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史解读:揭秘胡雪岩震惊的经商智慧

清史解读:揭秘胡雪岩震惊的经商智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086 更新时间:2024/3/14 8:53:57

胡雪岩是清代著名的商人,他的发家史十分令人吃惊。那就是靠官员的帮助。最有名的边是左宗堂。那胡雪岩是怎么说服对方来资助自己的呢?下面由本文带领大家解密下吧!

虽然左宗棠幼年的生活很苦,但是这依旧没有阻止他努力学习,参加科举,建功立业的决心。从三岁开始,左宗棠就开始了读书认字、书海泛舟的日子;而他四岁的时候,他就可以将“四书五经”倒背如流;在他九岁的时候,左宗棠更是可以独立成章,亲手撰写八股文章了。

对比同一时期,那位连书都背不下来,连“梁上君子”都忍不住下来痛骂其“废物、无能”的曾国藩,笔者只能说,左宗棠同学,你还真是一个读书的天才。可惜的是,左宗棠是一位“天才”,却没有“凡人”特有的运气。

在考取举人的第二年,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在道光十三年(1833年)春,二十一岁的左宗棠踌躇满志地告别了父亲、继母与娇妻(刚刚完婚),只身离开家乡,来到了湖南省城长沙,进入了这里最着名的书院岳麓书院。他要在这里开始新的战斗。

左宗棠与曾国藩,这对未来改变整个中国,甚至改变整个世界的“大清帝国双子星座”,就这样戏剧性地拜读于岳麓书院里,成为这里大儒学家欧阳厚均的学生。但是很可惜,他们虽然是同校师兄弟,但是他们彼此之间,没有见过一次面,也没有交流过一次,这绝对是一种遗憾。

相比于家里还有点儿资本的曾国藩,左宗棠虽然有“从学十年”的决心,无奈他家境贫寒,实在无法交付这种贵族学校的学费,所以他只从读了一年。在曾国藩刚刚入学的时候,左宗棠就被迫离开岳麓书院到了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公资学校,开始了自己一段新的学习旅程。

科举上的频繁失意,一度让左宗棠在家乡父老面前抬不起头,这不仅造成了他内心的痛苦,还给他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更有甚者,因为左宗棠家境贫寒,在他二十岁与湘潭大家闺秀周氏结婚的时候,左家居然无钱办婚礼,只能让左宗棠入赘到周家,这才得以完婚。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殊不知,虽然科举考试的接连失利,让左宗棠的身心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变”,却成就了左宗棠人生的另一个辉煌。以至于到后来,左宗棠每每回忆这段艰苦岁月的时候,他总有一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感觉。

在这场绝对不能输的战役中,左宗棠响应郭嵩焘的号召,出山参加了“长沙保卫战”,并在此役中一战成名,从此开始了自己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的道路。后来,在湖南巡抚张亮基的引荐下,左宗棠正式认识了自己的“学弟”,那位正在家为母守孝的曾国藩,从此开了这对黄金搭档为期数十年的紧密合作。

从这一刻起,已经四十多岁,却仍然功不成、名不就的左宗棠,终于凭借着自己的满腹经纶、一腔热血,终于完成了自己出人头地的第一步,并且走上了一条阳关大道,一条前途无量的仕途之路。

殊不知,由于多年的“赘婿身份、连年落地”的经历,让这位“自命不凡、孔明在世”的左宗棠,产生了一种集极度自卑和极度自尊于一体的性格,也让左宗棠养成了一种锋芒毕露、口无遮拦、刚直激烈的个性,且让左宗棠说话做事,从来不考虑后果,更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

这种性格当然很容易得罪人,胡林翼就曾经批评他:“刚烈而近于矫激,面折人过,不少宽假。”就是说,你经常当面批评别人,一点儿也不客气,这是不对的,大家都会怨恨你的。但是,对于胡林翼的这番批评,左宗棠依旧我行我素,他决不会因为别人的看法而改变自己,而且别人对他的一切损毁,他皆置之度外。

对于培养栽培过自己的曾国藩,左宗棠看不惯其老谋深算、处处谨慎的本性,以至于后来,左宗棠与曾的关系越闹越僵,甚至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而对于那位世故圆滑、复杂多变的李鸿章,左宗棠更是对其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以至于后来与李鸿章在各种问题上,不惜争得鱼死网破,甚至两败俱伤。

这就是左宗棠,他待人苛责,且肆意无度。在冷嘲热讽方面,左宗棠更是一个天才,凡是在他手底下做事的人,都受不了他那种“稍有不慎,就把你骂的体无完肤、狼狈不堪”的个性,以至于全都离他而去。当然了,这还是建立在您有才的情况下,没有才能的人,左宗棠连理都不理,更懒得去痛骂。

这么一位脾气火暴、天生耿直的主儿,胡雪岩能够和他好好交流吗?看着眼前王有龄惨死的杭州城,想想在上海纸醉金迷的胡雪岩,左宗棠气得脑袋直冒烟,他当即表示:“别让我看见那个叫胡雪岩的人,否则我直接扒了他的皮!”这一下子,该轮到胡雪岩犯难了。

为了完成王有龄的嘱托,告慰他的在天之灵,在如今只有湘军统帅左宗棠才有能力收复杭州城的现实情况下,即使前有“龙潭虎穴”,胡雪岩也要去面见左宗棠。但是根据他们现在的“关系”,当时就有朋友告诉胡雪岩:“左大人脾气暴躁,疾恶如仇,而且拜那个黄胖子所赐,你的名声那叫一个烂,如今左大人还信以为真,对你的印象十分不好,现在你去面见他,肯定是凶多吉少,你还是不要去了。”

话虽如此,但是胡雪岩依旧要去,为了澄清自己,完成王有龄的临终遗命,他也一定要去。当然了,既然要去面见左宗棠,自然也要知道他的脾气和秉性,否则单凭自己一腔勇气,也绝不能贸然前往。因为拥有勇气,虽然会让别人羡慕不已,但是未必就能成功,甚至会白白送死,这就叫作“无谓的牺牲”。

我们常常会听到某些“洗脑”公司会对员工说“鼓起你百分之百的勇气,冒着必死的决心,你就一定能成功”之类的话。实际上,这种不怕死的决心,有时只能使自己死得更快,单靠勇气行动的人,只能靠气势获胜,这只能叫作“鲁莽”;脑袋一团糨糊,盲人骑瞎马地玩儿命冲,最后只能掉下悬崖,这叫作“失足”;这种鲁莽加失足的人,虽然勇气可嘉,但最多称为“匹夫”,绝不能称之为“英雄”。

真正的英雄,是要爱惜自己生命的。因为他们要留着自己的性命,去成就更大的辉煌,这才叫真正的英雄。不知死而死,是为无知;知死而死,是为无惧;知死而不死,才是无敌。只有这种“无敌”的人,才能成就一番真正的事业,成为一名真正的“英雄”。且看胡雪岩是如何“知死而不死”,成为一名“英雄”的吧!

为了面见左宗棠,消除其对自己的误会,胡雪岩要好好地考虑一番。要知道,我们看胡雪岩办事情,总是料事如神、未卜先知,其实不是胡雪岩聪明,而是他善于用脑筋,胡雪岩清楚地知道,人要做事情,一定要未雨绸缪,把一切的事情都想好了,这样才能一击必中,完成自己的目标,这才是一个聪明人的高明策略。

在一番周密的考虑之后,胡雪岩开始行动了。

首先,他将王有龄交给自己的十万两银票取了出来,并用信封保存了起来,准备一见到左宗棠就呈上去。既然世人都骂我贪污腐败、拿着银子不办事,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所以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其次,为了求见左宗棠,胡雪岩先准备了一份大礼。这份丰厚的见面礼,后来让左宗棠的军营忙了好一阵子。

因为这份大礼,它不是那些金银珠宝,也不是引起误会的洋枪大炮,而是整整一万石大米!要知道,在战乱、饥饿、疾病肆虐的岁月里,有钱也买不到粮食,大米比金银财宝更加珍贵。就在前一年,太平军围攻杭州城的时候,因为被断水断粮,守军又饥又饿,整个城池里弥漫着一股死亡的气息。在这种背景下,当地的米价其高,一石米居然卖到了一百两银子,而且更可怕的是,你就是想买,人家也不卖。

为了保护杭州城,王有龄立刻让那些富豪们捐款买粮,这才有了那十万两银子。但是,虽然钱有了,却没有卖粮的人,不管王有龄如何的苦苦哀求,大家就是不卖,可不是吗,粮食就这么多,我要是卖了,自己家里吃什么呀?因为大米无处可买,所以到了最后,杭州城里才出现了无数的死人,大家吃光了各种树皮、草根、浮萍和蕉叶,最后只能吃人了。

可见,这一万石的大米,对于左宗棠的楚军而言,那是比“济困解危、雪中送炭”还要珍贵呀!银子和粮食都有了,胡雪岩的底气显然足了很多,在一切准备完毕后,他就带着这些运粮的船只,第二次浩浩荡荡地向杭州而去。

当然了,虽然胡雪岩在拜见左宗棠之前,已经准备了所有的礼物,但是为了以防万一,谨小慎微、心思缜密的胡雪岩,还是决定先找一个中间人,让他来替自己引荐一下,先探探左宗棠所有的底牌。俗话说,熟人见面好办事。有熟人在,万一谈崩了也要顾及三分情面,也不至于立刻砍了自己,特别是胡雪岩即将拜见的人,还是一个以火暴脾气而闻名的“倔驴”!所以只有这样,才能够万无一失。

标签: 明清历史

更多文章

  • 明朝内阁的形成及其独有的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清历史

    明朝内阁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辅臣奉使出外办事,多自称阁部。起初,内阁大学士只具有顾问身份,皇帝为最终决定的权力,而大学士很少有参决的机会。到明仁宗、明宣宗时期,地位日益受尊崇。自

  • “千古一帝”康熙帝人生的八大不幸之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清历史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成年后先后取得了对三藩、明郑、准噶尔的战争胜利,驱逐沙俄侵略军,以条约确保清朝在黑龙江流域的领土控制,举行“多伦会盟”取代战争,怀柔蒙古各部。康熙帝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

  • 5年时间里不断修建的建国神社,成为溥仪卖国求荣最好的证据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清历史

    日本的靖国神社是日本法西斯最好的铁证,但对于建国神社并不了解。其实建国神社里供奉了也都是日本战犯,只是由于后来这些建筑被全部拆毁,因此在从历史中逐渐淡忘。这些建筑是日本在侵略中国东北期间,陆续建立的建筑。内部供奉着日本在中国战死的军人,溥仪还亲自带着那些遗老遗少前去祭奠。现在有人为溥仪翻案,说他是迫

  • 爱新觉罗·皇太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清历史

    1、人物生平早年经历皇太极出生于明万历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1592年11月28日)申时,努尔哈赤第八子,从小就受到努尔哈赤的喜爱。皇太极的生母叶赫那拉•孟古哲哲,是海西女真叶赫部首领杨吉努(仰加奴)之女。杨吉努为了与努尔哈赤结盟,把小女儿许配给他,称这是天生的“佳偶”。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努

  • 爱新觉罗·胤禛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清历史

    1、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1678年12月13日)寅时,胤禛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生母为德妃乌雅氏。由于其生母乌雅氏出身低微,不能给胤禛带来皇子中的特殊地位,此外,清初时后宫也不允许生母抚育自己的儿子,因此胤禛满月后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孝懿仁皇后是一等公佟国维之女,孝康章皇后的

  • 白莲教起义使清王朝元气大伤并逐渐走向衰败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清历史

    白莲教起义是指中国清朝嘉庆年间爆发于四川、陕西、河南和湖北边境地区的白莲教徒武装反抗清政府的事件。从嘉庆元年到嘉庆九年,历时九载,是清代中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起义虽然失败,但是也标志着清朝走向衰落的开始。白莲教从始创到清朝中叶的几百年间始终不被视为正统宗教而受崇拜,而是被作为异教进行排斥。白莲

  • 陈家洛与陈近南是什么关系,陈家洛最后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清历史

    陈近南是武侠小说《鹿鼎记》中的反清组织天地会的总舵主,韦小宝的师父。陈家洛是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中红花会的少舵主,也是一个英雄人物。陈近南是康熙时期的人物,而陈家洛是乾隆时期的人物,在小说中,二人应该没有交集。在很多电视剧中,经常讲这两人弄混淆,有的说陈家洛是陈近南的儿子,还有的干脆就说他们是同一

  • 大明朝第一猛将常遇春: 一生从无败绩为何四十岁却突然暴毙?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清历史

    常遇春是明朝开国名将,一生为将未曾败北。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朱元璋对常遇春很器重,认为常遇春的功勋即使是古代名将也没有超过他的。常遇春对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敢于直言,效命疆场,尽瘁而终。大明开平王常遇春是历史上摧锋陷阵,所向必克的一员神将,更堪称功勋盖世,重光华夏的伟大民族

  • 清初第一汉臣范文程:在明末清初的政治舞台上起到了关键作用,饱受争议的范文程到底是贤臣还是叛徒?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清历史

    范文程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开国时的规制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视为文臣之首。范文程一生历清四世,为清朝开创江山立下了不朽之功,他韬略过人,又能悟移人主,把自己的政治抱负巧妙地转变为现实,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范文程,一个让人恨不起来的汉奸,一个道德完美的传统文人,一个被人抢了老婆不敢吭气的奴才,一个

  • 四大贝勒之首代善:虽是废太子但是他影响了大清两位皇帝的继承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清历史

    代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几十年披坚执锐,戮力疆场,立下汗马功劳,在国家政治活动中同样立有安邦定国的勋劳。代善在努尔哈赤去世后,以及皇太极去世后的两次争嗣斗争关键时刻,敢于直言,使入关前两代嗣位得以顺利进行,稳定了清入关前统一的大局。堪称清朝开国奠基者。努尔哈赤在位期间,一共立过两位太子,一位是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