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廉颇: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 为什么最后客死异乡?

廉颇: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 为什么最后客死异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54 更新时间:2024/1/21 5:45:24

廉颇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一生大小数百战,几乎百战百胜,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赵国保护神。廉颇对于赵国,无愧于心。虽然忠心耿耿,却难敌君王猜忌,小人作梗。离开赵国后,廉颇便再也没回到故土,留下的只有对赵国无限的思念。

廉颇,河北保定人,战国时期赵国将领,位居上卿,封号信平君,戎马一生,战功显赫,东伐齐国,北退燕国,南压魏国,西抗强秦,被后世评为战国四大名将,唐朝时因功从祀武庙,为武庙六十四将之一,宋徽宗时追尊为临城伯,仍旧位列武庙七十二将。

廉颇是个职业军人,能够名扬后世,还是因为善于用兵,能打胜仗,他在战国四大名将里知名度稍弱,主要是因为没有打过大规模的歼灭战,就好像参加歌唱比赛不会飙高音,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周围的几个邻居,谁没吃过他的亏,毕竟战绩在那摆着,事实胜于雄辩。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领军伐齐,攻取阳晋,因功被拜为上卿,两年后他再次攻伐齐国,占领齐国几地,齐国这时候因为被乐毅折腾的元气大伤,打不过赵国也在情理之中,三年后廉颇又领兵攻魏,夺取魏国纺陵和安阳。瘀与之战后,秦军攻几地,被廉颇打败。攻城拔寨,无往不胜,如此丰厚的战绩,名将之称,可说是当之无愧。

说起廉颇,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将相和了,后世提起将相和,都会说蔺相如谦和大度,廉颇知错能改,但是在我看来,廉颇不能说是有多大的错,并不是嫉贤妒能之辈,而是刚开始相互之间不了解,加深认识后,各自被对方的人格魅力吸引,结为刎颈之交,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廉颇征战沙场,刀头舔血才被封为上卿,可说是得来不易。而蔺相如同志,刚开始是太监的门客,可以说是来路不算很正。后来因为跟领导出了趟差,回来就被坐火箭提拔为上卿,还排在廉颇的前面,换谁估计心里都会不舒服,难免发两句牢骚,好比你是VIP,我也是VIP,大家一起排队也没啥,可是老板非说你是VIP中的VIP,不用排队,优先办理,总会让人不爽。

廉颇同志放出风去,要给蔺相如好看,蔺相如同志为了顾全大局,处处忍让,连自己的门客都看不下去了,蔺相如却说,我都可以和秦王谈笑那个风生,怎么会怕廉颇呢,我们两个彼此争斗,只会白白便宜秦国,我不敢因私废公。廉颇听说之后,为自己的行为感动羞愧,肉袒负荆,前往谢罪,二人把酒言欢,尽释前嫌,结为知交。

赵惠文王去世之后,廉颇继续给赵孝成王打工,直到那一年,赵王贪心,决定和秦国抢肉吃,韩国上党太守冯亭献地来降,赵王心里没底,就问平原君,平原君说,没事,有廉颇在,防守不成问题。赵王于是下定决心,派廉颇为将,前去上党接收地盘,并就地组织防御,以备秦军来攻。

廉颇领命前去,秦军也果然挥军前来,双方打了几仗,赵国吃了点亏,廉颇发现秦军真不是吹的,跟秦军在野外对决,就好比跟英军比排队枪毙,于是决定坚守壁垒,跟秦军打持久战。秦国本打算速战速决,赢了就割地赔款,输了就回家发育,没曾想搞成了这样,几十万将士征战在外,军费开支浩大,家底再厚也掏空了,秦国玩起了反间计,忽悠赵国换主帅。

赵国也是有苦说不出,你秦国好歹还有关中沃野,巴蜀天府之国,自己境内除了石头啥都缺,更加支撑不起长期作战。听说秦国害怕马服君的儿子,那就让他去试试吧,万一要是赢了呢,就算输了也不打紧,反正这今年经常吃败仗,赶紧把这事翻篇,要不然就得当裤子了,廉颇接到调职通知,也不能阵前起义,只好服从命令。

估计廉颇本来想着,就算是输了,也就是损失个三五万人,然后双方谈个判,过几年再把场子找回来,谁知道一把玩成了梭哈,输光了老本,好在上天保佑,秦国没有乘胜来攻,要不然赵国可能就要先于韩国被灭了,可是该来的总是要来,秦国发兵围攻邯郸,上次是自愿防守,这次却是被自愿的,平原君去外边求援,廉颇在里面死撑,最后好不容易等来了楚魏援军,里应外合打才退了秦军。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赵国异军突起,天下成秦赵争雄之势,没人敢跟赵国过不去,可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也只能睦邻友好了。赵孝成王十五年,燕国丞相栗腹到赵国进行友好访问,发现赵国空虚,于是向燕王献计,赵国精锐尽丧于长平,剩下老的老,小的小,正是大好机会,燕王想起了赵国当年多么的霸道,决定出一口恶气,于是兵发两路,大举进攻赵国。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如同二战时墨索里尼进攻希腊,燕军被意大利军队灵魂附体,不但被廉颇打败,丞相栗腹被杀,燕军主将被擒,还被赵国反围都城,只能割五城求和,偷鸡不成蚀把米,廉颇因此战大功,受封信平君,假相国,走上人生巅峰。

时间来到赵孝成王二十一年,廉颇再次出征,夺取魏国繁阳,这次胜利,也成为了廉颇最后的辉煌。因为这一年,他的领导,久经考验的赵王去世了,新的赵王继位,上来就是人事大调整,总司令由乐乘担任,廉颇同志下岗了,廉颇接到了通知,一怒之下,竟然领兵进攻新司令,虽然打跑了新司令,可赵国也再没了他的容身之处,只能出奔魏国而去。

高级人才主动跳槽,魏国却没有受宠若惊,反而对他十分猜疑,廉颇很是郁闷,赵国这边没有了顶梁柱,被秦国几顿胖揍,赵王国难思良将,想重新用廉颇,就派使者去调查廉颇的近况,看看他还能不能为祖国发挥余热,郭开同志因为跟廉颇有仇,就暗中告诉使者,你是个聪明人,事情该怎么办,你心里要有数。

廉颇见到赵国使者前来,为了向使者展示实力,廉颇开始了他的表演,他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上马,施展武艺。廉老将军不知道,他的一番苦心,却成了笑话。使者回去后向赵王回报:廉颇虽然老了,但还比较能吃,就是一顿饭去了三趟厕所。赵王听了之后,心里是拔凉拔凉的,都说好汉架不住三泡稀,还是让他休息吧。

要我说赵王就是吃亏在,没有听过郭德纲的相声,不知道能吃能拉是身体好的表现,一顿饭吃一斗米,外加十斤肉,那是什么概念,先不说吃不吃的下,去没去那么多次厕所,这要是换成别人,早就得叫救护车了,一般人喝十瓶啤酒就得去几趟厕所,那时候又没有老干妈,厨师也还不会做红烧肉、鱼香肉丝、梅菜扣肉、水煮肉片,吃那么多米饭,去几趟厕所怎么了?

赵国是回不去了,魏国又不待见自己,不知如何是好之际,楚国却派来了使者,表达了高薪招聘的意愿,廉颇心想,树挪死,人挪活,说不定到了楚国,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不曾想楚国更是让人绝望,心情抑郁的他更加想念赵国,外加可能水土不服,不久就病逝于寿春,可怜老将军,到死也没有再等到赵国的使者。

两千多年来,许多人在敬慕廉颇的同时,也为他晚年流亡国外而惋惜不已,认为他晚节不保。但是,廉颇出逃正是一种爱国的体现。因为在他之前,乐毅、孟尝君田单、信陵君都有过在本国无法立足之时而出逃外国避难,后来国家危难被君王想起,来请其回国的先例。他出逃国外,显然受到了他们的影响和启发。所以,他出逃正是为了避免国内统治阶级矛盾激化,给敌人以可乘之机。待国家危难之时,只要赵王遣一使遗一信,他就会像信陵君一样继续回国效力。

有人会问:他不出逃不行吗?不行。为什么呢?笔者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吧。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白起,因为经常屠杀降卒被人称之为“人屠”,征战数十年,为秦国最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晚年的他与朝中的丞相范雎不和,也知道范雎一直在秦昭襄王面前说自己的坏话,总有一天自己会栽在他手上。可是,他没有到秦王那辩解,更没有出逃,结果一代名将含恨死在自己人手上。

这是发生在廉颇生前的一个例子,还有一个发生在他死后的一个例子,也可以证明他选择出逃是对的。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是赵国继廉颇、赵奢之后最杰出的军事人才,廉颇出走后,他成了赵国军事上的顶梁柱。正是由于他带领将士们的苦力支撑,赵王才得以多苟且偷生了十几年。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为国为民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军,却没有在战场上殉国,而是死在了他一心要保护的赵国君臣手里,而且还是在阵前被捕杀的。

由此可见,廉颇选择出逃,一是不想白白做牺牲品,二是想有朝一日还能回国继续杀敌。他出逃,正是因为深爱着祖国和人民啊!可是,昏君奸臣没有再给他机会回国御寇杀敌。他流亡国外四年后郁郁而终于楚国寿春,之后赵国名将李牧、庞煖、司马尚等人相继或被杀,或战死,或被废,国亡近在咫尺了。

李牧被杀,司马尚被废后仅仅几个月,秦军就杀进了邯郸城,赵国君臣成了阶下囚,国家灭亡。赵悼襄王的长子、被废弃的太子、赵幽缪王赵迁的哥哥公子赵嘉逃到代郡,召集一部分文武大臣,自立为代王,与燕国联合抗秦,坚持了六年后失败,赵国彻底灭亡。

标签: 春秋战国

更多文章

  • 平原君赵胜的生平 平原君的历史评价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号平原君的赵胜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贤能善德之人。他的身份尊贵,是赵国国君武灵王的儿子,也是惠文王的弟弟,他还是另一个著名的人物魏国的信陵君的姐夫,可以说是赵国的皇亲贵族。他在历史上既有谋略过人的一面,也有顽固浪荡的另一面。平原剧的雄才大略可以从著名的“邯郸解围”

  • 齐威王是如何一鸣惊人的 齐威王的故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春秋战国

    “一鸣惊人”是中国自古流传至今的一个成语,本是指林中的一只鸟,平时并没有飞起,也没有鸣叫,然而一当它振翅而飞,张嘴名叫的时候,却是惊人的。指代那些常日里没有什么特殊表现的人,一下子就做出了惊人的成果来。在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有一位齐国的君王就是这样的一鸣惊人,他是称雄七国的齐威王。淳于髡虽然貌不惊人,

  • 如何评价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春秋战国

    商鞅变法顺应了社会潮流的发展,所以商鞅变法最终得以成功,变法的成果深入人心。在探讨商鞅变法内容、作用和意义时,必不可少谈论之处就是商鞅变法的背景。1、商鞅变法的背景首先,是大的社会背景。在战国时代下,每个诸侯国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不停地联合其它诸侯国发生战争。如果一个国家的战斗力不强,综合国力不显著

  • 田氏代齐:中国史上一场完美的鸠占鹊巢 权力下沉是权力被窃取的前兆 田氏是如何取代姜姓入主齐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春秋战国

    战国初年,陈国田氏后代取代齐国姜姓吕氏成为齐侯,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自此田氏在形式上取得了齐侯的合法地位。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去世,奉邑入于田氏,姜姓吕氏从此退出统治齐国的历史舞台。史称田陈代齐。战国时代是何时开启的?在史学界上通常的看法是以“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为关键节

  • 王翦: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消灭燕赵并以秦国60万兵力消灭楚国 是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春秋战国

    王翦是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少时喜欢军事,随侍秦王嬴政。率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扫平三晋地区。统兵60万大败项燕,消灭楚国。联同儿子王贲,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开疆扩土的最大功臣。1、精于谋略 计杀魏齐报相仇王翦是战国时期秦国关中人,他年少时期就喜欢军事,为人处世富有谋略。在秦昭王时期王翦就受

  • 先轸:春秋第一名将 晋国不败战神 先轸的死法足以秒杀无数忠臣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春秋战国

    先轸是春秋时期晋国名将,曾辅佐晋文公、晋襄公两位霸主,屡出奇策,并以中军主将的身份指挥城濮之战、崤之战,打败强大的楚国和秦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同时拥有元帅头衔和元帅战绩的军事统帅。先轸的第一次亮相是城濮之战。楚国围宋,宋请求晋国出兵帮忙,晋文公组织大臣们商讨,先轸说:“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

  • 吴起:前帮魏国训武卒 后助楚国谋变法 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被忽视了的全能型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春秋战国

    吴起是战国初期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在楚国时,辅佐楚悼王主持变法。公元前381年,因变法得罪守旧贵族,惨遭杀害。在战国时代的中原群雄眼中,“楚”这个字,带有一种莫名的凛冽,令人不由自主产生一股疏离的感觉。或许是因为它太

  • 战国时期楚国辞赋家美男子宋玉竟是屈门叛徒?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春秋战国

    宋玉是战国时期知名的楚国辞赋家,在中古文学发展的过程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的一生虽然比较窘迫,没有什么显眼的功绩,但是他还是留下了很多经典的故事,通过他的这些典故让我们一起去走近宋玉,了解宋玉,看看这个史上有名的美男子有着怎样的风采。宋玉一生最出名的就是他曲高和寡,阳春白雪的经典故事,这出自他的《

  • 春秋战国时期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

  •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首都地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