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历史上真的存在过“免死金牌”吗

明朝历史上真的存在过“免死金牌”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638 更新时间:2023/12/17 18:35:54

民间俗称的“免死牌”,实为史书称之的“丹书铁券”。此物最早见于《楚汉春秋》(西汉陆贾著,其书已佚,《困学纪闻》十二引《楚汉春秋》:“高帝初封侯者,皆赐丹书铁券”),《汉书·高帝纪》则称“丹书铁契”,应是同一物件的不同叫法。当时的铭文为“使黄河如带,泰山如砺,汉有宗庙,尔无绝世。”

自汉后,“丹书铁券”历代相传,几乎每朝每代都有。“铁券”最初于券面阴刻,然后用丹砂填之,故称“丹书铁契”。梁时以银填字,即“银券”。隋时用金填字,亦称“金券”、“金书”,所以后世也称“铁券”为“金书铁券”。

明代也不例外。明代功臣封爵皆赐铁券。铁券形制如同瓦状,分为七个等级,公为二等,侯为三等,伯为二等,大小尺寸随着等级差别各有不同。铁券外面雕刻该人的履历蒙恩的次数,对其功绩有详尽的记载,里面刻有免罪减禄的次数,用来提醒防备再犯过错,每个字都用金子镶嵌。每副铁券各分为左右两部分,左半颁给功臣,右半收藏内廷府库,有事就将铁券左右勘合,以作为凭据。

据《明史·舆服志四》载:“功臣铁券:洪武二年,太祖欲封功臣,议为铁券,而未有定制。或言台州民钱允一有家藏吴越王镠唐赐铁券,遂遣使取之,因其式而损益焉。其制如瓦,第为七等。公二等:一高尺,广一尺六寸五分;一高九寸五分,广一尺六寸。侯三等:一高九寸,广一尺五寸五分;一高八寸五分,广一尺五寸;一高八寸,广一尺四寸五分。伯二等:一高七寸五分,广一尺三寸五分;一高六寸五分,广一尺二寸五分。外刻履历、恩数之详,以记其功;中镌免罪、减禄之数,以防其过。字嵌以金。凡九十七副,各分左右,左颁功臣,右藏内府,有故则合之,以取信焉。三年,大封功臣,公六人,侯二十八人,并赐铁券。公:李善长、徐达、李文忠、冯胜、邓愈、常茂。侯:汤和、唐胜宗、陆仲亨、周德兴、华云龙、顾时、耿炳文、陈德、郭子兴、王志、郑遇春、费聚、吴良、吴桢、赵庸、廖永忠、俞通源、华高、杨璟、康鐸、硃亮祖、傅友德、胡美、韩政、黄彬、曹良臣、梅思祖、陆聚。二十五年,改制铁券,赐公傅友德,侯王弼、耿炳文、郭英及故公徐达、李文忠,侯吴杰、沐英,凡八家。永乐初,靖难功臣亦有赐者。”

后来,笔者读到一篇文章,加深了对明朝“免死金牌”的认识。文章内容大致如下:

洪武三年(1370)年十一月十一日 ,明太祖朱元璋临御奉天殿,皇太子、诸王侍从左右,丞相率领文武百官排列在丹陛左右。明太祖亲自确定功臣名次,大封开国功臣。西平县蔡寨乡冯老庄始祖冯诚父冯国用,追封为郢国公,叔冯胜被授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同参军国事,封宋国公,食禄三千石,赐铁券。其文曰:“朕闻历代开创之君,必有亲同骨肉痛若肢体之将,使之周旋左右,出入以防奸诈,遂得保全起身,施行造化,以有天下。既是而观,其功不小。朕自渡淮江以来,尔兄冯国用实典亲军,导从有方,动合古道。俄而膺疾长逝,眹念其劳,追封为郢国公。悯其子幼 ,又以尔胜继之。尔胜十余年间,居京师则除肘腋之患,历征战则建爪牙之功。敌犯龙江,帅军兵而大挫群寇;副将北伐,屡克捷而平定中原。宣力内外,佐成混一。今天下已定,论功行赏,朕无报尔,是用加尔爵禄,使尔子孙世世承袭。朕本疏愚,皆尊前代哲王之典礼。兹与尔誓:除谋逆不宥,其余若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以报尔功。於戏!尔以忠诚,夙夜事朕 ,累除奸恶、爵禄之赏,由尔勋劳而致。尚其日慎一日,持守高盈,训及子孙,保于家世。”

洪武二十八年(1395)二月,明太祖赐毒酒毒死冯胜,冯胜诸子不得封而四处逃亡。铁券自然传给了冯诚。

建文元年(1399)七月初五,燕王朱棣举兵反,史称靖难。时任右军都督府左都督冯诚不忍仕,遂携铁券出走。初隐巫夔,后隐西平,铁券就成为了冯氏家族的传家之宝。

看来,“免死金牌”并没有真正使得它的主人冯胜免死,皇帝想你死时,还是必须得死,免死不过是个从前笼络大臣的手段而已。

标签: 明清历史

更多文章

  • 明代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弋阳腔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清历史

    南戏四大声腔是指中国明代形成的四种汉族戏曲声腔。分别为海盐腔(浙江)、余姚腔(浙江)、昆山腔(江苏)、弋阳腔(江西)的合称南戏四大声腔。汉族戏曲声腔的发展源远流长,海盐腔贯南戏四大声腔之首。 徐渭在嘉靖三十八年(1559)刊本《南词叙录》对四大声腔的流布地区作了这样的记载:“今唱家称弋阳腔,则出于江

  • 《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清历史

    《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 《徐霞客游记》:中国最早的一部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清历史

    《徐霞客游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也是世界上最早记述岩溶地貌并详细考证其成因的书籍。徐霞客一生除了家中发生重大事件外,几乎没有停止他的旅行,并详细记录了途中所见,是地理学家和考古学家不可多得的研究材料。《徐霞客游记》自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的初版到1985年朱惠荣的校注本

  • 郑和下西洋到过的地方有哪些, 下西洋主要目的在政治不在经济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清历史

    1405年到1433年,28年间郑和七度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成为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之一。郑和七次下西洋,都到过哪些地方呢?一、郑和下西洋到过的地方有1、西域 西域狭义上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

  • 《小窗幽记》:格言警句类小品文经典著作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清历史

    《小窗幽记》是199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是陈继儒。全书始于醒,终于倩,虽混迹尘中,却高视物外;在对浇漓世风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隽,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它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一再为读者所关注,其蕴藏的文化魅力,正越来越为广大读者所认识。 一说是明人陈继儒撰

  • 土木之变:让大明险些亡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清历史

    明朝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在今河北旮怀来县的土木堡,曾发生过一场明朝军队同瓦剌军队的大战。战斗的结果,明朝的皇帝成为瓦剌的阶下囚,50万明军全军覆没。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为“土木之变”。1、土木之变的结果 明英宗朱祁镇在位时,蒙古族的瓦剌部迅速强大,经常侵扰明朝北部边境。公元1449年,瓦剌

  • 明朝建故宫时为何要在天安门前立华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清历史

    凡是到过天安门的,无不为门外门里的两对华表所吸引。门外的那对华表上,龙盘于柱,横云飘绕于端;华表顶端,雕刻着一尊蹲兽,面向宫外,昂首远望。门里也有一对华表,所不同的是,其顶端的蹲兽,是面向宫里注视。一里一外,在古代,这就是表示对君主的一种约束。 华表到底蕴含著什么意义呢?这需要从华表的历史说起。

  • 明朝故宫用的砖为何被叫做金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清历史

    按说,用砖铺地,是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期,人们在建造房屋时,就开始用砖砌墙铺路。到了明朝,已有的砖瓦等建筑材料,用来修建紫禁城不是问题。但由于明成祖在迁都的问题上,不仅要求高,也要求严。他一再下旨,规定工匠们不惜重金也要打造恢宏壮丽的宫殿建筑群,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忽略,哪怕是踩在脚下的路,都精选装点

  • 为何说明代是武术发展史上重要的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清历史

    在中国武术运动史上明代的确是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武术史研究有人赞成这样的说法——“明成清盛”说。亦即武术运动形成于明朝,发展鼎盛于清朝之意。 武术发展中明代的重要主要体现在: 开始规范分类成不同流派,这是武术发展到一个较高程度的标志。而明朝以前,中国武术以军阵冲杀格斗技术为主体内容,训练以兵器实

  • 《醒贪简要录》:历史上首部反腐教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清历史

    《醒贪简要录》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反腐教材,颁布于明代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这份教材详细记载了朱元璋制定官吏工资标准的理论依据。并制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放纵各级官吏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当时贪官敛财的花样无奇不有:“所属始参曰拜见钱,无事白要曰撒花钱,逢节曰追节钱,生辰曰生日钱,管事而索曰常例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