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内阁的形成及其独有的特点

明朝内阁的形成及其独有的特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341 更新时间:2023/12/23 2:03:16

明朝内阁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辅臣奉使出外办事,多自称阁部。起初,内阁大学士只具有顾问身份,皇帝为最终决定的权力,而大学士很少有参决的机会。到明仁宗、明宣宗时期,地位日益受尊崇。自此,内阁的权力日益增大,到明世宗中叶,夏言、严嵩等人执掌内阁,地位赫然为真正的宰相,亦可压制六部。

秦始皇统一华夏,建立秦朝,中央政权组织形式,就出现丞相这一个官职,后面的历朝历代虽然称呼有所区别,但是一直有丞相这个官职,而且赋予了丞相很大的权利(地位和权利仅次于皇帝,主要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到了明朝,明太祖建立明朝,最开始也设置了丞相一直,后经过权臣丞相胡惟庸案件之后,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六部尚书只对皇帝负责,使得皇帝的权力空前的强化,但是也导致了皇帝工作负担急剧增加,朱元璋是个勤政皇帝,还能忍受,后面的接班者可没有这么勤政,这就势必需要一个机构来承担起丞相这个职位责任来,内阁制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

一、明朝内阁发展的4个阶段

1、雏形期:

明惠帝朱允炆建文四年(1402年)设置内阁,内阁最初只是负责向皇帝提供咨询的机构,内阁的组成人员—内阁大学士从翰林院选拔(只有通过科举考试,获得进士出生才能进翰林院,可见内阁大学士都是高素质人才),充当皇帝的私人顾问,品级较低,不直接参与政权,权利较小。

2、发展壮大期:

从明成祖朱棣之后,明朝皇帝都慢慢的写于政事,皇帝处理政事,越来越依赖内阁,仁宗朱高炽继位的,内阁成员主要都是之前的东宫旧臣如有名“三杨”杨士奇、杨荣、杨傅,都受到了重用,并且都入阁称为阁城,从起内阁开始权利不断加重,逐渐成了权利部门。此时内阁的主要作用是“拟票”,对于六部和地方上呈的奏章,进行批阅,并且给出合理化的建议,用小纸票写上,贴在奏章上,由通政司汇总,司礼监太监呈报给皇帝过目批阅。

3、成熟期:

明代宗景泰年,由吏部尚书王文进驻内阁称为内阁大学士开始,内阁大学士的成员主要从六部尚书以及其他有实权的官员中选拔,这就让内阁大学士成为了真正的实权岗位,而且开始让内阁权利高于六部,形成了六部职权归于内阁,然后直达皇帝的模式。到了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年间,从内阁大学中选拔一个资历和威望最高的阁臣称之为首辅,总领内阁,地位次之为次辅。

这之间就出现了几个权倾一时的首辅如夏言、严嵩、徐阶等,此时的内阁首辅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权,而且权利有宰相之过而不及。此时的内阁不仅之局限于“拟票”的权利,还有向皇帝推荐官员、领导指挥六部、监督各级地方大员、决策国家许多政事等权利。

4、顶峰期:

经过嘉靖、隆庆两代的发展,到了万历早期,内阁权利达到了顶峰,内阁首辅张居正权倾朝野,并让内阁称为政府运转的中枢,而且通过内阁的推动了,进行了史上有名的张居正改革,此时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实际上接近于现代的首相地位,内阁相当于现在的中央政府。

二、明朝“内阁”都有哪些特点呢?

1、“内阁”制的建立与完善。

明朝内阁制是在明朝洪武时期建立并在永乐时期完善的。公元1402年,明成祖永乐皇帝为了巩固权力,做出两个重大决定,一是把首都迁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北京;二是正式运行内阁体制机制。毕竟,大明永乐帝虽有洪武帝一样独揽大权的雄才伟略,但一次又一次的御驾亲征让他不能真正意义上地总揽政事,只能依赖内阁帮助自己辅政。

2、“内阁”性质的转变与深化。

内阁制在最初的时候只是皇帝秘书性质的机构,但很快到了大明宣德朝时期权力开始上升(三杨辅政),虽有大明正统朝末年的反复,但到了大明成化、弘治朝之际,内阁制已经成为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政府代表。大明正德朝浪漫好战,却因为有杨廷和等阁老主撑内阁未成大乱,经过大明嘉靖、隆庆朝的发展,大明万历朝早期应该是内阁权力极盛的时期,张居正改革让内阁成为政府运转的中枢,他实际上已经接近于现代首相的地位。

3、“内阁”能够有效抑制专制。

中晚明的历史可以看出,内阁中人才济济,只要给予内阁权力,皇帝再怎么潇洒都无所谓(如隆庆帝);而内阁权力被虚化,被剥夺(如大明崇祯十七年换52任内阁),那就是再勤政也是要误国! 大明朝时,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清朝则与明朝不同,大臣们只是奉命办事,皇帝则往往是把权力全部抓在自己手中,因此专制成为大多数清朝皇帝的特点。

4、“内阁”制使政务流程合理。

明朝以前,历代宰相拥有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明朝成立内阁以后,把原来宰相拥有的决策权牢牢把持在皇帝自己手中,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这样就使得分工明确、各司其责,互相制约,避免过失成为可能。尤其是大明宣宗朝时期形成了更为完善的政务流程:全国大大小小的奏章,甚至老百姓给皇帝提出的建议,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下发。使得政务流程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5、“内阁”制催生了内外廷架构。

有明一代,出现了一种比较明显的政府架构模式,那就是明朝内廷、外廷的机构完全对称。外有内阁,内有司礼监;外有三法司,内有东厂、西厂、锦衣卫;外廷有派往地方的总督、巡抚,而内廷派往地方的也有镇守太监、守备太监等等。这样,内廷、外廷相互制约,才能确保皇帝的决策地位。但是,这也容易导致内外两大政治势力的争权夺利。

到了明朝中期以后内阁权利不断增强,六部之权汇聚于内阁,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明朝中后期皇帝大都懈于政事,不理朝政,而有了内阁制度的,使的整个国家机器照常健康的运行,使得整个国家不再过意依赖皇帝;还利于限制皇权,让皇帝不能胡作非为,破坏国家正常运行。

标签: 明清历史

更多文章

  • “千古一帝”康熙帝人生的八大不幸之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清历史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成年后先后取得了对三藩、明郑、准噶尔的战争胜利,驱逐沙俄侵略军,以条约确保清朝在黑龙江流域的领土控制,举行“多伦会盟”取代战争,怀柔蒙古各部。康熙帝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

  • 5年时间里不断修建的建国神社,成为溥仪卖国求荣最好的证据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清历史

    日本的靖国神社是日本法西斯最好的铁证,但对于建国神社并不了解。其实建国神社里供奉了也都是日本战犯,只是由于后来这些建筑被全部拆毁,因此在从历史中逐渐淡忘。这些建筑是日本在侵略中国东北期间,陆续建立的建筑。内部供奉着日本在中国战死的军人,溥仪还亲自带着那些遗老遗少前去祭奠。现在有人为溥仪翻案,说他是迫

  • 爱新觉罗·皇太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清历史

    1、人物生平早年经历皇太极出生于明万历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1592年11月28日)申时,努尔哈赤第八子,从小就受到努尔哈赤的喜爱。皇太极的生母叶赫那拉•孟古哲哲,是海西女真叶赫部首领杨吉努(仰加奴)之女。杨吉努为了与努尔哈赤结盟,把小女儿许配给他,称这是天生的“佳偶”。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努

  • 爱新觉罗·胤禛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清历史

    1、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1678年12月13日)寅时,胤禛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生母为德妃乌雅氏。由于其生母乌雅氏出身低微,不能给胤禛带来皇子中的特殊地位,此外,清初时后宫也不允许生母抚育自己的儿子,因此胤禛满月后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孝懿仁皇后是一等公佟国维之女,孝康章皇后的

  • 白莲教起义使清王朝元气大伤并逐渐走向衰败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清历史

    白莲教起义是指中国清朝嘉庆年间爆发于四川、陕西、河南和湖北边境地区的白莲教徒武装反抗清政府的事件。从嘉庆元年到嘉庆九年,历时九载,是清代中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起义虽然失败,但是也标志着清朝走向衰落的开始。白莲教从始创到清朝中叶的几百年间始终不被视为正统宗教而受崇拜,而是被作为异教进行排斥。白莲

  • 陈家洛与陈近南是什么关系,陈家洛最后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清历史

    陈近南是武侠小说《鹿鼎记》中的反清组织天地会的总舵主,韦小宝的师父。陈家洛是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中红花会的少舵主,也是一个英雄人物。陈近南是康熙时期的人物,而陈家洛是乾隆时期的人物,在小说中,二人应该没有交集。在很多电视剧中,经常讲这两人弄混淆,有的说陈家洛是陈近南的儿子,还有的干脆就说他们是同一

  • 大明朝第一猛将常遇春: 一生从无败绩为何四十岁却突然暴毙?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清历史

    常遇春是明朝开国名将,一生为将未曾败北。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朱元璋对常遇春很器重,认为常遇春的功勋即使是古代名将也没有超过他的。常遇春对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敢于直言,效命疆场,尽瘁而终。大明开平王常遇春是历史上摧锋陷阵,所向必克的一员神将,更堪称功勋盖世,重光华夏的伟大民族

  • 清初第一汉臣范文程:在明末清初的政治舞台上起到了关键作用,饱受争议的范文程到底是贤臣还是叛徒?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清历史

    范文程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开国时的规制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视为文臣之首。范文程一生历清四世,为清朝开创江山立下了不朽之功,他韬略过人,又能悟移人主,把自己的政治抱负巧妙地转变为现实,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范文程,一个让人恨不起来的汉奸,一个道德完美的传统文人,一个被人抢了老婆不敢吭气的奴才,一个

  • 四大贝勒之首代善:虽是废太子但是他影响了大清两位皇帝的继承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清历史

    代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几十年披坚执锐,戮力疆场,立下汗马功劳,在国家政治活动中同样立有安邦定国的勋劳。代善在努尔哈赤去世后,以及皇太极去世后的两次争嗣斗争关键时刻,敢于直言,使入关前两代嗣位得以顺利进行,稳定了清入关前统一的大局。堪称清朝开国奠基者。努尔哈赤在位期间,一共立过两位太子,一位是嫡长

  • 慈禧成功发动政变,独揽大权靠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清历史

    晚清政府的主要掌权者慈禧,虽然治国无方误国有术,但在权利斗争方面却是很有一套,那么她能成功发动政变,并大权独揽,靠的是什么呢?要说晚清政坛,慈禧是个绝对绕不开的人物。他以一介女流之辈,独掌大清政权数十年,一言九鼎,权势熏天。不是女皇,更胜女皇。她本是咸丰皇帝的一个妃子,是什么力量,把她推向了这个史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