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清朝一直未出现宦官专权的现象

为何清朝一直未出现宦官专权的现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734 更新时间:2024/3/14 8:45:12

中国历史上,阉宦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他们相伴于统治者左右,有扰政乱政之嫌。诸多朝代都饱受宦官干政之扰,有了明朝作为前车之鉴,清朝又是如何防止宦官专权的呢?

1、清朝初期对宦官的限制苛刻

清朝在入关以前,宫中没有太监的存在,如果你在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看到了公公们的身影,那只能说你被电视剧骗了。清朝入关以后,决定防照明朝的旧例在宫中使用太监,鉴于历朝历代的惨痛教训,清朝在使用宦官的初期,对他们警惕性很高。人数上也做了很大的限制,明朝时,宫中宦官最少的时候也在两万以上,而顺治皇帝只使用了1000名宦官。并且对他们做出了严格的限制,平时宦官们只准干些粗重的杂事,只有四品以上的太监才可以出宫居住,并且绝对不准将宫中之事向外泄露。

顺治12年,顺治皇帝在宫中特意设立了警示铁牌,警告大小各级宦官各司其职,不许干预政事,交结官员,越级奏报事务,否则凌迟处死。不过顺治皇帝不是一位有眼见着实的君主,他保留了明朝宦官的十三衙门,这使得他在位时期,后宫的情况是一团糟。他的继任者康熙皇帝在位的初期,年少无知,但成年以后立即撤销了烧钱的十三衙门。

2、雍正时期有所抬头,乾隆时期再次被打压

在康熙在位时期,宫中的宦官人数一共只有700多人,但是到了雍正时期增加到了2000多人,并且宦官在朝中的影响力开始抬头。这和雍正皇帝纵容分不开,在雍正皇帝还是皇子的时候,他需要宫里的宦官为其传递消息,以获取父亲康熙皇帝的欢心和信任。在雍正登基以后,自然不能亏待这群人。在雍正在位时期,宦官们可以说比以前好过多了。

可惜的是雍正仅仅在位13年就撒手人寰了,他的儿子乾隆皇帝就没有这么好说话了。乾隆皇帝大力整顿了已经开始冒头的宦官们,将雍正时期几个比较猖狂的太监全部处死。并以秦、赵、高三字为宦官的姓氏。三字组合就是秦赵高。以警惕自己随时防范宦官乱国的情况。乾隆皇帝对犯罪宦官的处罚是非常严厉的,最轻的也要罚俸三年,一般的都发配到东北为奴,有个叫高云从的宦官,在乾隆23年泄露了乾隆对黄河水利的处理情况,乾隆皇帝勃然大怒,立刻将他处以剐刑。此外,乾隆皇帝还十分鼓励外朝大臣对宦官进行监督。一个九品的巡检张若瀛杖责一个在外胡作非为的宦官,乾隆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给他连升七级直接升到了五品官。

3、清朝后期,宦官势力也在不断扩大

清朝的后期由于皇帝的水平下降严重,宦官的势力再次抬头。道光时期的大宦官曹进喜伺候了乾隆、嘉庆、道光三位皇帝,在宫中影响力很大。各地的封疆大吏逢年过节都要给他送礼,以求自己能够多干几年;那些皇子亲王为了得到老皇帝的青睐,也对他进行拉拢。同治、光绪两位小皇帝在位时,他们的“母后”慈禧太后十分重新宦官,曾经派安德海前往江南一带置办龙衣,安德海一路打着她的旗号耀武扬威。对总管内监李莲英更是宠信有加,以至于李莲英成为清朝唯一一个数得着的大宦官。不过,这比起明朝那些前辈们,李莲英可是差远了。

1912年清朝灭亡以后,宦官并没有立刻废除。小溥仪居住在紫禁城时身边还有几百名宦官。不过。这时的宦官早已没有了昔日的威风,他们待在宫中只是为了生存,他们离开了皇宫几乎什么也做不了。1923年,溥仪被赶出了紫禁城,这些宦官们才不得不开始自谋生路。

标签: 明清历史

更多文章

  • 清朝的疆域:极盛时期总面积可达1316万平方公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清历史

    1759年乾隆时期的清朝疆域达到最大范围,东北与俄罗斯帝国(沙俄)分界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与外兴安岭,这条疆线直到鄂霍次克海与库页岛。正北与沙俄分界萨彦岭、沙毕纳依岭、恰克图与额尔古纳河。西北与哈萨克汗国等西北藩属国分界萨彦岭、斋桑泊、阿拉湖、伊塞克湖、巴尔喀什湖至帕米尔高原。西南与印度的蒙兀儿帝

  • 盟旗制度:清朝对蒙古统治的一种特有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清历史

    盟旗制度是清朝为分化蒙古族,控制其上层贵族而实行的政治制度。清代盟旗制度的渊源,是蒙古族原有的鄂托克、爱马克社会组织,“楚固拉干”的集会,以及努尔哈赤时期创建的满洲八旗制度。1636年,后金改元为清,是蒙古各部从后金的盟友变为清朝的属臣的开始。林丹汗的覆灭,表明蒙古社会政治核心的崩溃,清朝的迫切任务

  • 西域改名叫新疆:故土新归之意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清历史

    新疆虽然从很早就是我国的固有领土,但是对于它的称谓一直是到了清朝才被改名为新疆然后沿用至今的,在那之前大多时候都叫西域,那么清朝为什么要把西域改名为新疆呢?1、西域是什么时候改名叫新疆的 清朝入关以前,它所统辖的疆域仅限与东北地区。清朝统一中国之后,将它所统辖的版图的几个地区均曾一度称为新疆,除称

  • 清朝康熙帝为何要废除长城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清历史

    历代修长城,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边患”,挡不住游牧民族的铁骑奔驰,却严重阻碍国家“大一统”的进一步发展。把“三北”少数民族限隔在长城外,不能真正行使国家管辖权,只满足于定期朝贡,实际上只是维持表面的统一,当中央王朝衰弱,或者某一游牧民族变得强大时,原先那种松散的政治隶属关系就会被打破,冲突或战争就不

  • 《大清报律》:中国第一部新闻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清历史

    1908年3月14日《大清报律》奉旨颁行。该报律共45条,除将前些时候制定与颁行的报刊禁载的规定全部收入外,还新增了不少限制性条款,1910年清政府再次修订《大清报律》,并将修订本交资政院和军机处审议。1911年1月29日原《大清报律》改称为《钦定报律》经清廷批准后颁行。修订后的报律共38条,另有4

  • 《康熙皇舆全览图》:中国第一幅绘有经纬网的全国地图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清历史

    清朝时期出过不少著述,在地图测绘方面亦有杰作问世——此即《康熙皇舆全览图》。 《康熙皇舆全览图》为中国清朝所绘的地图。以天文观测与星象三角测量方式进行测绘,采用梯形投影法绘制,比例为四十万分之一。地图描绘范围东北至库页岛,东南至台湾, 西至伊犁河,北至北海(贝加尔湖),南至崖州(今海南岛)。绘图人

  • 北洋女师学堂:中国第一所女子师范学校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清历史

    北洋女师学堂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正是朝廷为挽救日薄西山的命运,推行包括兴办新式学堂在内的“新政”时期。天津府主办的北洋女师学堂,恰是于此时创建的。当年之所以注重对女子的教育,则是基于如下的认识,“因孩提之童,日依母侧,熏陶渐染,习惯自然”;且从历史来看,“古今圣贤豪杰,建大功、立大业者,

  • 国粹京剧:驰名中外的艺术瑰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清历史

    京剧源于明朝的昆曲和京腔,形成于乾隆、嘉庆年间。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系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而成,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

  • 北洋大臣和南洋大臣是什么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清历史

    清末有著名的南洋派系和北洋派系,这两个派系都出自于两种官职,即北洋大臣和南洋大臣,这两种官职究竟是干什么的呢?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1、北洋大臣是什么 咸丰十年十二月,清政府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设三口通商大臣及南洋通商大臣。三口通商大臣驻天津,管理牛庄、天津、登州三口通商事务。同治九年改三口通商

  • 清末四大水师: 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建水师、广东水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清历史

    清朝末年,饱受敌寇海上侵扰的清政府终于痛定思痛要组建强大的水师,清末也确实有所谓四大水师,然而这四大水师最后都下场惨烈,因为种种原因沦为炮灰。1、四大水师是哪四个 晚清时期,面对列强的步步紧逼,中国的边患日益严重,不仅传统的西北边境动荡不安,东南海疆也出现了危机。有海无防的问题日益严重,清政府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