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荆轲刺秦王之前,一直在等待的人是谁

荆轲刺秦王之前,一直在等待的人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572 更新时间:2024/2/19 6:59:26

在我国历史上涌现出很多著名刺客,刺杀是一项非常危险的事情,不管刺杀成功与否,刺客往往都会死于非命,荆轲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荆轲刺秦王的事件使得荆轲在历史上留了名,但是最终却失去了自己的性命。有专家说,刺杀秦王的任务本应该是荆轲和其他人进行。可是由于荆轲出行前并没有等到那一位小伙伴,所以才自己上路。那么荆轲所等之人究竟是谁呢?

《史记》之《刺客列传》,司马迁写荆轲刺秦之前一直在等一个人:“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太子丹等不及,几次催促荆轲,荆轲很生气:“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但他等的这个人始终没有出现。荆轲没有准备好,就负气出发,留下行刺失败的伏笔。

他到底是谁?文中并没有讲,其它史书也没有记载。有人甚至认为根本就没有这个人,是荆轲胆怯,为拖延时间随口编造的谎言。以荆轲的为人,不可能如此。这个人肯定是存在的,否则不会多次提到他。

太子丹配给他的助手秦舞阳,尽管“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但实在是地痞流氓之“勇”,非大智大勇。在秦廷拜见秦王时,“至陛下,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要不是荆轲自然一“顾”,轻松地一“笑”,得体解围,恐怕秦廷搏击的大幕还没有拉开就已经谢幕了。荆轲的行刺功败垂成,与助手秦舞阳关键时刻的“色变振恐”,有很大的关联。因此,荆轲等待的人应该具备这样几个条件:

一是与荆轲交情深厚,能以命相托;二是要有胆量,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三是要武功出众,关键时刻能助他一臂之力。

1、高渐离

我们最容易想到的是高渐离,因为他和荆轲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是铁哥们。荆轲刺秦失败,被创八剑,含恨而死,高渐离为了替友报仇,用铅置于筑中,去击杀秦王,落得身首异处。高渐离为朋友两肋插刀,如果荆轲召唤,他一定前行。

但“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易水送别时,高渐离就在现场,荆轲等的人自然不是他。和荆轲关系好,并且支持这一次刺秦行动的人有不少,如行侠仗义的田光,刚烈至贞的樊於期等,但他们为支持这一次行动,都自杀了,荆轲等的人更不可能是他们。

2、盖聂

香港亚视拍的《秦始皇》,剧中认为荆轲等的人是盖聂。盖聂是一个剑客,曾和荆轲论剑。“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盖聂用眼神把荆轲瞪走了,有人说荆轲胆小,不是真正的勇士,所以后面刺秦自然会失败。但盖聂再厉害也不可能超过秦王,荆轲孤身刺秦尚且镇定自若,怎么会面对盖聂一个人就怕了呢?

虽然论剑的具体内容不得而知,但显然不是害怕。盖聂虽名闻于天下,但一言不合,就怒目相向,心浮气躁,显然不是名家风范。有强烈自尊的荆轲与心高气傲的盖聂根本不是一个道上的人,他不屑于和盖聂交往。盖聂虽是刺秦的有力助手,但这等大事,非知己挚友不可托,以他们的关系,很难以命相托。

3、鲁勾践

接下来写到了鲁勾践。鲁勾践也是当时的一名勇士,精于剑术。“荆轲游于邯郸时,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默而逃去,遂不复会。”博,古代的一种博戏,相当于今天棋弈。话不投机,两人争论,鲁勾践破口大骂,荆轲默然而逃。荆轲如此的不堪吗?

田光在推荐荆轲的时候,曾经对太子丹说过这样一段话:“窃观太子客无可用者:夏扶血勇之人,怒而面赤;宋意脉勇之人,怒而面青;武阳骨勇之人,怒而面白。光所知荆轲,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所以,荆轲对鲁勾践同样不是害怕,而是不屑。清代吴见思说“正欲写荆卿勇敢,偏先写其懦怯。知柔知刚,正见荆卿之品也”,荆轲大勇若怯,大辩若讷,和鲁勾践“遂不复会”。

荆轲刺秦被杀,“鲁勾践已闻荆轲之刺秦王,私曰:‘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甚矣吾不知人也!囊者吾叱之,彼乃以我为非人也。’”这段话也可以佐证荆轲当时留待的人不可能是鲁勾践。鲁虽然有高超的剑术,但荆轲没有把他看作同道之人——“彼乃以我为非人也”。“刺秦”这样机密的大事,不可能托付给一个不同道、不相干的人。

4、狗屠

实际上文中还写了一个人:狗屠,虽写得极为简略,不留意根本注意不到,但荆轲等的人很可能就是他,因为狗屠大致符合上面的三个条件。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於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於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狗屠就是杀狗的,身份比较低贱。但司马迁用语一向讲究,这里的狗屠是放在高渐离前面的,并且前面特加了一个“爱”字。后面又写:“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他们每天都在一起,可见荆轲对狗屠的喜爱,关系之密切,至少不在高渐离之下。高渐离能为朋友复仇而死,狗屠当不在高渐离之下吧。

高渐离以音乐(击筑)而留名后世,狗屠也不会无一技之长,否则,荆轲不会与他交朋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以荆轲的脾气、性格、志趣和品位,能和他“相乐”、“相泣”与燕市的狗屠,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杀狗者,胆气和本领不应低下。他很可能是隐居于乡间一位高人,这样的人,司马迁在《魏公子列传》中“窃符救赵”写得更加详细:

文中写到魏公子多次去拜访一个看城门的老头,名为侯赢,虽衣衫褴褛,但实为超世高人。公子最终能窃得兵符而救赵国,全靠了这个人。文中更写到侯赢还有一个朋友叫朱亥,正是一个杀猪的。公子在侯赢的指引下,多次去慰问他。最终,朱亥和公子一道去了边关,“袖四十斤铁锤,锤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你看,这个朱亥有着怎样的武力和勇气?现在这个狗屠,也应该是和朱亥一样的勇士,至少在关键时刻,会比秦武阳表现出色。

这只是小编的推断,因为时代久远,已经很难找到记载相关事件的史料。在荆轲刺秦失败后,秦始皇命人追杀太子丹同谋,所以荆轲的朋友死的死,剩下的都隐姓埋名,无踪迹可循。

标签: 春秋战国

更多文章

  • 法家的代表人韩非子的思想主张依法治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春秋战国

    法家的代表人韩非子主张的思想就是“依法治国”,这也成为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独霸中原的一个关键点,自秦国开始,就已经实行了唯一的君王制,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现如今的民主社会体系,建立了中央集权制。他认为推广仁义都是在空谈,他的“法治思想”反对着“儒家思想”,君主应该采用手段统一自己的权利,将所有的权利统一起

  • 晋楚争霸: 一部春秋史半部晋楚争霸,晋楚之间有哪些恩怨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春秋战国

    大国争霸是春秋时期的主旋律,而晋楚争霸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初略计算,春秋三百多年的历史中,有一百多年是以晋楚争霸为主旋律,由此可见一部春秋,半部晋楚争霸的说法没有问题。那么晋楚争霸到底有哪些恩怨?两国为何展开长达百年的争霸或战争呢?具体的过程和结果又如何呢?所谓晋楚争霸不是因为两国有什么世仇,也并非

  • 晋献公:让晋国迅速崛起,然晚年昏庸而见事不明最终被小人利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春秋战国

    晋献公是春秋时期的晋国君主,是个有为而且非常有雄心的国君。然而,他的缺点是太过权谋,以致自视太高,结果晚年被身边小人玩弄于鼓掌之中,酿成了杀子的悲剧。一部晋国史就是半部春秋史,由此可知晋国在春秋时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而在晋国史中声名最显赫、带领晋国走向辉煌和巅峰的,自然是春秋五霸之首的晋文公姬重耳了

  • 廉颇: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 为什么最后客死异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春秋战国

    廉颇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一生大小数百战,几乎百战百胜,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赵国保护神。廉颇对于赵国,无愧于心。虽然忠心耿耿,却难敌君王猜忌,小人作梗。离开赵国后,廉颇便再也没回到故土,留下的只有对赵国无限的思念。廉颇,河北保定人,战国时期赵国将领,位居上卿,封号信平君,戎马一生,战功显赫,东伐齐国,

  • 平原君赵胜的生平 平原君的历史评价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号平原君的赵胜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贤能善德之人。他的身份尊贵,是赵国国君武灵王的儿子,也是惠文王的弟弟,他还是另一个著名的人物魏国的信陵君的姐夫,可以说是赵国的皇亲贵族。他在历史上既有谋略过人的一面,也有顽固浪荡的另一面。平原剧的雄才大略可以从著名的“邯郸解围”

  • 齐威王是如何一鸣惊人的 齐威王的故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春秋战国

    “一鸣惊人”是中国自古流传至今的一个成语,本是指林中的一只鸟,平时并没有飞起,也没有鸣叫,然而一当它振翅而飞,张嘴名叫的时候,却是惊人的。指代那些常日里没有什么特殊表现的人,一下子就做出了惊人的成果来。在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有一位齐国的君王就是这样的一鸣惊人,他是称雄七国的齐威王。淳于髡虽然貌不惊人,

  • 如何评价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春秋战国

    商鞅变法顺应了社会潮流的发展,所以商鞅变法最终得以成功,变法的成果深入人心。在探讨商鞅变法内容、作用和意义时,必不可少谈论之处就是商鞅变法的背景。1、商鞅变法的背景首先,是大的社会背景。在战国时代下,每个诸侯国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不停地联合其它诸侯国发生战争。如果一个国家的战斗力不强,综合国力不显著

  • 田氏代齐:中国史上一场完美的鸠占鹊巢 权力下沉是权力被窃取的前兆 田氏是如何取代姜姓入主齐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春秋战国

    战国初年,陈国田氏后代取代齐国姜姓吕氏成为齐侯,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自此田氏在形式上取得了齐侯的合法地位。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去世,奉邑入于田氏,姜姓吕氏从此退出统治齐国的历史舞台。史称田陈代齐。战国时代是何时开启的?在史学界上通常的看法是以“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为关键节

  • 王翦: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消灭燕赵并以秦国60万兵力消灭楚国 是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春秋战国

    王翦是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少时喜欢军事,随侍秦王嬴政。率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扫平三晋地区。统兵60万大败项燕,消灭楚国。联同儿子王贲,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开疆扩土的最大功臣。1、精于谋略 计杀魏齐报相仇王翦是战国时期秦国关中人,他年少时期就喜欢军事,为人处世富有谋略。在秦昭王时期王翦就受

  • 先轸:春秋第一名将 晋国不败战神 先轸的死法足以秒杀无数忠臣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春秋战国

    先轸是春秋时期晋国名将,曾辅佐晋文公、晋襄公两位霸主,屡出奇策,并以中军主将的身份指挥城濮之战、崤之战,打败强大的楚国和秦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同时拥有元帅头衔和元帅战绩的军事统帅。先轸的第一次亮相是城濮之战。楚国围宋,宋请求晋国出兵帮忙,晋文公组织大臣们商讨,先轸说:“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