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将司马错:既是纵横家也是军事战略家 灭巴蜀为秦国统一奠定了物质和战略基础

秦将司马错:既是纵横家也是军事战略家 灭巴蜀为秦国统一奠定了物质和战略基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146 更新时间:2024/2/13 14:06:01

司马错属纵横家。曾跟张仪有过争论,主张得蜀即得楚。公元前316年,司马错率军灭亡蜀国。秦昭襄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司马错率领陇西军南下东攻楚国,迫使楚国献出汉水以北和上庸(今湖北西北部)之地。但是你知道司马错是怎么死的吗?秦朝名将司马错是被谁杀死的?

司马错的一生只打了两场大战,一次是灭蜀之战,一次是攻楚之战,而且这两场战争在当时都很稀松平常,毫无名气。

1、灭蜀之战

司马错灭蜀在历史上非常有名,但在当时并不被时人重视,它的价值是在后来才显现出来受人重视的。在当时的秦国南方偏远腹地,生活着两个蛮夷国家,一个是蜀国,就是在现在的四川地区,一个是巴国,就是现在的重庆地区。

秦惠文王时期,这两个国 家发生了交战,互相攻打,两个国家都向秦国派出使者求援。其实秦惠文王早有吞并蜀国之意,但苦于蜀道艰难,难以攻打。

而恰在此时东边的韩国也派兵入侵秦国,所以秦惠文王一直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不知道是该先灭蜀还是先攻韩。丞相张仪主张先攻韩,大将司马错主张先灭蜀。

张仪的论断是占领三川郡,打通宜阳道,挟持周天子,以完成霸业,而至于蜀国只是一个西方边远小国,根本不值得劳民伤财去攻打,对秦国的霸业毫无帮助。而司马错的论断是秦国要想称霸,首先必须国强民富,务必先扩张领土,增加财富,所以应当先灭蜀国,这样秦国吞并蜀国之后扩大了版图,增加了财富。

而如果去攻打韩国劫持周天子,不仅不能获得什么实利,反而背了一个不仁不义的坏名,而且周、韩自危,必然会去联合齐、赵共同抗秦,因此,攻韩是失策,伐蜀才是万全之计。

秦惠文王听后觉得大将司马错说的完全有道理,于是便派司马错为将率兵攻打蜀国,司马错果然马到成功一举灭掉了蜀国,而后又乘胜灭掉了巴国,使得秦国的领土扩大了近一半,人口增加了三分之一。公元前310年,蜀相陈庄叛秦,司马错率军平定蜀乱,诛陈庄,并受命镇抚蜀国,从而为秦国打下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后方,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源源不断的为秦国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为秦国的统一立下了大功。

司马错的第二战是伐楚之战。其实早在之前,司马错就已经向秦惠王提出“得蜀即得楚”的战略主张,他认为如果得到蜀地,就能占据上流,俯缈楚国,对楚国拥有绝对的战略主动地位。所以,司马错打的是一张连环牌。

在其消灭蜀国,彻底平定蜀地后,公元前280年,司马错便率大军由陇西进入四川,然后增补巴、蜀军队10万,接着乘坐大船万艘,载米600万斛,从巴地延涪水南下,进攻楚国。秦军战胜重重困难,翻越今岷山山脉、摩天岭山脉、云贵高原,出其不意地

2、攻到楚国 后方。

关于司马错是怎么死的,史料无确切记载。

但可以根据史料推测一下。司马错辅佐三王,历经惠文王、秦武王、昭襄王(或者说宣太后)。而从司马错和张仪争论于秦王前的公元前316年算起,若这时司马错20岁,那么到前280年,司马错也是个56岁的老头了~~所以,即便是司马错是宣太后的亲党,在宣太后死时(前265年),司马错可能早已作古。

那这么一个战功显赫的干将,在有生之年并没经历“政变”(昭襄王即位时,估计司马错是同意的,要不然不可能从秦武王平稳过渡到昭襄王)在昭襄王时期并未经历选边站的事情,所以司马错正常死亡的几率颇高。

司马错可以说是一个深谋远虑的战略家,这一点从秦惠王时期,和著名纵横家张仪争论,主张先灭巴蜀、再攻楚国,提出“得蜀即得楚”的战略主张。就可以看出,司马错被称为秦国三大干将之一。

标签: 秦汉历史

更多文章

  • 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 曾替阿娇写了流传至今的《长门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汉历史

    司马相如,字长卿,是西汉著名辞赋家,也是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在汉景帝时期,因为少年时期的司马相如喜欢读书练剑,就用钱买了个官职,做汉景帝的武骑常侍,但我们知道,这些并非其所好,所以他常有不遇知音之叹。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是这样评述的:“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受汉武帝

  • 西域:天山南北 大好河山 历时千年 终归华夏 神秘的西域是如何纳入华夏王朝疆土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汉历史

    自汉代以来,西域狭义上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地区等。大汉王朝时,有博望侯张骞孤行千里开异域,有定远侯班超绝地轻骑催战云,西域三十六部族就此纳入华夏王朝疆土。1、汉代西域西汉时期,出了玉门关、阳关

  • 王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昭君出塞让人们纪念两千多年 一曲琵琶两行泪 一颗丹心为汉庭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汉历史

    王昭君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在人们的心目中,王昭君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女英雄,一曲《昭君出塞》感动着无数代中国人。其实,更多时候,历史只让我们看到它光鲜的一面,历史背后的无奈与辛酸,却被如大漠黄沙般涌来的时间所覆盖。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 西汉倪宽 中国农历的计算法竟然是他计算出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汉历史

    倪宽是西汉武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以下就是关于倪宽的简介。倪宽,字仲文,西汉千乘人。他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因为家境根本上不起学。所以就在当时郡国学校中帮助学校的伙房做饭,通过这一个手段来得到学习的机会。不仅如何,小小年纪的倪宽,还经常被有钱人家雇为短工。每次下地干活的时候,倪宽总是将经书悬挂在锄把上,

  • 七国之乱:西汉时期为什么会爆发七国之乱?爆发的背景、过程及结果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汉历史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七国之乱是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之间矛盾的爆发。七国之乱平定以后,诸侯王强大难制的局面大为缓和,中央集权走向巩固,国家统一显著加强了。七国之乱是发生在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参与叛乱的是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王: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

  • 夏侯婴: 从刘邦车夫到开国功臣 四朝元老屹立不倒 传奇司机夏侯婴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汉历史

    夏侯婴是西汉开国功臣,一开始只是一个车夫,但是能从一介车夫逆袭成开国功臣,就足以见得夏侯婴的本领。在汉朝建立以后,许多开国功臣都逃不过被杀的命运,尤其是到了吕后时期,更是人人惶恐。然而,夏侯婴经历了汉高祖、汉惠帝、吕后和汉文帝四朝,一直屹立不倒,一生为汉室鞠躬尽瘁。夏侯婴是沛县人,与汉高祖刘邦是老乡

  • 大将军卫青 中国骑兵天才将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汉历史

    大将军卫青是平阳县人,他的父亲郑季充当县中小吏,在平阳侯曹寿家供事,曾与平阳侯的小妾卫媪通奸,生了卫青。卫青的同母哥哥卫长子,同母姐姐卫子夫在平阳公主家得到汉武帝的宠爱,所以冒充姓卫。卫青,字叫仲卿。卫长子改表字叫长君。长君的母亲叫卫媪。卫媪的大女儿叫卫孺,二女儿叫卫少几,三女儿就是卫子夫。后来卫子

  • 燕王臧荼介绍 臧荼谋反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汉历史

    燕王臧荼起初只是燕国时期的一名老将。在一场众所周知的历史战役“陈胜吴广起义”中,因为当时的陈胜和吴广不满当时的政权带动老百姓们一起来反抗,使得天下大乱,由于起义中老百姓占了大部分,手无缚鸡之力,也没有什么战斗策略,很快就被有能力的帝王将相给扑灭了。后来,韩广就受当时的帝王令去安抚当地的老百姓,想让他

  • 蒙恬: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 丰功伟绩下枉死小人之手 手握三十万大军却从未起兵反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汉历史

    蒙恬是秦朝时期名将,出身名将世家,深得秦始皇宠信。秦统一六国后,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之地,威震匈奴,誉为“中华第一勇士”。秦二世胡亥夺位后,蒙恬被迫吃毒药自杀,其家族则被灭门,成为胡亥夺权的陪葬品、牺牲品。司马迁在《史记》里专门为蒙恬写了列传,却没有为他的祖父和父亲专门写列传。但是如果要

  • 医圣张仲景:名垂千古的医者 所著《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汉历史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而比起好些名医的世家传承,甚至草根身世来,医圣张仲景,却是个绝对的另类,他的家庭,是当时东汉王朝的官僚世家,虽说比起名门显贵有差距,生活却还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