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朝军事 商朝的军队数量、军队编制及对外战争

商朝军事 商朝的军队数量、军队编制及对外战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909 更新时间:2024/2/19 16:59:07

1、军队人数

商朝人口约500万至700万,士兵约12至15万。

2、军队建制

商朝的军事制度在甲骨卜辞中有较多的记载。如“□方出,王自征”(《柏根氏旧藏甲骨卜辞》.25)、“□王自征人方”(《殷契粹编》.1185)等卜辞表明,商王是最高军事统帅,有时亲自出征。王室妇女,如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也曾率军出征。高级军事领导职务由贵族大臣和方国首领担任,他们平时治民,战时领兵。甲骨文中常有“□”、“□”、“射”、“戍”等名号出现,可能表明当时军队成员已有不同的职守。士卒由贵族和平民充当,平时要练习射、御;并以田猎的形式进行演习。

“王登人五千征土方”(《殷墟书契后编》上.31.5)等卜辞说明,战时常根据需要进行“登人”(征兵),一次征发1000、3000或5000人,也有超过1万人的。兵以庶民为主,奴隶多担任杂役。

商朝除王室拥有强大的军队外,各宗族或各方国也都掌握相当数量的军队。“王其令五族戍□”(《殷契粹编》.1149)、“令多子族从犬侯寇周,叶王事”(《殷墟书契续编》.5.2.2)等卜辞表明,这些宗族或方国的军队须听从商王的调遣。商朝军队有步卒和车兵,作战方式以车战为主。战车一般由两匹马驾挽,车上有甲士3人,居中者驾车,居左者持弓,居右者执戈。车下随行徒若干人。甲骨文中也曾出现过“步伐”的记载,可能表明当时有独立的步兵队伍。

“王作三师右中左”(《殷契粹编》.597)等卜辞说明,当时军队的最大编制单位可能是师。“登百射”(《甲骨文合集》.5760)、“左右中人三百”(《殷墟书契前编》.3.31.2)、“王令三百射”(《殷墟文字乙编》.4615)等卜辞说明,当时军队的组织可能以100人为基层单位,300人为中级单位,并有右、中、左的区分。

3、武器配备

商朝军队的武器装具,据考古发掘和甲骨文记载,主要有战车、弓、箭、戈、矛、刀、斧、钺、干盾、矢镞、头盔、甲胄等,其中戈、矛、刀、斧、矢镞、头盔等是用青铜铸造的。河南安阳侯家庄1004号商王陵墓内有大量武器出土,其中有70捆矛,每捆10个,说明商朝对於武器的存放可能有一定的制度。

4、对外战争

约前16世纪,商中丁攻蓝夷之战河

约前14世纪,商河亶甲攻蓝夷班方之战

约前14世纪,末商阳甲西征之战

约前13世纪,武丁攻周边各国的战争,武丁对西北游牧民族的战争

约前12世纪,廪辛、康丁攻危方之战廪辛、康丁抗击羌方之战

约前12世纪,武乙攻召方之战,武乙攻人方之战

约前12世纪,周季历灭程之战,周季历攻燕京戎之战,周季历攻余无戎之战,周季历攻始呼戎之战,周季历攻翳徒戎之战

约前11世纪,帝辛攻东夷之战,周文王攻犬戎之战,周灭崇之战,周文王灭密须之战,商王周文王攻耆之战,周文王灭邗之战

标签: 夏朝商朝周朝

更多文章

  • 商朝历史 商族传说、商朝的建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夏朝,商朝,周朝

    1、商族传说传说商族是高辛氏(帝喾)的后裔,居黄河下游,有着悠久的历史。舜时,商族出了一位杰出的军事首领——契。后来商人把他称作“玄王”,作为始祖,并编出了“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的颂歌来赞美他。太康失国时,契的孙子相土开始向东方发展,“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到夏朝中期,契六世孙冥“勤其官

  • 商朝文化 商朝服饰、音乐和宗教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夏朝,商朝,周朝

    1、服饰商代服饰不论尊卑和男女都是采用上下两段的形制,上着衣,下穿裳,后世称服装为“衣裳”,便是源自于此。其服饰的腰身和衣袖基本上设计为紧窄的样式,长度齐膝,便于活动。古代华夏族上衣下裳,束发右衽的装束特点,就是在商代形成的。虽然商代服饰的基本形制趋同,但实际上商朝的服饰还是具有相当严格的等级制度的

  • 商朝政治 职官有中朝任职的内服官和被封于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夏朝,商朝,周朝

    1、官制商王朝的职官有中朝任职的内服官和被封于王畿以外的外服官之别。内服官中又分外廷政务官和内廷事务官。最高的政务官,是协助商王决策的“相”,又称“阿”、“保”、“尹”。王朝高级官吏统称卿士。三公,则是因人而设的一种尊贵职称、并不常设。另外有:掌占卜、祭祀、记载的史,掌占卜的卜、掌祈祷鬼神的祝,掌记

  • 商汤灭夏的鸣条之战 商汤是如何获胜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夏朝,商朝,周朝

    1、战略包围,等待时机商汤首先任用了伊尹和仲虺为左右相,提拔重用了出身地位低下而有才干的人,他出兵攻灭了葛、韦、顾、昆吾等夏朝属国。商汤越战越强,“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夏桀陷于孤立的境地。在完成对夏桀的战略包围后,商汤对最后决战仍持十分慎重的态度。几经试探和权衡方才作出决定。俗话道,“百足之虫,死

  • 牧野之战:宣告商王朝600年统治的结束和周王朝统治的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夏朝,商朝,周朝

    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牧野之战中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早在商代时,周人只是一个生活于陕西西部的“

  • 商周时代的服饰有何特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夏朝,商朝,周朝

    周朝以封建制度建国,以严密的阶级制度来巩固帝国,制定一套非常详尽周密的礼仪来规范社会,来安定天下。服装是每个人阶级的标志,因此服装制度是立政的基础之一,规定是非常严格的。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服制而略有变化。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为宽松。衣袖有大小两种样式,领子通用交领右衽。不使用钮扣,一般腰间系带,有的

  • 少康中兴 少康是如何复兴夏朝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夏朝,商朝,周朝

    少康为夏王朝第六世国王,相的遗腹子。推翻了入主夏国四十多年的有穷氏政权,史称“少康中兴”。少康是一位有作为的国王。第三代夏王太康被东方一个诸侯国有穷氏(今山东西部)后羿所伐,后羿取代了夏之政权。后来后羿的宠臣寒浞发动政变,血洗后羿一族。而太康抑郁而终,弟仲康继位成第四代夏王,寒浞对太康一家穷追不舍。

  • 世袭取代禅让 家天下的开始 夏启的继位的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夏朝,商朝,周朝

    因为夏启继承了其父禹的王位,打破了采用举荐贤能之人作首领的禅让制传统。因此,有些学者把夏代的建国算在启的头上,称为夏启建国。也有学者则因启是禹之子,认为传子世袭制的出现是从禹开始的,把夏王朝的建立和十四世十七王的世系都从禹开始计算。禅让制作为一种原始社会使用的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方式。原始社会晚期

  • 太康失国和少康中兴是怎么回事?两者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夏朝,商朝,周朝

    “少康中兴”是相对于“太康失国”而言,太康为夏朝的第三世君王,夏后启之子。夏后启死后,启的儿子互相争夺王位。东夷人后羿乘机篡夺了政权,致使太康和仲康不得不流亡在洛水一带,后来二人相继死去。在夏朝历史上,太康是位亡国之君,史称“太康失国”。启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他喜欢饮酒、打猎、歌舞,而疏于朝政。启

  • 武观之乱 夏启的五子争权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夏朝,商朝,周朝

    武观是谁?武观,一作五观。夏王启的第五子。夏启十五年,武观叛乱。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武观之乱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夏朝启十五年间的武观之乱吧。1、武观简介武观,他本是大夏王朝的皇子,夏启的第五子,本名武观,其惊为天人的隽秀容貌与尊贵严苛的皇室教育令其气质非凡,儒雅而沉静。少时的鲜衣怒马造就了他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