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爵位制度:民世爵、宗室爵、蒙古爵

清朝爵位制度:民世爵、宗室爵、蒙古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250 更新时间:2024/2/5 20:05:15

清代分封爵位, 有民世爵、宗室爵、蒙古爵三种。民世爵由吏部掌管,宗室爵由宗人府掌管,蒙古爵(包括西藏、回部等处) 由理藩院掌管。

1、民世爵

民世爵为九级二十七等;公(分为一、二、三等公),侯(分为一等侯兼一云骑尉,一、二、三等侯),伯(分为一等伯兼一云骑尉, 一、二、三等伯), 子(分为一等子兼一云骑尉, 一、二、三等子), 男(分一等男兼一云骑尉,一、二、三等男),轻车都尉(分为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一、二、三等轻车都尉),骑都尉(分为骑都尉兼一云骑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

凡封爵,以云骑尉为准,加等、进位、袭次,皆以得云骑尉积算。除世袭罔替者外,袭次尽,则改恩骑尉后世袭罔替。

2、宗室爵

宗室封爵为十二等,另封嫡子二等,合计十四个等级:硕亲、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 奉国将军、奉恩将军、亲王世子(亲王嫡子封一子为世子, 嗣亲王, 位列郡王之上)、郡王长子(郡王嫡子封一子为长子,嗣郡王,位列多罗贝勒之上)。除世袭罔替者外,袭封皆以次递降。

3、蒙古爵

蒙古封爵为六等,即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

此外,内札萨克(归附清朝较早的漠南蒙古各旗旗长)在六等之下,还封有台吉或塔布囊,分别一、二、三、四等,其秩视为一、二、三、四品。

外札萨克(指清代外藩蒙古中除内蒙古二十四部以外的蒙古各旗旗长)封爵,在王之上设有汗,辅国公以下亦封有台吉(分一、二、三等),无塔布囊。袭封时有降与不降, 奏闻候旨。世袭罔替者不降。

对新疆、西藏等地少数民族上层也有爵封王、贝勒、贝子、公等世职之制。凡封爵, 皆赐以册、诰、敕书。

标签: 明清历史

更多文章

  • 清朝主要的政治机构:内阁、 军机处、六部、都察院、翰林院、理藩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清历史

    清朝由于专制皇权的强化,防范制度的完善,有清一代大部分时间没有出现汉唐以来母后专权、权臣擅政、外戚篡权、宦官乱政、臣僚结党等局面。那么清朝都有哪些主要的政治机构呢?1、内阁 清代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是内阁。清沿明制,顺治十五年(1658 年)农历七月,将原设之内三院改为内阁,为正二品衙门,设大学士为内

  • 为何清朝一直未出现宦官专权的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清历史

    中国历史上,阉宦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他们相伴于统治者左右,有扰政乱政之嫌。诸多朝代都饱受宦官干政之扰,有了明朝作为前车之鉴,清朝又是如何防止宦官专权的呢?1、清朝初期对宦官的限制苛刻 清朝在入关以前,宫中没有太监的存在,如果你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看到了公公们的身影,那只能说你被电视剧骗了。清

  • 清朝的疆域:极盛时期总面积可达1316万平方公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清历史

    1759年乾隆时期的清朝疆域达到最大范围,东北与俄罗斯帝国(沙俄)分界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与外兴安岭,这条疆线直到鄂霍次克海与库页岛。正北与沙俄分界萨彦岭、沙毕纳依岭、恰克图与额尔古纳河。西北与哈萨克汗国等西北藩属国分界萨彦岭、斋桑泊、阿拉湖、伊塞克湖、巴尔喀什湖至帕米尔高原。西南与印度的蒙兀儿帝

  • 盟旗制度:清朝对蒙古统治的一种特有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清历史

    盟旗制度是清朝为分化蒙古族,控制其上层贵族而实行的政治制度。清代盟旗制度的渊源,是蒙古族原有的鄂托克、爱马克社会组织,“楚固拉干”的集会,以及努尔哈赤时期创建的满洲八旗制度。1636年,后金改元为清,是蒙古各部从后金的盟友变为清朝的属臣的开始。林丹汗的覆灭,表明蒙古社会政治核心的崩溃,清朝的迫切任务

  • 西域改名叫新疆:故土新归之意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清历史

    新疆虽然从很早就是我国的固有领土,但是对于它的称谓一直是到了清朝才被改名为新疆然后沿用至今的,在那之前大多时候都叫西域,那么清朝为什么要把西域改名为新疆呢?1、西域是什么时候改名叫新疆的 清朝入关以前,它所统辖的疆域仅限与东北地区。清朝统一中国之后,将它所统辖的版图的几个地区均曾一度称为新疆,除称

  • 清朝康熙帝为何要废除长城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清历史

    历代修长城,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边患”,挡不住游牧民族的铁骑奔驰,却严重阻碍国家“大一统”的进一步发展。把“三北”少数民族限隔在长城外,不能真正行使国家管辖权,只满足于定期朝贡,实际上只是维持表面的统一,当中央王朝衰弱,或者某一游牧民族变得强大时,原先那种松散的政治隶属关系就会被打破,冲突或战争就不

  • 《大清报律》:中国第一部新闻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清历史

    1908年3月14日《大清报律》奉旨颁行。该报律共45条,除将前些时候制定与颁行的报刊禁载的规定全部收入外,还新增了不少限制性条款,1910年清政府再次修订《大清报律》,并将修订本交资政院和军机处审议。1911年1月29日原《大清报律》改称为《钦定报律》经清廷批准后颁行。修订后的报律共38条,另有4

  • 《康熙皇舆全览图》:中国第一幅绘有经纬网的全国地图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清历史

    清朝时期出过不少著述,在地图测绘方面亦有杰作问世——此即《康熙皇舆全览图》。 《康熙皇舆全览图》为中国清朝所绘的地图。以天文观测与星象三角测量方式进行测绘,采用梯形投影法绘制,比例为四十万分之一。地图描绘范围东北至库页岛,东南至台湾, 西至伊犁河,北至北海(贝加尔湖),南至崖州(今海南岛)。绘图人

  • 北洋女师学堂:中国第一所女子师范学校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清历史

    北洋女师学堂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正是朝廷为挽救日薄西山的命运,推行包括兴办新式学堂在内的“新政”时期。天津府主办的北洋女师学堂,恰是于此时创建的。当年之所以注重对女子的教育,则是基于如下的认识,“因孩提之童,日依母侧,熏陶渐染,习惯自然”;且从历史来看,“古今圣贤豪杰,建大功、立大业者,

  • 国粹京剧:驰名中外的艺术瑰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清历史

    京剧源于明朝的昆曲和京腔,形成于乾隆、嘉庆年间。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系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而成,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