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楚武王熊通:春秋时期第一位自立为王的国君

楚武王熊通:春秋时期第一位自立为王的国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708 更新时间:2024/1/20 11:32:14

楚武熊通是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武王是楚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人物之一。他的幸运在于继承了先辈的庞大资本,但其并不满足于此。他雄心勃勃,要将楚国推进到一个全盛的时代,成为无敌于天下的强者。

春秋时期楚国是个大国,但一开始楚国国君的地位并不高。第一任楚国国君叫做熊绎,他是在周成王的时候受封成为诸侯的,封的是子爵,也就是第四等诸侯,公侯伯子男,倒数第二。那熊通是谁?他是楚国第16任国君熊眴的亲弟弟,这个人做事雷厉风行,风格十分强硬,比上了战场的李云龙还过分,想干就干,谁说也不好使。

熊通属于那种不甘人下的性格,一心想着当领导,但是自己哥哥在位,碍于兄弟情面,没有办法。当时楚国的惯例是“继任国君必伯实立或必长实立”,要么就选最有威望的人继承,要么就是嫡长子,说什么也轮不上他。后来熊眴病重,去世前立下遗嘱,把君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熊通一想,之前我没当国君是因为兄弟情深,现在跟侄子就没必要客气了吧!一不做二不休,杀了熊眴之子,自立为君。

在先秦时期,礼乐制度及其严格,以下犯上还弑君自立,这是不可饶恕的罪过,熊通的这个位置,换了一般人还真不坐不起。但是这人是熊通,他有办法。熊通首先娶回了邓国公族女子为妻,借靠邓国的势力稳定自己的地位;然后安抚楚国的贵族,给他们一些利益和保障;同时大力发展经济,保障百姓的生活。

寻找外援支持,稳定内部势力,保障基层生活。熊通这一连串的动作做完之后,人们也想明白了,虽然熊通做了大逆不道的事,但是想要扳倒惩罚他却极为困难。况且熊通在位,自己的利益并没有受到损害,反而比之前生活的更好,那还有什么必要推翻他呢?就这样,熊通的位置算是稳了。

以熊通的性格能当一个安稳的国君吗?显然不能。楚国的形势稍微稳定了之后,熊通就开始周边扩张。这也算是继承了他哥哥的遗志,都喜欢开疆拓土。其实这兄弟俩脾气挺像的,就说和氏璧那个故事,楚人卞和最初就是把和氏璧献给了熊眴,熊眴说这是假的,砍掉了卞和的左脚。熊通当权时,卞和又把和氏璧献给熊通,结果大家都知道,右脚也没了。不愧是亲兄弟,风格如此一致。

话说回来,为什么楚国这么愿意扩张?原因有两个,一是楚国内部稳定,“甚得汉江间民和”,百姓和睦,国家形势一片大好。国君在家闲着没事,觉得自己的领土还是太小,就产生了这种扩张的想法。二是楚国离着周王室远,他管不着,再说边上都是一些小国家,没人能牵制的了楚国。

后来熊通想过远征,去攻打打周王室设在汉水北面的重镇,但是失败了。他回家总结了一下经验,最后认为:攻打远距离的地方虽然扩张的快,但是失败率高,而且能得到的物资也不多。以当下的形势,最佳的战略是挑几个家门口能打过、而且条件比较好的下手,这样既可以树立威信,又可以补充军需。

然后,权国倒霉了。没办法,权国面积小,国力还强盛,形势已经到这了,只能拿他开刀。于是,权国就变成了楚国的“权县”,之前权国的国君斗缗做了这里的权尹。很多人以为郡县制是秦国发明的,其实最早对重要地区设县的人是熊通。之前虽说也有县,但都是指郊外地区,不能构成一个行政区域。权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成为行政区域的县,相应的,斗缗也是第一个县长。

但对于斗缗来说县长算什么,自己之前可是国君!不甘心的他就带领之前权国的贵族们叛变了。后果如何可想而知,正儿八经都打不过楚国,领几个贵族叛变更没希望。很快,叛变就被镇压,权国遗民都被安置到楚国后方看管起来,权县交给楚人打理。有了权国的经验,熊通每攻打下一个国家,就将此处设县,把当地贵族迁往楚地,在当地选拔能人管理,因俗而治。

设县制度相比于分封制,很好的杜绝了家族割据现象的发生,权力更加统一,国内形势更加稳定,可以说设县制度是楚国百年不衰的重要基础。楚国的基础打得好,方针对,扩张得非常快。熊通的政策很明确——“武力强国”,楚国的迅速扩张使很多中原大国也感受到了威胁。“蔡侯、郑伯会于邓,始惧楚也。”在周边小国的眼中,楚国的熊通简直就是噩梦般的存在,指不定什么时候自己就遭殃了。

楚国越来越强盛,熊通却总觉得不满意。虽然当下很多国家都忌惮楚国,但他这个国君的封号仍然还是子爵,这个等级太低了。怎么样才能提升自己的地位呢?熊通首先想到的,是一条合法的道路。在楚国的东北方向,有个对周王朝有影响力的姬姓国家,叫做随国,因为和王室同姓,在朝中说话有一定的分量。

熊通是这么打算的:先大军压境随国,吓唬吓唬随侯,让他站在自己这边。然后让随侯去找周天子,谈谈给自己晋升封号的事,以随侯和周天子的关系,应该很简单就通过了。如果随侯不同意,大不了武力制裁嘛,反正攻城这种事自己在行。果然,面对强大的楚军,随侯服软了。熊通跟随侯说:“如今天下纷争,江山动荡,我楚国有这个实力可以帮助天子稳定局势,但奈何级别太低,没人信服,请天子给我晋升封号,让我匡扶王室的心愿得以实现。”

名义上是效忠王室,实际上就是要求晋升。随侯也没办大,只能同意。随侯的事情是办到了,但问题卡在了朝中大臣这。都能看出熊通的那点小心思,他们怕熊通得逞后会变本加厉的搞扩张,所以这个提议,否了。随侯把结果告诉了熊通,熊通大怒:“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你不给我封号,那我自己封自己!

公元前704年,熊通自立为“楚武王”,成为周朝诸侯僭号称王的第一人。熊通此举让周朝天子、蛮夷君主以及整个华夏诸侯皆为之一震。自我封王意味着楚国与周王朝不再是从属关系,打破了周朝天下共主的局面,楚国与周王室自此分庭抗礼。那周王室对此就没有什么表示?有啊,强烈谴责。那时候周朝王室已经衰微,“天下之主”有名无实,对熊通的做法实在无可奈何。

当然,楚王作为一个“王”,光靠自封是不够的,还需要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随后,熊通便邀请一些诸侯在沈鹿会盟,以扩大影响。大部分诸侯还是很给面子的,面对强大的楚国,不想去也不行啊。此次会盟,有两个国家没到,一个是距离比较远的黄国,另一个是上面说到的随国。

熊通认为这种情况简直就是对自己的蔑视。会盟结束后,他一边派人去黄国兴师问罪,一边亲率大军攻打随国。随国在楚军的攻势下迅速溃败,好在有楚国大夫斗伯比保全,才免于亡国的命运,于是两国结盟,随侯服了。到了公元前701年,汉水东部的国家基本都向楚国表示臣服,楚国已然成为汉东霸主,震慑一方。

熊通在位51年,从等级低微的子爵做到了称霸一方的楚王,可以说他给整个周朝带来了一场巨大的变革。他让楚国得到了新的发展,奠定了楚国的百年基业,同时也让周王室的威严受到了莫大的打击,掀起了新一轮武力吞并的浪潮。熊通可谓一生叛逆,也正是他的“叛逆”才造就了其不凡的一生,我们不能学他的武力强势,这一套在现在的法制社会里不好使。真正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是那种面对自我理想时的坚定和不屈服。人若有梦,时运自来,天若不愿,我自安排。

标签: 春秋战国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各国主要的4种货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春秋战国

    一、春秋战国货币简介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大变革时期,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对流通货币的大量的需求,而金属铸造技术也日渐成熟,为大量铸造金属货币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这一时期货币的最大特点是货币铸造的种类繁多,币制混乱。由于当时周王朝的势力渐弱,列国均各自为政,经济也自成体系,所以

  • 春秋战国晏子的简介和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晏子是一位聪明机智的,能言善辩的人物。历史上的他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曾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朴素的处事风格而闻名于诸侯。孔丘还曾称赞他:“救民百兴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晏子的做事风格,充分的表现出了治理国家的忠诚与能耐。他不仅利

  • 春秋争霸的形成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春秋战国

    春秋时代,王室衰微、王霸迭兴,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春秋争霸有两层意思,先来简单说“春秋”是什么意思。鲁国史官当时按照年、季、月、日,春、夏、秋、冬的顺序详细记载了鲁国以及其它国家发生的一切重大事件,

  • 从秦朝到清朝2000多年间曾出现了三个黄金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春秋战国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期间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推向了最高峰。有人将西汉前期、唐朝前期和清朝前期称为中国的三大“黄金时代”。为什么说清朝前期是中国的三大“黄金时代”之一呢?从秦朝到清朝2000多年间,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了三个黄金时代:第一个黄金时代,史称“文景之治”,包括汉武帝刘彻的开拓疆域

  • 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友谊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春秋战国

    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是古时候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典范,那么与之类似的故事还有多少呢?“高山流水”的典故,讲述的就是伯牙子期的故事。时至今日,伯牙子期的故事依然在民间广为流传。春秋时期,有个叫俞伯牙的人,他精通音律,并有着高超的琴艺。俞伯牙年轻时,曾拜高人为师学习琴技。俞伯牙聪颖好学,跟随高人学

  • 鬼谷子的真名是什么,鬼谷子这个名字有什么来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春秋战国

    鬼谷子这个名字我们听来并不陌生,但是却十分神秘,那么鬼谷子到底是谁呢?鬼谷子这个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呢?鬼谷子原名姓王名诩。据说是春秋时卫国人,因为他经常背着药篓在云梦山采药修道,并且隐居在归谷,因为“归”与“鬼”二字读音差不多,鬼有比较不具有神秘色彩,所以归谷慢慢的就成了鬼谷。而王诩自称自己为鬼谷子。

  • 荆轲刺秦王之前,一直在等待的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春秋战国

    在我国历史上涌现出很多著名刺客,刺杀是一项非常危险的事情,不管刺杀成功与否,刺客往往都会死于非命,荆轲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荆轲刺秦王的事件使得荆轲在历史上留了名,但是最终却失去了自己的性命。有专家说,刺杀秦王的任务本应该是荆轲和其他人进行。可是由于荆轲出行前并没有等到那一位小伙伴,所以才自己上路。那么

  • 法家的代表人韩非子的思想主张依法治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春秋战国

    法家的代表人韩非子主张的思想就是“依法治国”,这也成为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独霸中原的一个关键点,自秦国开始,就已经实行了唯一的君王制,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现如今的民主社会体系,建立了中央集权制。他认为推广仁义都是在空谈,他的“法治思想”反对着“儒家思想”,君主应该采用手段统一自己的权利,将所有的权利统一起

  • 晋楚争霸: 一部春秋史半部晋楚争霸,晋楚之间有哪些恩怨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春秋战国

    大国争霸是春秋时期的主旋律,而晋楚争霸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初略计算,春秋三百多年的历史中,有一百多年是以晋楚争霸为主旋律,由此可见一部春秋,半部晋楚争霸的说法没有问题。那么晋楚争霸到底有哪些恩怨?两国为何展开长达百年的争霸或战争呢?具体的过程和结果又如何呢?所谓晋楚争霸不是因为两国有什么世仇,也并非

  • 晋献公:让晋国迅速崛起,然晚年昏庸而见事不明最终被小人利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春秋战国

    晋献公是春秋时期的晋国君主,是个有为而且非常有雄心的国君。然而,他的缺点是太过权谋,以致自视太高,结果晚年被身边小人玩弄于鼓掌之中,酿成了杀子的悲剧。一部晋国史就是半部春秋史,由此可知晋国在春秋时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而在晋国史中声名最显赫、带领晋国走向辉煌和巅峰的,自然是春秋五霸之首的晋文公姬重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