南军队基本不能加以指挥调动,湖南的军队由湖南巡抚控制。也就是说,在没有总督驻在的省份,巡抚对军队的控制与总督一样,巡抚由偏重民政变为军民共重,督抚之间的差异基本消失。

《清史稿·职官三》:“总督,从一品。掌厘治军民,综制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标下有副将、参将等官。巡抚,从二品。掌宣布德意,抚安齐民,修明政刑,兴革利弊,考核群吏,会总督以诏废置。标下有参将、游击等官。”

《清史稿·职官四》:“副将,从二品。为提、镇分守险汛曰提标,为总督综理军务曰督标中军,将军标、河标、漕标亦如之。参将,正三品。游击,初制正三品。顺治十年改从。掌防汛军政,充各镇中军官。”

总的来说,总督的兵权在清朝的时候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受到的制约相应的也比较多,而巡抚在管辖军队的控制权,就并不如总督了。

标签: 明清历史

更多文章

  • 曾国藩手握重兵为何没有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清历史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

  • 清宫秘档:清朝皇室子孙的取名“潜”原则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清历史

    清朝的统治者出自东北的建州女真,早期的统治者努尔哈赤、皇太极汉化程度较低,虽然他们本人都会说汉话,熟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历史小说,但对中原文化的并没有深入了解。因此在他们对子孙的命名,并没有采用统一的规则,这可以从他们对儿子的命名中看出。如皇太极的名字应为“黄台吉&rdqu

  • 愚昧的清朝为何能统治中国300年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清历史

    随着科学的角度率先打破满族汉族人奴役狭隘的意识形态。其次清王朝统治中国300年的历史,应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清朝时期进入中原;二为清王朝鼎盛期时期;三为清王朝下行灭亡期。这是比较符合中国一般的封建王朝的建立和发展,直至灭亡的规律。清人为什么能入主中原?这就必须运用社会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科学观点

  • 满清为何能灭蒙古族?对其实行计划生育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清历史

    从历史的边角料中,可以找到满清时期朝廷如何毁灭强大的蒙古族,主要的手段便是阻止蒙古族的正常繁衍,类似计划生育。满清为何能灭蒙古族自建国起,满清以史为鉴,大喊满蒙一家口号分化汉族和蒙古族。实行满蒙结盟,乃是整个清代的国策,清廷根据蒙古封建主原来地位的高低和对其效忠的程度、功劳大小,分别授予亲王、

  • 为何清朝皇帝大多在冬季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清历史

    在医术缺乏的古代,对于有些恶疾,人们根本束手无策。即使是拥有全天下的皇帝也不能幸免。清朝入关后的十位皇帝,大部分死于北京的严冬,特别过不了正月头。这既跟爱新觉罗家族本身的体质有关,也有其他原因。翻开卷帙浩繁的清宫医案,可以发现一个现象:清朝入关后的10位皇帝,大都死在严寒的冬天,特别是过不了正

  • 明朝最后精锐部队的覆亡与孙传庭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清历史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叫《大明劫》,电影给人的感觉很一般,讲述的是明朝末年瘟疫横行的事情。虽说主角是一个治疗瘟疫的医官,但孙传庭与李自成的潼关之战似乎比别的情节更让人期待。在明朝末年的连年征战之中,涌现出了不少名将,比如袁崇焕、熊文灿、洪承畴等,在这之中孙传庭绝对是一个佼佼者,更称得上是一员悍将。作

  • 清史解读:揭秘胡雪岩震惊的经商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清历史

    胡雪岩是清代著名的商人,他的发家史十分令人吃惊。那就是靠官员的帮助。最有名的边是左宗堂。那胡雪岩是怎么说服对方来资助自己的呢?下面由本文带领大家解密下吧!虽然左宗棠幼年的生活很苦,但是这依旧没有阻止他努力学习,参加科举,建功立业的决心。从三岁开始,左宗棠就开始了读书认字、书海泛舟的日子;而他四

  • 明朝内阁的形成及其独有的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清历史

    明朝内阁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辅臣奉使出外办事,多自称阁部。起初,内阁大学士只具有顾问身份,皇帝为最终决定的权力,而大学士很少有参决的机会。到明仁宗、明宣宗时期,地位日益受尊崇。自

  • “千古一帝”康熙帝人生的八大不幸之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清历史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成年后先后取得了对三藩、明郑、准噶尔的战争胜利,驱逐沙俄侵略军,以条约确保清朝在黑龙江流域的领土控制,举行“多伦会盟”取代战争,怀柔蒙古各部。康熙帝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

  • 5年时间里不断修建的建国神社,成为溥仪卖国求荣最好的证据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清历史

    日本的靖国神社是日本法西斯最好的铁证,但对于建国神社并不了解。其实建国神社里供奉了也都是日本战犯,只是由于后来这些建筑被全部拆毁,因此在从历史中逐渐淡忘。这些建筑是日本在侵略中国东北期间,陆续建立的建筑。内部供奉着日本在中国战死的军人,溥仪还亲自带着那些遗老遗少前去祭奠。现在有人为溥仪翻案,说他是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