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战国战乱500年,为什么没有出现少数民族大规模入侵的情况

春秋战国战乱500年,为什么没有出现少数民族大规模入侵的情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145 更新时间:2024/2/14 12:04:19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分裂时期,天下共主的周天子已经无力掌控分封的诸侯王,一时间群雄并起,诸侯林立,历经五百余年的战乱,终于由秦国歼灭六国,完成统一。那是一个我们现在难以想象的大动乱时期,甚至一些小国家在失去周王室的庇护后,如同薰华草一般朝生夕死。在这样一个大动荡、大分裂时期,为何那些不属于周朝控制范围的少数民族没有趁机发难,入主中原呢?

1、楚人以“蛮夷”自居,秦嬴自西陲伊始

楚国,在春秋和战国时期,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昔日楚庄王问鼎天子,意在“示欲逼周取天下”,还确定了自己“春秋五霸”之一的地位;后有楚怀王约定合纵伐秦齐,为五雄之首。楚国的强大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然而谁能想到楚人始祖却为“蛮夷”出身,楚族在与远古先民的长期交往、争战与融合中逐步发展起自己的文化。

楚地楚民虽以“蛮夷”自居,但在发展过程中,楚人北上争霸、先后征服或灭掉诸夏之国的同时,积极地吸收华夏文化,使自己成为与华夏同步前进的先进的文明大国,楚共王即位后更是做到了“抚征南海,训及诸夏”。有了这么一个心向中原的大国镇压周边的少数民族,让他们没有办法起兵逐鹿中原。

秦国,是不逊色于齐楚的西方大国,自秦嬴伊始,便是与西戎为敌,秦庄公受封“西陲大夫”,却将秦人置于刀剑之前,死在西戎手下的秦人、秦国国君不胜其数,秦与西戎已成死敌。经过长达百年的惨淡经营,秦暴霜露、斩荆棘,秦人逐步适应了西陲恶劣环境,实力与日俱增,终于,在秦文公十六年(前750),“文公以兵伐戎,戎败走。於是文公遂收周馀民有之,地至岐,岐以东献之周”。

此后,秦穆公在与晋争霸时失败,转而向西征讨西戎,“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秦昭襄王在位时,平定义渠,可以说,秦国是阻挡西戎继续进军中原有力屏障。除了秦楚外,还有灭了戎狄的晋国、胡服骑射的赵国、消灭莱夷的齐国,使得少数民族不敢再进军中原,也没能早早实现“乱华”而自取之的愿望。

2、无马镫之铁骑,不敌千乘之威

据目前考古发现可证,早在我国西汉时期,便有了马镫,可别小看这个东西,虽然它只是骑马人在上马时和骑乘时用来踏脚的马具,却能够帮助骑马者在骑行时支撑双脚,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骑马的优势,同时又能有效地保护骑马人的安全。可以说马镫的诞生,不仅解放骑乘者的双手,加强了骑兵的优势,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改变了历史。

然而在春秋战国时期,游牧民族的铁骑却是不敌中原诸国的军队,在那个没有马镫的时代,少数民族的骑手必须夹紧马身再揪住马鬃,才能不让自己摔下马背,连骑行都是困难重重,更别说拉弓搭箭、骑马砍杀了。相比之下,中原的车乘却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一辆“战车”中,一人驾马,一人指挥,一人拿戈进攻,可以打乱对面阵型,进可攻退可守。

同样,没有马镫的骑兵,冲锋之势大打折扣,比不过轰隆驰骋的中原战车,人与马一起,难逃冤死车轮之下的命运。装备的差距,让边陲少数民族的骑兵方阵根本打不过中原的步兵军队,“问鼎中原”的野心被毫无悬念地浇灭了。

3、西周灭亡之耻,华夏族十倍还之

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点燃烽火而戏诸侯,不曾想犬戎真的来犯,周平王被迫迁都,东周开始。东周王室衰微,天子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但面对昔日覆灭了西周的犬戎,各路诸侯可是一点都不客气。

在那个中原人还不是以“汉族”而是“华夏族”自称的年代,虽然中原各国打打杀杀,但都还是沾亲带故的,而犬戎是灭了自己“大哥”的外人,各国国君的脸上都有些挂不住啊,所以别看春秋百余诸侯、战国七雄逐鹿中原,打的不亦乐乎,但论血缘还是“一家人”啊,我们华夏人打架是我们的“自家事”,犬戎敢来那就是“找打”,因此靠近这些少数民族的诸侯国,个个都是摩拳擦掌,等着他们上门,“报西周灭亡之仇”。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各路诸侯征战不断,但无论是春秋时期的几位“霸王”,还是战国七雄,哪个不是积极讨伐周边的少数民族的主,或暴力征服、或怀柔内化,稳定自己的后方。在连年不断的征战中,这些少数民族得以保存就不错了,更别提是否还有余力企图侵犯中原、饮马长江了。

标签: 春秋战国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后为什么中国再也出现不了百家争鸣的情况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多、最了不起大思想家。春秋战国以后到今天,中国历史还延续了两千多年。可是,这两千多年里,却再也没有出现过春秋战国时期那样的盛况。我们都知道,一个人能成为学者,能成为思想家,这个人肯定读过不少书,见识过不少东西。但是奇怪的是,实际上春秋战国时期的那些大思想家,并没有读过

  • 春秋霸主齐桓公身上的这些缺点导致了最后结局会那么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春秋战国

    是齐桓公亲手毁掉了自己的江山,这并非是他人的肆意干涉。论执政能力,齐桓公可以算作一位雄主,不过,虽然齐桓公有称霸天下的资本,但其本人却缺乏英主的气质。他只有依靠管仲,齐国的霸业才可图存。齐桓公能取得霸主的头衔,并不是因为齐桓公本人很能干,而是由于管仲尊王攘夷的策略。反观齐桓公的一生,除了在继位前不计

  • 百里奚---五张羊皮换来竟帮秦国称霸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春秋战国

    百里奚是春秋时期秦国著名的政治家,又称“五羖大夫”,是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从市井之中换回的一代名相。百里奚辅佐秦穆公称霸,对以后秦国兼并六国结束分裂局面,形成大一统的中华帝国,奠定了基础。百里奚并不是富二代出身,相反是穷苦出身,但他人穷志不短,在年少的时候便嗜书如命,成为当地有名的“书虫”。三十好几才

  • 楚国从建国到灭亡都没有实现真正的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春秋战国

    楚国是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楚国不是最后一个被灭的,却是最难搞定的。楚国因何而从一个小国成长为左右春秋战国格局的大国,又因何丧失大国地位,在强秦的攻势下苟延残喘,又是如何在最后的岁月里回光返照?春秋战国时的楚国是一个令人着迷的国度,不仅是因为她有屈原宋玉,不仅是因

  • 楚昭王: 带领近乎灭亡的楚国重新恢复到强盛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春秋战国

    楚昭王熊壬是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是楚国的一位中兴之主。楚昭王吸取教训,励精图治,重用贤臣,废除或诛杀奸臣,使楚国逐渐恢复到强盛时期。后来昭王的儿子惠王延续这一政策。这一时期称“昭惠中兴”。春秋后期诸侯争霸进行到尾声时,齐、楚、秦、晋四个超级大国都有着各自的困扰:齐国持续内乱实力大减,秦国自穆公死后已无

  • 楚武王熊通:春秋时期第一位自立为王的国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春秋战国

    楚武王熊通是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武王是楚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人物之一。他的幸运在于继承了先辈的庞大资本,但其并不满足于此。他雄心勃勃,要将楚国推进到一个全盛的时代,成为无敌于天下的强者。春秋时期楚国是个大国,但一开始楚国国君的地位并不高。第一任楚国国君叫做熊绎,他是在周成王的时候受封成为诸侯的,封的是子

  • 春秋战国各国主要的4种货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春秋战国

    一、春秋战国货币简介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大变革时期,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对流通货币的大量的需求,而金属铸造技术也日渐成熟,为大量铸造金属货币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这一时期货币的最大特点是货币铸造的种类繁多,币制混乱。由于当时周王朝的势力渐弱,列国均各自为政,经济也自成体系,所以

  • 春秋战国晏子的简介和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晏子是一位聪明机智的,能言善辩的人物。历史上的他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曾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朴素的处事风格而闻名于诸侯。孔丘还曾称赞他:“救民百兴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晏子的做事风格,充分的表现出了治理国家的忠诚与能耐。他不仅利

  • 春秋争霸的形成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春秋战国

    春秋时代,王室衰微、王霸迭兴,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春秋争霸有两层意思,先来简单说“春秋”是什么意思。鲁国史官当时按照年、季、月、日,春、夏、秋、冬的顺序详细记载了鲁国以及其它国家发生的一切重大事件,

  • 从秦朝到清朝2000多年间曾出现了三个黄金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春秋战国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期间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推向了最高峰。有人将西汉前期、唐朝前期和清朝前期称为中国的三大“黄金时代”。为什么说清朝前期是中国的三大“黄金时代”之一呢?从秦朝到清朝2000多年间,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了三个黄金时代:第一个黄金时代,史称“文景之治”,包括汉武帝刘彻的开拓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