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河西走廊对古代中国有多重要?为何古代中国会多次反复争夺?河西走廊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河西走廊对古代中国有多重要?为何古代中国会多次反复争夺?河西走廊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085 更新时间:2024/1/7 18:01:19

河西走廊是中国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又称雍凉之地,河西曾是佛教东传的要道与第一站、丝路西去的咽喉;这里汉时即设四郡,戍兵屯田,是汉朝经略西北的军事重镇,后来又因诸多山脉的天然阻隔,成为中原名士躲避北方战火的栖息场所。

河西走廊,位于黄河之西,夹在祁连山脉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西连大沙漠,东西长约一千公里,南北宽从十到百公里不等,含今天的酒泉、嘉峪关、张掖、金昌、武威市全境以及兰州、白银市、临夏回族自治州在黄河以西地区,因形似走廊而得名。河西走廊既是中原连接新疆以及中亚的交通孔道,又是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的接合地带,地理位置重要,称之为东亚陆上马六甲海峡一点不为过。

历史上众多民族在此交汇共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使河西走廊呈现出一种万花筒似的瑰丽画面。今天我局就要跟大家聊一聊河西走廊的前世今生。

1、在绿洲和沙漠之间

位于武威市的乌鞘岭,海洋季风最远只能吹到此处。这里既是陇中高原和河西走廊的天然分界线,又是中国大陆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的分界线,同时也是东亚季风到达的最西端。整个河西走廊气候干旱,戈壁和沙漠广泛分布,许多地方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

但是幸亏有祁连山的存在,滋润哺育了整个河西走廊。祁连山东西长约1000公里,年径流量约158亿立方米,涵吐近千条大小河流,在山前形成了富饶的绿洲和大片草原。祁连山的融雪在河西走廊境内形成三大河流——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大内流水系56条脉流。

其中石羊河水系位于走廊东段,中部是武威盆地。

黑河水系在张掖、临泽、高台之间及酒泉一带形成大面积绿洲,是河西重要农业区,自古有“金张掖、银武威”之称。疏勒河水系位于走廊西端,中部走廊为疏勒河中游绿洲和党河下游的敦煌绿洲。一个个绿洲像小岛一样散落在茫茫沙漠戈壁中,成为农耕和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托。时人有云,“终岁雨泽颇少雷亦稀闻,惟赖南山融雪回合诸泉流入大河分筑渠坝,引灌地亩,农人亦不以无雨为忧”。

此外,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祁连山脉曾生长覆盖着广袤的植被,西从敦煌与西域相交的伊吾,东至天祝乌鞘岭,森林和草原延绵1000多公里,放牧条件十分优越。史载匈奴人失去河西走廊后,哀叹“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可见自秦汉开始,祁连山腹地及山脚就有大片草场。

如今祁连山仍然有水草丰美的山丹马场、皇城草原等草场。因此,河西走廊这种亦农亦牧的条件,决定了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政权几千年来在此反复争夺厮杀。河西走廊虽然土地面积辽阔,但不适宜利用的戈壁、沙漠、山地和寒漠等占大部分。

在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河西走廊北部,分布着中国第二大沙漠——阿拉善大沙漠。河西走廊许多地段深入到阿拉善高原中部,多有沙碛,间有绿洲相连,如额济纳河、居延海等。

自明清以后,随着移民不断增加,农业活动的加剧,导致今天内陆河上游地区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减少,冰川面积缩小,雪线上升,草场退化,水土流失;中游的绿洲地区,农田盐渍化、荒漠化,水质污染,古城址废弃;下游地区,终端湖消失,沙生植物枯萎,物种减少,沙尘暴肆虐。这也是河西走廊今天必须正视和面对的问题。

2、在中原王朝与游牧帝国之间

从地理角度上看,中国特有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制约,使得在北宋以前,河西走廊是中国历史上对外联系的最重要窗口。古代中原王朝东、东南、南三面环海,受制于航海、造船技术和气候条件,大海成为当时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

西南是长年冰雪的青藏高原,翻越起来极其困难。东北寒凉,受到限制;北方大漠,也不易通行。加上西南、东北和北方长期以来属彪悍的少数民族占领,人口定居点过于分散,不易供给。

从文明角度上看,自秦汉以来,中国封建王朝力量在东亚长期处于压倒性地位,无论是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与中国同属儒家文化圈,其中朝鲜和越南等国还处于传统宗藩体系内。与之相对,中亚地区乃至更远的中东、欧洲地区与中国属于不同文明,相互交流倒是更能取长补短。丝绸之路途经河西走廊,成为中国对外联系的重要纽带。

张骞“凿空”通西域后,汉武帝派霍去病西击匈奴,开辟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不但连通了西域和中原王朝,而且隔绝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游牧民族联合起来对付中原。汉、魏、晋、隋、唐、元、明、清等王朝出于政治军事的考虑,把河西走廊的开发提升到保障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

从东西向上看,河西走廊是维持中原稳定的重要屏藩。明代名臣杨一清曾言:“兵粮有备,则河西安。河西安,则关陕安,而中原安矣”。东汉末年,凉州羌患不断,威胁关中、益州数十年,东汉朝廷花费大量钱财兵力,勉强镇压羌人,却也埋下了王朝覆灭的种子。

安史乱后,河西为吐蕃所有,导致攻守易势,长安无所拱卫,吐蕃以此为根据地,甚至一度攻破长安。北宋时期,河西为西夏所有,使得宋朝失去军马的重要产地。因此在对抗拥有优势骑兵的辽、金、夏等少数民族政权时,往往处于劣势。

与此相对,少数民族政权如西夏在据有汉化程度较高的河西走廊后,文明程度迅速提升,成为与辽、宋三足鼎立的一方强国。清朝顾祖禹认为:“欲保秦陇,必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同样,强盛王朝如汉、唐、清等如果想经略新疆,河西走廊是绕不开,也是必须重点经营的根据地。

两汉的西域都护府、西域长史府,唐朝的安西、北庭都护府,清朝伊犁将军辖地等管理新疆天山南北广大地区,无不以河西走廊为依托。其实如果不能控制蒙古与青藏的势力,河西走廊是颇为脆弱的,而规模庞大的西域驻军规模直接受制于经由河西走廊的

3、物资与货币供应

唐代王维有诗云,“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戴叔伦又有诗云,“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阳关和玉门关,被中原人视为中土王化到达的最西端,也是漂泊在新疆、中亚地区的中原人的精神故乡。

从南北向上看,河西走廊是连接蒙古和青藏高原的重要纽带。清初的准格尔部噶尔丹、策妄阿拉布坦、噶尔丹策零以及和硕特汗国的罗卜藏丹津等蒙古贵族先后叛乱,使得北到外蒙古,西到新疆,南到西藏的广大地区长期处于战乱状态之中。加之喇嘛教的传播,蒙、藏等信奉同一宗教,如此广大的地域如果连成一体,对于中原而言是个巨大的包围圈。

因此,将在历史上汉化程度较高、农耕相对发达、汉人定居比较多的河西走廊掌握在中原王朝手上至关重要。也许,正是出于此种考虑,拥有河西走廊的甘肃省成为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大洋中唯一的省份。

4、在华夏文明和西域文明之间

处于“华夏文明圈”的核心区域相比较,河西走廊的文化要复杂得多,呈现出多元丛生的文化状态。著名学者季羡林则把敦煌称为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四大文化体系的汇流之处。

自汉武帝设置河西四群,迁徙汉族居民,进行农牧业开发后,中原王朝开始在河西走廊开护屯田,兴修水利,豢养军马,供给军粮,发展农牧业经济 ,保障通讯报警和商旅往返,逐渐将河西走廊纳入中原王朝版图。

中原的丝绸、瓷器、漆器、铁器、竹器及其他商品和汉民族高度发达的造纸、印刷、火药等文化,经过河西走廊输往西域、西亚及中东、西欧。西方商客也经过河西走廊,将珠玉、珍玩、葡萄、核桃、良马等运抵长安、洛阳。

丝路畅通时,这里是西来东往的总枢纽。张籍在《凉州词》中写道,“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带着我们重温了河西走廊当年商业繁盛的历史。

十六国南北朝时期中原动荡,常年战争唯处西北一角的河西较为安定,成为十六国南北朝时期中原世家大族逃避政治灾难的首选地,大量的内地移民给河西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文明,学者云集,人才辈出,因此,河西的儒学传统没有中断。

十六国五凉时期,河西涌现出一批大儒,其中的代表人物中来自敦煌的有东晋时期活跃在洛阳的以大书法家索靖为代表的“敦煌五龙”、郭瑀、宋纤、宋繇、汜腾、刘昞、索敞、张穆等人,来自酒泉的有祁嘉、马岌,来自武威的有段承根、阴仲达,来自金城的有宗钦、赵柔,还有来自周边地区的人。

他们在河西著书立学,建立公私学馆,一时间河西讲学之风盛行,其中的代表人物即是郭瑀,他在张掖临松山讲学,弟子三百,河西文化与学术盛极一时。与此同时,来自中亚和印度的文明种子也传播到了河西走廊。

佛教本来源头在印度,加之中亚地区曾被希腊化王国统治过,河西走廊作为中原王朝本土最接近中亚、新疆的地区,自然首先受到佛教文化的沐浴。

河西的金塔寺、天梯山石窟保存有非常原始的石窟图像,另在莫高窟、文殊山、马蹄寺都有北凉时期的洞窟,而在炳灵寺石窟则有早于420年的大量彩塑与壁画。这是中国境内除新疆以外最早的石窟,而且多是在北凉时期营建的。

北魏灭北凉后,从凉州掠去人口3000余口,其中就有大量的僧人,著名的大同云冈石窟的创建者昙耀法师即在其中,也就是说大量的北凉僧人和能工巧匠为北魏皇室在武周山营建皇家石窟寺院,其思想和粉本样式必然来源于北凉本土,因此被称为“凉州模式”。

作为“凉州模式”影响下的云冈石窟,对后来的龙门石窟和陇东石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龙门石窟又成为后来北魏、西魏、北周石窟的重要样式来源。

5、在历史与未来之间

北宋之后,受到西夏崛起的影响,陆上丝绸之路被割断,海洋丝绸之路兴起。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政治重心不断地东移南迁,西北地区城市日趋衰落,河西走廊的城市也不例外,在中国城市版图中的地位逐年下滑,这种局面一直延续了千年,至今仍未改观。

今天的河西走廊,主要面临两大问题。一是贫穷问题。甘肃省2016年GDP为7152亿,仅仅比山东省烟台市6925亿元略高一点点。甘肃省年人均GDP仅为27508元,居民年人均收入为14670元,两项数据都居全国倒数第一。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等所有城市GDP加起来尚不足江苏省宿迁一市的GDP。

二是生态问题。自明清以来人口的增加、农牧的过度开垦、对祁连山的破坏、地下水的过度开采等严重恶化了河西走廊地区的生态环境。一度水草丰美的民勤地区今天的已有50万亩天然灌木林枯萎、死亡,有30万亩农田弃耕,部分已风蚀为沙漠。全县荒漠和荒漠化土地面积占94.5%。

对现实而言,河西走廊的重要性在于是国家交通网与经济发展中的大动脉,是不可替代的重要通道。因为河西走廊是环青藏高原的重要通道,是我国和中亚、俄罗斯交通的大动脉;另一方面,河西走廊大通道是内地连接新疆的首要通道,而新疆则关系着国家的战略安全。

这个安全涉及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涉及国家领土安全、资源安全以及国家未来发展。像连接新疆的高速公路、铁路、高铁,石油管道、西气东输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工程,都通过这里把新疆和内地紧密联系起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河西走廊关乎国家经略,其地位不可替代。

展望未来,衷心期望这一片历史上的富饶美丽之地,能够逐步恢复生态,依托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政策,摆脱农业和工矿业路径依赖,弯道超车,重点发展光电和风电新能源等特色产业,尽快带领越来越多的当地人民脱贫致富。

标签: 秦汉历史

更多文章

  • 贾谊作品深受文帝赏识却为何不被文帝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汉历史

    《贾谊不至公卿论》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所作。这篇文章中关于贾谊的论点鲜明,论据确凿而语言严谨顺畅,是欧阳修比较优秀的文章之一。在这篇文中,欧阳修肯定了贾谊的才能,认为他的才华绝对可以超越伊尹和管仲,而他的政治主张也是非常敏锐和现实的,可是汉文帝却不懂的招揽人才,重视人才,使得满腹才能的贾谊

  • 天下第一阳谋“推恩令”的内容及作用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汉历史

    “推恩令”是刘彻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施的一项重要法令,“推恩令”吸取了因为晁错削藩的计划从而导致七国之乱的前人教训,“推恩令”的规定是诸侯王除去自己的嫡长子可以继承侯位以外,其他庶子在本国原有的封地内也可以封侯,新封侯国从此不受本国王的管制,而是直接隶属于各郡的管理,其地位相当于现在的县。那么推恩令巧

  • 历史上后宫干政的现象为什么两汉时期发生最多?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汉历史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男尊女卑的思想非常的严重,但是女人们却不甘寂寞,她们总是想出各种办法来和命运抗争。人们见得最多的女人与命运抗争的方式,大多数都走到了同一条路上——干政。后宫干政几乎每朝都有,为何汉朝会最为严重?在中国古代,皇帝是一国的象征,君临天下。而皇后则是一国之母,母仪天下。漫漫历史长河中,

  • 马邑之围:开启了汉朝对匈奴主动出击的新纪元,马邑之战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汉历史

    公元前133年,西汉在马邑策划的对匈奴进行一场诱敌歼灭战,就在匈奴单于快要进入汉朝的埋伏圈时,守卫烽火台的亭尉向匈奴单于透露了汉军包围计划,致使匈奴军未达到包围圈就撤退了。此后匈奴四处出兵侵扰汉朝边境,以报复马邑之围。自此,西汉开始与匈奴大规模交战。马邑之战发生于公元前133年,由公认为是伟大皇帝的

  • 周秦之变:中华文明在历史上的第一次大变革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汉历史

    周秦之变指的是秦朝与西周相比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周秦之变从春秋礼坏乐崩开始,到商鞅变法之际剧烈变化,并以秦始皇建立帝制中国为终点。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且是唯一未曾中断、延续至今的古文明,对于中国人来说,历史并不仅仅是这块土地上

  • 麒麟阁十一功臣丙吉一生传记 丙吉问牛的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汉历史

    1、丙吉传丙吉在年轻的时候研究法律,本来是一名鲁国的狱史,后来受到朝廷的重用,最终官至御史大夫、丞相。他一生辅佐汉宣帝可以说是兢兢业业,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其中《丙吉传》这本书中就是对丙吉这一人物的介绍。首先在《丙吉传》这本书的开篇,就先对丙吉介绍了一番。其中由于丙吉的出生日期历史上并没有记录

  • 秦朝郡县制:影响了中国两千年历史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汉历史

    周朝地方诸候的势力大于中央的事件重演,废除了分封制,采纳丞相李斯提出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之后,为避免周朝地方诸候的势力大于中央的事件重演,废除了分封制,采纳丞相李斯提出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1、郡县制度由于历史原因,各类史籍对于秦朝设立的郡县数量的说法都不

  • 秦朝科技 秦长城、都江堰、阿房宫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汉历史

    大家了解“黑科技”是最近才有的一个概念。“黑科技”的官方解释是:通常情况下,当前人类无法实现或根本不可能产生的技术或者产品统称为“黑科技”,其标准是不符合现实世界常理以及现有科技水平。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在2000多年以前咱们大秦帝国在当时所创造的“黑科技”有哪些?1、秦长城在小学的时候,我们所学的课

  • 秦孝公: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却因为商鞅的光芒被人们所遗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汉历史

    秦孝公是战国时期秦国国君,重用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孝公时代制订的一系列战略方针,秦国是不可能夺取天下的。秦孝公时期秦国是如何发展的?商鞅为何选择重农抑商?说起春秋战国时代秦国强盛的原因,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商鞅变法。的确,商鞅变法之后,秦国从原本的积贫积弱的现状

  • 秦始皇嬴政:横扫六合八荒一统天下 秦始皇不是一个暴君而是有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汉历史

    秦始皇嬴政是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尽管秦朝仅仅延续了15年,但秦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却一直延续下去。秦始皇是中国2000余年中央集权封建帝制的主要设计者,影响之深广,是任何其他帝王所难以相比。儒生骂他暴君,可他在位37年却没有妄杀一位将军大臣;斥他严刑峻法,可他却制