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亡之后中华文明的十二大逆转

宋亡之后中华文明的十二大逆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882 更新时间:2024/2/28 0:21:21

夫古今之变,至秦而一尽,至元而又一尽,经此二尽之后,古圣王之所恻隐爱人而经营者荡然无具。早在1113世纪的宋王朝,中国就已经产生了近代化,那为什么到了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近代转型还要显得那么艰辛、一波三折?这么重大的问题当然不适宜用单一的原因来解释,不过如果要找出最深刻的历史远因,那便是“唐宋变革”所代表的近代化进程在南宋灭亡之后被中断了,历史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倒退。

敏锐的明末思想家黄宗羲与王夫之都察觉到,宋朝的覆灭不可跟其他王朝的更迭相提并论。黄宗羲说:“夫古今之变,至秦而一尽,至元而又一尽,经此二尽之后,古圣王之所恻隐爱人而经营者荡然无具。”王夫之说:“二汉、唐之亡,皆自亡也。宋亡,则举黄帝、舜以来道法相传之天下而亡之也。”宋朝之亡,不仅仅是一个王朝的覆灭,更是一次超越了一般性改朝换代的历史性巨大变故。用那个时代的话语来说,叫做“亡天下”;用今天的话语来说,不妨称为“文明的中断”。

为什么说宋朝的灭亡是“文明的中断”呢?请允许我先引用周良霄《元代史》序文中的一段话:宋亡之后,元王朝统一中国,并在政治社会领域带来了某些落后的影响,“它们对宋代而言,实质上是一种逆转。这种逆转不单在元朝一代起作用,并且还作为一种历史的因袭,为后来的明朝所继承。……明代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承袭元朝,而元朝的这一套制度则是蒙古与金制的拼凑。从严格的角度讲,以北宋为代表的中原汉族王朝的政治制度,到南宋灭亡,即陷于中断。”元王朝从草原带入的制度及其影响,深刻地重塑了宋后中国的历史。择其大者,介绍如下

1、“家产制”的回潮

本来宋人已有“天下为公”的政治自觉,就如一位宋臣告诉宋高宗:“天下者,中国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天下非君主私有,而为天下人共有。而来自草原的统治者则将他们所征服的土地、人口与财富都当成“黄金家族”的私产,推行中世纪式的“投下分封制”,“投下户”即是草原贵族的属民,有如魏晋隋唐时代门阀世族的部曲农奴。

2、“家臣制”的兴起

宋人相信君臣之间乃是一种公共关系:“君虽得以令臣,而不可违于理而妄作;臣虽所以共君,而不可贰于道而曲从”。君臣之间,“各有职业,不可相侵”。入元之后,这种公共性的君臣关系被私人性的主奴关系代替,臣成了君之奴仆,许多大臣甚至需要入宫服役。在主奴关系下,君对于臣,当然也是生杀予夺,想廷杖就廷杖,就如惩罚自己的奴隶,一位明朝的观察者说:“三代以下待臣之礼,至胜国(元朝)极轻。”

3、“诸色户计”的诞生

我们知道,宋代实行募兵制,人民已基本上不用服兵役,劳役亦不多见,差役也开始折钱结算。入元之后,征服者却按草原旧制,推行全民当差服役的“诸色户计”制度:将全体居民按职业划为民户、军户、站户、匠户、盐户、儒户、医户、乐户等等,职业一经划定,即不许更易,世代相承,并承担相应的赋役。

4、“驱口制”的出现

宋朝基本上已废除了奴隶制,但元朝征服者又从草原带入“驱口”制度,使奴隶制死灰复燃。所谓“驱口”,意为“供驱使的人口”,即在战争中被俘虏之后、被征服者强迫为奴﹑供人驱使的人口。元朝的宫廷、贵族、官府都占有大批“驱口”,他们都是人身依附于官方或贵族私人的奴隶。

5、“匠籍制”的推行

宋朝的官营手工业多实行“和雇制”与“差雇制”,“和雇”是指从劳动力市场上招聘工匠,作为雇主的政府与工匠是平等且自由结合的雇佣关系;“差雇”则带有强调征调性质,但政府还是需要按市场价向工匠支付工值。元朝却将全国工匠编入匠籍,强制他们以无偿服役的方式到官营手工场劳动。

6、“路引制”的恢复

汉唐时,人民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先向官方申请通行证,叫做“过所”。宋人则拥有迁徙之自由,不再需要什么“过所”。但元朝又实行“路引制”来限制人口的流动性,元会典中有一项立法,叫做“路人验引放行”:“凡行路之人,先于见住处司县官司具状召保,给公凭,方许他处勾当。……经过关津渡口,验此放行,经司县呈押;如无司县,于尉司或巡检呈押;无公引者,并不得安下。遇宿止,店户亦验引,明附店历。……违者,止理见发之家,笞二十七下。”商民出门远行、投宿,必须持有官方开具的“文引”,类似于介绍信,才准许放行、住店。

7、“籍没制”的泛滥

籍没,即官府将罪犯的家属、奴婢、财产没收入官。秦汉时,籍没制颇盛,但至宋代时,籍没的刑罚已经很少适用,并严格控制适用,如宋孝宗的一项立法规定:“自今如有依法合行籍没财产人,并须具情犯申提刑司审覆,得报,方许籍没。仍令本司常切觉察,如有违庆,按勃以闻,许人户越诉。”

入元后,籍没制度又泛滥起来,如忽必烈的一道诏书说:“凡有官守不勤于职者,勿问汉人、回回,皆论诛之,且没其家。”这当然是财产权观念发生退化的体现。

8、肉刑与酷刑的制度化

自汉文帝废除肉刑之后,黥(刺面)、劓(割鼻)、刖(斩足)、宫(割势)等肉刑已基本上不用,宋代承五代之旧,保留刺面之刑,但劓、刖、宫一直不敢恢复。元朝则将肉刑入律,如“盗牛马者劓”。陵迟等惨烈的酷刑,在宋代只是法外刑,极少应用,在元朝则正式编入法典,代替绞刑成为元代死刑的两种执行方式之一,陵迟开始泛滥化,致使中国法制出现野蛮化的趋势。

9、“人殉制”的死灰复燃

人殉作为一种远古的野蛮蒙昧风俗,在汉代以来的中原王朝已经基本消失,只有零星的自愿殉葬。北方的契丹、女真等草原部族还存在着人殉之俗,这应该是社会未完全开化的体现。元朝贵族是否保留人殉,史无记载,但元廷鼓励民间殉葬行为则是毫无疑义的,《元史》载:“大同李文实妻齐氏、河南阎遂妻杨氏、大都潘居敬妻陈氏、王成妻高氏以志节,顺德马奔妻胡闰奴、真定民妻周氏、冀宁民妻魏益红以夫死自缢殉葬,并旌其门。”在这一恶俗中成长的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即恢复人殉之制。

10、“海禁”的设立

中国的“海禁”之设,也是始于元朝。元廷统治中国不足百年,却先后实行过四次“海禁”,“海禁”期间,商民不准出海贸易:“禁私贩海者,拘其先所蓄宝货,官买之。匿者,许告,没其财,半给告者”;海外商贸只能由官府出资的“官本船”垄断。这一点,跟宋朝鼓励和保护民间商船出海贸易大不一样。

11、“宵禁”的重现

宋代之前的城市有“宵禁”之制,宋朝时“宵禁”制瓦解,出现了繁华的夜市。但元代又恢复了“宵禁”,入夜之后,禁钟响起,即不准居民出行、饮宴、点灯,“看守之人,巡行街市,视察禁时以后,是否尚有灯火,如有某家灯火未熄,则留符记于门,翌晨传屋主于法官所讯之,若无词可藉,则处罚。若在夜间禁时以后,有人行街中,则加以拘捕,翌晨送至法庭”。

12、治理体系的粗鄙化

元廷君臣的文化层次跟宋人不可同日而语,这也导致元人无法继承宋朝发达而繁密的治理体系,比如在法制领域,诚如民国法学学者徐道邻先生所指出:“元人入主中原只后,宋朝优良的司法制度,大被破坏,他们取消了大理寺,取消了律学,取消了刑法考试,取消了鞠谳分司和翻异移勘的制度。”粗鄙治理体系的特点是税率超低,政府只能维持最简陋的形态,用孟子的话说,这叫做“貉道”;以现代的眼光审视,那种简陋的政府根本无法在历史转型期组织社会与经济的革新。

可以看出来,元朝征服者从草原带入的制度具有明显的中世纪色彩,它们的推行,意味着“唐宋变革”开的近代化方向发生了逆转。

标签: 宋朝元朝

更多文章

  • 宋朝的繁荣为何能远超汉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元朝

    宋朝的成就并不逊于汉、唐两朝,它不仅是汉、唐社会的继续发展,甚至在程度上还要高于汉、唐,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朝代。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与汉、唐相比,宋朝能够在当时的条件下得到这样大的发展是十分不易的。首先,宋朝继承的政治遗产不利,当权者容易失去自我。秦、隋速灭,其重要因素是开国皇帝在完成

  • 宋太宗当众强奸小周后 画工现场创作春宫图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朝,元朝

    1、不择手段,灭亲登台太宗是“烛影斧声”千古疑案的主角。经近几十年的研究,他经过预谋,弑兄夺位,已成为大多数史家的共识。即使《宋史》一书,因时间仓促,元人多照抄宋代国史,对帝王多为谀词,仍不能不露出蛛丝马迹。如《太宗本纪》说:“帝之功德,炳焕史牒,号称贤君。若夫太

  • 中国历史上北伐战争为何均以失败而告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朝,元朝

    史上以失败而告终的八次北伐,“北伐”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一个比较流行的词,北伐所指的往往是历代南方政权未恢复中原,长江黄河、统一全国的举动,但是,实际上却差强人意。历史上中国的北方无论是政治、军事、经济实力都高于南方,南方统一北方的时机还不成熟,这就是为何每次北伐都以失败

  • 沈万三是怎么发家致富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元朝

    在长江三角洲不少地方,谈及沈万三,普通老百姓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传说中的江南首富沈万三,他富得让朱元璋都垂涎。这样一个“富可敌国”的人物,究竟“富”到什么程度?周庄水乡的斜阳充满画意。小桥旁边,一位中年妇女呵斥掉下饭粒的孩子:“家里阿

  • 中国古代宋朝与清朝的18个细节对比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宋朝,元朝

    1、【文人煽颠】四川有个文人,献诗成都知府:“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鼓动四川割据独立。成都知府赶紧上报朝廷。宋仁宗说,“老秀才要官耳,不足治也。给他个小官。”六百年后,又有一个叫曾静的文人,鼓动川陕总督岳钟琪反清,结果雍正掀起一场文字狱,然

  • 北宋“狸猫换太子”案幕后惊人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元朝

    关于赵祯的身世,有一种至今流传的说法,这就是“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主人公的传奇经历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清末成书的小说《三侠五义》称刘氏、李氏在真宗晚年同时怀孕,为了争当正宫娘娘,刘妃工于心计,将李氏所生之子换成了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污蔑李妃生下了妖孽。真宗大怒,将李妃打入冷

  • 宋朝为什么有那么多黑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朝,元朝

    很多观看新《水浒传》的观众,认为这部电视剧把梁山好汉拍成了黑社会。这是一句笑言,代表了观众对它的看法。不过宋朝确实有很多黑店。所谓黑店,就是专门图财害命的客店,这一词最早出现在各小说之中。在许多宋代史籍中都有关于各种黑店的记载,为什么历史上最多和最为有名的黑店都产生在宋朝呢? 宋代文学中有很多

  • 宋太宗毁太原城之谜:毁掉”千古龙城“的龙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朝,元朝

    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病死,七岁的恭帝继位,时任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的赵匡胤掌握了军权。翌年正月初,赵匡胤在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并率军入开封,胁迫周恭帝禅位,夺取了皇位。因赵匡胤所领的归德军驻在宋州,所以建国号为宋,定都于开封。史称北宋。宋王朝

  • 靖康之耻: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后的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元朝

    宋徽宗是宋钦宗之父,钦宗子承父业后仅仅一年有余,即和宋徽宗一起被金兵俘虏,两人均在大金渡过残余岁月。公元1125年(宋钦宗靖康元年一月),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宋。东路由完颜宗望领军攻燕京。西路由完颜宗翰领军直扑太原。东路金兵破燕京,渡过黄河,南下汴京(今河南开封)。 金兵直逼汴京(今开封市)

  • 宋高宗赵构为何要迁都杭州?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元朝

    宋高宗是南宋初年投降派的首领。南宋政权初建,他曾起用抗战派李纲为宰相,但不久即赶走李纲,同宠臣汪伯彦、黄潜善等人放弃中原,从南京应天府逃到扬州,一意享乐。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九月,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即率臣僚南逃。十月到越州(今浙江绍兴),随后又逃到明州(今浙江宁波),并自明州到定海(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